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三篇】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三篇】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征;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道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差异,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教学难点: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景设置 教师: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知道了地形和地势影响我们的生活,下面的故事也展示了一些自然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请大家观看图片,说出图片中人们的生活主要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制约? 学生:(读图片,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 教师: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

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影响我国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原因 课程引入: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了河流的流向和水电站的分布。

八年级地理气候的教案

八年级地理气候的教案

八年级地理气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气候的基本概念,包括气候的定义、气候的形成因素等。

2.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3.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寒带气候等。

4. 通过气候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候的基本概念:气候的定义、气候的形成因素等。

2. 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3. 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寒带气候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气候的基本概念,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2. 教学难点:气候的形成因素,气候类型的特点,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气候类型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教学,以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为例,分析其分布和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气候的形成因素和气候类型的特点。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的定义和形成因素。

2. 讲解气候的基本概念:讲解气候的定义、气候的形成因素等。

3. 讲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讲解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4. 讲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讲解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寒带气候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气候基本概念和气候类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气候形成因素、气候类型特点的理解程度。

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气候类型的观察和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观察和实践,以加深对气候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气候教案5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气候教案5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气候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灵性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适时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带来的人教版地理八年级气候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地理八年级气候教案1[提问]长江上、中、下游各具特点,了解了这些特点,你认为长江对人类文明的作用主要有哪些?[学生讨论]略[小结] 长江最主要的指导作用就是灌溉、航运、发电。

[板书]三、长江的利用和保护[转折]我们一起来看看灌溉的成果。

[出示图表]长江流域各方面占全国的比重面积 1/5人口 1/3稻谷 70%棉花 1/3淡水鱼 60%轻工业产品 1/2工农业生产总值 2/3[解释]长江流域面积衹占全国的1/5,但其他各项都超过1/5,尤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其中稻谷、淡水鱼的比重超过了一半,所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丁年的“鱼米之乡”。

增添这些都是长江给我们带来的助益。

[补充]长江的河运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去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

在航运方面的交通流量可以运输能力相当于14七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工业部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板书]1、“黄金水道”[补充]但是目前的航运量还只相当于一条京广铁路的运输量,仅仅开发了其通航能力的1/14。

长江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运力只是它的1/5;长江的网络流量是莱茵河的10倍,运力却只是它的1/10。

由此看来,长江还大有潜力可挖。

[转折]既然抚河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我们如何来利用它?(发电)[板书]2、“水能宝库”[讲解]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蕴藏量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6.67亿千瓦)的40%。

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和大中型水电站。

[学生活动]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到葛洲坝和三峡等水利枢纽。

气候-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气候-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气候-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的概念和气候的分类方法。

2.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4.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气象观测。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气候的分类方法。

2.了解气候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能够区分和描述中国不同地区气候类型。

4.了解气象设备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气候等现象,进入气候相关知识的学习。

2. 概念解释(10分钟)由教师介绍气候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可以通过温度、降水等要素来衡量。

3. 分类方法(15分钟)简单介绍气候的分类方法,偏重于气温、降水量和季节的判断依据,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的气候类型。

4. 影响因素(20分钟)通过讲解地球自转、气候带、洋流和地形等因素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各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针对每一种因素,可以举例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5. 中国气候(25分钟)介绍中国气候的分布特点,列举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可以通过PPT 等多媒体方式展示相关图片和图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6. 气象观测(20分钟)介绍学生如何进行气象观测,包括温度计、雨量计等气象设备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实操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气象观测的过程。

7.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和总结,强调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对气候相关知识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解、演示、讨论、实操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图表等方式,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气候相关内容。

五、教学评价1.通过讨论、实操等方式,考察学生对气象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对气候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通过作业等方式,考察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通过课堂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收获和困惑,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

优秀地理《气候》教案

优秀地理《气候》教案

优秀地理《气候》教案优秀地理《气候》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综合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知道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

2.使学生懂得气候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的典型性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运用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

教学媒体投影:“中国自东向西植被变化图”、“中国自南向北冬季自然景观图”、“全国气候类型图”、“气候叠加示意图”,计算机软件:气候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显著性,气候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

教学过程【引言】我们前面学习了有关气温和降水的知识,通过前面学习可知:气温和降水将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即发生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

对于某一地区而言,每一天的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是不同的。

但是气温和降水在较长的时期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因此,我们只要找到并了解气温和降水在较长时期内的变化规律,把握其中的规律性,就可以掌握某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气候的特征”这一节课来研究一下怎样分析和研究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

【板书】第四节气候的特征【活动】我们在座的同学天天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气候有切身体会,通过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请你来描述一下北京的气候有哪些特点(也就是说北京的气候是什么样的)?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可以知道我们一般从天气的冷暖、降水的多少、风力的大小和多少等几个方面来描述气候呢。

气候的要素主要包含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虽然我们每天看天气预报时发现今天和昨天的天气可能有些方面不同,但我们会发现北京今年整个冬季的气候和去年的、前年的冬季气候基本上是相同的。

因此,气候是一个地区较长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具有内在的规律性。

【板书】一、气候要素降水、气温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投影】“中国自东向西的植被变化图”【提问】(1)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图中的植被发生了那些变比?(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投影】“中国自南向北冬季自然景观图”【讨论】(1)看图说出两幅图有什么不同?(2)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投影】“气候叠加示意图”。

初中地理气候划分教案

初中地理气候划分教案

教案:初中地理——气候划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定义和划分方法。

2. 使学生掌握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1. 气候的定义和划分方法。

2. 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3. 气候图的阅读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气候吗?2. 总结: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状态,与天气相比,气候具有稳定性。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气候的划分方法,如:按照温度、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进行划分。

2. 介绍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 分析图片中的气候类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四、读图练习(10分钟)1. 发放气候分布图,让学生阅读并指出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

2. 讲解气候分布图的阅读方法,如:观察温度带、降水量、植被等分布情况。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气候的定义、划分方法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2. 强调气候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生产、建筑设计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一幅气候类型分布图,标注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

2. 选择一个气候类型,撰写一篇短文,介绍其分布区域、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读图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气候的定义、划分方法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分析气候现象,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气候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15篇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15篇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15篇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记住世界主要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2)能在地图上说出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分布规律和主要分布地区(3)记住各种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气候特征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正确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

3、情感目标:认识到气候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重难点各种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热带气候类型1、介绍热带的位置(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区域)2、热带雨林气候a、出示热带雨林气候的气温曲线与月降水量柱状图b、通过看图教学生总结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全年高温多雨c、出示热带雨林气候的世界分布图d、通过看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来总结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区域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期中以亚马孙平原雨林气候面积最为广阔,并介绍“地球之肺”。

e、看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景观图加深对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的印象。

3、用以上的方法讲解热带地区的其他几种气候类型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精选篇2一、教学目标:1、掌握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2、掌握全球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2、教学难点:掌握全球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看图识区域:观看图片,根据图片景观判断它所属的地区,从而确定其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地区、热带沙漠地区、温带地区、寒带地区)2、气候:一个地方的气候是多年天气的平均状况。

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下列句子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昆明四季如春;——气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明天大风降临;——天气全班分十个组,抽签选取一种气候类型,探究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和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

初中地理地区气候特征教案

初中地理地区气候特征教案

初中地理地区气候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现象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3. 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候现象的概念和特征;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3. 地区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4. 实例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天气现象,如温度、湿度、风速等;2.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气候?气候有哪些特征?二、讲解气候现象的概念和特征(10分钟)1. 讲解气候的概念: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2. 讲解气候的特征:稳定性、多样性、变异性。

三、介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15分钟)1.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等;2.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南美洲的巴西高原等;3.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如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区等;4.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如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西部等;5.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如中国的东部、日本的南部等;6.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大陆内部,如中国的北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等;7. 寒带气候:分布在极圈以内,如北极地区、南极地区等。

四、讲解地区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10分钟)1. 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2. 分析方法: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五、实例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10分钟)1. 分析我国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影响;2. 分析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影响;3.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温带大陆性气候,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气候类型,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气候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气候的类型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例的分析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例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候的概念,气候的要素和类型,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气候的类型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

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加深对气候的理解,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气候的相关资料和实例,以便进行讲解和分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本,对气候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候。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气候的相关资料,呈现气候的概念、要素和类型。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初中地理气候的成因教案

初中地理气候的成因教案

初中地理气候的成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现象的成因,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气候现象的成因。

教学难点:1. 气候现象的成因。

2.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图。

2. 气候现象成因的图片或视频。

3.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空调和窗户,提问:“为什么在夏天我们开空调,而在冬天我们开窗户?这是因为气温的高低不同,那么气温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气候的成因,看看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地球仪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不同地区,提问:“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

”三、气候现象的成因(15分钟)1. 教师展示气候现象成因的图片或视频,如热带雨林、沙漠、冰川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气候现象的特点。

2. 教师提问:“这些气候现象的成因是什么?”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气候现象的成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

”四、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10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的资料,如亚洲季风气候、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气候特点。

2.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是因为它们所处的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不同。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而气候现象的成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024年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 作业评价:
-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指出错误和不足,为学生提供改进方向。
- 在作业点评中,关注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思考过程,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和评价,表扬优秀作业和进步明显的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及其资源开发与保护。
难点:
1. 气候形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程度。
2. 学生对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的理解和记忆。
解决办法:
1. 采用图文结合、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形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 利用地图、图表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典型例题4:
问题: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有诸多影响。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影响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困难;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影响物种多样性。
典型例题5:
问题:讨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答案: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需要综合考虑气候特点、资源现状和人类需求。例如,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水利发电、灌溉农业等;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风力发电;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可以发展太阳能发电等。同时,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
4.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性。
学具准备

八年级地理气候的教案

八年级地理气候的教案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候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气候的形成因素;(3)了解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2)运用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气候的定义和特点;(2)气候的形成因素;(3)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气候形成因素的理解和运用;(2)气候类型分布和特点的记忆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气候相关知识;(2)准备相关地图和图表;(3)准备案例素材和教学活动设计。

2. 学生准备:(1)预习气候相关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气候。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气候的定义和特点;(2)教师讲解气候的形成因素;(3)教师讲解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案例素材,引导学生分析;(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成果。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学生做好笔记。

5. 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学生的参与度等,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中学地理八年级《中国的气候》教案设计

中学地理八年级《中国的气候》教案设计

中学地理八年级《中国的气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o学生能够掌握中国主要气候区域的分布及其特点。

o学生能够理解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表的能力。

o培养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气候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o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o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o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地理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重点: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理解气候类型形成的地理原因、分析气候图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气候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讨论法:小组讨论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活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气候图表和实例。

四、教学资源-教材:《中学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具:地图、气候图表、投影仪。

-多媒体资源:课件、气候相关视频、互动地图软件。

-实验器材:温度计、湿度计(可选,用于实地观测)。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分配一个组长,负责协调组内讨论,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发言机会。

2.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措施:对积极参与讨论、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与中国气候相关的作业,如绘制家乡的气候图表、撰写气候对当地农业影响的报告等。

3.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与中国气候相关的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八年级地理教案 气候特征9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 气候特征9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气候特征9篇气候特征 1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教学建议知识结构:我国突出: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这三者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教材从最突出的特征入手,并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季风影响我国气候的突出表现。

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同样受惠于季风气候,因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难点:学会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概括得出的结论性特征。

根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规律而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它们的组合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

分析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以雨热同期为特征的季风气候成为我国最显著的气候类型。

在分析、归纳、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时,不要单纯的记忆结论,而是要学生学会这个过程。

同时教材还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同纬度其他地区进行对比,让学生更清楚我国气候的独特性。

教法建议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关气候资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其分析逐步归纳概括,并分析这种气候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学会对比,切记结论性的灌输。

本节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初中地理认识气候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认识气候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认识气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气候的概念和种类。

2.认识气候的形成因素。

3.能够分析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

4.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并认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气候的概念和种类。

2.两种气压带和气压系统。

3.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

4.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

2.案例分析法。

3.小组讨论法。

4.互动式教学法。

四、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气候的概念和种类气候定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现象的总体表现。

气候种类: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大类型,每种气候又有多种类型。

第二部分气压带和气压系统气压带:地球上大气环流在垂直方向上分为三个气压带,即高压带、低压带和赤道低压带。

气压系统:高压和低压是大气的两大基本现象。

高压系统风力较小,风向正,天气晴好,其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两极和赤道以北或以南的区域。

低压系统风力较强,风向偏斜,天气多变,其主要分布在海洋和亚洲大陆上。

第三部分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1.热带气候: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温度高于20℃,每月降雨量大于月平均温度的60%,气候特征是温暖湿润。

2.温带气候:亚洲大陆性气候:整个年降雨稀少,炎热干旱的夏季和寒冷干燥的冬季,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

3.寒带气候:北极气候:年平均气温低于0℃,整年大部分时间被冰雪覆盖,其气候特征为严寒漫长。

第四部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压力和威胁不断增加,更多的洪水、干旱、风暴和海啸等造成了沿海居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五、教学结束通过本次课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气候的概念和种类,认识了气压带和气压系统,了解了不同区域气候的特征,认识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球气候的变化和影响,提高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应对水平,提高全民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意识和意愿。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世界各地气候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候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气候知识的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结合家乡气候特点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气候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提高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学科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气候概念也有初步了解。但在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成因方面,学生的认识尚浅,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此外,学生对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和环保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4.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气候实例,使学生掌握气候类型的特点和成因。
2.运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学会阅读气候资料,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与天气的区别,了解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2.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成因,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3.学会运用气候资料分析气候特征,如气温、降水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气候类型判断。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 气候》这一节主要讲解气候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以及气候变化等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的分类和影响因素,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天气和地理环境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天气、地理现象的能力。

但对于气候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以及气候变化等内容,还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候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气候的定义和类型。

2.气候影响因素的分析。

3.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候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含有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案例。

3.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提供关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热带雨林、沙漠、寒带等,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的定义和类型。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候的定义、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八年级地理气候的教案

八年级地理气候的教案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候的定义、分类及气候现象;(2)掌握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3)了解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气候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气候的形成因素;(3)开展小组讨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3)增强学生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气候的定义、分类及气候现象;(2)气候的形成因素;(3)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

2. 教学难点:(1)气候现象的成因;(2)气候形成因素的作用机理;(3)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现象及形成因素;2. 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的形成原因;3.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4. 结合多媒体教学,生动展示气候现象及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气候现象的图片、视频资料;2. 准备气候形成因素的图表、案例资料;3. 准备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的地图、图表资料;4.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及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气候的概念;(2)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现象的成因。

2. 讲授新课:(1)讲解气候的分类及气候现象;(2)分析气候的形成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候形成因素的作用机理。

3. 课堂互动:(1)提问学生关于气候形成因素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3)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小组讨论成果,给予评价和指导。

(2)强调气候形成因素的重要性;(3)概括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1)欧洲地形特征;(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2、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二、能力目标: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教学重点:1、欧洲地形特征;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教学难点: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教学方法:读、讲、议、练教具使用:挂图、投影片、录像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师问:亚洲和非洲的地形各以什么地形类形为主?生答: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

导入:我们今天来学习有关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的知识。

新课:(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选一位组长,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课堂学习和竞赛,并负责检查别组的学习情况。

为激励竞赛,规定课堂竞赛得分少的一组要表演节目。

)引导学生读图13、7欧洲的地势和欧洲西部地形图,完成22页活动内容,并思考问题:欧洲的地形特征是什么?欧洲的平原有什么特征?成因是什么?冰川作用能形成哪些地形?1、学生活动:小组内可互相讨论要完成的内容,组长负责检查别组的学习情况,没完成一人次扣一分。

并抢答问题。

2、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欧洲西部的板图,边小结边画板图。

3、要求学生也画出欧洲西部的草图,并填上西欧平原、中欧平原、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勃朗峰。

学生自学西欧的气候:学生读图13、9西欧的气温和降水,从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分析西欧的气候特征。

答:西欧气温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海洋性特征显著。

学生读图13、10西欧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讨论完成23页活动内容。

并在图上填出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

老师在板图上边画边小结。

学生讨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和成因。

学生发言后老师小结: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气温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成因:西欧濒临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沿岸,强劲的西风把暖湿气流输送到大陆内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多东西走向,有利于水汔进入内陆。

地中海气候特征:冬雨夏干。

成因:冬季,西风带南移,带来暖湿的气流,气候温和多雨。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控制,天气晴朗干燥。

(用投影片演示)1、老师小结后,看有关内容的教学录像,巩固效果。

学生做课堂练习。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让得分少的小组表演节目。

板书设计:湖泊地形:平原-----波状起伏-----冰川作用-----冰川地形---- 峡湾u形谷欧洲西部特征:海洋性特征显著特征: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季节分配均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匀。

成因:海陆位置、洋流、地形、风带地中海气候特征:冬雨夏干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篇2)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

教学重点1.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2.培养填绘地图确认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学习指导法。

教学手段每人一份“中国政区图”,黄、绿、橘黄、粉四色彩色笔,剪刀,若干单个省区政区轮廓图,8开大的中国空白政区图(每个学生一张)、“中国政区挂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一、三级行政区划【讲授】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承转到省级行政区的学习】【板书】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出示“中国政区挂图”,同时学生将书翻到第6页)【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下列行政区,按(1)至(3)的教学步骤进行。

山西、湖北、广东、云南、青海、黑龙江、沿海岸线的行政区(1)认形状:教师出示一个轮廓图,让学生在课本的政区图上找出该行政区的名称,掌握轮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边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2)定位置:在空白地图找到该行政区的位置,并涂上颜色,写出名称,注意该行政区与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3)找邻居:从北部顺时针找起,每找出一个,都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轮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颜色,写出名称。

【转入行政区简称的教学】【板书】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请学生将书翻到本节的附表。

【讲授】简称的由来学生在已上色的地图中填写简称。

【展示投影】简称和全称连线。

学生练习。

课后练习练习1.拼图:把上好颜色的地图粘在硬纸片上,分行政区剪下制成拼图。

练习2.不看政区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按沿海、沿江、沿陆上国境线(底图上画有长江和黄河)拼图;(2)按课本本节末“课堂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拼图游戏比赛。

板书设计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一、三级行政区划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篇3)一、教学内容分析《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对后面的河流、自然资源、农业、区域地理的学习都非常有利,所以我对本节内容及时给以巩固。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读图、利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能力;在技能训练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和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三、设计思想结合我们中考的大纲要求,这章节是学好中国地理的基*节,在这章节中我认为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对容易,而知识和能力的实现比较难。

因此,在落实知识目标方面,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培养能力的目标方面,我重点训练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以及通过阅读某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描述其气候特点的技能。

由于我们学校学困生人数所占比重大,因此,问题的设计尽量简单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

由于本节中有些知识点是年年中考必考的,因此在复习时特别强调。

四、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难点: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六、教学过程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多媒体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能力。

导入:播放几张反映气候与人们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的图片。

以此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探究一: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互动一:出示“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阅读等值线图的方法,共同分析、归纳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出示)阅读等值线图的步骤是:(1)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2)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3)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4)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

(练习一)阅读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让学生根据以上方法阅读“7月份气温图”,总结7月份气温分布特点,从而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

)(1)夏季最北的气温在℃以下,最南的气温在℃以下,我国南北气温大约相差℃。

(2)与1月等温线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 (密集或稀疏)。

说明夏季我国气温南北温差(大或小)。

主要是受因素的影响。

(3)等温线在出现向南的弯曲,并且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受因素的影响。

(4)泉州夏季气温大约是℃。

互动二:出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观察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与我国1月0°C等温线的对应关系。

小结:(学生完成练习二)归纳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探究二:我国降水分布特点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互动一: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在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并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相吻合,加深秦岭-淮河自然地理分界线的印象。

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互动二:出示“我国的干湿地区”图,问: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湿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干燥。

);出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和“我国的干湿地区”图,学生观察各干湿地区之间的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相吻合,了解不同干湿地区的降水量状况。

学生完成练习三: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探究三:分析总结我国的气候特征,说说你对我国气候特征有何评价?互动一:教师讲清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出示图2。

26,学生阅读四幅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出四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出示泉州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出泉州的气候特点。

在“不同的气候类型图”中找出这五个地区,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我国的气候特征之一——气候复杂多样。

互动二:学生阅读“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及“不同的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我国的气候特征之二——季风气候显著。

互动三:学生完成练习四,(阅读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从图上可以看出,季风区内哪几个月降水量较多?哪几个月气温较高?这种降雨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总结季风气候的特点:雨热同期。

互动四:讨论我国的季风气候会带来哪些灾害性天气?学生完成(练习五):总结我国的气候特征,说说你对我国气候特征有何评价?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篇4)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及景观图,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主要自然景观的分布。

2、能够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能分析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