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源在哪个圈层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1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1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火星表面温度白天平均为零下5度夜晚平均为零下87度主要原因是与地球相比火星()1.(2)关于火星的四季和昼夜交替现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1.(3)近期科学家们证明在数十亿年前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区曾经被广阔的海洋覆盖最可能是因为当时()A. 质量小B. 距离太阳远C. 公转周期长D. 远日点与近日点相差大【答案】B【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火星表面温度白天平均为零下5度夜晚平均为零下87度地球的平均温度是15度火星的温度低于地球主要原因是距离太阳比地球远得到太阳辐射的热量少所致故B正确 ACD错误故选B【答案】C【解析】(2)火星的倾斜角与地球类似所以太阳在火星的直射点的范围在南北纬25.2°之间往返运动所以火星也存在四季的更替由于火星不透明不发光且得到太阳辐射所以火星存在昼夜更替现象故C正确 ABD错误故选C【答案】C【解析】(3)结合火星表面温度白天平均为零下5度夜晚平均为零下87度而在数十亿年前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区曾经被广阔的海洋覆盖说明当时火星温度远高于现在质量、体积、自转轴倾角与平均温度无关 ABD错误大气密度大保温作用强表面温度高 C 正确故选C2.根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判断下列最不易被人们在暗夜中观测到“月掩星”现象的行星是()A. 金星B. 火星C. 木星D. 土星【答案】A【解析】当月球运行到恒星或行星前面时会将其遮掩起来这种现象称为“月掩星” 金星是地内行星轨道在地球轨道内地球是夜晚时不易看到金星 A对火星、木星、土星是地外行星夜晚容易看到 BCD错3.(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3.(2)此次地震的震源所在圈层()3.(3)地震发生时()A. 软流层B. 岩石圈C. 下地幔D. 地核【答案】B【解析】(1)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该次地震震源深度为40千米说明在地壳以下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与地壳合在一起叫做岩石圈故B正确 ACD错误故选B【答案】C【解析】(2)据上题可知该次地震的震源在岩石圈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 A错误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 B错误在岩石圈地震波的波速较快 C正确软流层里物质状态呈岩熔状态 D错误故选C【答案】A【解析】(3)据图可知甲是纵波乙是横波在岩石圈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速度当地震发生时甲先到达地面乙后来到达地面故A正确 BCD错误故选A4.(1)图中M地的地质构造为()4.(2)地质调查员从P地出发到Q地沿途地表岩层新老关系分布情况是()A. 山岭B. 背斜C. 向斜D. 裂谷【答案】C【解析】(1)据图可知 M地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故选C【答案】C【解析】(2)从P地出发到Q地经过了背斜构造岩层由新到老再变新故选C5.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是()A. 重力势能B. 太阳活动C. 太阳辐射D. 风能【答案】C【解析】太阳辐射为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了能量6.(1)图示信息表明()6.(2)太阳黑子增多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A. 1988年以前黑子变化极值年比降水量变化极值年大幅提前B. 1988年以后黑子变化极值年比降水量变化极值年大幅滞后C. 总体上黑子高值期降水量偏少黑子低值期降水偏多D. 总体上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距平值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答案】C【解析】(1)读图可知从总体上看黑子高值期降水量偏少黑子低值期降水偏多故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A【解析】(2)A.太阳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故符合题意B.太阳黑子增多时不可能导致地表温度明显增高不符合题意C.太阳黑子增多时不可能导致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不符合题意D.太阳黑子增多时不可能导致水循环的动力增强不符合题意故选A7.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A. 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B. 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C.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D. 引起对流层大气的电磁扰动【答案】C【解析】A、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B、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C、太阳活动能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D、能扰动地球磁场故错8.(1)甲圈层的主体是()8.(2)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A. 河流B. 湖泊C. 冰川D. 海洋【答案】D【解析】(1)甲圈层是水圈主体是海洋海洋水占地球水体的绝大部分故选D【答案】D【解析】(2)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故选D9.(1)太阳能资源最少和最多的地区分别是()9.(2)太阳能资源最多的地区形成的原因是()9.(3)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④地震、火山喷发的主要能量来源A. 1地区、2地区B. 4地区、3地区C. 3地区、4地区D. 2地区、1地区【答案】D【解析】(1)由所学知识知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最多的地区是青藏地区结合图示可知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少和最多的地区分别是图中的2地区和1地区故选D【答案】B【解析】(2)读图可知太阳能资源最多最集中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地区该地区海拔高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故选B【答案】C【解析】(3)由所学知识知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①③正确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是太阳活动地震、火山喷发的主要能量来自地球内部②④错误故选C10.(1)图中阴影应该是()10.(2)地震波中的横波无法穿越()A. 硅铝层B. 硅镁层C. 软流层D. 岩石圈【答案】C【解析】(1)图中的阴影部分位于莫霍面以下上地幔以上的部分应属于软流层 C正确硅铝层和硅镁层属于地壳的构成部分 AB错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构成岩石圈 D错误故选C【答案】A【解析】(2)地震波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根据所学可知横波和纵波都可以经过地壳、莫霍面、下地幔到古登堡面横波消失纵波的速度明显下降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部分因此横波不能通过外核据此分析 A正确故选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图中②表示________辐射③表示________辐射图中④表示________作用11.(2)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________(填“阴天”或“晴朗”)的夜间这一原因与图中①②③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有关11.(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11.(4)分析青藏高原太阳辐射量大的原因【答案】(1)地面, 大气逆, 大气对太阳的辐射削弱【解析】(1)根据箭头指向可以判断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答案】(2)晴朗, ③【解析】(2)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气逆辐射弱【答案】(3)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被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的作用【解析】(3)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是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被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的作用【答案】(4)高原山地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所以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强【解析】(4)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所以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强12.(1)图中序号①②③④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涉及的圈层是________和________ 西伯利亚南下的寒潮使黄河出现结冰现象涉及的圈层是________和________12.(3)地震发生时在①圈层只能感受到纵波试说明原因【答案】(1)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大气圈【解析】(1)①圈层通过蒸发进入④圈层故①为水圈④为大气圈②圈层为③圈层提供养分故②圈层为岩石圈③圈层为生物圈【答案】(2)③, ②, ④, ①【解析】(2)“落红”属于生物圈即③圈层“春泥”属于岩石圈即②圈层“寒潮”属于冷空气属于大气圈即④圈层“黄河”属于水圈即①圈层【答案】(3)①是水圈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故地震发生时水圈只能感受到纵波【解析】(3)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所以地震发生时水圈只能感受到纵波不能感受到横波13.(1)《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文中记载的太阳活动现象是________ 该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中的________层(填字母)该现象的活动周期约为________年13.(2)将图乙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②________ ③________其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________(填序号)13.(3)乙图中的太阳系各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有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13.(4)图丙显示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________13.(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试根据图中的信息列举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3.(6)除乙图所示因素外请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有利条件【答案】(1)黑子, B, 11【解析】(1)黑气应为太阳中变暗的部分为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B、A、C分别代表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答案】(2)水星, 金星, ②③【解析】(2)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据此可以得出各位置行星的名称类地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答案】(3)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解析】(3)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公转轨道的形状都近似圆形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都在同一平面内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一致【答案】(4)太阳辐射(或太阳)【解析】(4)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恒星是地球的主要热量来源不同纬度太阳高度角不同是获得热量差异的原因【答案】(5)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距日远近适中温度适宜【解析】(5)图示能看出行星各行其道及距离太阳的位置【答案】(6)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地球上有液态水【解析】(6)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有利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大气和水在图示中没有体现14.(1)读太阳系示意图分析太阳成为太阳系中心天体的原因是什么?太阳的稳定性对地球有什么影响?14.(2)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为地球提供了什么样的宇宙环境?14.(3)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为地球提供了哪些生命条件?与地球相比水星和海王星在这方面又有什么不足?【答案】(1)太阳成为太阳系中心天体的原因是太阳的质量巨大对其他天体的吸引力大太阳的稳定性使得地球获得的光照条件稳定【解析】(1)略【答案】(2)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解析】(2)略【答案】(3)适中的日地距离使得地球上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水星距离太阳近表面温度高不会有液态水海王星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低也不会有液态水【解析】(3)略。

地震科普知识

地震科普知识
地震前动物异常并不是必然现象,天气 变化、 生活环境改变、喂养不当、受到惊吓 等,动物也 会有异常反应。特别是养宠物者, 切莫把某些反 常当异常。总之动物异常的原 因很复杂,动物异 常的调查与识别,必须从熟悉动物的生活习性入 手,调查环境、生理、 饲养状况等多方面的变化 因素,逐个进行分 析与排除,最后,将那些仍查 不出异常原因 者视为地震宏观异常。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 小的一种度量。每一 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 多少来划分的, 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 出来,震 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 1960 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 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 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 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 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 距离震 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什么是地震?
地震:科学 的解释就是指因地球 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 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 球表层的振动。球表 层的振动。
1.震源和震源深度 震源是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震源深度 是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面的距离。 2.震中、震中距和极震区 震中: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震 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及 其附近 的地方称震中区。一次地震破坏最严重 的地方称极 震区。 3.震级和烈度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 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 把叫地 震烈度。
中国第一次对破坏性地震进行成功预报 并 取得防灾实效的是在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 地震,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的公认。 震前,震中区大量的地下水、动物的宏 观 异常与突出的前震活动是这次载入史册的 地震预 报的主要依据。此外,在对1975年5 月29日龙陵 7.4级地震进行预报的过程中, 地下水异常变化在 短临预报的判断中都起了 重要的作用。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一、地震知识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平均每天发生地震4万多次;早在公元前23世纪,我国尧舜时代就已记载到发生在山西现称薄州的地震;2.我国目前仍处在20世纪地震活动第5个活跃期,直至本世纪初;3.给人类以生命环境的地球内部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地壳又分成许多板块,如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板块等六大板块,以及许多次级板块;4.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球板块的飘移、互相碰撞,使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大量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5.按成因,地震可分为天然地震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和人为因素的地震如水库地震、核爆地震等;其中构造地震对人类危害最大,因为它是地球内部地质构造变动导致岩石断裂而引起的地震;6.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点叫震中,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7.地震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距地表70公里内的地震叫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内的地震叫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叫深源地震;其中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8.地震时,震源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地震波是由纵波和横波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上下颠动,衰减也快,一般在震中附近才能感觉到;横波传播速度慢,左右摇晃,振幅大,作用时间长,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作用的主要是横波;9.凭感觉人们可以判断地震的远近;先感觉到上下颠动明显,后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则为近震,此时震中就在附近,应立即避震;先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上下颠动不明显,则为远震,此时不必惊慌;10.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叫震级,释放能量越大,震级也就越大;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的地震是8.9级的地震;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智利的8.9级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洲厄瓜多尔——哥伦比亚边界近海中及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增发生8.9级地震;1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例如:1979年7月9日溧阳发生的6级地震,波及宜兴,对宜兴来说,这是地震震级也是6级;12.地震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叫地震三要素;13.地震级大小可分为:1微震:即2.8级以下的地震叫微震,人无明显感觉;2有感地震:2.8-4.5级以上的地震,人有感觉;3破坏性地震:一般4.5级以上的地震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种地震叫破坏性地震;4中强地震:4.5-6.9级的地震;5强烈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破坏性大,影响面大的地震;14.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对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距离震中不同的地方烈度也不同,同一距离上的烈度也会不同;烈度与震级大小、震中远近、震源深浅、地质条件、地表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有关;地震烈度共分1-12度;1-2度:人无感觉;3度:人有感觉;4-5度:人有感觉,门窗作响,器物翻倒;6度:地面行人行走不稳,房屋裂缝,造成破坏性地震;7-8度:人站立不稳,大部分房屋倒塌破坏,烟囱断裂;9-10度:房屋建筑物严重破坏,铁轨变形,地表多处裂缝;11-12度:房屋普遍倒塌,地面严重变形,山体滑坡,造成巨大灾害;一般一次6级地震,震中烈度达8度,人站立不稳,大部分房屋破坏倒塌,烟囱断裂,框架建筑及新式砖房等受到严重破坏;15.地震带:就是地震成串发生的地带;世界上有2条最大的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二、地震灾害:16.地震灾害对人类危害很大,可分为:1直接灾害:即直接由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工程设施的破坏而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2次生灾害:由直接灾害派生而引起的火灾、水灾、有毒污染、煤气管道爆炸、海啸、瘟疫等造成的灾害,也叫二次灾害;次生灾害中最严重的是火灾;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火灾是1739年银川8级大地震烧了5天5夜;3广义灾害也叫三次灾害:由次生灾害如因防震抗震体制不健全、指挥系统失灵造成社会恐慌而加深地震灾害的灾害;17.地震灾害的大小与震级大小、震源深浅、震中位置、持续时间、人口密度、工程建筑基础和质量等因素有关;18.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之一,是因为:1我国大陆处于两大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包围之中,境内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2是大陆板块内部地震,震源浅、频率高,强大度,分布广;3人口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4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差,成灾率高;19.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特大地震,例如:11303年,山西洪桐发生8级大地震,死亡20万人;2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8级大地震,死亡83万人:其中瘟疫和饥荒死亡60万人,堪称世界之最;3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万人;41966年3月,刑台6.8级和7.3级大地震,死亡8000多人,受伤3万多人,经济损失10亿元;5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仅十几秒钟时间,就把100多万人口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死亡24.2万人,重伤16.4万人,这是建国以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为现代地震史上之最;为了不使人们忘记这次地震的惨痛教训,我国政府把这次唐山地震日-7月28日定为全国人民的地震纪念日;61999年9月21日,我国台湾南投县发生7.6级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400多颗2万吨级原子弹的威力,死亡近3000人,受伤11300多人,震坏房屋11万多户,32万人无家可归,余震2万多次,经济损失118亿美元;成为20世纪罕见的大地震;20.我省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因为1属于中强地震地质构造区;2人口稠密;3经济发达;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将会造成不可低估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例如11979年7月9日,溧阳市上兴、上沛发生6级地震,死亡46人,受伤2965人,损坏房屋40余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45亿元;为了不忘血的历史教训,江苏省人民政府把这次溧阳地震日-7月9日定为全省人民的地震纪念日;2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5.14级地震,损坏房屋10万余间,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成为我国5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次;21.宜兴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31次地震;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二次地震是:11974年4月22日受溧阳5.5级地震的波及;21979年7月9日溧阳6级地震的波及,全市有强烈震感,并使我市21个公社,262个生产大队遭受震灾,死伤25人,震坏房屋4460多间,经济损失1亿元;因此,我市是属于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的地区;三、防震减灾:22.地震灾害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但可以通过科学的监测预报和防御措施来减轻;我国防震减灾实行“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综合防御体系,也就是要做好1地震监测预报;2地震灾害预防;3地震应急;4震后救灾与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23.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1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2次生灾害;24.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造成巨大伤亡和经济损失,除了震级大,是直下型地震外,其根本原因是房屋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抗震能力极差;25.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措施是:1对旧有建筑物抗震加固;2对新建建筑物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设防,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26.建筑物抗震设防的核心是:减轻地震力和提高房屋整体抗震性能;具体要抓好选址、设计和施工三个环节;27.民房建筑不要把地基选在地质不好的地方,如疏松的沙、泽、坡地和河边等;不要砌空斗墙,要进行抗震设防,并保证施工质量;不能野蛮装修,如拆除承重墙等,以免破坏房屋整体结构,影响房屋整体的抗震性能;28.生命线工程是指与城市生产、生活有关系的工程;包括1交通: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道路、地铁等;2通讯工程:包括电报、电话、传真、邮政等;3供电工程:包括电站、电厂、电力枢纽、电网等;4供水工程:水源井、水库、排水和配水管道等;5粮食工程:粮库、油库、副食供应等;6供气:煤气设施等;7卫生工程:8消防工程等;29.防震减灾以生命线工程为重点是因为:生命线工程是城市命脉,是人民生存的重要保障,某一环节或局部的破坏失控,都将导致整个城市功能的丧失和瘫痪;30.我国未来十年防震减灾的目标是: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四、预测预报:31.我国早在汉朝时代公元132年,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并在公元138年记录到了陕西大地震;32.地震的预测预报是通过与地震有密切关系的震前异常现象即宏观异常和微观异常现象来监督预报的,这是我国当前地震预测预报的基本途径;33.地震宏观异常是指人们能觉察到的震前异常现象,如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下水位大幅升降、井水发浑发泡翻花变味或枯竭、动物异常等;34.地震微观异常,是指人们不易觉察到的震前异常;如地壳变形、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变化、电磁、电阻、重力变化等;35.动物异常表现为惊恐不安、狂叫狂奔、发呆不食、突然改变生活习性等;这是因为动物的某些器官灵敏,震前物理场、化学场的变化,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变化而刺激动物器官,使其行为异常的缘故;36.震前地面动物异常:动物异常大多出现在震前1-2天之内,震前几小时更为集中;表现为:1狂燥不安:狂吠、哭泣、嗅地、扒地、乱抓乱咬、乱跑外逃,猪羊不进圈,猫刁小猫搬家,牛马驴脱缰逃跑;2忧郁:反应迟钝、呆滞、不进食、不怕人等;37.震前穴居动物异常:是指冬眠的蛇、蚯蚓等大量出洞,或被冻死地面;老鼠活动反常,成群结对搬家等;38.震前鱼类异常:成群的鱼翻腾打漩狂游,或漂游水面,鱼肚朝天翻白或大量死亡;39.飞行动物异常:鸽、笼鸟、家禽鸡、鸭惊飞、惊叫,不进巢,笼鸟撞,不进食,不进窝;呆滞无神,改变栖息方式如鸡不进窝上树栖息等;40.动物异常的识别:1动物异常种类不是少数几种,一般常见动物都有异常反映;2异常的反映量大;3时间上具有相对集中出现的高潮期;4地区上具有相对分布的密集区;41.地声、地光是地震来临的一种信号,是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报;大多数在震前几秒钟至几分钟出现;42.地震预报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四种;时间上分别为10年内、1-2年内、3个月内和10天内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的预报;目前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成功预报了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4级、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等,拯救了10万人的生命和几十亿元的经济损失;43.国家依法保护地震监测预报设施和监测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44.地震预报是政府行为;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发布权限为省级人民政府,其他任何部门、单位、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消息;五、地震谣言识别:45.地震谣传是指没有确切信息来源和毫无科学根据的迅速传播有关地震将要发生的消息;46.一般地震谣言的特征是:1将地震三要素发震时间、地点、震级说得十分具体,时间精确到某日、某时、某分、某秒,震级精确到几点几级但目前科学水平还没有能够达到如此准确的预报水平;2谎称是某电台、某专家发布的地震消息;47.要善于识别地震谣传:1掌握地震谣传的特征;2判别地震消息的来源;3掌握我国地震信息发布的权限;要正确对待地震谣传:1不信谣,不传谣;2用防震减灾知识消除恐惧心理;3用地震预报法规约束自己;4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和询问;六、避震自救:48.震前出现地光、地声和初震现象到房屋倒塌这段时间约10-20秒钟,是自然预警时间,利用自然预警时间就近避震可减少人员伤亡; 49.震明应急防护原则:伏而待定、就近避震,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伏而待定,就近避震”,就是地震时迅速躲到能够避免或减轻地震伤害的地方;50.在平房避震时:要果断,就近避震,紧急外出不往返;若在门口,室外无危房、窄巷或障碍物等,应立即跑出室外,且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烟囱、水塔、变压器、石化、煤气及大桥下;51.居民楼里避震:不可慌乱跑出房门或跳楼逃生,应就近避震,躲在小开间厨房、卫生间、储藏室或内墙墙角外、坚实家俱下和床底下;因这些地方抗震力强;52.在商店和影剧院避震时:在商店和影剧院门口的人,可立即跑出大门到安全地方;在商店里应就近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坚实的柜台或大件商品旁避开商品陈列橱;在影剧院里,应就近躲在排椅下,前排可躲在舞台旁,且不可拥护出商店门和剧院门;震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53.在学校避震:1学校领导和老师要冷静果断;2震时让学生迅速躲到课桌下或讲台旁,且忌乱跑乱挤出教室门和跳楼逃生;3平时要结合教学讲述防震减灾知识;4震前要安排好撤离路线和转移场地;5震后指挥学生有序撤离;54.地震被压埋人员自救:1用衣服捂住鼻子防止灰尘窒息;2挣脱手脚,用砖、木支撑可能倒塌的物体,扩大空间,设法逃离险境,并向有光和空气的地方转移;3无力脱险时,保存体力,不要乱喊乱叫,听到有救援人员声音时,敲击发声求救;七、法规知识:5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江泽民主席签署,于1997年12月29日公布,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56.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目的是: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57.减轻地震灾害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5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防震设防要求;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59.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或者不按照抗震设计施工的行为,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60.在震后救灾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服从指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6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1 4地球的圈层结构+本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1 4地球的圈层结构+本册知识点总结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震波(1)分类:图中A 表示横波,B 表示纵波。

(2)特性⎩⎪⎨⎪⎧A 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B 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2.圈层划分(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界面:①C 莫霍界面: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大陆部分),A 、B 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D 古登堡界面:在地下2900千米处,A 波完全消失,B 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圈层:由内向外E +F 为地核,G 为地幔,H 为地壳。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判断1.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厚度相同。

( ×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 √ )3.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

( √ )4.从地幔到地壳,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来越慢。

( √ )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A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B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C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思考地球外部各个圈层具有怎样的联系?答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探究点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材料一2020年5月7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发生里氏4.5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2千米。

材料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附近区域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答案先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到达地面的先是纵波,然后才是横波)。

2.结合材料,本次地震的震源处在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层?答案震源在地壳这一圈层。

3.外核的物质状态是什么?为什么?答案外核的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因为此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知识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一)地震波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与之相关。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唐山市河北省矿业学院图书馆, 西头倒毁,东头框架幸存
唐山地震后,房屋几乎全部坍塌
唐山市开滦煤矿救护楼,为砖混结构木屋 架的三层楼房,墙倒顶塌。
第一节 地震的基本概念
(二)地震的类型
按成因分类 按震源深度分类 按震中距分类 按地震强度(震级)分类
第一节 地震的基本概念
按成因分类 构造地震:
等震线:地面上等烈度的点的联线。
震级和烈度的关系:震级和烈度都是衡量 地震强度的一种量度。
第四节 地震的分布
全球地震分布
主要分布在几条狭长的地震带内。 大的地震带有: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南亚地震带 海岭地震带
第四节 地震的分布
(一)环太平洋地震带
包括太平洋的东、北、西各周边的岛 弧-海沟系和大陆边缘。此带的地震活 动性最强,频度高,能量大,震源深, 其释放的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总能量的 75%以上。
强震的分区性和成带性是中国大陆地震在 面上分布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地震的分布
总的来说,中国西部的地震活动较东 部强烈。西部地震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的四周,天山南北、横断山脉和祁连山 一带。其特点是发震频率高,复发周期 短,震级也相对较大。中国东部地震活 动主要集中在华北的一些断陷盆地内和 大断裂带附近,强震密集成带。
第四节 地震的分布
台湾地处西太平洋岛弧地震带中的 两弧交结点,地震活动强度特别高,震 级也大。在中国99%的地震都属壳内的 浅源地震,只在中缅、中苏和中巴交界 地区,以及台湾北部有些中源地震,在 东北的吉林、黑龙江等省的东部有些深 源地震。
第五节 地球的内部构造
1.地球基本数据
项目 赤道半径
数据 km 6 378.140
两极半径 6 356.755

第3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3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备用习题
8. 该景观图中最具生机活力的地理事物是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C )
图B1-3-4 [解析] 树木花草属于生物圈,是最具生机活力的地理事物。
A.流水地貌体现了生物圈对岩石圈的影响 B.热力环流体现了大气圈对水圈的影响 C.水循环体现了大气圈和岩石圈的相互影响 D.绿色植物生长过程体现了圈层间相互联系
(D )
[解析] 流水地貌是水圈对岩石圈的影响,A项错误; 热力环流体现了岩石圈对大气圈的影响,B项错误;
图B1-3-2
水循环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备用习题
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其中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四大圈层。图B1-3-2为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
图。读图完成3~4题。
3.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内部圈层Biblioteka B.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
C.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D.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组成
P28·活动 1.(1)不是同一概念。地震预警是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纵波比横波传播速 度快的特点,根据监测到的纵波对即将到来的横波进行预警。地震预报是指 在地震发生之前,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报。目前,科学界还做不到 对地震进行准确的预报。 (2)~(4)略。 2.可以参考教材进行绘制,可以画成带有立体感的,也可以画成剖面图,等等。
和物质的迁移,C项错误。
绿色植物生长离不开岩石圈的土壤;生长需要吸收水分,离不开水圈;光合作用需要吸收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绿色植物生长过程体现了圈层间相互联系,D项正确。

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综合题

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综合题

⾼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综合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综合题(考试总分:24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综合题(本题共计 20 ⼩题,共计 240 分)1、(12分)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地震波,其中表⽰横波的是______(填字母),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

(2)图中C~H分别表⽰地球内部构造,D表⽰______不连续界⾯,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该⾯以上C代表__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推测该界⾯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_态(4)⽕⼭喷发的物质来源于_____(选填C、E、G、H),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为______(填名称)2、(12分)读地球圈层结构局部⽰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岩⽯圈、⼤⽓圈、⽔圈的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连续⽽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由其他圈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的是________。

(3)⼤⽓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圈中的⽔处于不间断的____ ____之中;⽣物圈占有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圈的全部和________圈的上部。

(4)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3、(12分)中国地震台⽹测定:图中地震是今年8⽉24⽇以来当地发⽣的第3次六级以上地震,震源深度1.5公⾥。

据此回答问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该圈层的特征有。

(2)意⼤利多地震的原因是,此次地震给意⼤利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3)意⼤利防御该⾃然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4、(12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3年雅安地震相关资料。

材料⼆甲图为我国⼤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图为地震波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

甲⼄(1)为探测莫霍界⾯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传来地震波的是 ( )A.⽟树 B.雅安C.上海 D.北京(2)掌握地震发⽣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四川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材料⼆⼄图中A为________B为________,并写出其判断依据。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防震减灾知识防震减灾是震前预防、震后救灾与重建等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总称。

它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四个环节。

一、地震监测预报(一)地震基本知识1、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

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2、地震的分类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

诱发地震,如水库地震、矿山地震。

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

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构造地震。

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85%~90%。

3、地震的基本参数发震时刻、震中经度、震中纬度、震源深度和震级。

震源是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

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震源深度是指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6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一般将8级和8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7级以下、6级和6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6级以下、4.5级和4.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中强震;4.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3级以下、1级和1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弱震或微震。

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8.9级,是发生于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地震知识普及版(百姓必备手册)

地震知识普及版(百姓必备手册)

地震知识普及版(百姓必备手册)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定义地球,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

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坏力。

全球板块构造运动地震[1]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破坏房屋等工程设施,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中国地震火山分布带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2022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检测4地球的圈层结构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2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检测4地球的圈层结构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圈层结构[合格·过关练]北京时间2020年3月16日10时58分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地震发生后,某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内核B.下地幔C.外核D.岩石圈2.下列有关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为莫霍面B.先到达地面的是甲波C.丁为古登堡面D.先到达地面的是乙波解析:1.D 2.B 第1题,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为33千米,海洋地壳较薄,仅为5~10千米,此次地震震源在陆地地表以下20千米,位于岩石圈。

第2题,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甲波是纵波,乙波是横波。

最先到达地面的是甲波。

丙是古登堡面,丁是莫霍面。

读某同学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模型的图片,完成3~4 题。

3.对各圈层位置的正确描述是( )A.生物圈位于地壳内部B.地核位于莫霍面以上C.软流层位于岩石圈的内部D.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4.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D.大气圈的组成物质分布均匀解析:3.D 4.B 第3题,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其中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A错误;从地表到地心,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将地球分成三大同心圈层,地表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壳,莫霍面至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至地心为地核,因此地核位于莫霍面以下,B错误;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C错误;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D正确。

第4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其中厚薄不均是地壳的突出特点,因此A错误;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大气圈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C错误;大气圈的组成物质分布不均匀,垂直向上,空气越来越稀薄,D错误。

当地时间2020年2月13日早上,印度尼西亚日惹特区默拉皮火山喷发,火山灰柱高达2 000米。

2024届新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考点05 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结构(A)(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考点05 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结构(A)(含答案解析)

考点05 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结构(A)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在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A.Ⅱ圈层B.莫霍界面以下C.Ⅳ圈层D.古登堡界面以下2.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Ⅰ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B.Ⅲ圈层空间分布是不连续的C.Ⅱ圈层是地核D.Ⅳ圈层可能为液态物质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地理坐标为(38°N,37°E)。

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A.强烈的地震引发巨大风暴潮B.地震波经过莫霍面速度增加C.此次地震震源中心位于地幔D.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为旱季4.抗震救灾过程中,救援人员可以利用()①GIS确定掩埋人员的位置②RS查看道路的毁坏情况③GNSS监测潜在的滑坡体④BDS统计受灾人员的数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22年1月15日,汤加爆发了30年来规模最大的火山喷发。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来源于()A.①B.①C.①D.①6.岩浆来源地位于()A.岩石圈B.地壳C.地幔D.地核读“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图”,回答下面小题。

7.①圈层的主要特点为()A.连续但不规则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D.由坚硬岩石组成8.关于图示圈层的正确叙述是()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B.各圈层相互渗透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2022年长江流域出现自1961年以来的罕见干旱,让壮美的洞庭湖在短短一个月内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下图中本来该汪洋一片的南洞庭湖杆洲区域萎缩成草原,湖床已经干涸,苔草提前进入生长期,造成明显的生态隐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结合材料,图中所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主要有()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D.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10.下列关于地球圈层说法合理的是()A.地球的外部圈层相互独立B.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岩石圈上部和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全部D.岩石圈包括上地幔和地壳2022年湖北恩施山区发现震旦角石化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