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娱乐游戏活动区教学案例:打地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娱乐游戏活动区教学案例:打
地鼠
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优秀实例:打地鼠
在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会模仿电视节目《奔跑吧!兄弟》中的游戏环节,特别是打地鼠的游戏。在一次户外活动时,两个小朋友想玩打地鼠,但没有道具,于是他们想办法,用大滚筒和海绵棒代替道具,开始玩得很开心。看到这个场景,教师想到在活动区也可以设计这样的娱乐游戏,于是设计了活动区游戏“打地鼠”。
游戏目标:尝试用海绵棒去敲打躲在箱子里头的“地鼠”,主动与同伴合作游戏,并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发形成游戏规则。
游戏材料:牛奶盒若干、大小一样的两个泡沫箱、纸箱、海绵棒、胡萝卜、玉米等。
游戏玩法:幼儿轮流扮演“地鼠”和“主人”,分别站在箱子
里外准备开战。扮演“主人”的幼儿给“地鼠”喂食,并用海绵棒
快速敲打准备偷袭的“地鼠”。
在游戏推进一阶段,两个小朋友在游戏中出现了矛盾,关于轮流当“地鼠”和“主人”以及如何判断输赢的问题。教师组织
幼儿讨论,进一步完善游戏规则。在分享活动环节,幼儿们调整了材料,加入了记分牌、玉米和胡萝卜玩具若干。
在大班幼儿自主探索游戏玩法时,出现矛盾和问题是正常的,是自发解决问题的基点。通过讨论和调整,幼儿们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进一步完善了游戏规则,提高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玩法调整:将原先的打地鼠的玩法改为“地鼠”偷食,以便更好地统计游戏结果。在游戏中,XXX扮演“主人”,XXX扮
演“地鼠”。主人躲进箱子里,把玉米和胡萝卜伸出箱口引诱地鼠。每当地鼠偷到一根食材,记分牌上就会加1分。不一会儿,计分牌上的数字就翻到了8.地鼠高兴地欢呼雀跃,但XXX指
着记分牌说:“你看,我得10分,你得8分,是我赢了
吧!”XXX不服气地说:“我才玩一会儿,就得8分,你玩了很久才得10分,当然是我赢了。”
在第二次游戏中,“主人”和“地鼠”交换了角色。这次游戏中,地鼠得分8分,而主人得分6分。孩子们开始因游戏结果而争吵。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逐步完善游戏规则,包括设立游戏时间限制,以便在规定时间内公平竞争。同时,增加了“地鼠偷食”战绩表、用于计时的沙漏和同种材料增加一组的材料。
在第三次游戏中,四个孩子自由组合成两个队伍,分别为XXX和XXX。他们使用沙漏计时,比较哪个队伍偷到的食材更多。最终,XXX赢得了比赛。孩子们将竞赛结果记录在战绩表上,但红队的孩子们认为绿队的主人故意动作慢,导致地鼠得到更多的食材。因此,他们提出了交换主人的建议。孩子们逐渐学会了自觉遵守游戏规则,以实现公平竞争。
游戏推进四:地鼠混战
四位幼儿按照黑白配的方式分成两队,每队派出一名队友在用PVC管制作的架子下做“主人”,拿着一筐食材躲起来。
游戏中,两队的队友们开始点数他们的“战果”,XXX是13根,XXX是7根。然而,绿队的“地鼠”认为自己很早就抢到了7
根萝卜,但游戏时间还没结束,就没有萝卜伸上来了,而
XXX一直有玉米伸上来。XXX的“主人”反驳说:“不是每人
都拿一筐食材吗?我们抢的多就是赢了。”这引发了孩子们对
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的关注。
为了解决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教师与孩子们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两组队友交叉游戏的解决办法:游戏“战果”应是两名队友的食材相加,并且不能让队友知道你所在的位置。同时,增加了1-10数字卡片和“=”“+”符号,使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练
十以内数的加法,通过点数“战果”,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来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借助情境理解数的加减,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在游戏中,孩子们要点数并把同组成员的游戏成果相加,练十以内数的加法。此外,游戏结果是两名队友的食材数量相加,且“地鼠”在“主人”互换之前必须是背对着的。通过这些调整,游戏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们数学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