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爱这土地》PPT优质教学电子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这一意象取自李商隐《无题》中的“
,
“。
3.“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运用的手法是
,表现
了
。
学习过程
4.对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以“莲花的开落”比喻“打江南走过”的“我”的容颜憔悴,突出“我” 备受相思煎熬。 B.“东风不来”“跫音不响”既点出环境的冷清幽静,又暗示等待的人没有归来。 C“柳絮不飞”“春帏不揭”的状态,和“寂寞的城”“窗扉紧掩”的比喻,刻 画了闺中女子寂寞、闭锁的心境。 D.第三节表明“我”并不是女子等待的“归人”,“我”只是骑着马路过这个江 南小城。
学习过程
参考答案: 1.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2. 马蹄 春帷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 比喻 倦守空闺的女子,娇美的面容因等待而憔悴 4. A “莲花的开落”应比喻“闺中女子”的容颜憔悴。 5. B,说“错误”是“美丽”的,是因为这瞬间的误会传达出一种 蕴含悲伤的美。
土地
河流
象
风
征
黎明
歌唱“土地”,表赤子忠心。
遭践踏的国土 满腔的悲愤 愤怒的反抗 光明的未来
品读诗歌
2.“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 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 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 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和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 斯,至死不渝。
一字之别,差之千里
原诗: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意象的组合与排列
学生示例: “黎明”画成远景。 应是整体画面中的一抹暖色。
“鸟”,位置应该比较明显突出。
学习过程
活动三 诗歌改写
艾青的作品语言质朴、流畅,诗作意象鲜明,请结合诗 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情况,把《我爱这土地》改写为一篇散 文,不少于400字。
学习过程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学习过程
1.诗中用了一个小倒装句,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诗意盎然。这一
句是:
。
2.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莲花、柳絮、
、
、东风”等意象,其中“东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 ••
学习过程
2.再读诗歌,思考诗中“鸟”对“这土地”的爱恋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活着,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3.“鸟”歌唱了哪些对象?请在诗中画出来。 提示:土地;河流;风;黎明。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提示: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
••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 • • • ••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
作业
1.为你设计的插画写解说词,有美术特长的同第2课
我爱这土地
情境导入
请你想一想,人和土地到底有什么联系呢?人会对土地产生怎样深厚的感情呢?
情境导入
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有谁离得开 脚下的土地?土地是我们至高无上的母亲,她养育了我们每个人,我们的生命都是与某一片土 地联系在一起的。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动、奋斗,对土 地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会忘记,当年走投无路漂泊谋生的农人身怀的“家乡土”; 人们不会忘记,蛰居海外的侨裔床头上珍藏的“乡井土”;人们不会忘记,“寸金桥”上的民 众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誓与国土共存亡”的信念……岁月悠悠,能冲淡许多记忆,却带不 走那一串串的深沉与悲壮。
5.从“鸟”的歌唱中,你能体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哀痛;仇恨;谴责;抗争;赞颂;向往;渴望;憧憬。
二.设计画面的布局和明暗色调
学生示例: “土地”在画面中是主体地位; “河流”流淌在“土地”上, “风”吹刮在“土地”上空。 画面整体的色调应该是灰暗的冷色调。
一字之别,差之千里
修改后: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这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
绘画,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 1932年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下
《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 1936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大堰河》。 • 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抗日战争期间,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
整体感知
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 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 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衬托出了诗人那 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品读诗歌
1.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诗人给这些意象都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 义,请讨论每个意象到底象征着什么?
现代诗的代表人物:郭沫若、徐志摩、北岛、顾城、海子等。
生字正音
读一读
嘶哑 fǔ 腐烂
xiōnɡ 汹涌
lónɡ 喉咙
lí 黎明
yǔ 羽毛
词语理解
记一记
1.嘶哑: 声音沙哑。 2.汹涌: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3.悲愤: 4.温柔: 悲痛愤怒。 5.黎明: 温和柔顺(多形容女性)。 6.深沉:
艾青简介
诗歌 特色
• 艾青的诗歌以它紧密结合现实的、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 新文学的优良传统。
• 艾青的诗歌喜欢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对旧 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表 现对农村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尊敬。
• 艾青的诗歌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随着诗歌结束,形象也就完成。形 象,不仅指人,也包括物,以及思想等的形象化。
I LOVE
艾青
我爱这土地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读出重 音和节奏。 2.把握诗歌意象,理解诗人营造的意境。 3.借助诗歌创作背景,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理解 艾青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
学习过程
活动一 听读正音,思考探究
1.听朗诵示范音频,关注停顿的长短和方式、重音的处 理、节奏的缓急,情感的把握和气息的控制等,并在课 本上标注节奏和重音。
学习过程
活动四 拓展延伸
诗人借“鸟”唱出对“土地”的恋歌,假如你也是一只鸟, 你又想对谁吟唱呢?想唱些什么呢?请仿照本诗的句式写几句诗 歌,展现你的才华与思想。
学习过程
活动五 阅读训练
1.阅读《错误》,回答文后的问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艾青先生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 了《我爱这土地》,这就是诗人对脚下的土地的深情歌唱。
艾青简介
艾青 生平
•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 1910年出生于金华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 •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学习
把》《黎明的通知》等9部诗集。 • 1948年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二百余首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
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 •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 • 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 •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这些修饰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 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 争。
品读诗歌
诗歌结构
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 祖国的挚爱。这一节是对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
•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 行数的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 一。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 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 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 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 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 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我爱这土地》。
文体讲解
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 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 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 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 活,表现新思想。
品读诗歌
3.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衬托出 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 身之意。
品读诗歌
4.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悲愤 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学习过程
5.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莲花”“柳絮”“东风”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在诗中营造 了浓厚的江南气息,使诗歌具有古典美。 B.“美丽的错误”是本诗的诗眼,说是个“错误”,是因为“我”并不是闺中女 子所等待的那个人;说是“美丽”的,则强调女子容顔漂亮,让人惊艳。 C.诗歌首尾呼应,主要部分(第二节)以“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界,前面三 句和后面三句在内容上和句式上基本相同,使全诗结构齐整而巧妙。 D.诗歌运用了“我”与女子两种视角,“我”和“你”两个叙述人称,并使他们 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中自始至终未点明“我”与女子的关系,反而留下丰富的 遐想空间。
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形容程度深。
朗读诗歌
节奏和重音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学习过程
提示:“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生我养我又多灾多难的祖国;“永 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无止息地 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人民对于侵略者暴行的抗争;“来自林间的无比温 柔的黎明”——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自由的曙光。诗人创作此诗,表达了他 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恨。
4.阅读补充资料,谈谈诗人赋予“鸟”所歌唱的对象以怎样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补充材料: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入侵中国,祖国山河沦陷, 生灵涂炭……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城内尸体堆 积如山。仅1938年10月31日一天,日军就在南昌投下300多枚炸弹,炸死市民206人。 从1937年8月31日首次空袭广州起至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日军共进行了14个月 的狂轰滥炸,炸死居民6000多人,砸伤近8000人。重庆大轰炸惨不忍睹,桂林成为一片 废墟,香港等多个城市遭受轰炸……从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新疆、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他省份均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 万。在这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中华儿女纷纷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 下,诗人艾青于1938年11月创作了《我爱这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