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从初一至初三年级共设置活动49项,强调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
因此,如何用课改新观念指导活动课教学,创造性地上好活动课就成为广大思想政治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对活动教学的初探
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活动教学兴起于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其中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为代表。
杜威提出,人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不忘的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作为发展个体,无论是认识的发展,还是知识的获得,情感、个性、态度的培养,都需要在丰富而多样的活动中、在自主的实践中实现。
所以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活动教学,进行必要的有益的探索: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活动,需要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作为主体参与意识的产生及培养,要创设情景和氛围。
情景是指活动所需要的氛围,是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部环境,学生的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情境,都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
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感受性,使学生逐步达到活动的最佳状态。
在活动课《“一国两制”: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讲到台湾问题时,可播放录音余光中的《乡愁》,那童声纠人心腑,台湾还没统一,台独分子还在有意制造分裂,海峡两岸人民还在忍受亲情分离的痛苦,当同学们沉浸在悲愤之中,便要求学生写一篇驳斥“台独”分子无耻行径的小论文,同学们义愤填膺,痛斥陈水扁等台独分子的丑恶行径,表达希望祖国和平统一的企盼。
还要努力形成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营造学生参与的多向交互的空间。
如模仿电视栏目《实话实说》、《焦点访谈》、《人生AB剧》,组织各种活动教学,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要尊重学生差异,给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由此可见,只有创设良好的情境,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活动状态,情感得到升华,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地发挥。
2、注重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体验是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现实的情境之中,学生自主体验,相互交流,通过体验或感悟,获取新的知识、技能或情感,促进观念、原则的内化。
在情感、信念形成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向学生提供体验活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德育内容、道德价值、道德生活的体验,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
二是对参与学习活动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力。
在教学中,为了学生体验学习的需要,可采取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生活模拟、演讲、编报、主题班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各种体验。
如针对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我拟定了辩题:“西部开发重在发展经济还是重在保护环境”。
由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组
成正反两方,自己主持且组成评议团,教师进行指导,辩论结束后,由学生总结谈体会。
通过辩论,学生真正理解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应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针对上网问题,由学生自编自演了AB剧:《网的诱惑》。
在上《当代的科技进步与国际竞争》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科技迅猛发展,成果喜人,首先让学生收集了近段时间国内外重大的科技成果,并推选男女两名学生摸拟主持了《科技博览》节目,简单介绍国内外重大的科技成果。
然后,把学生分成4个“专家”小组,进行了一个“专家”论坛。
四个小组事先分别负责我国的经济、科技、教育及人才、国防的国际竞争力的资料收集,在课堂上每组的负责人向全班介绍各自收集的资料,然后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引导,在活动中,学生认识到国际竞争力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青少年要做祖国需要的人才,从而明确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成才目标。
通过亲身体验,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在体验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或感悟,才能将书本的东西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情感。
3、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十分重视导行,引导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关注,把自己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认识一些社会现象,并丰富自己的道德认可,以资借鉴、指导自己的行为。
让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促进知行统一。
参与实践即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实际生活,通过调查、访问,掌握事实,说明某一理论或观点的形式。
思想政治课必须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优化。
在上《“改革开放成就辉煌”畅谈会》时,我事先给学生印发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十三大变化的材料,然后再要求他们回去走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或亲朋好友,要求他们谈谈生活经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把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
半个世纪以来城镇居民生活变化历程,人们大多已淡忘了,只有老人们在最不经意的时候轻轻一声感叹:“我们那时候……”这轻轻淡淡的一声,50年的风雨曲折就会从记忆深处缓缓浮起。
通过走访,学生把记录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如:从衣着变化谈;从住房谈;从交通工具谈……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分类进行小品表演。
通过参与实践,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增进了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对活动教学的感悟
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使自己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在活动教学中“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探究问题”,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
1、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由此看来,教师在活动中,要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让学生在独立的学习或合作活动中提高素质和能力,并凸现个性。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己能做的让学生去做,自己能想的让他们去想,教师绝不包
办代替。
如: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最后调查报告的撰写,都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和完成,这样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自主思考的时间、空间和机会。
2、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
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为了让学生生动、自主地参与活动,教师应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大胆探索、尝试,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整合多种活动方式,在活动中受到启发,经历自我创新的全过程。
如进行AB剧表演和小品表演,由学生自己去充分发挥想象空间,大胆尝试;在辩论赛中,从主持、辩手、评议团、到最后谈体会,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操作完成,老师只起引导作用。
3、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
心理学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创造机会,多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独到之处,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愉悦,从自我体验、自我激励中获得力量和勇气,不断把活动推向深入。
如《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要求学生收集资料,自编小报;学习《保护环境》时要求学生回收废旧电池;用家里的旧衣服、剩布头做成“环境购物袋”。
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活动空间,而且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任务,都很完成任务,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尝到成功的甜头。
总之,活动教学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封闭死板的教学环境引向开放灵活的新天地。
在这个新天地里,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唤发,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培养,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