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
我是团结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说课标:
1、学段目标:在课程标准中,对于“数与代数”这部分提出了如下几点目标: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4)、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5)、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单元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理解和掌握商不变得性质;初步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2)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经历探索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强化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
(2)在探索除法算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思考、总结,学生经历除数不接近整十数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说教材
1、教材编写特点:
传统教材中:把要解决的问题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知识方法显而易见,探索性不强,容易让学生养成惰性,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新教材: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自主学习情境图,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选取现实并具有时代特点的事物为素材。
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认识社会。
二是通过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是提倡多元化的教与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四是重视学生知识探究的过程。
针对青岛版教材的这一特点,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本单元的编排体例
分两线进行:一是知识结构编排:信心窗1(“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信息窗2(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信息窗3(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信心窗4(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信心窗5(商不变性质)、拓展平台。
第二线是:各信息窗的学习过程:情境图——合作探究——自主练习——聪明屋。
本课时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具有以下特点:《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95—96页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数是整十数或接近整十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的内容是整数除法的完成和提升阶段。
这部分内容为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除法打下基础。
2、教学重、难点:本课时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确定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试商的能力。
三、说建议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我的教学建议是:
一是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与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二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四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
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学活
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
在这一教
育理论的支撑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迁移类
推、归纳、讨论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展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
流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生活经验理性化、数学化,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操作、比较,逐步抽象出算理,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主要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本环节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
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相互交流,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数学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
根据学情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比较几种试商方法,从而体现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试商方法。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本环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练习设计,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使他们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环节体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练习的教学原则。
四、评价建议
遵循“轻结果,重过程”的原则,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
建议评价采取以下四点措施:一是营造民主、平等、温馨的评价氛围;二是注意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三是注意使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评价用语;四是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方面评价。
评价内容:
随堂记录卡
姓名:日期:
课题
我对这节课的看法是:
对于这节课,我喜欢的是:
我参与最多的时候是:
我参与最少的时候是:
不明白或还需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是:
一周反思卡
班级:姓名: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仍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活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
置换教材生疏的课程资源。
2、开发和利用身边熟悉的课程资源: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作为教学资源;选择有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教学资源。
3、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乡土资源: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材料自制教具和学具,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实验操作得以顺利进行,而且自制学具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4、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神情、姿态信息中,从学生正确或错误语言文字信息中,捕捉并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有用的教学资源。
5、尽力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创造条件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积极组织开发课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