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苏轼对亡妻凄婉的爱情及相思之情;
3.鉴赏词中的表现手法,体悟感受词作里传达出的情感美、艺术美。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资料】
1.苏轼和王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
文学上的三苏指苏轼,其父苏洵,其弟苏辙。
22岁中进士,入世后奋厉有用世之志,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由于注重政策等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他的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45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59岁被贬惠州,62岁被贬詹州,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
十六岁时,与当时十九岁的苏轼成婚。
二人两情相悦,相敬如宾,恩爱有加。
然而,十年之后,王弗不幸早逝。
苏轼悲痛欲绝,久久不能忘记,独自一人的生活十分孤独难熬。
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
她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见识的告诫和嘱咐。
所以,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王弗的去世,无疑在生活上、感情上对苏轼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正是由于与妻子情深意笃,生者的思念才是那样的长久。
2.本词写作背景
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乙卯即熙宁八年。
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
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
这首词即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
3.苏轼的三个妻子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
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
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
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之后病逝。
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
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
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
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
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
苏轼痛断肝肠,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
了妻子的亡魂。
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苏轼的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原是他的侍妾,比苏轼小二十六岁。
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
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
但不幸的是,朝云被扶正后过了十一年,即先于苏轼病逝。
34岁的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
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亡妻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
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
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
坡亦未以为当。
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
坡捧腹大笑。
朝云墓如今已成为惠州名胜之地。
生前常唱:“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
教学导入:
鲁迅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一个人的身上都是有两种
特性的结合体。
一种是男儿的阳刚傲骨,一种是女儿般的温柔深情。
项羽不可
一世的霸气终于在虞姬拔剑自刎的刹那黯然收拾,落下了生平第一滴温热柔情
的眼泪。
同样,作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苏东坡,一直以来他的豪放洒脱感染
了我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可我今天
想说。
他又能以他的多情柔情真情感动了每一个天下有情人、多情人。
今天让
我们走进《江城子》。
任务一:吟咏诗韵
诵读指导:
语速缓慢,适当延长语调低沉情感悲戚、哀婉
任务二:梳理线索明结构
活动1.:以题中“梦”为基点,按照时间和情感线索,梳理文本层次。
凄凉(十年)此情无计可消除
...泪千行。
泪(千行)此时无声胜有声虚实结合
...短松冈。
断肠(年年)此恨绵绵无绝期
2.写“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
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
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
了。
任务三:品味语言感其情。
活动:请选择最打动你的句子进行赏析,至少50字,多多益善。
并尝试有感
情地诵读。
(至少赏析3句)
赏析提示:从诗句含义、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角度品味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含义:你我一生一死,隔绝已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
己去思念,却难以忘怀。
直接抒情: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哀悼。
为全文奠定下了伤感
哀痛的感情基调。
“不思量,自难忘”——“此情无计可消除”“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
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说不思量,即是思量。
——
相思太苦、旧情难忘。
个人三备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含义:你的坟墓远在千里之外的眉山,我连跟你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的地方都没有。
“千里”和“十年”写出了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能再相逢的遗憾。
“凄凉”,不只是思念亡妻,同时政治仕途不顺,生活困苦,都是凄凉之因。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凄凉无助。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材料补充: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压,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
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艰辛备尝。
含义:即使相逢你也该认不出我了,因为四处奔波,我早已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情感的风尘(思念亡妻的苦楚)
人生的风尘(仕途坎坷的艰辛)
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从想象中的亡妻的反应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小轩窗,正梳妆”——白描,实际是夫妻二人生前甜蜜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此时无声胜有声”
别后十年,夫妻相见,虽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使梦境更添一丝凄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①对写法。
词人从梦中醒来,想象在千里之外的荒郊月夜,那长着小松树的上冈上,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为思念丈夫而悲伤。
写自己怀念亡妻,却料想对方为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语言平易质朴,将对亡妻的思念表达得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②以景结情。
作者用明月、短松冈的客观场景来结尾,传达、暗示出作者对妻的思念,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寻味。
任务四:对比阅读
明代归有光先生《项脊轩志》的最后结尾: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他怀念自己的妻子,却写了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死的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长得很高大了。
比较《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的尾句和《项脊轩志》结尾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①都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
②《项脊轩志》的最后一句没有悲哀、悲伤一类的字眼,但悲伤眷恋之情溢于言表,此是无声胜有声!意味隽永;
③《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的尾句作者用明月、短松冈的客观场景来结尾,传达、暗示出作者的对亡妻的思念,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寻味。
检测
1.关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的上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直写夫妻生死相隔,如今已是十年,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
B.“不思量,自难忘”,“不思”与“难忘”看似矛盾,但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诗人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情感,夫妻情深,难以消除。
C.“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诗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心情极为沉痛,如今远隔千里,凄凉也无处可话,孤苦难消。
D.词的上片直接破题,抒发诗人对亡妻的深情,诗句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情真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寓意却十分深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D项,错在“词的上片直接破题”,词的上片并没有直接破题,是词的下片的第一句,“夜来幽梦忽还乡”,才入了题开始“记梦”。
故选D。
2.关于词的上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直写夫妻生死相隔,如今已是十年,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
B.“不思量,自难忘”,“不思”与“难忘”看似矛盾,但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诗人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情感,夫妻情深,难以消除。
C.“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诗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心情极为沉痛,如今远隔千里,凄凉也无处可话,孤苦难消。
D.“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诗人想象自己假如与妻子再见也应互不认识,表达了自己年老孤苦的无奈与痛苦之情。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D.诗人表达的主要是忧愤之情,其中有失去爱侣的伤痛,也有未老先衰的伤感,也有仕途的落寞。
E.词的上片并没有直接破题。
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B )
A.朝如青丝暮成雪 B.陈王昔时宴平乐
C.会须一饮三百杯 D.与尔同销万古愁
【详解】A、C、D三项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项是用典。
故选B。
4.对上词解读不正确的项是( D )
A.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
B.“无处话凄凉”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
C.“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
D.下片记述梦境,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全词浓墨重彩,抒写出对亡妻的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情调凄凉哀婉。
【详解】试题分析:D浓墨重彩错。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下列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
A.其未兆易谋兆:预兆、征兆
B.其微易散微:细微
C.为之于未有为:介词,为了
D.常于几成而败之几:接近
解析:为:动词,做,引申为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