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真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2007年真题
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4分)
1.糖有氧氧化
2.脂肪酸β-氧化
3.鸟氨酸循环
4.酮体
5.中心法则
6.联合脱氨基
7.氮的正平衡
8.糖异生
9.DNA的变
性 10.Tm值 11.核糖体 12.引发体 13.冈崎片断 14.半保留复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1.糖酵解有 步脱氢反应和 步底物磷酸化反应。

2.18C的饱和脂肪酸经 次β氧化生成 个FADH2 个
NADH和 个ATP。

3. 真核细胞mRNA 端有 帽子结构 。

5. 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

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是。

6. 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时共消耗了 个ATP。

7.三羧酸循环中有 步脱羧反应, 步脱氢反应, 步底
物磷酸化反应。

8. 氮的总平衡是指机体摄入的氮量 排出的氮量。

9.LDL是由 向 运输胆固醇。

丙酮酸脱氢酶系含
, , 酶和 种辅酶。

10. 脂肪酸合成时所需的NADPH 来自 和 。

11.饥饿时大脑可以用 代替糖的需要。

12.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其主要作用是 。

13.PRPP的中文是 。

hnRNA的中文是 。

11.糖代谢为脂肪合成提供 , , 和 。

12.主要的生物氧化途径是 和 。

13.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氨基酸是 ,携带起始氨基酸的
tRNA反密码子是 。

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是 。

14. 奇数碳原子脂肪酸代谢的 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

15.丙酮酸脱氢酶含 , , 酶。

16.脂肪酸合成时所需的NADPH 来自 和 。

17.酮体在 合成而在 分解。

18.酪氨酸转变成 和 再生成糖和酮体。

19.脂肪酸合成的原件是 。

20.HDL在 形成,主要运输 。

甘油先转变成
再进入糖代谢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不可逆的部分是由 酶催化。

21.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受体是 。

谷氨酸脱氢反应中的氢
的受体是 。

22.嘌呤在人体内的最终分解产物是 。

23.肝肾以外的组织由于没有 酶而无法直接补充血糖。


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

24.LDL是由 向 运输胆固醇。

25.糖代谢的3个交汇点是 , 和。

26.RNA聚合酶是由 和 组成。

27.磷酸戊糖途径生成 和 。

28.IMP是 和 的前体。

PRPP是由 合成的。

29.尿素由 个氨和 个二氧化碳合成。

30.柠檬酸 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

31.由丙酸到琥珀酰CoA要 个ATP。

32.饱和脂肪酸的分解公式
三,问答题
1.简述人体在进食后,轻度饥饿,重度饥饿情况下,大脑,肝脏,
肌肉,脂肪组织中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2.简述病毒基因重叠。

3.简述六磷酸葡萄糖在体内的代谢。

4.简述原核和真核生物的启动子。

5.简述蛋白质合成的起始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2005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
1.琼脂糖
2.DNA的多态性
3.亲和层析
二、填空题
1.蛋白质和核酸的质量单位
2.氨基酸的缩写
三、简答题
1、人在饥饿、重度饥饿、吃饱的三种情况下,体内的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的异同
简述脂肪酸合成与脂肪酸分解有什么不同。

2、RNA有何功能?根据近来发展简述RNA的重要性。

3、直链淀粉与纤维素的结构单元与连键方式,并写出他们的一个单元,并说出直链淀粉与纤维素的功能。

4、在产品中提取一种蛋白质,它有强的酶的活性。

请问用下列那种方法好。

为什么?
1) 先盐析,再用SDS-PAGE法提纯。

2)先盐析,再用凝胶过滤法提纯。

5、什么是ATP?简述其生物功能。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2007年真题解析
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4分)
1.糖有氧氧化:糖在生物体内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一系列氧化反应,即糖酵解作用、柠檬酸循环和生物氧化(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作用),最终彻底氧化产物为CO2、水和能量。

2.脂肪酸β-氧化:脂肪酸在体内氧化时在羧基端的β-碳原子上进行氧化,碳链逐次断裂,每循环一周断下一个二碳单位,即乙酰CoA,同时生成NADH和FADH2,该过程称作β-氧化。

3.鸟氨酸循环:尿素循环(urea cycle):是一个由4步酶促反应组成的,可以将来自氨和天冬氨酸的氮转化为尿素的循环。

该循环是发生在脊椎动物的肝脏中的一个代谢循环。

尿素循环动物氮代谢最终产物——尿素的生成过程。

尿素是哺乳动物排泄铵离子的形式。

肝脏是动物生成尿素的主要器官,由于精氨酸酶的作用使精氨酸水解为鸟氨酸及尿素。

精氨酸在释放了尿素后产生的鸟氨酸,和氨甲酰磷酸反应产生瓜氨酸,瓜氨酸又和天冬氨酸反应生成精氨基琥珀酸,精氨基琥珀酸为酶裂解,产物为精氨酸及延胡索酸。

由于精氨酸水解在尿素生成后又重新反复生成,故称尿素循环。

氨甲酰磷酸是由来自脱氨等作用的铵离子和来自碳代谢的CO2,通过合成酶的催化缩合而成。

合成的过程中消耗了4分子ATP,反应基本上是不可逆的。

合成酶受N-乙酰谷氨酸激活,如高蛋白膳食可导致激活剂增产,从而促进氨甲酰磷酸增加合成,有助于多余的氨的排除。

氨甲酰磷酸的合成可以看作动物氮代谢的关键反应,而鸟氨酸在这一反应中仅起着携带者的作用。

4.酮体:酮体(acetone body):在肝脏中,脂肪酸的氧化很不完全,因而经常出现一些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是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在饥饿期间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酮体过多会导致中毒。

其重要性在于,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除葡萄糖和酮体外的物质无法进入脑为脑组织提供能量。

饥饿时酮体可占脑能量来源的25%-75%。

肝通过酮体将乙酰辅酶A
转运到外周组织中作燃料。

脑在饥饿时也主要利用酮体。

平时血液中酮体较少,有大量乙酰辅酶A必需代谢时酮体增多,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如糖尿病。

5.中心法则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

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

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在病毒单独存在时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细胞中后才发生。

逆转录酶在基因工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酶,它能以已知的mRNA为模板合成目的基因。

在基因工程中是获得目的基因的重要手段。

遗传物质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

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一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这种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称为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在这种病毒的感染周期中,单链的RNA分子在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作用下,可以反转录成单链的DNA,然后再以单链的DNA为模板生成双链DNA。

双链DNA可以成为宿主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并同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一起传递给子细胞。

在反转录酶催化下,RNA分子产生与其序列互补的DNA分子,这种DNA分子称为互补
DNA(complementary DNA),简写为cDNA,这个过程即为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

由此可见,遗传信息并不一定是从DNA单向地流向RNA,RNA携带的遗传信息同样也可以流向DNA。

但是DNA和RNA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只是单向地流向蛋白质,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蛋白质的信息逆向地流向核酸。

这种遗传信息的流向,就是克里克概括的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的遗传学意义。

6.联合脱氨基:氨基酸代谢的一种方式,即转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一种氨基酸的氨基转移给 -酮戊二酸,生成一种酮酸和谷氨酸,谷氨酸进一步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脱氨基作用,生成氨分子和-酮戊二酸。

7.氮的正平衡:摄入氮大于排出氮叫做正氮平衡.这表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大于分解量.生长期的儿童少年,孕妇和恢复期的伤病员等就属
于这种情况.所以,在这些人的饮食中,应该尽量多给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8.糖异生:糖异生是由简单的非糖前体(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糖(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

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

糖异生保证了机体的血糖水平处于正常水平。

糖异生的主要器官是肝、肾。

当肝或肾以丙酮酸为原料进行糖异生时,糖异生中的其中七步反应是糖酵解中的逆反应,它们有相同的酶催化。

但是糖酵解中有三步反应,是不可逆反应。

在糖异生时必须绕过这三步反应,代价是更多的能量消耗。

这三步反应都是强放热反应,它们分别是:葡萄糖经已糖激酶催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经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经丙酮酸激酶生成丙酮酸。

从两分子丙酮酸开始,最终合成一分子葡萄糖,需要消耗6分子ATP/GTP。

相比糖酵解过程能净产生2ATP,糖异生是耗能的过程。

9.DNA的变性:加热或用碱处理双链DNA,使氢链断裂,结果DNA变成为单链,此称为DNA的变性。

发生这种变化时的温度称为融解温度,鸟嘌呤和胞嘧啶含量高的DNA融解温度也高。

由于变性的结果DNA的紫外线吸收增加,比旋光度和粘度降低,密度也增加。

如果在加热后慢慢冷却,则DNA可以再次恢复成双螺旋结构。

10.Tm值:DNA的熔点
11.核糖体:核糖体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 其惟一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链,所以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中, 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时,既可以游离在细胞质中, 称为游离核糖体。

也可以附着在内质网的表面, 称为膜旁核糖体或附着核糖体。

12.引发体:引发体是在DNA复制起始过程中起作用的蛋白复合体,
主要成份是引物合成酶(DnaG)和DNA解旋酶(DnaB)等,是在合成用于DNA复制的RNA引物时装配的。

引发体与DNA结合后随即由引物酶合成RNA
引物。

13.冈崎片段:是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核苷酸残基),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这是冈崎在DNA合成实验中添加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前体观察到的。

DNA复制过程中,2条新生链都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前导链连续合成,滞后链分段合成.这些分段合成的新生DNA片段称冈崎片段.细菌冈崎片段长度1000-2000核苷酸,真核生物冈崎片段长度100-200核苷酸.
任何一种DNA聚合酶合成方向都是从5'向3'方向延伸,而DNA模板链是反向平行的双链,这样在一条链上,DNA合成方向和复制移动方向相同(前导链),而在另一条模板上却是相反的(后滞链)。

那么在复制叉中新链是如何合成的呢?1968年冈崎(Okazaki)及其同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回答了这一问题。

他们做了两组实验,一组是脉冲标记实验。

以E.coli为材料,在培养时,培养基中加入同位素[3H]标记的dTTP,经30秒后,DNA刚开始复制,分离DNA,然后在碱中沉淀,变性,让新合成的单链和模板链分开,再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以沉降的快慢来确定片段的大小,再检测放射标记,结果表明被3H标记的片段,也就是新合成的片段,沉淀系数为20S左右,即都是长1000~2000Nt的DNA片段,而亲本链要比它大20-50倍;第二组实验是脉冲追逐实验。

目的是检测早期合成的DNA片段以后的命运又是如何的?是依然如旧的短片段,还是连接成了长片段。

这个实验是先进行标记培养30秒,以后除去同位素继续培养几分钟,再分离DNA在碱中沉淀,检测结果。

先合成的(带标记)的DNA不再是短片段,而和总DNA的情况相似,沉淀系数为70S-120S较长的片段,这意味着刚开始合成的片段都是短片段,以后再连接成长片段,人们就把最初合成的短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14.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

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分子相同,这是1953年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H.C.Crick)在DNA双螺旋结构基础上提出的假说,1958年得到实验证实。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1.糖酵解有 1 步脱氢反应和 2 步底物磷酸化反应。

2.18C的饱和脂肪酸经 8 次β氧化生成 8 个FADH2 8
个NADH和 131 个ATP。

3. 真核细胞mRNA 5/ 端有 鸟甘酸 帽子结构 。

5. 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糖原磷酸化酶 。

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是FAD 。

6. 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时共消耗了 2 个ATP。

7.三羧酸循环中有 2 步脱羧反应, 3 步脱氢反应, 1 步底物磷酸化反应。

8. 氮的总平衡是指机体摄入的氮量 等于 排出的氮量。

9.LDL是由 向 运输胆固醇。

丙酮酸脱氢酶系含丙酮酸脱氢酶 , 二氢硫辛酰转乙酰基酶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和 6 种辅酶。

10. 脂肪酸合成时所需的NADPH 来自 戊糖磷酸途径 和 柠檬酸转运系统 。

11.饥饿时大脑可以用 代替糖的需要。

12.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胰岛素 ,其主要作用是 使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 。

13.PRPP的中文是 5-磷酸核糖焦磷酸 。

hnRNA的中文是 核不均一RNA 。

11.糖代谢为脂肪合成提供 , , 和 。

12.主要的生物氧化途径是 电子传递 和 氧化磷酸化 。

13.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氨基酸是 N-甲酰甲硫氨酸 ,携带起始氨基酸的tRNA反密码子是 AUG 。

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是 。

14.奇数碳原子脂肪酸代谢的琥珀酰-CoA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

15.丙酮酸脱氢酶含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酰转乙酰基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16.脂肪酸合成时所需的NADPH 来自 戊糖磷酸途径和柠檬酸转运系统。

17.酮体在 肝脏 合成而在 肝外 分解。

18.酪氨酸转变成 和 再生成糖和酮体。

19.脂肪酸合成的原件是 乙酰-CoA。

20.HDL在 肝脏 形成,主要运输 胆固醇 。

甘油先转变成 磷酸二
羟丙酮 再进入糖代谢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不可逆的部分是由
酶催化。

21.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受体是 。

谷氨酸脱氢反应中的氢
的受体是NADPH或NADH。

22.嘌呤在人体内的最终分解产物是 尿酸 。

23.肝肾以外的组织由于没有分解糖原的酶而无法直接补充血糖。


原分解的关键酶是糖原磷酸化酶。

24.LDL是由 向 运输胆固醇。

25.糖代谢的3个交汇点是葡萄糖-6-磷酸, 丙酮酸 和乙酰-CoA。

26.RNA聚合酶是由 核心酶 和 因子 组成。

27.磷酸戊糖途径生成核糖-5-磷酸和NADPH。

和 。

28.IMP是 和 的前体。

PRPP是由 合成的。

29.尿素由 2 个氨和 1 个二氧化碳合成。

30.柠檬酸 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

31.由丙酸到琥珀酰CoA要 个ATP。

32.饱和脂肪酸的分解公式
三,问答题
1. 简述人体在进食后,轻度饥饿,重度饥饿情况下,大脑,肝脏,肌
肉,脂肪组织中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答:人在饥饿时,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
进入血液,补充血糖,人在重度饥饿时,血糖不足,导致脂肪酸大量代
谢形成酮体。

2. 简述病毒基因重叠。

答:对于普通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

读玛方式是不重叠的,但
对于病毒来说,读码却可以重叠,即错位重复读码。

如对于ACCGTCAAGGTCATTC可以有几种读码方式:ACCGTCAAGGTCATTC CCGTCAAGGTCATTC
CGTCAAGGTCATTC
GTCAAGGTCATTC
3. 简述六磷酸葡萄糖在体内的代谢。

答:六磷酸葡萄糖(G-6-P)在体内的代谢有如下几条途径:
1)进入糖酵解途径,分解代谢。

2)转化为G-1-P后,形成糖原。

3)反馈抑制己糖激酶的活性,抑制葡萄糖酵解。

4)经过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

4.简述原核和真核生物的启动子。

答:启动子是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控制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的程度。

启动子(Promoters)就像“开关”,决定基因的活动。

既然基因是成序列的核苷酸(nucleotides),那么启动子也应由DNA组成。

启动子本身并不控制基因活动,而是通过与称为转录因子的这种蛋白质结合而控制基因活动的。

原核生物启动子
许多原核生物都含有这两个重要的启动子区:
启动子是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的一段DNA序列,能够指导全酶同模板正确结合,活化RNA聚合酶,启动基因转录。

全酶是指酶蛋白及其辅酶构成的有功能的复合物。

RNA,聚合酶的核心酶虽可合成RNA,但不能找到模板DNA上的转录起始位点,只有带σ因子的全酶才能专一地同启动子结合。

RNA聚合酶沿着模板前进,直到终止子,转录产生一条RNA链。

通常把基因转录起点前面即5’端的序列称为上游(upstream),起点后面即3’端的序列称为下游(downstream)。

并把起点的位置记为十1,下游的核苷酸依次记为+2,+3,……,上游方向依次记为—1,—2,—3,……。

将各种原核基因同RNA聚合酶全酶结合后,用DNase I水解DNA,最后得到与RNA聚合酶结合而未被水解的DNA片段,这些片段有一个由5个核苷酸(TATAA)组成的共同序列,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Pribnow框(Pribnowbox),这个框的中央位于起点上游10bp处,所以又称—10序列(—10 sequence),后来在—35 bp处又找到另一个共同序列(TTGACA)。

真核生物启动子:
在真核基因中,有少数基因没有TATA框。

没有TATA框的真核基因启动
子序列中,有的富集GC,即有GC框;有的则没有GC框。

GC框位于—80~—110bp处的GCCACACCC或GGGCGGG序列。

Hogness等在真核基因中又发现了类似Pribnow框的共同序列,即位于—25~—30 bp处的TATAAAAG,也称TATA框(TATAbox)。

TATA框上游的保守序列称为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UPE)或上游激活序列。

另外在—70~—78 bp处还有一段共同序列CCAAT,称为CAAT框(CAAT box)
原核生物中—10区同—35区之间核苷酸数目的变动会影响基因转录活性的高低,强启动子一般为17±1 bp,当间距小于15 bp或大于20 bp时都会降低启动子的活性。

TATA框的主要作用是使转录精确地起始;CAAT框和GC框则主要是控制转录起始的频率,特别是CAAT框对转录起始频率的作用更大。

如在TATA 框同相邻的UPE之间插入核苷酸,也会影响转录使之减弱。

5.简述蛋白质合成的起始
1)三元复合物的形成:核糖体30S小亚基附着于mRNA的起始信号部位,该结合反应是由起始因子3(IF-3)介导的,另外有Mg2+的参与。

故形成IF3-30S亚基-mRNA三元复合物。

2)30S前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在起始因子2(IF2)的作用下,甲酰蛋氨
酸-起始型tRNA(fMet-tRNA Met)与mRNA分子中的起始密码子(AUG或GUG)相结合,即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相互反应。

同时IF3从三元复合物脱落,形成30S前起始复合物,即IF2-30S亚基-mRNA-fMet-tRNAMef复合物。

此步亦需要fGTP和Mg2+参与。

3)70S起始复合物形成:50S亚基与上述的30S前起始复合物结合,同时IF2脱落,形成70S起始复合物,即30S亚基-mRNA-50S亚基-fMer-tRNA Met复合物。

此时fMet-tRNA Met占据着50S亚基的肽酰位(peptidyl site,简称为P位或给位),而50S的氨基酰位(aminoacyl site,简称为A位或受位)暂为空位。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2005年真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
1.琼脂糖:琼脂糖是琼脂中不带电荷的中性组成成份。

琼脂糖化学结构由β-D-吡喃半乳糖(1-4)连接3,6-脱水α-L-吡喃半乳糖基单位构成,有特殊的胶凝性质,尤其有显著的稳固性、滞度和滞后性,并且易吸收水分,有特殊的稳定效应,可用于凝胶电泳等实验。

2.DNA的多态性:指DNA分子或基因的某些位点可以发生中性改变,即虽然DNA的一级结构各不相同,但并不影响基因的表达,形成多态。

DNA的多态性可以看作是在分子水平上的个体区别的遗传标志。

3.亲和层析:是一种很有选择性的柱层析。

在生物分子中有些分子的特定结构部位能够同其他分子相互识别并结合,如酶与底物的识别结合、受体与配体的识别结合、抗体与抗原的识别结合,这种结合既是特异的,又是可逆的,改变条件可以使这种结合解除,生物分子间的这种结合能力称为亲和力。

亲和层析就是根据这样的原理设计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

在亲和层析中,配体先通过共价键与基质结合,当要被分离的蛋白混合液通过层析柱时,与配体具有亲和能力的蛋白质就会被吸附而滞留在层析柱中。

那些没有亲和力的蛋白质由于不被吸附,直接流出,从而与被分离的蛋白质分开,然后选用适当的洗脱液,改变结合条件将被结合的蛋白质洗脱下来,这种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称为亲和层析。

二、填空题
1.蛋白质和核酸的质量单位沉降系数 s
2.氨基酸的缩写
甘氨酸 gly,
亮氨酸 leu,
异亮氨酸 ile,
谷氨酸 glu,
谷氨酰胺 gln,
天冬氨酸 asp,
天冬酰胺 asn,
精氨酸 arg,
组氨酸his,
苏氨酸 thr,
酪氨酸 tyr,
色氨酸 trp,
苯丙氨酸 phe,
甲硫氨酸 met,
半胱氨酸 cys,
赖氨酸 lys,
缬氨酸 val,
脯氨酸 pro,
丙氨酸 ala,
丝氨酸ser,
三、简答题
1、人在饥饿、重度饥饿、吃饱的三种情况下,体内的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的异同。

答:人在饥饿时,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补充血糖,人在重度饥饿时,血糖不足,导致脂肪酸大量代谢形成酮体。

2、简述脂肪酸合成与脂肪酸分解有什么不同。

答:1)场所不同:脂肪酸分解发生在线粒体,脂肪酸合成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2)载体不同:脂肪酸分解的酰基载体为CoA,脂肪酸合成的酰基载体为ACP。

3)二碳单位不同:脂肪酸分解以乙酰-CoA脱去二碳单位,脂肪酸合成以丙二酸单酰-CoA引入二碳单位。

4)辅酶(H受体/供体)不同:脂肪酸分解的H受体是NAD+、FAD,脂
肪酸合成的H供体是NADPH。

5)酶的组织形式不同:催化脂肪酸分解的酶是分立的酶,催化脂肪酸合成酶是单一的多功能酶。

6)中间物的旋光性不同:脂肪酸分解的中间物为L-羟脂酰CoA,脂肪酸合成的中间物为D-羟脂酰ACP。

3、RNA有何功能?根据近来发展简述RNA的重要性。

答:RNA分mRNA、tRNA、rRNA
mRNA是DNA遗传信息的传递载体,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而形成的一条单链,主要功能是实现遗传信息在蛋白质上的表达,是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桥梁。

tRNA的功能是携带符合要求的氨基酸,以连接成肽链,再经过加工形成蛋白质
其中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由细胞核中的核仁合成,而mRNA tRNA 在蛋白质合成的不同阶段分别执行着不同功能。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的RNA外,细胞内还有小核RNA(snRNA)。

它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剪接体的主要成分。

3、直链淀粉与纤维素的结构单元与连键方式,并写出他们的一个单元,并说出直链淀粉与纤维素的功能。

答:直链淀粉与纤维素的结构单元与连键方式:
直链淀粉是由100-10000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链状化合物,不含有分支,能被淀粉酶水解为麦芽糖。

在淀粉中的含量约为10~30%。

能溶于热水而不成糊状。

遇碘显蓝色。

纤维素也是由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链状化合物,但葡萄糖分子之间不是α-1,4-糖苷键,而是 -1,4-糖苷键,不含有分支。

直链淀粉与纤维素的功能:
淀粉是植物体的贮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体的结构物质(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4、在产品中提取一种蛋白质,它有强的酶的活性。

请问用下列那种方法好。

为什么?
1) 先盐析,再用SDS-PAGE法提纯。

2)先盐析,再用凝胶过滤法提纯。

答:第二种方法好。

SDS-PAGE法和凝胶过滤法的主要区别在于:SDS-PAGE中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

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能使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

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酶的活性被破坏。

而凝胶过滤层析是利用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的分子筛作用,根据被分离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来进行分离。

层析柱中的填料是某些惰性的多孔网状结构物质,多是交联的聚糖(如葡聚糖或琼脂糖)类物质,小分子物质能进入其内部,流下来速度慢,而大分子物质却被排除在外部,下来的速度快,破坏蛋白分子的高级结构,因而酶的活性不会被破坏。

5、什么是ATP?简述其生物功能。

答: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

它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是生物体内能量的直接供体,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