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第五章 队列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6-10 队列研究资料整理归纳表
暴露因素 病例
对照
合计
有 无 合计
a c a+c=m1
b d b+d=m0
a+b=n1 c+d=n0 a+b+c+d=t
1、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
(1)计算公式
(6.8) (2)意义
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也称率比。 反映暴露因素与疾病联系强度及其病因学意义的大小。 (3)总体RR的95%可信区间 同OR。 Var(lnRR)=1/a+1/b+1/c+1/d
又称混合型,即在历史性队列研究之后,继续进行一段 时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收集既往E资料
D
E 追溯收集历史资料
(病例对照) D
E (历史性)
(双向性)
E
追踪收集资料
(前瞻性) E
过去
(现在)研究开始
将来
五、实施步骤
(一)队列研究方法选择指征
病例对照研究
E与D之间存在关联,还应考虑:
①是否有明确的病因假设;IxNxDx NhomakorabeaWx Lx
1403 79
4
30 1425.5
1448 45
2
11 1464.0
1480 60
3
8 1504.5
1529 5
2
19 1521.0
1513 10
7
25 1502.0
…
…
…
…
…
65
0
0
57 36.5
37
13336.5
(二)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
队列研究资料整理格式: 见表6-10
②所研究疾病的发生率不应低于 5‰;
③暴露因素和结局变量是否能明确规定,相关资料有无 把握获取;
④能否获取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且能被长期随访观察 而取得完整可靠的资料;
⑤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
历史性队列研究除以上几点外,还应考虑是否有足够数 量的完整可靠的记录或档案材料。
(二)确定研究因素 常称为暴露因素, 导致疾病事件增加的危险因素 导致疾病事件减少的保护因素。
吸烟者 非吸烟者
(1/10万人年) (1/10万人年)
48.33 4.49
RR 10.8
AR
(1/10万人年)
43.84
心血管疾病 294.67 169.54
1.7
125.13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AR% )
(1)计算公式
(6. 8) (2)意义
SPMR=100/(292×6.28%)=5.45 即该厂某年20~24岁组结核病死亡的危险为一般人群的5.45倍。
(3)SMR的可信区间
,
(6.3)
▪ 式中Lp、Up为观察(实际)死亡数可信区间上、下限。
当观察死亡数D较大时(D>50),用正态近似法求得;
当D≦50时,可用Possion分布查表法求得。
1952.11.01
观察人数
1953.11.01 1954.11.01
1955.11.01
1956.11.01
人年数
35~ 8836 9149 9287 9414 9710 9796 41211
45~ 7117 7257 7381 7351 7215 7191 32156
55~64 4094 4212 4375 4601 5057 5243 19909
反映暴露人群中由于暴露所引起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 因的百分比。
如AR%=90.7%,说明吸烟者中有90.7%的肺癌病人是由 于吸烟所引起。
4、人群归因危险度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 PAR)
(1)计算公式
PAR = It - I0
(6.11)
It为某具体人群或某实际人群某病的发生率或死亡率。
以全人口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标准,计算出该观察人群 的理论发病或死亡人数,即预期发病(死亡)人数,观察人群中 实际发病(死亡)数与预期发病(死亡)数之比即为标化比。
最常用的为标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SMR),在职业流行病学经常用到。
*标化比实际上不是计算率,而是计算发病或死亡的比值。
(6.7)
式中: Lx—为 x时间内暴露人年数
Ix —为x时间开始时的人数
Nx—为x时间内进入队列的人数
Dx —为x时间内出现终点结局的人数
Wx—为x时间内失访的人数
观察时间
x 1 2 3 4 5 … 11 合计
表6-9 寿命表法计算人年
年初人数 年内进入人数 年内发病人数 年内失访人数 暴露人年数
②外对照(特设对照) 按规定的暴露选择一组具有E的人群,
然后另外选择一组不具有E的人群。职业人群或特殊暴露人群 常需在该人群之外另设对照组。
③一般人群对照 以当地一般人群的死亡率或发病率作为比 较,可看作外对照的一种。优点是资料容易获得,节省费用, 缺点是资料较粗糙,可比性难以保证。
3、样本量估计
(四)确定研究人群
1、暴露人群的选择
指自然具有某暴露因素者。
(1)特殊暴露人群 对某因素有较高暴露水平的特定人群。如具有某种特殊的
职业暴露者或具有其它特殊暴露因素者。 (2)一般人群 选择其中暴露于研究因素者作为暴露组。要求暴露因素和
疾病都是一般人群中常见的,不必要或没有特殊暴露人群可找。
(3)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一般人群的特殊形式,如学校学生。可利用其固有的组织
▪ E(D)为预期死亡人数。
(4)SMR的假设检验
可信区间法 (Lp、 Up)包含E,则无显著性;反之则有。
正态近似检验(E≧10)
(6.4)
(6.5)
(二)人时的计算
即观察人数与观察时间的乘积,可为人年数、人月数,常 用人年数。
1、 以个人为单位计算人年 ➢ 应用条件 观察对象较少,确切知道每个对象进入与
四、设计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队列是在研究开始时才确立的,研究结局需随访观察一 段时间才能得到,又称即时性队列研究,这是其基本形式。
2、历史性队列研究
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个时点的暴露资料进行分组,由该 时点的暴露开始追溯到当前的结局情况。
优点:能很快得到研究结果,花费较少,易于实施。
3、双向式队列研究
退出的具体时间。 ➢ 计算方法 计算出每个对象的具体观察时间并相加。
举例如P89页表6-6、6-7。 2、动态人群计算人年 ➢ 应用条件 观察对象较多,不知道每个对象进入与退出
的具体时间。
➢ 计算方法 相用平均人数乘以观察年数得到总人年数。。 举例如P89页6-8。
表6-8 人年计算举例
年龄 (岁) 1951.11.01
求其反自然对数即RR的95%可信限。
2、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
又称特异危险度、超额危险度、率差。 (1)计算公式
AR = Ie - I0
(6. 8)
(2)意义 反映暴露因素使疾病发生率所增加的绝对数值,即
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RR与AR同为反映联系强度的指标,但意义所
(2)意义 反映由于暴露使该人群发病率增加的数值。
5、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 PAR%)
(1)计算公式
(6.11)
(2)意义 反映某人群中由于暴露所引起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发病
(1)影响因素 ➢ 一般人群预期发生率P0 ➢ 两组发生率差值(d=P1- P0 ) d↑, n↓ ➢ 显著性水平(α)与把握度(1-β)
(2)计算公式 可参考病对一章。
(3)注意 对照组样本量不应少于暴露组样本量,一般采用等量的方
法;考虑到失访,应在计算出来的样本量上再加10%作为实际 样本量。
(五)随访观察
举例:例如一个人群观察若干年后,观察期内80人死于冠心病。选用
该地全人口的冠心病死亡率作为标准死亡率,计算得到预期死亡人数为71 人,求其SMR。
本例SMR=80/71=1.13 表明该人群死于冠心病的危险超过相应全人群的0.13倍。
标化比例死亡比(standardized proportional mortality ratio, SPMR)
系统。如英吸烟与肺癌的队列研究,1951年注册的医生为对象。
2、对照组的选择
(1)要求 尽可能高的可比性,即对照人群除暴露因素外, 其它因素与特征应尽可能与暴露人群相同。
(2)种类
①内对照 在同一人群中,将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作 为对照,其余作为暴露组。应尽量选用内对照,其优点在于组 间可比性较好,且方便可行。
SMR要求有较准确的人口资料,若仅有死亡情况的数据,可计 算SPMR 。计算方法与SMR类似,只是预期死亡数(E)是以全人口 中某病因死亡占全死因死亡的比例乘以该人群实际总死亡数而得到。
举例: 如某厂某年20~24岁年龄组工人死亡总数为292,其中因结核
死亡100人,全人口中该年20~24岁组结核病死亡占全死因死亡的比例为 6.28%,则
六、资料的分析
(一)率的计算
1、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CI)
(1)应用条件 观察人口比较稳定,无明显的迁入或迁出,各成员被观察
时间较为一致。 (2)计算方法
无论观察时间长短,均用固定的人口数(一般用观察开始 时的人口数)作分母,整个观察期内发病人数作分子。同样可 计算累积死亡率。
即对研究对象进行追踪观察的过程。 1、随访期
即随访时间的长短,取决于: E与D的联系强度 E作用越强,随访时间越短。 疾病的潜伏期长短 潜伏期越长,随访时间越长。 2、观察终点 指观察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局事件(如发病或死亡),至 此不再继续观察该对象。 但是出现非预期事件如发生其它疾病者仍应继续随访。
动态人群 队列在确定以后可以随时增加新的观察
对象。
二、特点
1、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
E是自然客观存在的,有别于实验性研究。
2、必须事先设立对照组
与描述流行病学相区别,有均衡的对照组。
3、研究方法是由因及果
前瞻性研究,时间顺序明确。
4、检验效能强于病例对照研究
能确证因果联系,能确切计算反映联系强度的指标。
三、目的(用途)
1、检验病因假设
根据是否具有某可疑病原因素分为暴露与非暴露组, 经一个随访期后,如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则可判断两者之间有因果关联。
2、描述疾病自然史
可观察到疾病在队列人群中发生、发展、演变及转归 的全过程,即人群的疾病自然史。
如对HbsAg阳性者人群中肝癌发生情况的追踪观察。
不同:
➢ RR说明暴露对于个体发生危险增加的倍数,具有病因学 的意义。
➢ AR则主要针对人群来讲,由于暴露使疾病发生率增加的 绝对数值大小,即去除该因素能使疾病发生率下降的数
值, 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 举例:如表P91页表6-12。
表6–12 吸烟者与非吸烟者不同疾病时的RR与AR
疾病 肺癌
(三)确定研究结局 结 局 指研究者预期出现的结果事件。如研究吸烟与肺癌
的关系,个体发生肺癌即出现了结局。 ▪ “ 事件”是广义的,不仅指发病,也可以是死亡或
某种生化指标出现异常。如血脂达到一定水平。 ▪ 对结局的确定,事先应制定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并
严格执行。 观察期终止 研究者所确定的整个研究工作结束的时间。
2、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ID)
(1)应用条件 观察人口不稳定,观察对象变动较大,每个观察对象随
访时间不同。 (2)计算方法
用观察人时数作分母:观察人时数=观察人数×观察时 间,时间可用年、月、日等,常用年作单位,称为人年。
3、标化比
(1)应用条件 发病率或死亡率较低。
(2)计算方法
合计 20097 20618 21043 21366 21982 22230 93276
3、用寿命表法计算人年
➢ 应用条件 观察对象较多。
➢ 计算方法 在寿命表中,当年进入队列的人、失访或 出现终点结局的均按0.5人年计算。
➢ 计算公式
Lx = Ix + ½(Nx – Dx – Wx)
(6.6)
Ix+1=Ix + Nx –Dx – Wx
暴露
疾病
+
+
- 暴露组
人数 比较
a a/(a+b)
b
+ -
非暴露组
-
(对照组)
C
C/(C+d) d
队 列 即具有某共同特征或共同暴露于某因素
的一 组人群。在队列研究中,包括两组 队列,其 中具有暴露因素的称暴露组 (队列),另一组为非暴露组。
固定队列 即一个相对稳定的队列,在整个观察 期
内无新成员的加入,人数保持相对稳定。
第五章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一、基本原理(概念)
又称前瞻性研究、定群研究,是选定暴露及 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时间, 比较两组人群某种疾病的结局差异(发病率或死 亡率),从而判断该因素与疾病有无关联及关联 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原理示意图:见图6–1
研究人群
调查方向:追踪收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