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是文学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

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的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他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地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真挚自然,富有感染力。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重停连,感知文章内容。

3.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展现色彩美、空间顺序安排等写景方法。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重停连,感知文章内容。

2.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展现色彩美、空间顺序安排等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展现色彩美、空间顺序安排等写景方法。

第一课时
同学们,大家好。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走过了温暖明媚的春,感受到了朱自清笔下那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天。

而冬天,大家会用哪些词来形容它呢?
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寒风凛冽……
提起冬天,大家想到的,似乎总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寒冷,而作家老舍却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

”在他的眼里,济南的冬天,究竟又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今天,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那独特的冬景吧。

【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人,满族,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作家。

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著名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背景资料】
老舍于1929 年离英回国,1930 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 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 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重点生字】
镶(xiāng)单单(dān dān)安适(ān shì)着落(zhuó luò)慈善(cí shàn)肌肤(jī fū)澄清(chéngqīng)空灵(kōng líng)地毯(dì tǎn)
宽敞(kuān chang)秀气(xiùqì)贮蓄(zhù xù)
【词语解释】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

安适:安闲舒适。

单单:指仅仅;唯独;从一般中突出个别的人或事物。

着落:•事情有归宿、有结果‚依托;靠头;指靠。

贮蓄:储存,积聚。

慈善: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宽敞:指宽大、开阔、宽阔。

秀气:•言谈文雅,举止优美‚[器物]小巧灵便。

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

澄清:•清亮,使混浊变为清明,比喻肃清混乱局面。

ƒ弄清楚(认识、问题等)。

地毯:常由羊毛织成的一种重厚的机织或毡合织物,铺于地面。

任务一:初读课文感知“温晴”
1、学生跟读音频,划分段落并用一个词概括济南冬天的总特点。

明确: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温”相对于严寒或酷暑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指天气的晴朗,鲜明而不单调。

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济南冬天哪两种景物上?
山、水
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明确:
一(1):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二(2~6):具体描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山水景色。

(2:过渡;3~5:山;6:水)
三(7):总结全文。

3.当堂展示,做最美朗读者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节奏,反复朗读,选择你觉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最充满温情的段落,带着感情读一读,做一次朗读者。

任务二:描山绘水,感受温晴
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第1段,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总体特点?
明确:
对比,将济南的冬天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答题技巧】对比手法的作用:突出被表现物的本质特征,使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思想感情更深刻。

【答题格式】将……与……对比,突出了……,更好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人物……形象/文章……的主题。

2.阅读第②至⑥段,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景物。

学生快速读文,圈画语句。

3.“温晴”的特点贯穿全文,“晴”可理解为“晴朗”,“温”字可以带给人“温暖”,让人感受到“温柔”,画面又是“温馨”的。

请你围绕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分析相关景物的描写语句,用四个字概括出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的老城的小山的小雪的碧水
明确:“温暖安适的老城”“温柔晴暖的小山”“温馨秀气的小雪”“温暖清澈的碧水”
(1)“温暖安适的老城”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温柔晴暖的小山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3)温馨秀气的小雪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4)温暖清澈的碧水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北中国的寒冬,本应该是寒风怒号、冰天雪地的萧条画面。

但老舍先生却称冬天的济南为“宝地”,是个“理想的境界”,把济南的冬天渲染得诗情画意,春意暖暖。

这节课我们学习感知了文章的内容,体会济南的冬天的美,也欣赏老舍笔下用词的精当、生动;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体会了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从总体上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这节课我们共同合作看看这些画“妙”在何处。

任务一:研读赏析,品析“温晴”
研读第2—5段,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1.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2.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3.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明确:
1.小山摇篮图——温静;
雪后初晴图——秀美;
空灵水晶图—一绿、活。

水色——绿。

2.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3.学生讨论找图谈感受。

任务二:合作探究,品析妙处
谈完感受后,每个小组就自己组喜欢的图来探究为什么写的好,写的妙?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或疑惑告知大家。

(一)阳光朗照图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1)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二)雪后初晴图
1、小组朗读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明确:(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这段文字为什么写雪后的山景这么“妙”?
明确:(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三)雪后远山图
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

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四)空灵水晶图
1.小组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1)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

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任务三:知人论世,感受“温情”
北中国的寒冬,本应该是寒风怒号、冰天雪地的萧条画面。

但老舍先生却称冬天的济南为“宝地”,是个“理想的境界”,把济南的冬天渲染得诗情画意,春意暖暖,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难道老舍先生写错了吗?我们来做一点探究。

【资料一】
文中用“宝地”来赞誉济南,是和作者的经历分不开的,作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平度过的,20年代至抗战前夜,他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和齐鲁大学、山东大学。

北平、伦敦、济南,先后成为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

因此,他获得了评判对比的资格。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

他在《想北平》一文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资料二】
老舍与胡絜青女士在北京结婚,婚后夫妇双双返回济南,选择离齐鲁大学不远的一个院子租房安家,长女舒济便是在那里出生的,直到1934年初秋全家移居青岛。

在济南,老舍迎来了生命中的春天,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资料三】
老舍在《吊济南》中写到:这里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存在着一种生命的痕迹;每一小小的变迁,都引发一些感触;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情意似的。

【资料四】
济南的冬天,其实是老舍人生的春天。

明确:原来,天气的“温晴”,来源于生活的“温情”。

作者用温情的笔触来描绘济南冬天温晴之景,营造出一种温婉的艺术氛围。

表面是在表现济南冬天的“温晴”,实际是借此来表现内心对生活、对人生的脉脉“温情”,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无限情意,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审美。

实际是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结语:真情朗读,重温“温情”
老舍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温晴美好的冬日山水画卷,那山,那水,那雪,那天,都充满
了诗意,温情脉脉。

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愿我们如老舍一般,以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寻觅美,发现美,感受美!
怀着这样的热爱,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温这脉脉“温情”!
你有什么收获?
1.妙用修辞,生动形象。

(比喻、拟人)
2.展现色彩,美不胜收。

3.安排顺序,层次井然。

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1.从文中选择一幅济南的冬景图,进行诵读练习并绘制。

2.这节课我们从修辞、用词等角度学习了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技巧,请大家借鉴课文的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

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