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新趋势及其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新趋势及其应对
作者:高海龙李从玉
来源:《人民论坛》2023年第18期
【关键词】动荡变革期国际政治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全球政治与经济秩序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新兴国家的崛起、科技的快速发展、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和全球性问题的加剧,共同推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全球发展何去何从成为国际政治的关键议题。
动荡变革期最为突出的时代特征,就是全球发展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效应”。
如果世界各国能够共同行动,摒弃你兴我衰、你输我赢的冷战思维,有效践行真正多边主义基础上的全球治理,全力推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进程,动荡变革期可以转变为稳定发展期;但如果动荡变革期来临后,和平赤字、发展赤字、霸凌行径和霸权主义仍进一步恶化,动荡变革期则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全球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都应摒弃冷战思维,共同应对动荡变革期所带来的问题。
世界正处于一个动荡变革的时期,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正在面临着历史性考验。
在动荡变革期,大国关系的尖锐、低迷和严峻成为影响全球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一系列结构性冲突和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
在这一时代特征下,全球发展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效应”表现得尤为突出。
首先,美国对华关系发生质变,将中国视为最大战略对手和“军事威胁”。
美国对华政策的强硬态度与实际行动不利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政府在贸易、科技、地缘政治等领域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制裁和限制措施。
这种对抗性的策略导致了中美关系的紧张。
此外,美国还将中国视为其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所谓的“印太战略”,试图在亚太地区扩大其影响力和军事存在。
这种单极霸权主义的做法必然引发其他国家的担忧和反对,进一步加剧地区的紧张局势。
其次,烏克兰危机导致大国对抗和冲突重新回归世界政治。
西方国家对乌克兰危机的应对策略加剧了大国之间的对抗。
乌克兰危机暴露出欧洲东西方阵营对抗和意识形态敌视的加剧。
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国家对乌克兰采取了一系列武器弹药援助、情报支持和财政援助等手段,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乌克兰危机对欧洲及世界政治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石油、粮食、金融危机等风险加大。
最后,西方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霸权主义和双重标准行为损害了国际关系的稳定。
在多边主义、全球贸易和气候变化等议题上,西方国家往往以自身利益为中心,强行推行所谓的“普世价值”,导致其他国家利益受损。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平等、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秩
序,反对任何国家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国之上。
中国政府主张多边主义、坚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治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稳定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一方面,为了维护国际局势稳定,各国需要在相互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分歧和纠纷。
这些手段可以包括双边和多边谈判、国际法律机制、中立调解和国际组织的参与等。
首先,双边和多边谈判是实现国际局势稳定的重要途径。
通过谈判,各国可以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求合作的可能性,避免不必要的对抗和冲突。
通过这种方式,国家之间可以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和妥协。
其次,国际法律机制在维护国际局势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法为国家之间提供了一套共同遵守的规则和原则,有助于防止国家利益冲突升级为暴力冲突。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法律机制,各国可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从而维护国际稳定。
最后,中立调解和国际组织的参与也对实现国际局势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当国家之间出现严重分歧时,中立第三方可以发挥调解作用,帮助冲突双方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同时,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等可以通过推动国际合作,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国际秩序和稳定。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制定共同目标:国际社会需要共同确定发展目标和战略,为国际合作提供清晰的方向。
例如,联合国可通过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来引导各国共同努力,解决全球性问题。
强化多边机制:通过多边机制,各国可以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合作。
例如,通过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协调政策,以实现全球经济增长、健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共赢发展。
建立国际规则和法律框架:国际社会需要通过国际法和公约,为国际合作提供规则和法律基础。
例如,《巴黎协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共同遵守的法律框架。
增进互信和理解:国家之间需要通过对话和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为国际合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例如,通过高层次政治对话、民间交流和文化交流等途径,加强国际关系。
发挥区域组织的作用:区域组织如欧盟、东盟等可以发挥协调和促进作用,实现区域内国家的共同发展。
区域组织可以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和项目,以推动经济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各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例如,各国可以在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方面加强合作,提高全球治理的有效性。
共享发展经验和资源:发达国家应与发展中国家分享发展经验和资源,帮助后者加快发展进程。
例如,通过技术转让、资金援助、人才培养等方式,实现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
展望未来,国际政治发展仍将深度演化。
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日益交融的背景下,国际政治格局将呈现更加复杂多元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将成为未来国际政治变化的重要驱动力,进而影响国际政治变化的节奏。
改变国家实力对比:科技革命将带动一批国家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从而改变各国在经济、军事和科技等方面的实力对比。
拥有先进科技的国家将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从而影响国际政治格局。
影响军事力量平衡:科技革命将推动军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例如,无人机、激光武器、高超音速导弹等新型武器将改变战争的形态和规则,进而影响国际政治中的军事力量平衡。
促进国际合作与竞争:科技革命将创造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各国可以在创新、研发和产业应用等领域开展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同时,科技竞争也将加剧,各国为争夺先进科技和人才资源而展开激烈角逐。
引发全球治理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对全球治理体系提出新的挑战。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发展,使得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伦理道德等问题变得愈发突出。
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全球治理挑战。
增加非传统安全威胁:科技革命将带来一系列非传统安全威胁。
例如,网络攻击、生物恐怖主义、环境污染等問题将对国际政治稳定造成潜在威胁。
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非传统安全威胁。
改变国际政治变化的节奏:科技革命将影响国际政治变化的节奏。
随着科技进步,国际政治的变革速度可能加快,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更为深层和剧烈的变化。
第二,随着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增多,全球治理模式的调整将对未来国际政治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强化多边主义:面对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多边主义,以协调各国在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
通过加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跨国界合作:全球性问题往往超越国家边界,需要各国加强跨国界合作。
例如,通过区域合作组织和国际政策协调,各国可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网络安全等问题。
创新全球治理机制: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创新全球治理机制,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
例如,通过建立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国际环境治理体系等新型机制,提升应对能力。
深化国际合作:全球治理模式的调整将促使各国深化国际合作。
例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以在技术转移、资金援助、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贫困等全球问题。
民间力量参与:全球治理模式的调整需要更多民间力量的参与。
非政府组织、企业、民间团体等可以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参与气候变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项目实施和资金筹集。
适应国际政治变化:全球治理模式的调整需要适应国际政治变化。
在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全球治理模式需要不断调整,以应对新的挑战和需求。
动荡变革期的国际形势充满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历史性时刻,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摒弃冷战思维,以开放、包容和合作的精神应对地缘政治和经济的变局。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面对未来,各国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加强多边合作: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应积极推动多边合作,加强全球性问题的协调与合作。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在维护国际法治、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国应共同支持这些国际组织的改革与发展。
推动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和投资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应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投资体制,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各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各国应共同遵守《巴黎协定》,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促进科技创新: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国应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共同应对新兴科技领域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推动全球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
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各国应在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国际和地区争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促进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人文交流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减少文化冲突与误解。
各国应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加强合作,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世界新的动荡变革期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项目编号:校2023001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高奇琦:《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世界动荡变革期的核心特征与应对战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年第2期。
②黄凤志、孙雪松:《动荡变革期中国延续相对战略机遇的路径选择》,《国际观察》,2022年第4期。
③吴莼思:《动荡变革期的全球核安全治理》,《当代世界》,2023年第3期。
④吴志成:《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发展的重要特征》,《现代国际关系》,2023年第1期。
责编/于洪清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