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模拟试卷(一)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为题目类型
1.许多中学都组织学生从事义工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大手牵小手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自己去感受、去体验。
这种做法属于( )。
(A)情感陶冶
(B)实践锻炼
(C)说服教育
(D)榜样示范
2.以下不属于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是( )。
(A)生命教育
(B)生活教育
(C)生态教育
(D)生存教育
3.针对部分中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休闲观等,我们要加强的是( )。
(A)生活教育
(B)生命教育
(C)生存教育
(D)生态教育
4.张老师在历史课教学当中,展示了当地历史、地理等一幅幅美丽画卷,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怀。
张老师采用的德育途径是( )。
(A)其他各科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劳动
5.某学生向你抱怨说“我知道这样做不好,但就是管不住自己”,作为教师你应加强对其道德( )的培养。
(A)情感
(B)心境
(C)认知
(D)意志
6.某学校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教育活动,邀请缉毒干警和学生家长参加,这一活动体现了学校德育贯彻( )。
(A)一致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7.知、情、意、行是构成品德的基本要素,其中衡量品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品德认识
(B)品德情感
(C)品德意志
(D)品德行为
8.孔子提出了“力行近乎仁”这一观点,它所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9.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
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
于是,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
这样吧,我限你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哦!”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去当兵。
”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
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
你的力气很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
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
需要有真才实学。
”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案例中陈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包括( )。
(A)实验法
(B)练习法
(C)说服法
(D)品德评价法
10.德育模式中,体谅模式的特点有( )。
(A)坚持性善论
(B)主张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C)主张人的本质是理性的
(D)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11.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运用锻炼法应注意( )。
(A)坚持严格要求
(B)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C)注意检查和坚持
(D)选好学习的榜样
12.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表现为( )。
(A)讲解
(B)报告
(C)表扬
(D)批评
13.下列教学活动中,属于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有( )。
(A)学习外国文化,扩宽学生视野
(B)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倡节俭
(C)教师播放爱国影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D)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判断题
14.一般来说,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 ) (A)正确
(B)错误
15.德育目标确定的依据是民族文化传统和教育目的。
( )
(A)正确
(B)错误
16.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以道德认知为开端。
( )
(A)正确
(B)错误
17.德育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学,做到教书育人。
( )
(A)正确
(B)错误
18.教育过程具有多样性、实践性、短期性和反复性的特征,准确把握好德育过程可以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
( )
(A)正确
(B)错误
四、简答题
19.简述贯彻德育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新学期开始,A班新任班主任谢老师刚走上讲台,一个男生就站起来问道:“老师,您喜不喜欢差生?”谢老师没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着他,问道:“你会不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丢掉?”男生想了想,回答说:“不会,我会好好珍藏的。
”听完回答,谢老师面向全班同学说道:“我也不会,如果你们有什
么缺点,我会帮助你们改正,直到你们改好为止,通过努力,大家都会成为优秀的学生。
在我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
”
案例二:小黄是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坏学生,他经常在课堂上大声讲话,在教室和走廊里乱扔垃圾,且经常和同学打架。
新学期,陈老师成为小黄班上的新班主任,对小黄进行全面的了解后,陈老师对其他老师说:“小黄不是一个坏学生,而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后来在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小黄逐渐改正了不正确的行为,成为了班里品学兼优的学生。
问题:
20.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案例一中谢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21.这两个案例带给你什么启发?
六、论述题
22.什么是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请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
答案
1-5.BCAAD 6-8.ADC 9.CD 10.ABD 11.ABC 12.AB 13.BCD 14-18.BBBBB
19.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20.案例一中谢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以下德育原则:
①谢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案例中教师反问学生,以玩具和学生的关系比喻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让学生体会教师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②谢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案例中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然后要求学生改正缺点,刻苦努力,体现了这一原则。
③谢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灵活施教原则。
灵活施教原则是指德育要因人、因时、因境不同,而有的放矢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灵活地提出各项教育要求,选用恰当的内容和方法。
案例中,谢老师应对学生提问时,采用灵活的方式回答学生,让学生感受老师的感受,体现了此原则。
作为教师,应向谢老师学习,遵循德育原则,一分为二的对待后进生,促进学生发展。
21.这两个案例带给我们的启发有如下几点:
①教师要有高度的教学机智,能够正确、及时地解决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
②教师要提升条件性知识,使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学习案例中的老师,遵循教育学中的德育原则,对学生进行教育。
③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看到学生身上的巨大潜能,扬长避短。
④教师树立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⑤教师的言行举止、拼的才能、治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做到身教,身体力行发挥表率作用。
22.(1)定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善于了解学生,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区别性的教育,这也是运用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
(2)贯彻要求:
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为题目类型
单项选择题---为题目类型
1.德育过程中存在着诸种矛盾,这些矛盾至少有三个层次,下列属于第一层次矛盾的是( )。
(A)德育过程与社会要求的矛盾
(B)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影响的矛盾
(C)德育过程内部的矛盾
(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自身的矛盾
2.将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分成三水平六阶段,并遵循儿童的发展阶段开展德育。
这种德育模式是( )。
(A)集体教育模式
(B)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3.“栽树莫伤树的根,育人莫伤自尊心”这句话启示教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遵循( )。
(A)职业道德示范性原则
(B)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李老师在讲授课文《父母恩情深似海》时,以播放歌曲《天亮了》导入新课,将学生带入父母深爱孩子的情境中。
教学中李老师渗透的德育方法是( )。
(A)角色扮演法
(B)个人修养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5.某班主任为了培养班里学生的品德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
下列措施不能较好地达到德育效果的是( )。
(A)在德育课上组织课堂小测验考查德育课本内容
(B)每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德育故事
(C)定期组织学生到福利院参加献爱心活动
(D)在德育课上组织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讨论
6.本学期,育才学校给全校师生开展消防知识和卫生防病知识讲座,这类教育活动属于( )。
(A)生存教育
(B)安全教育
(C)生活教育
(D)生态教育
7.小倩自私霸道,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说话,班主任通过和她交谈,循循善诱,小倩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和同学道歉,从此和同学相处融洽,班主任遵循的德育原则是( )。
(A)连贯性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一致性原则
(D)疏导性原则
8.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9.下列德育模式中,( )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不仅能传授某种固定的价值观念,而且应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使学生善于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作出明智的抉择。
(A)社会模仿模式
(B)认识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体谅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
10.关于德育的个体功能,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B)促进个体的智能发展
(C)培养社会的合格公民
(D)培养社会的健康公民
11.下列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12.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要求有( )。
(A)创设良好的情境
(B)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C)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D)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13.中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 )。
(A)爱国主义教育
(B)文明礼貌教育
(C)自觉纪律教育
(D)集体主义教育
14.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除了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之外,还包括( )。
(A)政治教育
(B)宗教教育
(C)道德教育
(D)法纪教育
三、判断题
15.对于那些常说“我知道这样做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教师应加强自我认知的培养。
( )
(A)正确
(B)错误
16.理想激励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一种德育方法。
( )
(A)正确
(B)错误
17.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 )
(A)正确
(B)错误
18.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 )
(A)正确
(B)错误
19.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
( )
(A)正确
(B)错误
四、简答题
20.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应注意什么?
五、论述题
21.请结合小学教育实际谈一谈,如何在学生的品德培养过程中运用奖励和惩罚。
答案
1-5.BBBCA 6-9.BDBC 9.CD 10.AB 11.ABD 12.ABD
13.ABCD 14.ACD 15-19.BBAAA
20.(1)要尊重学生,坚决反对采用有损学生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的惩戒方式;
(2)要公正公平,对所有的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人而异;
(3)要方法适度,对学生采取的批评惩罚要合情、合理、合法,把惩戒当作教育学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21.(1)奖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肯定性评价。
奖励分为赞许、表扬和奖赏等,其中表扬分为口头表扬和书面表扬,奖赏包括颁发奖状、奖品等。
表扬和奖励是对学生优良品德的一种肯定,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将优秀品质发扬光大。
运用奖励时应注意:
①将物质性奖励与精神性奖励因素统一起来;
②将即时奖励与延时奖励统一起来;
③将外界的奖励与内在的自我奖励统一起来;
④将目的性奖励与过程性奖励统一起来;
⑤将奖励当事人与激励其他人相统一。
(2)惩罚则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否定性评价。
惩罚分为批评和处分两种。
批评分为口头批评和书面批评;处分包括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
批评和惩罚旨在克服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他们明辨是非,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这种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往往容易造成师生的对抗,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要慎用。
运用惩罚应注意:
①尊重性原则;
②伦理性原则;
③最少性原则;
④确定性原则;
⑤灵活性原则;
⑥“捣源”性原则(所谓“捣源”就是直捣罪恶之源。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实施惩罚之前应分析导致学生违纪的根本原因);
⑦延时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