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2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单元检测卷 鲁教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1~4题.
1.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长久
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面临巨大发展压力
C.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D.人口基数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的协调发展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减缓人口老龄化
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3.下列有关我国资源问题和资源战略,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人口最多,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人均自然资源最少的国家B.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C.我国地大物博,不存在资源短缺问题
D.经济发展,能源需求量增加,是我国由石油出口国成为石油进口国的主要原因
4.我国把发展经济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是()
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
②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③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不严重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技术还比较落后,因此发展经济以赶超欧美发达国家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1.B2。

B3。

D 4.A
解析第1题,我国面临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相对短缺及深刻的环境危机,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2题,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人口的生育率,
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过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第3题,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但并非是世界上人均自然资源最少的国家;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总量少;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存在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石油.第4题,把发展经济放在各项工作之首是我国稳定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尚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应以发展经济为主,兼顾生态和资源保护;二是发展经济在可持续发展中意义重大,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又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

“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它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筹办、举办及赛后利用的过程中.据此回答5~6题。

5.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
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
D.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改善
6.奥运场馆水的再利用达到90%,减少过度开采地下水,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
C.协调性原则D.持续性原则
答案5。

D6。

D
解析第5题,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改善。

第6题,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奥运场馆水的再利用达到90%,减少过度开采地下水,合理保护和使用水资源,这符合持续性原则.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读图,回答7~8题.
7.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增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
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7.D8。

A
解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大体位于长城沿线,降水较少,生态较为脆弱,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在该区过垦会导致荒漠化。

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使其成为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并且将其发展成为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分类处理垃圾并使之资源化,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据此完成9~10题。

9.以下行为属于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的是()
①回收利用废钢铁炼钢②用建筑垃圾进行填海造陆③垃圾沼气发电④泡沫饭盒的重复使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10.为减少垃圾排放,就要实行清洁生产,其含义是()
①在清洁的环境下进行工业生产②利用清洁的能源和清洁的生产过程生产清洁的产品③一种将污染预防扩展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方式④不产生任何污染的生产过程
A.①②B.②③
答案9.B10。

B
解析第9题,②不属于对垃圾的资源化处理;④泡沫饭盒属有毒有害物质,不能重复使用。

第10题,清洁生产指清洁的原料、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而并非是指在清洁的环境下进行生产;清洁生产也产生污染,只不过将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

下图为“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①F表示资源开发②F表示产业活动③H表示废物排放④H表示产品消费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12.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④B.②③
答案11。

C12.A
解析认真分析图示内容不难确定,E属于资源开发,F表示产业活动,G表示产品消费,H表示废物排放,对照各项选项不难确定正确答案。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 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

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

据此回答13~14题.
13.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生活习惯B.滥砍乱伐
C.执法不严D.气候变迁
14.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B.先移民,后治理
C.加大对哄抢盗伐林木现象的处罚力度
D.建水电站
答案13.B14.A
解析第13题,长期的滥砍乱伐,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河流沿岸堆积,是沙漠的主要沙源。

第14题,当地缺少常规能源,导致植被
破坏、水土流失;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适应的省柴灶、沼气等,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下图为“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该区域反映的历史时期及所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B.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C.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D.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16.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草原退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滑坡、泥石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15。

B16.A
解析第15题,读图可知,图中人们将树木砍伐,种植庄稼,属于农业社会的产业活动,农业社会主要体现的人地关系是改造自然。

第16题,读图可知,图示活动为通过人类活动将植被破坏,获得耕地,
发展农业生产。

过度农垦会导致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加剧,①②对.酸雨主要是燃烧化石能源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属于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滑坡、泥石流是地质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③④错.
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7~19题。

17.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
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
18.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
D.扬尘
19.实施清洁生产,该厂()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17。

A18。

B19。

D
解析第17题,酒精厂的厂址应临近原料产地。

第18题,该厂的废弃物主要是CO2,可产生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

第19题,清洁生产是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0.为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读“我国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
C.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收入,又能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D.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及污染物的低排放
答案A
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但
不是唯一途径。

二、综合题(共50分)
21.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
答案(1)低纬度或热带国家;岛屿或临海国家。

(2)物种丰富;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人类过度捕杀。

解析第(1)题,对图示国家的位置进行分类,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总结其分布特点。

第(2)题,结合印度尼西亚的位置、地质条件、气候等特征,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分析其濒危物种多的原因。

22.读下面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等。

(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
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
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
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
E.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
(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

答案(1)生活污染工业污染(2)BDE(3)①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②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4)①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②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③建立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④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⑤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23.读下面“环境问题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说出图中序号分别代表的环境问题.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问题的表现包括环境污染和________,你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
A.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B.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C.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
(3)据图分析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4)据图说出治理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答案(1)臭氧层空洞酸雨气候变暖荒漠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2)生态破坏C(3)人口快速增长,资源过度消耗。

(4)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加强国际协作.)
24.下图是“我国某湿润山区不同年代植被状况图"。

20世纪50年代一支考察队从S点出发沿线考察该山区的自然资源,最终到达最高峰,考察日志中记录到:“河谷地带都发育有河流,山区植被茂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图中县界沿________分布.
(2)20世纪50年代,该地区拟在图示山区建取水口为城市供水,M、N两地中哪个地点合适?为什么?
(3)20世纪70年代,来自取水口的供水总量减少且供水不稳定,试分析其原因。

(4)据图示信息,试就该地区今后的区域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至少2条)
答案(1)山脊线或分水岭(2)M地。

M地所在山间盆地有多条河流汇集,积水面积大,水源充足;M地上游方向有湖泊,受湖泊调节径流作用的影响,供水稳定.(3)过度砍伐,森林覆盖率锐减,水土流失加剧,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的功能被削弱;垦殖开荒,农耕活动耗水多。

(4)植树造林或退耕还林,加强生
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湖;发展生态型立体农业。

解析第(1)题,由图知,图中县界沿山脊线分布。

第(2)题,由图知,M所在地山间盆地中有河流汇集,积水面积大,且上游方向有湖泊,供水稳定。

第(3)题,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

第(4)题,该地为湿润山区,适合发展生态型立体农业。

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