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知识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3-4岁)
一、认识的发展
1、感知觉的发展
1)视觉:主要表现为视力发展和变色力发展两个方面.
3岁以后,幼儿喜欢看图书,用眼睛看近距离和细小东西的机会不断增加,能够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

对于色调相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等则易混淆.
2)听觉:发展较早,到3岁基本完成。

3) 空间知觉:能辨认上下,但不能很好地辨别前后、左右.
4)时间知觉:能领会“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感念,但不能掌握“过
去、现在、将来”的概念.
5) 观察力:刚刚萌发,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观察上,他们还不会按目
的去观察,且观察目的会随观察过程发生转移,观察兴趣常常会替代成人要求的观察目的. 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只有6—7分钟,甚至更短。

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不会概括和联系起来观察某一事物。

观察时常常用手指头帮忙,指着图片和物体进行观察。

2、注意的发展:仍处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增加。

(有意注意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

小班幼儿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表现在观察图片时,仅
能注意其主要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在做律动时,只能听琴声两手上下挥动或双脚小跑步,而不能将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3、记忆的发展:主要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凡是感兴趣的、印象生动强烈的事情就容易记住,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性质.
4、思维的发展: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其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或转移。

小班幼儿的思维扔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但他们已经开始借助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即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1) 这个阶段的幼儿只能掌握日常生活中具体概念,如:实物概念、简单的数概念等,很难掌握抽象的关系概念、时间概念、道德概念等。

2) 在推理判断时,常常以事物的外部联系为依据,而不是以事物的内在联系为依据。

5、想象的发展:
1) 没有预定的目的,受当时事物的影响比较大。

2)由于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易受当时情景的影响,所以想象比较被动,主题也不稳定。

3) 这时期幼儿常以想象过程为满足,而不去考虑想想的目的.
²另外,小班幼儿还喜欢夸大想象,把没有的事情说得活龙活现。

二、情感发展
1、同情心:具有一定的同情心,但是,他们不会表达自己,只能做出一些举动,甚至是一些不应该的举动来表达自己。

2、荣誉感:对荣誉感的理解大多局限在自己身上,而较少考虑到整个班级,还不知道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

1、语言的发展:正常情况下,都已学会讲话,但不能正确地发出全部语音,因为他们的发音器官和听觉发育并不十分完善,还不能辨别差别较小的音,不善于协调使用发音方法,所以存在发音不清楚的情况。

1)词汇量:1000——1100个,名、动词占大多数,而且名词、动词是幼
儿首先掌握的词类.
2) 语法:能用词组成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句子经常不完整,
常出现没有主语的病句或颠倒的情况。

2、自我意识的发展:
1) 2-3岁时,才能叫出自己的名字和掌握代词“我”,产生真正的自我意识,与此同时,幼儿产生与成人不合作的行为,常以沉默、退缩、身体的抗拒来拒绝成人的要求,并常用“我自己来”拒绝成人的帮助.(这种“违拗”常语三、四岁时达到高峰期,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
2)这时期的幼儿对自己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对成人的评价有一种不加考虑的轻信态度。

3) 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越小的幼儿越是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3、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
1)社会性交往:从自我为中心慢慢地开始逐渐转变。

2) 助人:出现助人行为的萌发,但是往往不考虑自己助人出现的后果,
常常是好心办坏事。

3)分享: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
4)合作:合作行为在游戏中经常出现,时间较短,相互协调性发展得较
好,但有时会在合作行为中发生冲突,说明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培养。

5)攻击性行为:侵犯性行为多为工具性攻击,起因大多数是为了玩具等
发配.此外,自控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学习模仿影视节目中的暴力镜头。

4—5岁儿童心理特点
1.生理动作发展
✓能进行全身性的活动。

✓会仿写一些字,画出简单的图形.
✓手部精细活动
✓能不在大人的协助下,自己穿衣
注意:多进行全身性活动,锻炼肢体的协调性和运动技能
2.认知能力发展
✓思考由具体到抽象,有基本的时间的先后顺序和数字概念
✓喜欢谜语和笑话
✓能画表示动物、人或物品的画
✓能理解和使用有比较意味的词
✓能长时间很好的集中注意力
3. 语言能力发展
✓能依大人的指示完成事情,可以安静地聆听,并且复述别人说的话。

✓喜欢听故事
✓会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注意点:鼓励孩子说故事。

教孩子成为有礼貌的人
✓喜欢共同游戏/合作,会分享,会帮助他人
✓能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察觉他人的情绪,给予安慰和关心
✓仍会在挫折时大发脾气
✓喜欢假装,分不清假象和现实
注意点:多进行角色扮演,有助练习社交技巧
5-6岁孩子心理特点
5—6岁是幼儿园大班的年龄,也是即将进入小学的年龄。

5—6岁是新的特点继续巩固和发展的时期,这时期心理活动的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现更为明显。

一、好问、好学
儿童都很好奇,但是5岁以后儿童的好奇心和以前不同了。

他不再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而要追根问底。

5岁儿童的活跃主要不是停留在身体的活动上,而是表现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上。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5—6岁的孩子喜欢学习,他们愿意上课,学到一些新的知识或技巧后,他们感到满足,而且喜欢对别人讲.他们已经能够坚持稍长一些时间的智力活动.在课堂上,他们喜欢各种新课,喜欢一些动脑筋的活动,如做计算活动,编故事或做其它的创造性的活动.在课外,不少幼儿热衷于下棋、猜谜,或做各种智力游戏。

二、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6岁儿童能够掌握如“左、右”等比较抽象的概念。

不再需要以具体事物作为左右的标志,不用说“拿匙子的手”了。

5岁儿童对因果关系也有所理解。

比如,他们能够懂得物体浮沉的原因,比如说:“针是铁的,所以会沉,火柴是木头棒棒的,就会漂."而4岁儿童只能从物体的外表去找原因,如,回答“乒乓球为什么会浮"时说:“因为乒乓球是滑的,是红的”等等.5—6岁儿童在讲述中能够运用一些“因为````所以`````"这一类的连接词,能够连贯地,条理清楚地独立进行讲述。

三、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5—6岁幼儿出现了有意地自学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方法。

比如,在观察图画时,5
岁后儿童已不再是胡乱地看,而是能够按照一定方向或路线(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扫视。

由于不掌握方法,年幼的学前儿童的观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遗漏较多。

4岁前儿童往往不会比较两个或几个图形的异同,而5岁以后儿童,则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对比的方法,把图形或图形的相应部分一一对应地进行比较.
四、个性初具雏形
5-6岁幼儿的心理活动已经开始形成系统。

也就是说,个性的形成过程已经开始。

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互相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先前的心理活动,先前形成的态度,影响着后来的心理活动和对事物的态度.心理活动系统的方向开始逐渐稳定。

个性开始形成,是和幼儿认识活动抽象概括性的发展,以及各种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相联系的。

从此,幼儿的心理活动,不再是孤立的零碎的面而总是在心理系统背景下的活动,各人有自己的特色。

不过,应该着重指出,幼儿期所形成的,只是个性最初的雏形,其可塑性还相当大。

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年级儿童的认识过程与学前儿童还有许多相似之处,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仍在其中占很
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学校生活和教育的条件下,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正在迅速发展。

(一)
感知的特点
儿童入学学习以后,有许多书写活动,手的关节肌肉运动大为增加,与此同时,手的关节肌肉感觉也发展起来.一年级小学生,不但要学会拿铅笔写字画画,还要学会使用尺子,学会用橡皮,学会削铅笔等等。

这些动作不熟练时,儿童显得特别笨拙和费劲。

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儿童的书写动作,开始时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疲劳和失去兴趣。

在正确指导下,儿童能够写得准确而美观.一年级儿童虽然能够进行有目的感知觉或观察,但他们知觉也还有一定程度的混淆性、笼统性和无意性。

儿童知觉的混淆性突出表现为空间方位知觉不精确,对于一些相近的图形、文字或数字,容易颠倒或认错。

如:写字时把偏旁写颠倒在写字时,有时不是由上到下,从左到右,而是由下往上或从右到左。

知觉的笼统性表现在看图或识字时,往往只注意大的轮廓,容易忽略小的枝节。

看图讲述或复述故事时,也常常会遗漏很多细节。

知觉的无意性表现在儿童不善于独立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知觉,按一定的目的任务较系统地进行知觉的能力还较差.在观察一幅图画时,常常会把目标移到不相干的事物上.
(二)
注意的特点
(1) 一年级的儿童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如:不能要求儿童边听讲边抄写,应该先让儿童听讲,等儿童听懂了,再让他们抄写。

(2)一年级儿童的注意还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

如:上课时注意了自己的新铅笔盒,而没有注意听教师讲解。

教师讲课过程如果过于单调,或太易太难,或节奏速度不适当,都容易造成儿童注意分散.只有在教师正确的教育和帮助下,儿童的注意才能迅速发展起来。

(三) 记忆的特点
(1)记忆范围虽然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以及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足,一次不易记住很多东西。

(2) 有意识记忆的能力正在发展,但往往还不能很好的组织自己的记忆活动,也不能适当地
运用识记的方法。

(3)意义识记的能力也正在发展,对于已经理解的教材,能够通过逻辑加工来进行识记。

如:按意义联系来识记课文,按偏旁部首归类来识记生字等。

形象记忆在一年级儿童记忆中还占重要地位.因此,教学中仍然要多运用直观方法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 思维的特点
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

(1)仍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或与他的经验,很少联系的教材。

(2)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差。

(3) 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物所吸引,以致离开原有的目的任务。

如:老师让在指定的格子里画十个圈,有些儿童被画圈活动本身吸引,教师应积极培养儿童按照一定目的任务来进行思维的能力,经常向他们提出学习任务,不断提醒儿童,及时给予帮助,并加以检查和评价。

因为按照一定的任务有意识地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是提高儿童学习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

一般心理特点:
1、二年级学生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

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

在此之前,与成年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不会用文字表达思想。

2、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一年级的恐慌心情已经很少见到,
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也不会像一年级学生那样马上哭泣起来.
3、二年级学生也渐渐产生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

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
4、二年级学生已经能产生集体荣誉感.例如:活动比赛时,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班级的胜负并不太关心,老师说咱们班胜利了,快鼓掌,孩子们才会跟着鼓掌.参加比赛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胜负对班级会有什么影响。

但是二年级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很清楚其中的关系,表现出来的行为很明显。

5、还有,无论在教室活动还是室外游戏,孩子都会表现出争先恐后的特点。

教师让做一件事时,马上会出现竞赛似的场面,最先做完的学生会高高举起手,等待教师表扬自己。

二。

学习心理特点:
1、我们在看待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时,不能单一地看学习成绩.从心理发育看,这个阶段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

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所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领有其独特之处。

2、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便想出去游玩一会儿,这是很正常的.不过,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玩一会儿能自觉回到书桌前继续学习,二是玩起来没完没了,忘记课本,只想游戏。

我们教师常认为对贪玩的孩子应该加强管教,
有的家长甚至施以过分的教育手段。

其实,过分的放任与过分的管教都失之偏颇。

3、二年级学生有意识地抵制学习的心理机制并不成熟,同样,完全自觉地投入学习的心理机制也不完善,所以,不应该对孩子过于苛刻,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即可
小学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1、外向性――活泼、开朗。

2、三年级学生的共同特点是积极做事,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但又缺乏耐心。

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开朗活泼。

这是求知欲旺盛、身体发育迅速的表现.与二年级孩子明显不同的是,朋友“突然”多起来了,互相联系,成群结队地玩耍,看上去他们的关系非常好.
2、受批评也不生气
由于行为多变好动,对什么都想看个究竟,所以去什么地方手脚都
不稳当,按铃、看相册、摆弄人家的玩具等等,因此常常受到指责和批评。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指责只起短时间作用,孩子不生气,过一会儿就故态复萌。

3、初步懂得趋利弊害
三年级学生开始表现出趋利弊害的心理特点,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做,有利的话就说,不利的事就躲避.这是道德观念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时期。

与同学吵架时,当老师询问吵架的理由,双方只拣对自己有利的说,不利的话则不说。

这个阶段还不懂得如何合理反驳。

这个特点比二年级时故意说没有作业,想出去玩的表现还要不好,因为二年级时的动机很简单,而且不是有准备的、恶意的,是单一的眼前动机造成说假话。

三年级学生是有意识地回避对自己不利的一面。

所以,不管是家里人之间发生争执,还是和别人吵架,家长、老师一定要听双方的意见,做出自己的判断。

在做完一件事时,要从失败的地方开始总结,告诉孩子: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世界上最不勇敢的人。

4、推崇有力量的英雄
三年级学生绝对崇拜有力量的英雄人物。

除了动画片中的英雄之外,电影,电视中的主人公形象、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歌星舞星,都会成为他们的偶像.这个阶段推崇学者、科学家的孩子很少,对于自己班级学习优秀的学生,也并不崇拜。

对崇拜的人物有时会达到入迷的程度。

在高年级有力量、个头高的学生面前,表现出服服帖帖,孩子们对这种“孩子王"言听计从,经常聚在一起活动,仿佛是校园小团伙。

四年级学生特点:
(1) 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向青少年过渡的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迅速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时期.四年级还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最后关键时机。

在四年级以后,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孩子的学习习惯将很难改变.
(2)四年级孩子的意志发展开始从他律向自律过渡,开始具有自觉克服困难的意志,所以四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恒心的关键期.随着孩子交往范围的扩展和认识能力的发展,四年级的孩子开始对很多事情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缺乏经验,经常会遇到许多自己难以明白的问题,开始产生很多不安和忧虑,需要家长和老师正确的引导。

(3) 四年级是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改变,孩子自身心里和能力的发展都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学习分化现象,有一些孩子甚至开始出现学习偏科的端倪。

请家长们对孩子进行关注,及时发现,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4) 四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期.学习能力是后天形成的,随着经验和知识的积累
不断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逐渐成为一重要的的思维形式,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越过程。

四年级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持久,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可以胜任更复杂的学习任务。

这一时期孩子的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孩子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5) 四年级孩子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开始转化,即使没有直接的奖励,为了得到老师、同学、家长和其他人的肯定性评价,他们也会努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1、认知的发展。

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

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

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2、情意的发展。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

在道德情感方面,学生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依据的道德判断在意志方面,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有一定发展,但不显著。

他们的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会自发组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还不会轻易解散.
3、个性的发展。

在自我意识方面,幼儿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地受情境因素的支配,变化较大,因此,还不能形成真正稳定的个性。

进入小学后,特别是通过低年级阶段的学习适应性锻炼,他们逐步把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形成集体意识,学生的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在这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深刻,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依据,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

此外,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对于:“你是一个好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会马上反驳:“我不是好孩子,所以……",并且会马上避开。

所以,哄骗方法用在五年级学生身上已经无效了。

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

家长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

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六年级学生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他们不希望老师家长把他们当小孩对待,但他们在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和其他实际问题上还很不成熟,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六年级学生接触社会的面比以前广,吸取的信息也更多,对社会现象和国内外新闻比较关心,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强,还不善于正确地进行判断与辨析。

六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却又缺少克服困
难的意志和毅力;他们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比较熟练,但又不会觉得不屑做或不能坚持做;同学间在学习上的差距已较明显,部分同学有松劲厌学情绪。

1.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特点
(1)情感日益丰富,道德感有很大的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增强.
(2)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成人监督。

(3)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

六年级学生的情感内容日益丰富,社会性道德感有很大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有所增强.行动的冲动性和受暗示性大为减少,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他们果断性和坚持性还比较差,还依赖于父母或教师的监督。

2.小学六年级学生个性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在正规的学校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在独立性、批判性以及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水平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组织性、
纪律性、勤奋、坚毅等优良性格特征,逐渐获得健康发展。

其个性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发现和探索新自我(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3)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