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茹茉莉:追寻文本与学情高度契合的理想课堂——例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茹茉莉:追寻文本与学情高度契合的理想课堂——例谈人

教版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

茹茉莉

一、关注“这一班”,更关注“这一个”

(一)展示自学,承认差异

1.出示本课13个生字:司、假、缸、别、慌、吓、叫、块、使、劲、砸、破、救。这是本课要求学习的十三个生字,看看你有几个不认识?用手势表示。(几个不认识就举几,十个以上用拳头加几表示)2.请全部认识的学生展示,其余检查自己的读音是否正确。

3.自由读课文,圈出自己的生字,借助拼音读记。

(二)同步共学,认记巩固

1.图文结合,在回顾课文内容中再现生字。

(课件出示插图)师引说:故事发生在一个花园里,花园里有——?(生认读“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生认读:水缸)司马光跟几个小伙伴一起玩,结果其中一个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你看,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认读:别的慌了),他们有的——?(认读:吓哭)有的——?(认读:叫着喊着)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认读:一块石头),使劲把那口缸砸破了(认读:使劲、砸破),掉进缸里的小朋友——?(认读:得救)

2.去图、去拼音再读生字。

3.出示写有“亻、口、石”的三口水缸图,找相应的生字。并随机学习多音字:假。理解“吓、叫”与口有关。出示远古石器的相关图片,结合理解“砸、破”为什么是石字旁。

4.现在还剩下一些不能放进水缸里的生字,咱们配合着来读一读,老师说偏旁,小朋友们读字:慌、块、劲、救、缸。读到缸时问:咦,

这个缸字是什么偏旁呢?

随机认识:缶字旁。(课件出示相应图片)这就是缶,古代的时候人们一般用它来装酒,有时候也会拿它当敲击的乐器。缸一般比缶大,你看,这是老师查到的北京故宫里的大缸,可比小朋友高多了,这样的大缸装着水,一般是用来救火的,所以有人称它们为门海,门前的大海。缸跟人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这是——水缸,这是——菜缸,这么漂亮的是——花缸,现代社会,我们也会用到一些缸呢。这是玻璃做的——鱼缸,这是洗澡用的——浴缸。

(三)听音标号,尊重差异

1.生字学到这里,老师要检查检查每个小朋友是不是都认识了。咱们来做一个听音标号的游戏。比如,我说“1”号缸,小朋友就这样在缸字的旁边写上1。会吗?

2.请一个小朋友来汇报答案,其余拿好笔,哪个字的标号错了,就把它圈出来。

3.再认自己的生字。

二、要“学课文”,更要“用课文学”

每一篇文章在被选入教材之前,“它们原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承担着传递信息的作用,这可称之为文章的“原生价值”。读者阅读它们,其目的“或者是为了获得一种事实的信息,或者是为了获得一种思想感情的信息,总之,都是为了获得信息。”但是文章一旦进入语文教材,它们在保留原有传播信息的价值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也就是获得“言语智慧”,这种价值即所谓的“教学价值”。语文课中学生不仅得学习教材的“原生价值”,即课文“讲了什么”,但更重要的是还得依据学情开发其“教学价值”,使学生习得“语用”知识。

(一)“方位词组”助背诵

出示第二自然段: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1.引说:这段话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课件显红:花

园里),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课件显红:假山下面)有——水缸,缸里(课件显红:缸里)——装满了水。

2.观察课件里显红的词语:花园里、假山下面、缸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是啊,用上这样的词语我们就能知道故事发生在一个怎样的地方了。读这一段话,咱们可以根据这些位置,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画画,老师和大家配合着读读画画吧!(引读,教师板画。)4.自由读,试背诵。

5.齐背诵,指名背诵。

(二)“轻声词语”治拖腔

1.危险发生后,别的小朋友是怎么表现的呢?这一段生字挺多,小朋友先轻轻地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出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2.能把这段读正确吗?齐读、评价。(在一年级,朗读这段话尤其容易出现唱调、拖腔)

3.怎样才能治治朗读的唱调病、拖腔病呢?里面藏着一个诀窍呢!瞧,老师特地找到了这些词语:别的、慌了、有的、吓哭了、叫着、喊着

4.听老师读一读(手势辅助读轻声):发现了什么?

5.轻声词语放进句子里,读好可不容易了,谁来试试!指名读、自由读。

(三)“小小逗号”悟用法

1.接读第五自然段: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2.那么长的一段话,只用了一个句号。看来这是一个长句子呢!这样的长句子要是没有逗号会怎样呢?去掉逗号读一读: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只下子就把缸砸破了。(课件展示没有逗号的句子,并将字符间距尽量缩小。)

3.说说朗读的感觉。

4.小小逗号作用大,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停顿,让朗读更轻松,而且也能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这段话其实就讲司马光做了两件事:一是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二是司马光使劲把缸砸破了。

课件出示: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把缸砸破了。

5.读一读,你觉得逗号应该加在哪里?(请学生到电脑中加逗号,其余通过大屏幕观察并点评。)

6.朗读: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把缸砸破了。如果说得再简单些,其实这段话就讲了一件事:司马光使劲把缸砸破了。讨论:这样的句子还需要小逗号吗?进一步体会逗号的用法。

三、“教”为“授”,更为让“学”发生

学情与文本契合的视角重构理想课堂,强调“让教于学”,老师的功夫并不在课堂上,而是在课前的构思与准备等等上,教师“教”的唯一目的,仅仅是为了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学习《司马光》一课,很多老师会想到拓展介绍有关“司马光”的人物资料。背景介绍、资料链接等等在中高年级是非常常见的拓展手法,一般采用图文结合,由老师介绍或学生自己阅读了解。但在一年级如果也这样做,学生往往听过、读过就忘了,没有多少效果。为了更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笔者设计了猜照片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拓展介绍。

1.孩子们,司马光有名可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小的时候砸过缸救过人,而是他长大后也成了很了不起的人。老师这里有三张照片,你能猜一猜哪张是长大以后的司马光吗?(司马光、钱钟书、岳飞)2.你可以先说说第几张一定不是。为什么?(去掉“钱钟书”的照片)是啊,课文开头就告诉我们:古时候,有个孩子个司马光。介绍:这里的“古时候”指的是宋朝,离我们现在已经大约有九百多年了。

3.剩下一号和三号,大家继续猜,并说说理由。(猜测是将军打扮的岳飞:你觉得小时候的司马光非常的沉着冷静,遇事不慌,所以长大可能当大将军。你能根据课文来猜,真了不起。)

4.不过,长大的司马光并没有当上将军,但是曾经当上宰相,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