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人生来是有罪的,只有尊崇上帝,忠实 地履行七种圣礼:洗礼、圣餐、悔罪等, 通过苦修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 乙: 只要虔诚地信仰耶稣就可灵魂得救, 无须经过烦琐的仪式。这些仪式中,除 圣餐外,皆是糟蹋钱财的多余之举,皆可 废除。 甲: 上帝是不与油嘴之人直接交往的,只 有在我们教士的主持下,才能聆听到上 帝的福音;否则,就要受到永世惩罚。 乙:每个教徒,只要自己面对《圣经》,真 诚忏悔,就可直接与上帝心灵沟通,无须 你们所谓尊贵的教士,凡信徒皆为祭司。
西欧宗教改革的原因
经济(根本原因)
政治(主要原因)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发展 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天主教 会腐朽残暴严重阻碍社会进 步。 文艺复兴中人文主 义的思想解放 教皇出售“赎罪券”
思想文化 导火线
根本原因:新兴的资产阶级要冲破教会的垄断 和束缚以发展资本主义。
1.他们 各代表谁 的观点? 2.二者 主张有何 不同?
三、宗教改革影响
材料1
在中世纪,适应自然经济的需要,神学家所 提倡的是禁欲主义,认为自甘奉行赤贫的生 活才是获得上帝之爱的基本条件,追求财富 必然陷入贪婪的罪恶。……但商品经济不声 不响的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上帝——金钱。这 个新上帝将以其自身的力量迅速改变旧的道 德秩序,它逐渐代替了封建特权和以地产为 衡量人们社会地位高低和拥有财富多少这一 唯一尺度。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 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冲 破教会的垄断和束缚。
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 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 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 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 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 这就是著名的“卡诺莎之辱”。
第一次分裂(1054年) 天主教(西派) 第二次分裂(16C) 天主教 新教(宗教改革的产物)
东正教(东派)
天主教与新教的关系:
佛 教 基 督 教 伊 斯 兰 教
天 主 教
世 界 三 大 宗 教
东 正 教 新 教
路德教
加尔文教
三、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日内瓦)
代表作: 《基督教原理》
核心思想:“信仰得救”、“先定论”
●教徒首先要有坚定的信仰,确信自己是上帝的 选民,同时要坚忍不拔的履行上帝的诫命和召唤, 这样就必然会成功,会获救。 ——加尔文 ●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 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赐。· · · · · · 财富本身决不像 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指责.这样做是渎污神 明. ——加尔文
思考:两则材料的观点在当时有怎样的作用? ①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作用; ②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作辩护; ③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
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结果及影响:
结果: (1)创立新教加尔文教,使新教会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 建立民主教会,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 (2)创办了日内瓦学院,影响遍及欧洲各国; 影响: (1) 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地区广泛传播, 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思形态方面的依据。
(2)加尔文创立了独到的宗教理论,被誉为“欧洲宗 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信仰得救”:主张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 统治人民的权利。
加尔文比路德更为激进,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 论”: “上帝以其永恒的旨意决定世界上每一个人所要 成就的。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 “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人在现世生活 中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决 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都主张信仰 得救
都否定罗马 教皇的权威
两位改革家的 共同ຫໍສະໝຸດ 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 精神
宗教改革的 性质?
宗教改革的 历史意义?
四、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意义:
实质: 早期的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神权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冲击了 天主教会统治,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障碍
加 尔 文 教
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 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 念,否定教皇统治人 “信仰得救”,主张依靠 民的权利;为资产阶 达的国家地区广泛传播 信仰才能得救; “先定论” 。 级的发财致富作辩护;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 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 供了意思形态方面的依 据。 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 要性和合理性。
巩固练习:
自我测评
结合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 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 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 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神学枷锁中解 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教派
思想主张
“因行称义”,依靠以 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 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 救。
作用
为教皇树立绝对 权威提供理论基 础。
1、中世纪的德国流传着一句谚语“德国是教皇的 奶牛。”谚语反映了 C A、德国的养牛业发达
B、德国供应罗马牛奶
C、罗马教会剥削德国
D、德国是教皇的领地
2、欧洲新教和天主教斗争的实质是
A、宗教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B、宗教内部信奉哪个教的斗争 C、封建同阶层争权夺利的斗争 D、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德国宗教改革的结果及影响: 结果:
创立新教会,不受罗马教皇管辖,废除教阶制度,
牧师取代神父,仪式从简,建立“廉价教会” 。
影响:
(1)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 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2)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3)出现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 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基督教 (诞生于1C的罗马帝国)
5、恩格斯称加尔文的信条“适合资产阶级中最勇敢 的人的要求”,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加尔文改革是资产阶级的改革 B、加尔文改革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 C、加尔文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提供了理论依据 D、加尔文说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6.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哪些 ①新教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 ②实行政教合—的体 制 ③都受文艺复兴的影响 ④都反对因行称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 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注:英诺森三世(1160-1216)统治时期是教皇权势 的鼎盛时代。)
欧洲在16、17世纪时候,教会大量向民间出售“免 罪符”,即购买免罪符的人,灵魂可以直接升天堂。教 皇公布﹕杀人犯—7个盾(德意志货币)﹐抢劫犯—9个盾 ﹐谋杀亲属犯—4个盾﹐这样﹐他们的灵魂就可以得救。 总之﹐无论任何人犯下任何罪﹐只要拿出规定的金币来 购买赎罪券﹐就会得到上帝的赦免。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1)、内容
罗马教会 A、 教徒 马丁· 路德
因行称义
神职人员 上帝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信仰上帝) 教徒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直接对话、得救
2、改革内容: 1)《圣经》至上。 2)主张“因信称义”学说,认为只有靠 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 职人员; 3)张贴《九十五条论纲》(1517)(序 幕) ,宣称赎罪卷功效微不足道,只要 内心真成悔罪,就能赦免 4)创立反对罗马教皇的新教。
否定了教皇的特权, 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 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 权, 带有鲜明的人文 主义色彩。
影响
使天主教会在西欧 社会垄断了一切。
天 天 主 主 教 教
“因信称义”,主张 路 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 德 得救,不能靠善功、 教 圣礼和神职人员。
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 序幕;是反对天主教会 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出现新教与天主教、东 正教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3、天主教鼓吹的“因行称义”与路德教 的“因信称义”,都不违背
A、基本的教规
B、灵魂得救说 C、礼拜的仪式
D、教徒的意愿
4、加尔文的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 主要是因为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D、其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要求
• 1、知道马丁· 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 2、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 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 大教堂
本课线索
一、宗教改革背景 二、宗教改革内容:
发起——马丁· 路德
扩展——加尔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