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春节有哪九大习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春节有哪九⼤习俗?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年之岁⾸、传统意义上的岁节(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新禧、年禧、⼤年等,⼝头上⼜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祈年祭祀演变⽽来。下⾯就是⼩编精⼼整理的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春节有哪九⼤习俗?欢迎阅读!

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春节有哪九⼤习俗?

春节是中国⺠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由上古时代岁⾸祈年祭祀演变⽽来。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喜庆⽓氛浓郁,内容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明的传统⽂化精华。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舞狮、拜神祭祖、烧炮⽵、烧烟花、掼春盛、年例、祈福、逛庙会、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传统节⽇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化。农历的⼗⼆⽉为“腊⽉”,腊⽉⾥的⺠俗⼗分丰富,⾃农历⼗⼆⽉初⼋喝腊⼋粥往后,农历⼗⼆⽉⼆⼗三过⼩年,然后是扫房、写春联、办年货等,直到除⼣夜。这些传统年俗你知道多少?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的传统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指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与中国现⾏的公历元旦不同),农历正⽉初⼀,⼜称农历新年、⼤年、岁⾸、正旦、正⽉朔⽇,⼜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度岁、庆新岁。

①春联和年画

春联、年画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习俗。汉魏六朝时代,每⾄春节,家家户户都在⻔前⽴桃⼈,画神荼、郁垒驱⻤。后来发展为⻔神年画。宋代⽊版年画开始流⾏,年画的内容也扩⼤了,⾄今仍保存下来的《四美图》就是当时的年画。春联出现在唐代。宋代写春联更加流⾏。明代贴春联已经普及全国。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并流传到韩国等地。春联既表达⼈们的⼼愿,⼜增添了节⽇喜庆⽓氛。

②⽣旺⽕

新年来到时,在院⼦⾥点燃⽕把、⽕堆、或炭⽕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盆”“旺相”,现代⺠间称为“⽣旺⽕”或“点发宝柴”。古代的庭燎是为了驱邪,或者祭神祭祖。后来的⽣旺⽕已经发展为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1738年,郎世宁画了⼀幅《弘历雪景⾏乐图》,表现的正是乾隆皇帝与⼦⼥⼀起过年的情景。乾隆帝⾯前就放着⼀个⽕盆,⼀个⼩皇⼦正在向⽕盆中放松柏类的⼩枝当时称为“烧松盆”。现代⺠间⽣旺⽕常常是点燃柴堆或炭堆,⽕势越旺越好,象征新年全家兴旺。也有⽤⽕盆烧松柏桃杏树枝,合家跨⽕⽽过,象征燎去旧灾晦,迎来新⽓象。

③爆⽵

爆⽵的原始⺫的是驱逐⻤怪,或迎神。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俗标志。关于爆⽵的最早可靠记载⻅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是三元之⽇也,谓之端⽉。鸡鸣⽽起,先于庭前爆⽵,以避⼭臊恶⻤。”当时的爆⽵是把⽵⼦放在⽕⾥烧,产⽣爆裂声。新年起床第⼀件事就是爆⽵。宋代出现了⽕药爆⽵,即现代的爆⽵、炮仗、鞭炮。有了⽕药爆⽵,没有⽵⼦的地区也可以放爆⽵了。爆⽵于是成为全国性的⻛俗。后来,爆⽵本⾝的喜庆⾊彩使得⼈们对于爆⽵的象征意义有了进⼀步的认识:⽤喜庆的爆⽵迎神。爆⽵本⾝的爆炸,也是“辞旧迎新”的⽂化象征符号。它可以使⼈更加深切地体验到旧与新的差别,使⽣活更加富于艺术美感。

④年糕和饺⼦

年糕,⼜名粘粘糕,谐⾳“年年⾼”,包含着⼈们对未来幸福⽣活的希望。年糕⼀般⽤黏性⾕物制作。北⽅有⻩⽶年糕、江南有⽔磨年糕、⻄南少数⺠族则有糯⽶粑粑。北⽅最流⾏的新年⻝品是饺⼦,⼜名⽔饺、⾓⼦、扁⻝。5世纪的时候,“形如弯⽉”的饺⼦已经成为⺠间普遍的春节⻝品。宋朝以前把饺⼦称为“⾓⼦”,或“⽔⾓⼉”。元代开始有“扁⻝”的叫法。明清以来,普遍使⽤“饺⼦”⼀词。对于饺⼦的⽂化象征意义,⼀般的解释是:“⾓⼦”“饺⼦”谐⾳“交⼦”,即交⼦时的意思。就是象征春节的到来。所以,⼦时⼀过⼈们⽴刻开始煮⽔饺,使之成为新年第⼀顿饭。更深⼀层的解释,饺⼦也包含了美⻝的意思。古代缺乏⾁⻝,包了⾁馅的饺⼦⾃然是上好⻝物,⺠间谚语“好吃不过饺⼦”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春节时吃上饺⼦,当然是希望来年有更多的好⻝物。

⑤朝正和拜年

古代国家礼仪中的朝正、团拜和⺠间百姓之间的团拜、拜年是新年期间强化社会关系、亲情关系的

重要活动。朝正,也称“贺正”、“元会”,指⼤⾂在新年向皇帝拜贺。周代每逢新年,诸侯要向周天⼦“朝正”,即朝贺新年。古代⼠⼤夫也有⽤名帖代替亲⾃上⻔拜年的习俗,⼀般视为中国贺年卡的起源,现代贺年卡的使⽤遍及各个阶层。在家庭内,晚辈清晨起床⾸先向⻓辈叩头,并祝愿⻓辈健康⻓寿。然后,依次到各个亲戚朋友家向⻓辈拜年。⽽⻓辈则给拜年者压岁钱,祝愿他健康成⻓。朋友之间也互相上⻔拜年。如果亲戚朋友多,则拜年活动⼀直持续很多天。春节的各项活动是从家庭内部,逐步扩⼤到亲戚之间,和整个社会的。除⼣守岁,初⼀向⽗⺟拜年,然后出⻔给亲戚拜年。再次,向朋友拜年。再后,⼈们开始逛庙会。到了正⽉⼗五元宵节,则男⼥⽼少⼀同上街,赏灯、看狂欢游⾏——⾼跷、旱船、舞⻰、舞狮、秧歌等。所以,春节是⼀个渗透到社会每⼀个⽅⾯、每⼀个层次的⺠族节⽇。

⑥压岁钱:这“钱”不是钱

旧时,祭祀完祖先,举⾏完迎接诸神下凡典仪后,阖家要⼀起“辞年”,⼩辈要给⻓辈叩头拜年祝⻓辈⻓寿、⼤福、⼤顺,⻓辈要给⼩辈红包,即“压岁钱”,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压岁钱古时称“压祟钱”、“压胜钱”,其最早出现在汉代。压祟钱并⾮是在市⾯流通的钱币,⽽是⼀种铸成钱币形状的玩赏物,有避邪压魔的寓意,压祟钱原为以红绒绳编起四枚⽅孔制钱成“⽅胜”(⼋宝吉祥图案之⼀),下垂流苏。那时的⼀些压岁钱上,正⾯多铸有“⻓命百岁”、“去秧除凶”、“万岁千秋”等吉祥语,其背⾯多是⻰凤、⻳蛇、双⻥等祥瑞图案。压岁钱是过⼤年时的⻛俗,是⼀种美好的祝愿,如今虽然货币更迭,但⻓辈给⼩辈压岁钱之⺠俗依旧在过年之时传承着,其寄予了⻓辈对少⼉们成⻓的美好祝福,祝福孩⼦们健康成⻓。

⑦祭祖: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

过年祭祖,既是对祖先的⼀个悼怀,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祭祖是春节习俗中最古⽼的内容之⼀。《尚书舜典》记载:“⽉正元⽇,舜格于⽂祖。”意为:舜帝在正⽉初⼀到祖庙⾥祭祀祖先。祭祖⼀般在年三⼗,⼀般百姓⼈家在扫房⼦、净庭院、易⻔神、换桃符、贴春联之后,或举家去给祖先上坟祭拜,或把先祖的遗像挂在中堂正壁墙上,摆上祭品,点上⾹烛,让后辈祭拜。各地祭祖形式虽不尽相同,但“祭祖祈福”的含义⼤致⼀样。

⑧拜年:抱拳要“左抱右”

“拜年”泛指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间的相互拜访,⽽早年间过春节的拜年之礼有“拜年”和“贺年”之分。 “拜年”是晚辈向⻓辈叩头施礼,⽽“贺年”则是平辈之间相互道新年之禧。⽆论是“拜年”还是“贺年”,所表达的均是祝贺新年快乐,吉祥如意。从传统拜年的礼仪上说,有⼏种固定“程式”。⼀是叩拜,即晚辈给⻓辈跪拜磕头,尤其是未成年⼈给辈分较⾼的⻓辈拜年时,都要⾏叩⾸⼤礼。⼆是躬⾝作揖,先双⼿抱拳前举,然后⽤左⼿握右⼿,俗称“吉拜”。⾏礼时,不分尊卑,拱⼿⻬眉,上下加重摇动⼏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般是晚辈向⻓辈拜年时所⽤。三是抱拳拱⼿,以左⼿抱右⼿,⾃然抱合,松紧适度,拱⼿,⾃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这种礼仪多是平辈间的拜年。

⑨鞭打春⽜:打的是泥⽜

“⼀打⻛调⾬顺,⼆打国泰⺠安,三打五⾕丰登……”鞭⽜过后,⼩⽜童还将泥⽜肚⼦⾥的五⾕杂粮分发给现场居⺠,寓意丰收、和谐。⽜是春耕的主⼒,⺠俗专家介绍,⽴春为⼆⼗四节⽓之⾸,每到这时,⺠间就有迎春、鞭春、咬春的习俗,鞭⽜是为了“提醒”⽜,春天来了,该开始耕⽥了。⽜和⼈类是朋友,⼈们舍不得鞭打真⽜,就⽤泥或纸造个假⽜,⽤柳条鞭打,把真⽜牵过来看。在过去,泥⽜肚⼦⾥会放着五⾕杂粮,鞭⽜过后,居⺠就捡拾地上的五⾕,泥⽜则被居⺠“⽠分”,拿回家埋在⼟地⾥,象征五⾕丰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