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都南京皆短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都南京皆短命?
作者:马渭源
来源:《领导文萃》2009年第15期
有人说在南京建都的王朝都短命,这魔鬼般的咒语一直缠绕着朱元璋及其大明的开国大臣们……在众多的不利因素下,为什么大明帝国最初还是将都城定在南京?
明朝以前,中国历代大一统帝国都毫不例外地定都在北方的关中或中原地区。
那么大明帝国为什么定都南京?
朱元璋起自于南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将南京作为自己博弈天下的大本营,因此大明的定都从一开始就不同于历史以往的大一统帝国,朱元璋当然首先会将眼光投在南京。
但从大一统帝国的全方位角度来考虑定都南京确实也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其一是宿命论,有人说在南京建都的王朝都短命,这魔鬼般的咒语一直缠绕着朱元璋及其大明的开国大臣们;其二是军事地理位置不利。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明显地比南方少数民族要好斗,带有更大的攻击性,他们常常“不安分”地从游牧区南下侵扰到农耕区,这就给农耕文明区的民众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与痛苦。
相对而言,建都北方势必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和军事重点投在了北方,这样可以迅速地就近调集军事力量来应对。
而定都南京,一旦北方边关有事,常常会鞭长莫及;其三是没有险要的军事屏障。
这一点至少说在冷兵器时代是相当重要的。
既然有这么多的不利因素,那为什么大明帝国最初还是将都城定在南京呢?
第一,从财政经济方面来看,宋元时中国经济中心和重心已经南移。
史书记载:当时“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
换言之,南京是当时东南与南方各省经济的枢纽,也是全国经济的重心,甚至可以说就是全国经济的中心,有这么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为背景,南京作为大一统帝国的都城就绝不会有物质经济之忧,这是定都北方所绝对无法与之比拟的。
第二,除了经济因素以外,文化因素也不可忽视。
宋元以后,中国的文化中心也已经转移到南方来。
元代时很多著名的文人画家、戏曲家、艺术家等等,大都出自南方。
南京及其江南地区文化氛围浓厚,人杰地灵。
第三,大明帝国建立之初财力不足。
大明刚刚开国,百废待举,如果要放弃南京折腾到别处建都,无疑要耗费很多的物力、财力,这对刚刚建立的大明帝国不啻一项沉重的负担。
第四,感情因素。
朱元璋从攻占集庆到建立大明帝国,在南京前后已经呆了12年。
南京是朱元璋打天下的中心根据地和大本营,同时这块热土也见证了他一路的艰辛和丰功伟绩。
因此说朱元璋对南京还是有着较为深厚的感情。
第五,应天根基。
从攻占集庆那天起到考虑定都,朱元璋已经在南京城内外陆陆续续搞了很多城池建筑,就是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讲的“城市建设”,尤其是至正二十七年(1367)九月完工的新吴
王宫即后来的明故宫为主体的明初南京城已经具备未来都城的雏形。
如果要舍弃这些现成的建设到别的地方建都,节俭的朱元璋一下子还真不舍得。
第六,中坚反对。
朱元璋身边的这些开国大臣们,大多来自淮右的凤阳、定远乡下,原来世代为农,他们来到南京,心理上已经觉得很不错了。
而且这时他们的岁数大都在不惑之年,假若执意要到北方去,他们不一定能接受得了,吃也吃不习惯,住也住不习惯,搁谁谁愿意啊?总之在考虑迁都时,大臣们反对声一片。
第七,偶发因素。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事业的接班人太子朱标在考察未来迁都之地西安以后突然病逝,最后促使了犹豫不决的朱元璋还是把都城放在南京。
朱元璋死后,自称最类父亲朱元璋、自诩朱元璋最为喜爱的四儿子燕王朱棣在朱元璋尸骨未寒之时就密谋造反,后发动战争,将他的亲侄儿朱允炆从皇位上赶了下来,自己当了皇帝,最终又将大明帝国的都城迁到了他的藩王大本营北平(后改名为北京)。
(摘自《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