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下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
A.a B.b C.c D.d
2.下列所给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 40℃
B.每周一升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20s
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
D.心脏的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
3.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时往往会形成一层水雾覆盖在护目镜内侧,如图所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形成与护目镜上的水雾形成相同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5.下面关于人体各个数值不合理的是()
A.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7℃
B.手掌的宽度约为1dm
C.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
6.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B.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高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7.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水中(试管未碰底),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给出的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沸点的表格,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
几种物质的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
物质沸点/℃物质沸点/℃
水100甘油290
煤油150酒精78
A.酒精B.水C.煤油D.酒精或

8.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
B.在0℃时,物体的状态为固、液共存
C.冰在熔化过程中,冰的质量在减少,温度不变,内能在减少
D.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
9.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春季,农民伯伯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降低液体温度减慢蒸发
B.夏季,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东北街道的树枝上挂着一层霜——霜是非晶体
D.冬季,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10.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和“有加快蒸发的方法,想到可以减慢蒸发的方法”用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将机械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B.速度定义、定义式、图象相互变换
C.将温度计的玻璃管做得很细
D.由升华吸热想到凝华放热
1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雾凇沆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1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45℃的是()
A.澡堂里洗澡水的温度
B.某同学发烧时的体温
C.我县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
D.使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13.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现用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cm
B.霍林郭勒市今年夏天最高气温为55℃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s
14.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二、填空题
15.修建青藏铁路要穿越某些特殊区域,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如图所示,在铁路两侧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里面装有液态氨。

“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吸收热量发生______现象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再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递给空气,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______现象变成液态氨又流回棒底。

16.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面会起一层白白的绒毛,这是_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7.在研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沸腾的规律”实验中,共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__。

18.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如图乙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如图丙是秒表所示时间为___________s。

19.在寒冷的冬天,裸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容易爆裂,其原因是水管中的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时______增大,______减小所导致的。

事实表明,0~4℃的水“热缩冷涨”,高于4℃的水“热涨冷缩”,由此可知4℃水的______最大,所以封冻河面下较深河底的水温保持4℃。

冰层下接触冰的水温度是______℃。

20.(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小清同学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所示,石块体积是______mL,合______m3;
(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的小球,小球被弹起来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实验过程中的“感觉喉头振动了”、“小球被弹起来”,说明他们都用到了______法来进行实验的。

(4)小叶同学做探究“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的实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装有“研究对象”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试管故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由图可知“适当”的含义是:试管不接触烧杯底以及______。

三、解答题
21.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请解释其中的“粉”、“白烟”各是怎样形成的?
22.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

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

23.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气温在﹣30℃以下,最低可达到﹣52.3℃.在这样冷的地区应该用水银温度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水银的凝固点是﹣39℃)
24.学习了物体内能的知识以后,小强和小宇为了一件事吵起来,小强说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因此相同质量的O∘C的水和O∘C的冰的内能是一样的•“小字说,“不对,O∘C的水和O∘C的冰虽然温度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内能肯定不一样•“小强说:“为什么呢?.小宇却答不上来,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小强和小字解释一下,说出其中道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D
4.B
5.C
6.A
7.A
8.B
9.B
10.D
11.D
12.A
13.A
14.A
二、填空题
15.汽化液化
16.凝华放热
17.温度计
18.-14390200
19.体积密度密度0
20.1mm380cm202×10-5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或发声体在振动)转换受热均匀试管中装有固体的部分完全侵没在水中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并且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到,只有c点附近温度都保持不变,那么c点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选C。

2.D
解析:D
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25℃,故A不符合题意;
B.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1min,故B不符合题意;
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故C不符合题意;
D.心脏每分钟约跳动70次,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解析:D
AB .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②错误,故AB选项错误;
C.不能用一支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故③错误,故C选项错误;
D.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和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正确的,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4.B
解析:B
医护人员护目镜内侧的水雾是液化现象,而霜是凝华现象,露是液化现象,雪是凝华现象,冰是凝固现象,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解析:C
A.人的正常体温在37℃,变化幅度很小,故A符合实际,不合题意;
B.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左右,即1dm,故B符合实际,不合题意;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符合题意;
D.人的心脏正常1min跳动75次左右,所以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故D符合实际,不合题意。

故选C。

6.A
解析:A
A.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放进冰箱后,在低温环境下,里面的水先凝固,拿出来后吸热熔化形成的,故A正确;
B.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收人体皮肤周围的热量导致的,故B错误;
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户外气温低,为了避免温度计破损,选择凝固点低的酒精温度计,故C错误;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罐壁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7.A
解析:A
沸腾需要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说明乙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由表中数据可知,乙液体是酒精,故选A。

8.B
解析:B
【分析】
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水在沸腾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AB.在0℃时冰达到熔点,BC段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是熔化过程,物体是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B正确;
C.冰在熔化过程中,冰的质量在减少,水的质量增加,温度不变但持续吸热,内能在增大,故C错误;
D.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但沸腾要不断吸热,内能不断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9.B
解析:B
【分析】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2)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3)区分一些常见的晶体、非晶体。

A.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减缓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减缓了水分的蒸发,故A错误;
B.冰块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导致周围温度降低,故B正确;
C.霜是晶体,故C错误;
D.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室内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导致镜片模糊不清,该过程放热。

故D错误。

故选B。

10.D
解析:D
【分析】
由加快蒸发的方法想到减慢蒸发的方法,这是逆向思考法。

A.将机械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采用的是分类法,故A不符合题意;B.速度定义、定义式、图象相互变换,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故B不符合题意;
C.将温度计的玻璃管做得很细,采用放大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升华吸热想到凝华发热,采用逆向思考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解析:D
【分析】
考查物态变化问题
A.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2.A
解析:A
【分析】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温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A.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洗澡水的温度比体温高一些,约为45℃符合实际,故A 符合题意;
B.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发烧时一般也不超过40℃,故B不符合题意;
C.睢宁县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一般不超过40℃,故C不符合题意;
D.使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约为26℃,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A
解析:A
【分析】
考查长度、时间、速度、温度、的估测
A.现用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cm,故A符合题意;
B.霍林郭勒属典型的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凉爽。

年平均气温0.9℃,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39.4℃,霍林郭勒市今年夏天最高气温不可能为55℃,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A
解析:A
A C.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吸收了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的热量,温度升高,然后汽化,A正确、C错误;
B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从周围的水蒸气吸热,水蒸气液化为小水珠,B、D
错误;
二、填空题
15.汽化液化
解析:汽化液化
[1]液态氨变为气态氨的现象过程汽化。

[2]气态氨变为液态氨的现象过程液化。

16.凝华放热
解析:凝华放热
[1][2]从冰箱拿出的冰棒表面会起一层白白的绒毛,是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附在表面形成的。

这个过程要放出热量。

17.温度计
解析:温度计
在研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沸腾的规律的实验中,需要测量时间和温度,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温度计。

18.-14390200
解析:-14 3.90 200
-℃。

[1]由甲图可知,温度计中的液面在0℃以下,故其示数为14
[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需记录准确值、估计值,并注明单位,图乙物体的长度为3.90cm
~之间都可以)。

(3.89cm 3.92cm
[3]由丙图可知,该秒表小表盘的分度值为30s,大表盘的分度值为1s,所以秒表所示的时间为3min20s,即200s。

19.体积密度密度0
解析:体积密度密度0
[1][2]水结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冰的体积变大。

[3] 0~4℃的水“热缩冷涨”,缩是指体积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将变大,此时水的密度最大。

[4]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与冰的交界处,水和冰的温度是相同的,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0.1mm380cm202×10-5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或发声体在振动)转换受热均匀试管中装有固体的部分完全侵没在水中
解析:1mm 3.80cm 20 2×10-5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或发声体在振动)转换受热均匀试管中装有固体的部分完全侵没在水中
(1)[1][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9.8cm对齐,估读为9.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9.80cm-6.00cm=3.80cm
(2)[3][4]在量筒上,10mL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2mL,即量筒的分度值为2mL;
石块的体积为
V=40mL-20mL=20mL=20cm3=2×10-5m3
(3)[5][6]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的小球,小球被弹起来了,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过程中的“感觉喉头振动了”、“小球被弹起来”,说明他们都用到了转换法。

(4)[7][8]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

为了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需要将试管中装有固态的部分全部浸没在水中,但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

三、解答题
21.
见解析
【解析】
答:
(1)冰棒上粘着“白花花的粉”,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形成的小冰晶,是在冰箱里发生的凝华现象;
(2)冰棒周围冒“白烟”,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点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判断物态变化,首先确定原来和现在的状态,再和六种物态变化对照.
22.
干冰升华吸热;冰熔化吸热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升华变成气体,在这一过程中会吸收热量,起到保鲜的作用;冰块吸热会熔化成液态的水的过程中也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也能起到保鲜的作用;二者不同之处是前者是升华吸热,后者是熔化吸热。

23.
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52.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的.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黑龙江省北部可能无法工作.
【解析】
黑龙江这样冷的地区应该选用酒精温度计。

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52.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的,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黑龙江省北部可能无法工作。

24.
相同质量的O∘C的水和O∘C的冰虽然温度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内能肯定不一样.冰与水的温度是一样的,说明它们的分子动能是一样的,但0∘C的冰变成O∘C的水要吸收热量,吸收的热量用来减小分子间束缚,使分子间距离变大,从而使分子势能增大,从而分子的内能变大.所以分子的内能变大是因为物质的状态变了.
【解析】
相同质量的O∘C的水和O∘C的冰虽然温度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内能肯定不一样.冰与水的温度是一样的,说明它们的分子动能是一样的,但0∘C的冰变成O∘C的水要吸收热量,吸收的热量用来减小分子间束缚,使分子间距离变大,从而使分子势能增大,从而分子的内能变大.所以分子的内能变大是因为物质的状态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