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时3(XZ)

合集下载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安鹏辉一、教材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的第一部分,在编写上体现了分类研究的思想:将金属这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抓住一些典型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事实,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最后形成规律。

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

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和高一必修中的要求是不同的。

初中对金属是一种近乎静态的描述,而高中的学习则要赋予动态的“生命力”,让学生学会研究金属的反应规律,理解这条规律的归纳得来和外延拓展;同时,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高中第二章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知识,这些为本章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究Na、Al与O2反应条件和产物。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发生反应的内在原因,提高同学们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初步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逐步掌握分析与归纳、类比推理等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观看和自己动手实验,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交流过程和体验给他们带去分享的快乐,用生产中实际问题提升知识的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

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七、【课后作业】P53-54 2、3、4、6、8、9题八、板书设计: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1、钠: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化学性质:活泼4Na + O2 = 2Na2O(白色)2Na + O2 = Na2O2(淡黄色)2、鋁:化学性质:4Al+3O2=2Al2O3Al2O3结构致密,保护内层金属与其他非金属(如:Cl2、N2、S等)的反应九、课后反思。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doc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doc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结构和内容解析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其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此后。

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试一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研究(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根源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入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能够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授课目的和授课重难点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授课的目标:1.知识和技术目标:认识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研究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研究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经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穿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感神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经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优秀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觉化学世界的美好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要实现以上的授课目的,我认为:我们不能能在一节课中左右逢源的讲清楚所有的金属的所有的性质,要有所重视,其中钠在不相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穿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

但是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学反应了,燃烧后获取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别,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钠在不相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解析是本节授课的难点。

同时也应该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质的比较详尽情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亲近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授课的难点所在。

三、教法和学法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打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重点,经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1.边讲边实验。

这是化学授课的常用方法,也是特别适用的方法,能够充分展见告识的建构过程,充分表现建构理念。

详尽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相结合,比方用小刀切钠,为什么不能够让学生去做呢?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虑,这样做完好吻合新课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是在启示不假,但常常启而不发。

高一化学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性质(第三课时)教案

高一化学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性质(第三课时)教案

本节 小结 课堂检 测内容 课后作 业布置 预习内 容布置
完成练习册 P48-49 页习题。
是 氧化还原反应的,指出氧化剂、 还原剂,是离子反应的,再写出 离子方程式。 (1)钠在常温下和点燃时与氧 抽查学生上黑板完成, 反馈学 气反应 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钠与水反应 (3)钠与硫酸铜溶液 (4)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5)铝与盐酸反应 (6)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新授课课时教案
科目:化学 教师:
第三章 第一节
授课时间:第
金属及其化合物

星期



单元(章节)课题 本节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
1、通过方程式的书写,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2、初步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 三维目标 计算方法和格式;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3、通过对化学方程式多角度地理解,提高对各种化学量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通过对 例题的分析、讲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综合计算能力。 提炼的课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金属化学性质的复习及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 气体摩尔体积各物理量间的换算及应用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 算能力的培养。 练习册 教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学 过 程 学生如何学
(2)2Na + 2H2O = 2NaOH + H2↑
结合课本 P52 页例题分析, 引 导学生分析得出化学计量数 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这 一结论。
认真聆听课本例题的分析,逐步 认识到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 物质的量之比这一结论, 并初步 掌握解计算题的格式。
2 0.2mol
2 2 1 0.2mol n(NaOH) n(H2 )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利川二中周念宗一、教材分析金属知识是无机化学中很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将它安排在第三章来学习,既体现了密切联系实际的思想,又可巩固、复习前面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内容。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化合物性质的基础。

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重点介绍金属(钠和铝)与氧气的反应。

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了解主要通过图片、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等途径获得。

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同时也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帮助了学生树立“结论来自实验”的观念。

而教材中的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任感和使命感。

因此本节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高中阶段的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1、初三已经学习过铁、镁、铝等金属的有关性质;2、曾经背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金属的活动性顺序;3、对于高中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他们还没有开始接触,一般都不懂得从结构上去分析演绎。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对比、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做好探究性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认识控制物质变化的条件在应用实验法研究物质性质中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化学人教必修一3.1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课件】 (共41张PPT)

化学人教必修一3.1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课件】  (共41张PPT)

= 0.1mol
解: Zn + 1
0.1mol
2HCl == 2
n(HCl)
ZnCl2 + H2 1
n(H2)
1
=
0.1mol
2
n(HCl)
1=
0.1mol
1
n(H2)
n(HCl)= 0.2 mol
n(H2)= 0.1 mol
怎样计算生成H2的体积? V(H2)= n(H2) × Vm = 0.1 mol × 22.4 L/mol= 2.24 L
Save me!
我得意的笑, 又得意的笑 …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无所谓,我无所谓…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前面的金属与酸反响产生H2。 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响越剧烈。
二、金属与酸和水反响
1、钠与水反响
失去2e-
0
+1
+1
0
2Na + 2H2O == 2NaOH + H2↑
得到2e-
2Na+2H2O==2Na++2OH-+H2 ↑
和氢气
和氢气
与 水
2Na + 2H2O = 2NaOH + H2↑
反 应
Mg + 2H2O = Mg(OH)2 + H2↑
3Fe + 4H2O(g) = Fe3O4 + 4H2 Zn + H2O(g) = ZnO + H2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生成__F_e__2O__3_•_nH2O
2Cu + O2 +CO2 +H2O =Cu2(OH)2CO3
2.分析以下图片,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假设是离子反响的,写出离 子方程式。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铝与碱溶液的反映原理。

2. 把握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方式。

【学习进程】1.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映: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向盛有2-3ml盐酸溶液的试管A中放入一小块铝片,待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将点燃的木条放在A试管口铝片放入盐酸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蓝色火焰向盛有2-3mlNaOH溶液的试管中B放入一小块铝片,待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将点燃的木条放在B试管口铝片放入NaOH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蓝色火焰(1)2Al+6HCl===2AlCl3+3H2↑(2)2Al+2NaOH+2H2O===2NaAlO2+3H2↑温馨提示:铝跟氢氧化钠溶液的反映是分步进行的:①2Al+6H2O===2Al(OH)3+3H2↑;②Al(OH)3+NaOH===NaAlO2+2H2O;总反映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反映中Al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

(3)等量的铝别离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映,消耗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产生H2的体积比为1∶1;足量的铝别离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映,产生H2的体积比为1∶3。

(4)因为酸、碱、盐均能侵蚀铝制品,因此铝制容器不宜蒸煮或长时刻盛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1)化学方程式是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映的式子,它必需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反映前后质量守恒、原子种类和数量守恒。

在化学方程式中,可反映出物质的质量关系、粒子数量关系、物质的量关系等。

例如: 2Na +2H2O===2NaOH+H2↑质量之比 46 g 36 g 80 g 2 g计量数之比 2 2 2 1扩大N A倍 2N A 2N A 2N A N A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2mol 2mol 1mol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粒子数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在同一条件下也等于气体体积之比。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课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课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②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能够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②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③能够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进一步认识微观与宏观的联系;②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联系;③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计算能力,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前一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可用物质的量做桥梁联系起来。

既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那么,化学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是否也遵循一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一、原理[讲解]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

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

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υ的关系。

点燃[板书]例如:2H2 +O2 ====== 2H2O化学计量数υ之比:2 ∶1∶2扩大N A倍:2N A ∶N A∶2N A物质的量之比:2mol ∶1mol ∶2mol[小结]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讲述]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有关物质的量进行定量计算。

[投影例题]1.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要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板书]二、步骤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1_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1_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零六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二的内容。

该课题主要介绍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同时,它也为学习酸和盐的性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整个初中化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基础作为生长点。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镁,铁与氧气的反应,也学习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但是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知道铁,铝等常见金属与酸的反应,初步认识置换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其中,我把金属的化学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一堂好课,一个好的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将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在家里找到了两枚金戒指。

其中一枚是假的,材料为铜锌合金,你们能帮帮我找出真戒指吗?学生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回答,老师,这两枚真假戒指,从颜色,外观已经无法分辨。

我们听说过可以用火烧,因为真金不怕火炼。

为什么真金不怕火炼呢?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区分真假黄金呢?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此导入新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评
8g
∴ m(Cu)==32g。
H2还原CuO时,反应前要通一会儿H2,以排尽
空气,反应后还要通一会儿 H2( 防止 Cu 被空气氧化 )
,参加反应 H2 的量小于消耗 H2 的量,因此不能根据 22.4L H2进行计算。
1.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
量之比。 2.规范解题步骤。
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计量同种物质的物理量和单位
必须上下一致,其他有关物质的单位必须保持左右对应。 4.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①关系式法 ②守恒法 ③差量法
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C A.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
)
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Al+2OH=AlO2+H2
a c ac b d bd
3. 用足量 H2 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反应一段时间后, 测得固体质量减少 8g ,此时消耗 H2 22.4L(标准状况下 ),求生 成Cu的质量。 解析 根据H2与CuO的反应,可得如下关系: 80 64 16 H2+CuO=Cu+H2O Δm
m(Cu)
解: (1)
6. 5g m (Z n ) n(Z n) = = 1m ol = 0. 1 M(Z n ) 6 5 g . m ol 1、将已知物质的物理量换算 (2) Zn + 2HCl == ZnCl2 + H2↑ 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 1 1 2 2、找已知物质和所求物质间 n (H2) 0.1mol n (HCl) 的数目关系 1 0.1 mol 0.1 mol 1 = 3、利用n1:n2=υ1:υ2,算出 = n(H2) 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 2 n(HCl) 1 4、将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 n(HCl)= 0.2 mol 换算为问题中的物理量 n(H2)= 0.1 mol (3) V(H )= n(H ) × Vm = 0.1 mol × 22.4 L/mol= 2.24 L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3.1 金属的化学性质
1.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 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学会运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的计算。 2.加深对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 3. 了解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一些解题方法与技巧(①关系式法② 守恒法③差量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综合计算能力.
5.书写要规范 a.列式时未知量要用相应的字母表示, b.计算时要带相应的单位进行计算 计算结果其数值单位及有效数字位数要符合题意。 6.对气体使用体积计算时应注意条件(温度及压强),否则不能进 行有关计算。 7.若是离子反应,可以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 8.若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利用电子转移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若要制得2.24L H2(标况),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H2SO4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Fe的质量。 (3)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 500ml,则溶液中FeSO4的物质的量浓 度是多少?
解:(1)
Fe + H2SO4 == FeSO4 + H2↑ 56g 1mol 1mol 22.4L m (Fe) n (H2SO4) n (FeSO4) 2.24L
点燃
化学计量数υ之比
分子数之比 物质的量之比 质量之比 体积之比 或
1
1
: 1
∶ 1


2
2 2mol 73g 44.8L 2L
1mol ∶ 1mol ∶ 2g ∶ 71g ∶
22.4L∶ 22.4L ∶ 1L ∶ 1L ∶
物质的量之比=系数之比
n1:n2=υ1:υ2
例1 6.5gZn在足量盐酸中完全反应。计算:(1)6.5gZn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3)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3.差量法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 “理论差量”,如反应前后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 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物质 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 的计算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根 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2 mol×1.15 g -1 c= =0.5 mol· L 2×23 g×0.1 L 22.4 L×1.15 g V= =0.56 L 2×23 g 答案:(1)0.56 L
二、用铝箔包裹0.1 mol Na,用针扎出一些小孔后放入水中 ,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 A.小于1.12 L B.1.12 L C.大于1.12 L小于4.48 L D.大于1.12 L小 于或等于4.48 L 解析:0.1 mol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0.05 mol, 生成氢氧化钠0.1 mol,氢氧化钠与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 铝酸钠,所以收集到的气体为大于0.05 mol的H2。 答案:C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1.关系式法 化学计算的依据是物质之间量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通 常可从化学方程式或化学式中得到。但对复杂的问题,如已 知物与待求物之间是靠很多个反应来联系的,这时就需直接 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求解,即“关系式法” 。对于多步反应的计算,其“关系式”更是重要而实用。 确定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关系式的一般方法: (1)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关系式: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 再根据需要从方程式中提炼出某些关系。如: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可得如下关系4HCl~Cl2。 (2)根据守恒原理确定关系式,如: 2Na~2NaOH~2NaCl~2HCl 。
m(纯净物质B)=m(不纯物质)×ω(B)。
3.任何一种反应物,只有实际参加反应的纯净物质
的量,才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过量部分不参与化
学方程式计算。
4.单位问题,若题目所给的两个量单位不一致,应换算成 同一单位,但有时显得很繁琐,这时只要做到两个量的单位“ 上下一致,左右相当(也可相同)”即可。例如: (1)2Na+2HCl===2NaCl+H2↑ 46g 1mol xg ymol (2)2Na+2HCl===2NaCl+H2↑ 2mol 22.4L xmol yL (3)2Na+2HCl===2NaCl+H2↑ 46g 22.4L xg yL 上述三种方法均正确,解题时选用哪种格式,要根据题目所给 量的单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2
答:(1)6.5gZn的物质的量是0.1mol; (2)有0.2molHCl参加了反应; (3)生成H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是2.24L。
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式书写要准确。
2.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量的关系,所
以不纯物质的质量只有换算成纯净物质的质量,才能
按化学方程式列出比例式进行计算。其换算关系为:
与物质的量有关的物理量的换算
m N V n= = = = CB· Vaq M NA Vm
同T、p时,V1︰V2=n1︰n2(=N1︰N2)
1000 1 c mol L M
稀释定律:c1·V1=c2·V2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原理 H2 + Cl2 ==== 2HCl
2.将4.6g金属Na投入到100g不同浓度的下列盐酸中 (1)0.365% ;(2)3.65%;(3)36.5%,则放出H2的物质的量( C ) A. (3)最少 B. (3)最多 C. 都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解析 n(Na) = = 0.2mol , (1) 中 n(HCl) = = 0.01mol , (2) 中
22.4L 2.24L 22.4L n (H2SO4) = 0.1mol m (Fe) = 5.6g n (FeSO4) = 0.1mol 0.1mol = 500mL =0.2mol/L
1mol n(H2SO4) 56g (2) (3) m(Fe) 1mol
2.24L 22.4L
2.24L n (FeSO4) V[FeSO4 (aq)]
n(FeSO4) c (FeSO4) =
答:(1)参加反应的H2SO4的物质的量 0.1mol 。(2)参加反应的Fe的质量 为0.2mol/L 。(3)溶液稀释释到500ml后,Fe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5.6g 。
一、1.15 g金属钠跟水反应,得到100 mL溶液,试计算 (1)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是多少升?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析:设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V,物质的量浓度为c,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方程: 2Na + 2H2O = 2NaOH + H2↑ 2×23 g 2 mol 22.4 L 1.15 g 0.1 L×c V
也可直接使用HCl的质量:
2HCl+CaCO3 === CaCl2+CO2↑+H2O
73 g
73 g
22.4 L
V(CO2)
73 g ×22.4 L=22.4 L。 73 g
V(CO2)=
答案:22.4 L 名师点睛:当进行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和气体体积 的混合计算时,同样应该遵循上下量的一致性。
例3:用一定量的Fe与足量的1mol/L的H2SO4溶液反应来制取H2。
1.用足量的CO还原Fe2O3,将所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得到的沉淀为60g,则Fe2O3的质量是( B
A.16 g B.32 g C.64 g
)
D.16 g
Fe2O3 ~ 3CO~3CO2~3CaCO3
2.守恒法 在化学反应中的守恒关系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 守恒。 (1)质量守恒 ①宏观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守恒; ②微观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2)得失电子守恒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 (3)电荷守恒 ①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带正 电荷总数; 盐酸与硫酸钠的混合液:C(Na+)+c(H+)=C(Cl-)+2c(SO42-) ②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所带电荷总数与生成物所带电荷总 数相等且电性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