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人气·增底气·长灵气·接地气——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教研新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旁过沒教学参考
E-m a il:zhongzhengcan8197@
]思政育人|思想政治课的目标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育人不仅在于育才,还在于育德。
因此,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必须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育人质量。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
合生态文明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
在情境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生态文明的课程资源,设置生态环境、低碳生活等或真实或虚拟的情境,着眼于情绪体验,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变说教式教法为情感激发式教法,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感,从而提高教育实效。
在活动型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国内外生态环境现状,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或分享心得,变封闭式教法为开放式教法,让学生在分析现实问题中丰富理论知识,增强“实 在”感悟和生态意识。
应该说,创设情境、诱发实在体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既能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又能打破传统教学局限,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积极思维中增强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
立足知行统一,创新行为实践。
生态问题与人们对待自然的行为紧密相关。
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自觉践行。
只有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才能找到理论与现实的切人点,把课堂所学方法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因此,生态文明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理论传授中,而要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在亲身感受中观照自身的认识和行为,从而自觉学习、理解和实践生态文明理论。
具体而言,一是组织学生到秦岭、黄河及黄土高原等地进行实地学习和体验,让学生在深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过程中了解生态文明知识,切实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
二是利用科普宣传日,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加大生态文明教育与影响的力度。
如组织植树节、爱鸟周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生态文明素质。
三是从身边小事做起,组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绿色生态理念,自觉抵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通过组织校园环保日、生态文明辩论赛、垃圾分类等多样化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生态文明就在我们身边。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与美丽陕西建设研究(17JK1107)、2020 年度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理与路径研究”(SG H20Y1303)、西安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本文编轉:《琳)(710065 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聚人气■增許賴气■鼸气------思政麟礙離
_□王庆军肖建
摘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教研部门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面对思政课一体化的新形势,打通不同学段间阶段性藩篱,建设思政课一体化系统教研机制是破解当
前面临的新问题的有效路径。
只有学段联动让教师
有为、资源共享让教学有料、平台共建让教育有法、评 价科学让评价归真,才能共同助力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一体化育人格局的构建与发展。
关键词:一体化;学段联动;资源共享;平台共建;评价科学
一直以来,教研部门以教学理念播种者、领航者、指导者的身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咨询研判、督査评估、培训示范、指导引领的作用。
“时异则世异,世 异则备变”,面对思政课一体化的新形势,如何打通不同学段间阶段性藩篱、建立思政课一体化系统教研机制、促进思政课不同学段教学的一体化衔接、建设适应一体化的思政课师资队伍阶梯式发展支持体系等成为摆在教研部门面前的紧迫任务。
凡事预则立,不 预则废。
笔者认为,建设思政课一体化系统教研机制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路径。
一、学段联动让教师有为—"聚人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研部门要引领思政课教师更新观念,打破学段和地区间的壁垒,提升队伍的协同意识,凝聚育人合力。
通过培训和教研活动,尤其是围绕同一主题的跨学段同课异构活动,能够很好地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树立系统思维,加强不同学段教师交流,增强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
同时,打破壁垒,围绕思政课教师这一“中 心磁场”加速聚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磁场效应”,彻 底改变思政课不同学段“育人孤岛”状况,从而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之间纵向衔接体系的积极性。
让所有
2021年5月■
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中有所作为,能 够从学科角度整体规划各学段的教学内容,使教学目标、内容能够体现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发展。
1. 在互动交流中激发教育智慧
针对各学段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研部门不能将之孤立地看作某一学段的问题,应该把问题放置公共平台,让所有学段教师都可以参与讨论。
通过交流,引导思政课教师看好本学段的家门,经常同其他学段教师交流,既关注所在学段教学,又关注全学段教学。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抓好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等,做到在学科共性中把握学段个性,避免教学中的孤立思维,达到“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的境界。
2.在合作共赢中培育综合素养
遵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基本原则,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平台,创设问题导向型教研合作模式,小学教师“往前看”,中学教师“既要往前看,又要回头看”,大学教师“回头看”,打造大中小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
教研共同体协作一体化研究模式能够在问题探讨和思维冲突中提升教师能力和素养,尤其是有利于对本学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精准定位。
这种方式强化合作共贏理念,为青年教师成长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打破了原来一对一的师徒关系,形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格局。
3. 在融汇共生中引发文化共鸣
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总体要求,整体规划课程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着力解决当前各学段的突出问题,以保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有效实施。
比如,围绕“法律意识培养”这一主题展开联合教研,小学阶段突出情感认同和道德启蒙培养,通过情境浸润,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初中阶段突出思想认同和思想担当培养,通过以案说法,培养法治思维和公共参与意识;高中阶段突出政治认同素养提升,通过主题辩论,提升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大 学阶段突出使命担当,通过自主研究、合作探究,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
这种阶梯状一体化培养模式有利于持之以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有利于各学段教师形成文化共鸣及教育合力。
二、资源共享让教学有料—“增底气"
建构“横向衔接、纵向联系”机制,形成思政课建设的资源统筹和力量集成效应,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
思政育人
中於这跆教学参考
-mail:
*************************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推动构建动态共享共建机制,能够带动广大思政课教师主动参与开发教学资源的活动,增强思政课教师建设教学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视教学资源网络载体之间的联动,利用网络即时通信技术实时更新并分享教学资源,对疏通共享渠道、提高思政课教学资源利用的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动态共享原则开发与利用思政课教学资源,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思政课教学感染力。
通过互动式课堂形式,开展教师间教研活动,聚合思政课优势教育资源,从而形成多层次、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1.以学校教研活动为单位共建教学资源
各学校教研组应当立足本校思政课教师需求,量 身定制资源,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为契机,通过思政课教师共建活动优化资源配置,创建共享机制,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
随着思政课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学 校各学段教师采用可选菜单和按需定制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统编教材资源库。
资源库包含教学资源、考 题库资源、读书资源、素材资源等。
资源库向所有师生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2.以联合教研活动为平台共享教学资源
教研部门组织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开展联合式、合作式学科教研活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实现资源互鉴,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及更好的成长平台。
通过教研网、Q Q群等信息平台,将教研活动与教学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一位思政课教师,营 造全员参与、资源共享的教研氛围。
把分散的资源整合成系统化育人资源网,通过大中小学一体化教研组,在教研共享、师资培训方面打通资源壁垒,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变革。
3.以区域课题研究为栽体共研教学资源
教研部门要组织教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共同致力于大中小学共性问题的研究,同时还要完善协同机制,形成共建共享“资源图谱”。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建立内部贯通、学段联动、学科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段资源协同创新,构建不同学段“协同作战”的思政课教育体系。
在课题研究中进行思维碰撞和互动,打造合作、共享的资源教研共建共享文化。
三、平台共建让教育有法—"长灵气”
形成常态化的共同体教研机制,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调跨学段增强实践性,不断解决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努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构建一体化教研平台的目的在于打破壁
2021年5月镳
1用
中^^教学参考
-mail:
zhongzhengcan8197@
思政育人
垒、汇聚资源•破解思政教育相对封闭、交流较少的难题。
1. 协同集体备课以实现学习一体化
推进思政课网络协同集体备课常态化,教研室要组织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协同集体备课的网络平台,实现集体备课数据资源共享,促进不同学段教师在共同备课学习过程中相互融通、整合资源,消除不熟悉学段知识内容的教学焦虑,同时提高对教学内容一体化的把握能力,激发其讲好思政课的内生动力。
同 时,制定网络协同集体备课常态化的管理规范与指导办法。
2. 搭建交流平台以促进教研一体化
教研室开展理论培训、学术研究、教学研讨等活动,积极搭建协作互通平台,真正发挥教师集群一体化效应。
协作平台要推动跨学段共建思政课,优秀教学成果则要实现平台共享。
协作平台要发挥人才高地优势,探索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路径,在教学实践中树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科学理念,使其逐渐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活动一体化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3.组织同课异构以推动育人一体化
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程的内在要求和核心H标,大 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必须目标一致、协同发力,实现育人一体化。
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要围绕共享活动
主题,以生为本,科学开展围绕同一主题的跨学段同
课异构实践教学。
学生能够在不同形式的实践中,在 适宜的活动体验中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自觉,从而达到各学段思政课实践育人一体化的教学目的。
四、评价科学让评价归真—"接地气”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难点在于评价。
把 好评价关,以评促建,发挥教学评价作用,建设优秀师资队伍,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评价建设中
存在的问题,探索创新路径。
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科
学评价应当做到“三性”。
1.理念思想的统一性
思政课教育价值在于促进人的社会化成长。
大 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就是将课程总体目标贯穿各层
次具体目标,形成从总目标到分目标层次衔接递进的
有机整体。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课程,思政课一体化必须保持立德树人理念的统一性
和立场的根基性,建构一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
内核,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
为学科核心目标体系,探索形成螺旋上升的大中小一体化德育内容教育序列。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合理开设课程,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法律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由此可见,一体化视域下的思政课评价,应以是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为根本评价准则。
2.教材教法的梯度性
“万物莫不相异”,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千人一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研部门要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合理设计各学段教学内容:小学阶段重在启蒙;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
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在互学、互助、互动中学会分享,在分享中增强对课程的认同感,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髙尚的品德和完善的人格。
在中学阶段,让学生在动手体验、感悟学习中体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大学阶段,深化理论教育,组织学生应用所学理论进行理论宣讲、社会调研、公 共服务,深化课堂所学理论,从而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纵贯“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整体水平和成效。
由此可见,一体化视域下的思政课评价需要把握好本学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梯度。
3.评价手段的适切性
视野决定高度,教研部门要解放思想,树立全局思维,统筹协调,在更高维度上思考和设计区域思政课一体化格局。
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在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评价问题上的强大优势,抓住“互联网+”新契机,运用数据标准化评估工具,借助大数据平台全程全景式记录,实现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明显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客观性。
要避免过去仅有教研部门评价的弊端,树立互联网思维,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的合作互动提供智能、精准、高效、优质的服务,大幅提高教学评价数据的时效性、可靠性、权威性。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探索多元评价体系,实 现不同学段评价内容分层化、分级化、差异化、多元化,有利于一体化教学评价形式多样化和评价内容综合化。
实时动态的统计监督,有利于实现评价的及时性、多向性功能,发挥评价引导、协调、激励等作用。
(本文谝輯:闫琳)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教研室)
(215011 苏州科技大学>
2021年5月第1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