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对剑舞风格的塑造(最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
剑舞最早出现在我国的春秋时期,再我国唐朝的时候特别的兴盛。

裴旻剑舞被誉为唐代三绝之一绝。

记载中提到,裴旻舞中有极精彩的特技表演,比如他突然掷剑入云,高达数十丈,接着,剑象一道电光一样从空中投射下来,裴旻手执剑鞘接剑,剑准确地插入鞘中。

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一诗和“序”中,对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作了真实的记载和生动的描绘。

他以“淋漓顿挫,独出冠时”和“公孙剑器初第一”等人,给公孙大娘以极高的评价。

到了明清时代,人们在原有的剑法技术上进入更深入的研究,创建了新的剑法,并融入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当中。

到了现代,剑不仅仅是防身的工具,舞剑更是成为了健身、舞蹈、体育竞技的中不可少的项目。

中国古典舞自从诞生以来,一直备受人们的喜欢,其中持剑而舞的剑器舞,更是展现出了它特殊的舞蹈魅力。

在我国古典舞身韵的训练当中,剑舞训练是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训练让舞者达到剑与身的相通,在表演的过程中既能展现剑舞的独特魅力又能通过舞蹈展现出它的内涵,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在中国古典剑舞的学习过程当中,学习者应该遵循古典舞身韵运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好剑这种道具,通过剑舞的表演来体现出这种舞蹈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内在的气蕴,突出剑舞风格的特征。

二、中国古典舞中剑舞的发展
在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当中分为徒手身韵、剑舞、袖舞,这三种身韵训练使得中国古典舞更具中国传统特色。

中国古典舞剑舞,顾名思义就是“持剑而舞”,始终遵循着“以身带剑、以剑练身”的教学目的。

中国古典舞剑舞是伴随着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的建立而同时展开的,它的美学根基主要建立在中国戏曲和武术的交响下孕育而成,主要在继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内贡献突出。

1
现在越来越多的古典舞学习者在进行了剑舞的编创,使得剑舞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观众的视野当中,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中国古典舞剑舞作品《易水寒》、《剑兰》等。

这些优秀作品的出现,无疑对剑舞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得越来越多舞者愿意用心的去学习中国古典剑舞,去编创中国古典剑舞,不断地促进中国古典剑舞朝着更好地方向发展。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对剑舞风格塑造的作用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剑舞的重要地位
1.中国古典剑舞的身法以古典舞徒手身韵为基础
中国古典舞身韵是外在的形和内在的气韵的统一,舞者展现出来的外在的舞姿、形体以及路线等等,就是外在的“形”在徒手训练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站式、手型之外,还有八大元素“提、沉、冲、靠、含、腆、移、旁”这八大元素
必须要掌握。

同时要表现出舞蹈内在的神韵,必须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动律“形、神、劲、律”。

徒手身韵的学习是中国古典舞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徒手身韵的训能让表演者更好地掌握中国古典舞艺术的精髓,从而在表演中凸显中国古典舞的神韵。

中国古典舞的剑舞是在尊重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运动规律的要求下总结出来的,可以说中国古典舞中的剑舞身法是以古典徒手身韵为基础的,剑舞在表演的过程中对于表演者的身法功底以及对身韵的运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表演者没有良好的徒手身韵的功底,在表演过程中是无法达到人剑合一的。

在剑舞的表演过程中,不仅需要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能剑器与身法、步伐必须达到统一,通过过身韵、造型的协调,才能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舞蹈作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有良好的古典舞身韵作为基础。

2.中国古典剑舞通过古典舞身韵训练完美呈现剑舞的美妙
在中国古典剑舞通过古典身韵的训练,可以让剑舞的动作更加的灵活,刚柔并济更好地展现出剑舞的阳刚之美。

在剑舞的训练中,从动作来看均须丹田带动,由腰至胸,进而头、肩、臂、手随之运动。

其中形体的伸缩、起伏、翻转、俯仰、回环的变换都是以腰为轴的运动方法,因为腰是上下肢的枢纽。

身体在依据剑技的特点变化时,固然要以动势要求来带动,但不论千变万化到何种程度,动作总是要以“大轴带劲”,以髓、胸、头、四肢为表现来完成,这无疑是古典剑舞的发力要旨。

2中国古典剑舞中的剑花包含点剑、云剑等典型的动作,要完成好点剑的动作,出剑的时候就必须要做到腕部放松,动作是动静结合的同时不能产生僵硬的感觉,在完成这个动作的时候力点在剑的尖上,腰部要发力,力通过肩膀传达到手臂并最终通过手腕达到剑尖。

在这一动作完成的时候,肘部是需要微微屈
起并且肩部下沉的,力量由腰部传递至腕部、眼部要看向剑尖。

良好的身韵训练,则能让表演者在训练的过程中身、法、步以及眼神等得到很好地配合,从而更好地掌握剑舞的动作要领,完成剑舞的必须训练的内容,最终为体现剑舞的美妙而服务。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对剑舞的审美风格的影响
1.形神劲律的审美风格具有一致性
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当中,对徒手身韵和剑舞审美核心都要求做到“形神劲律”的要求。

由于两者在审美风格上具有一致性,所以中国古典舞身韵对剑舞的审美风格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

“形”主要是指中国古典舞中七个最基本的动律元素,以其以圆为主的动作路线。

这七个最基本的动律元素分别为“提、沉、冲、靠、含、腆、移”。

剑舞尽管相对于徒手身韵来说多了一种舞蹈器具,而且剑的发力点在手腕。

但是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是利用腰部的力量配合脚步身法,才能整体体现出剑舞的风格。

剑舞中更有一个常见的动作“云剑闪身”,身韵的提、沉动律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动律要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剑舞肢体身法的敏捷。

“神”是就是舞蹈所展现出来的感染力,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一直讲究神韵,没有神韵整个舞蹈就没有了灵魂,在表演的时候也会无法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剑舞表演中要想体现它的风格特征,也应该凸显出剑舞应该有的神韵。

“劲”指
的是身韵动作中舞者所用的力度的大小以及快慢等,通过不同的动作的“劲”的试用,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在剑舞中,对于“劲”的掌握的要求更加的高,所有的动作都需要依靠身体的把握劲的不同来体现,而这些都需要腰和腿部的发力。

“律”指的是古道运动的规律,在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训练当中,掌握身韵的律动性,能更好地促进剑舞的动作规律的站喜爱呢,使得在表演劍舞的时候身体协调性更好,动作表现也更加地具有韵律感。

2.圆融周游的空间意识贯穿于舞动过程
在中国古典舞当中和中国的古典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就主张“反者道之动”,在反与复之间周而复始,从开始到起点。

特别我们常见的太极图形,展现出了完美的“圆”的结构。

在中国古典舞中还吸收了子午阴阳之衡的哲理,认为在表演的过程中动静结合和刚柔必须互相转换和相济,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守衡”的状态。

因此在中国古典舞当中,动态构成方式采用的是“圆融”和“周游”的结合。

在舞蹈中,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路线与古典舞的身法完美的结合,能展现出较好的圆融周游的的空间意识,持续而又富有变化的。

因此在表演的舞动的过程中,舞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圆融周游的空间意识,这种意识对剑舞的风格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要把握好圆所形成的空间美与游所形成的流动美,剑舞在动作上才可能出现闪转腾挪的动态美在剑舞的表演当中,经常会运用到空间层次,从而更好地体现出舞蹈的质感。

因此身法和剑法在舞动的过程中要做到合而为一,动作产生不同的高低组合,动态和静态不断地替换出现,使得剑舞看起来千姿百态、流动性非常的强。

一直以来,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分为徒手身韵、剑舞、袖舞训练,可以说剑舞是在尊重徒手身韵的运动规律下总结出来对中国古典舞的一种升华,在剑舞当
中加入了剑这种舞蹈器具,有剑的招数和套路,但是仍然遵循着古典身韵的身法、步伐来完成,尊重古典身韵的审美原则,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古典身韵对剑舞的作品的风格的呈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表演者来说,要想表演好中国古典舞剑舞,必须对中国古代舞身韵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且练习好徒手身韵,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剑舞的组合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揣摩,如何在表演中达到人剑合一的境界。

对于中国古典舞舞者来说,必须要重视徒手身韵的训练,在训练的时候要从细节上做好,无论是呼吸还是神韵的体现,通过多思达到融汇贯通的目的。

只有这样,才能在剑舞的表演的时候,完美的展现出剑舞的独特的魅力,在表演过程中得到观众的认可,在表演剑舞的时候能在让观众被外在的剑舞动作和内在的气韵所吸引,展现出剑舞作品独特的风格。

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堪称为中国舞蹈的代表舞种。

笔者认为中国古典舞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对古典舞舞种作学术上的考察与认识,不仅有助于中国舞蹈的发展,也有助于中国舞蹈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国家的、民族的艺术文化。

一、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概述
所谓“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

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艺术灵魂之所在。

中国古
典舞“身韵”课程是古典舞“身段”的更新换代。

用课程建设者的话来说,“身韵”作为“身段”的新一代课程,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继续和研究传统的身段、从训练的科学角度来提炼教材、从舞蹈自身的特征和时代精神的要求加以发展演变的结果。

进入80年代以来,建构者们认识到“文革”前(1954―1966)的12年,主要是对戏曲舞蹈加以整理、规范、分类和组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构者们认为舞蹈的民族传统的风格既不是不可知的,也不是简单模拟戏曲或武术就能解决问题的。

因而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开始了从形式上继承传统转向了从审美性上去继承传统的思路,开始了从“套路”上和动作上去整理传统转向从提炼训练元素来建设教材的设想。

这种“新思路”为什么把“身段”改称“身韵”呢?是因为优秀的民族舞蹈演员都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其动作有内涵、有感觉(戏曲谓之“心劲”,武术谓之“精气神”)。

二是其动作是由身法带动的,而身法是由腰部动律牵动的。

三是其运动不是在单一的脉动性节奏中进行,而是由多变化的节奏来完成的,它包括着轻重、强弱、长短、顿挫、附点、切分、延伸等节奏处理和力度对比。

称“身段”为“身韵”,从名称形式上意味着民族舞蹈与戏曲母体的分离。

从内涵上意味着“形神兼备、身心并用”的要求。

它使中国古典舞重振雄风,使古典舞事业曙光再现。

二、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征和训练,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即“身、形、劲、律”,这四个字是对中国古典舞审美内涵的高度概括,也只有做到了这四点的融会贯通,才智充分的表现出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征。

“形”是指舞蹈者外在的、直观的姿态,舞蹈者的身形、动作、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过渡、连接,都可以划归于“形”的范畴。

作为传统审美观念在形体运动中的标准和尺度,如果没有“形”作为艺术表现和传达的媒介,那么艺术本身的审美性将会有很大的缺失。

作为古典舞中的身韵来说,要求舞蹈者有着较强的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这需要经过严格和规范的训练才能实现。

“形”是舞蹈的基础,更是古典舞神韵表达的基础,哪些“形”是优美的,哪些“形”又是不合理的,要形成一套对于“形”合理认识,并且在具体的练习中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

舞蹈是诸多人体动作的组合,或者是优美的“形”并不是静止不动,也不是唯一的,而是体现在整个的舞蹈过程中。

这就要求舞蹈者要特别注意动作和动作之间的衔接,使得对“形”的塑造,贯穿于整个舞蹈过程之中。

2、古典舞身韵中的“神”
“神”是指精神和气质。

中国的戏曲、舞蹈等表演艺术中,特别强调这种精神气质的表达。

要想表现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征,就要做到对“精神气功”的内外结合和形神合一。

舞蹈者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对于生活没有热情,每天生活在消极和颓废中的人,能够在舞蹈中表现出一种“精气神”。

舞蹈者首先要有一种良好的精神面貌,热爱生活、热爱舞蹈,愿意将自己的热爱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

正所谓“意领神随”,要求舞蹈者在训练和表演中,注意力要高度的集中,排除各种杂念,全身心的投入到动作的中,才能为外部动作的展示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没有这种内在的意念和形象感,则就成了民间艺人常说的“心里没有,手上白走”。

“劲”是指古典舞身韵的“力道”训练,舞蹈者要凭借自己正确的用力方法,有效的控制住动作的力度。

既有的“刚”的一面,也有“柔”的一面,最佳的状态就是“刚柔并济”。

具体说来,就是要在动作的运用中,能够对各种不同的“劲”进行随心所欲的运用,刚、柔、刚柔并济,都能够信手掂来,左右逢源。

在具体的训练中,要采用先区分,再结合的方法。

先练习对于“刚”的把握,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中国古典舞中刚性表达较为突出的作品或动作,让学生们感受什么是“刚”,然后再对具体的动作进行剖析,重点让学生们体会“刚”的感觉和状态下,劲道使用的状况。

然后再进行“柔”的训练,其训练方法和过程和“刚”的训练是一样的。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刚柔并济”的训练。

还是采取先观摩的办法,由教师负责作品的准备和挑选,逐一的分析出其是如果做到刚柔并济的。

4、古典舞身韵中的“律”
“律”,指节律,一般动作必须要在“顺”,这“顺”劲正是律中之“正律”,它是各种对立成分的时间、空间变换中展现出来的一种和谐的韵律。

动作速度的快慢,动作的疏密,幅度的大小,顺势和反势及劲力的各种变化,气的不同运用所形成的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节律,形成了动作的千变万化,起伏转折,甚至奇妙的效果。

节奏是舞蹈动作的纽带,节奏是外形与内心节奏的统一体,人的内心节奏是通过外在节奏来体现的,这种外在节奏的巧妙运用是舞蹈的表现手段之一。

在身韵教学中,要求学生适应和区别各类动作的节奏特点,做动作时一定要节奏鲜明,无论快慢、大小、动静、强弱、动作方法的转换等都要明确,绝不能含糊不清,拖泥带水,要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

我们通过追溯中国古典舞剑舞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探究其在当代中的体现,目的就是弘扬中国传统特色,提升舞台艺术表现力。

因为在人体文化的范畴里,孕育着一切人类文化的外延和内涵,尤其是中国古典舞,本身的生成与发展与戏曲、武术、杂技、绘画、书法、服饰道具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和相互渗透的特质。

因此,我们认为剑舞是遵照历史传统以其审美文化为依托进行的当代建构,中国古典舞剑舞是具有舞蹈语言表现的独立性、舞台表演的独特性、教学训练的系统性并体现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和风格的道具舞蹈形式。

剑舞是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独具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同时也升华了中华人体文化韵律的独特美学品格。

它不仅观赏性强,也是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古代就有“无舞不授器”的风尚,因此道具器械类的舞蹈应是中国古典舞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创造智慧的结晶。

因此在深入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看见外在的姿态、技术,而且要清楚地认识到服饰、道具在舞蹈中的运用所具有独特的审美性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价值。

就是说舞蹈都是要有舞具的,一切服饰道具,都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不是无关宏旨的装饰点缀,其中蕴含了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审美趋向、深厚的哲学理念及博大的宇宙观。

因此,作为道具器械的剑舞应是中国古典舞饱藏传统文化根基的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

剑舞是一种中国舞蹈文化形态,是指它以一种特殊的道具演练方式,融形体的千姿百态去表达、阐述、张扬一种文化精神,它既是中国古人对于生命、对于自然、对于平衡发展的理解,也可以体现中国当代人的审美视角和人文情怀。

它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即优美的舞姿造型,生动的形象,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而且它对于节奏处理、空间的运动变化和人的内在潜力挖掘,也有着广阔的创作发展空间。

剑舞被界定为舞蹈艺术表现的形式,尽管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的规律性,但是就其文化模式,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

它的形成是中国人心理文化的缩影,将太极、阴阳、八卦等哲学符号引入剑舞的理论体系中,在中国武术、戏曲、民间艺术的基础上成熟起来,建立起中国人体文化特点的语言系统和结构。

形成“形不破体”、“占中求圆”、“意气领先”、“外松内紧”的动作理念,拧、倾、圆、曲的内聚性形态以及闪转腾挪、纵横往来、起伏跌宕、圆转变化的节奏韵律,共同反映出中国人对“巧的追求”。

由此,剑舞形成了它在舞蹈表演、舞蹈语言、审美心理、训练功能等多层次的文化价值。

其一:剑舞源于中国武术和戏曲舞蹈,在继承、吸收、提炼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传统身体语言的共性特征的深厚基础,摆脱了武术和戏曲的套路化模式,建立起独立性、观赏性都非常强的舞蹈化语言和教学系统。

形成了教学与创作,训练与表演的互动结构。

其二:剑舞创造的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形象。

人物的塑造、情绪的抒发、情景的营造蕴涵着生动的感情投入,闪动着生命的符号、文化的语言,体现出“形美感目,意美感心’’的艺术价值。

其三:剑舞的教材建设体现了科学的教学结构。

从剑技、剑术的“基础”教学,解决动作连接与配合的“语言性组合”到体现性格和情感的“表演性训练”,其中技法单字、元素化的合理有序的分类,身剑合一、徒手与道具的有机融合与强化,使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种必然。

20世纪80年代建立北京舞蹈学院专业舞蹈的高等教育,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更深入和全面的思考,确立了中国古典舞以“身韵”为审美核心和主体风格的专业课程建设,“身韵”不仅仅是孤立的一门课程的概念,它涵盖和牵动了古典舞在挖掘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特征和规律上对“形、神、劲、律”的审美追求,它不仅仅体现于徒手的动作形式,也包括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道具服饰舞蹈。

“舞剑”和“剑舞”的差别在于是否以舞蹈表现为主体和核心,也就是说不是以舞剑器达到展示剑技、剑法的竞技,磨练身心、完善人格的剑道,以及强身健体的目的。

剑之舞蹈,在表现剑技和身法的同时,最终为舞台表演提供舞蹈语言素材、传达情感、营造情景、塑造人物形象,并能够形成教学训练的完整系统,风格语言的和舞台表演创作的特色。

时值今日,剑舞作为独立的舞蹈表现形式重新走上舞台,剑舞教学与教材在剧目创作实践和发展中互动从而得到不断完善,正是因为有了《醉剑》、《青霜吟》、《剑韵流影》、《垓下雄魂》、《龙儿》、《大漠孤行》、《易水寒》等一批优秀剧目的不断涌现,既为舞台增添新的色彩,也为人们提供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

同时,许多人才成果也得以显现,像张玉照、李恒达、丁洁、张立、邢亮、张军、段菲、叶波、黄豆豆、郑捷、汪子涵、欧思维等,都是优秀的剑舞演员。

至此,只有在作品与人才上都取得双丰收,剑舞的教学才真正具有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

由于剑舞素材主要来源于武术,武术以技击强身健体为目的,而我们经过提炼,整理与发展,其宗旨在于通过强化肢体的表现,寻求“以身带剑,以剑催身”的动作规律,拓展具有舞蹈特征的表现手段与空间。

由此可见,“剑舞”既区别于武术中剑术的“击技格斗”的运动形式,又别于“舞练”的运动形式,也不同于戏曲表演形式中的“舞剑”。

它在继承和学习传统文化精粹的基础上,有选择、有目的提炼最能与舞蹈相结合的内容,进一步拓展肢体运动的空间,提高和加强身剑合一的表现能力,以达到所谓“舞剑实乃舞心”的艺术境界。

剑舞艺术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作用还只算是刚刚开始,我们走舞蹈民
族化的道路、保持民族自身的特色,就要利用革新过去时代的艺术形式,赋予它们新的生机,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

当代建构的中国古典舞灌注了这门古老艺术形式新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拓宽了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内涵和艺术张力,又使人体动作无法直接表达的意蕴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与施展,这正反映了我国以服饰道具作舞的民族审美意趣,也说明了今人利用传统的资源文化,勇于创新去构筑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剑舞”,是符合传承文明与时代发展的双重审美需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