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评价
王琳
【摘要】"Broad Basis and Flexible Module" was come up in Chinese vo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in 1980s to 1990s. Focusing o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this curriculum organizes its curriculum contents with the help of flexible modules or modules-combination. In the mean time, it tries to provide students cultural knowledge in the phase of Broad Basis to enhance their abilities and competencies. This article analysis and evalu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Broad Basis and Flexible module" curriculum model to help people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it.%"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设置大小不同的模块及模块组合,培养学生对专业较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该模式在"宽基础"阶段为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文化课学习,学生可以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增加自己的文化素质和能力。

对"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特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更好地认识该课程模式。

【期刊名称】《职教通讯》
【年(卷),期】2012(000)025
【总页数】3页(P35-37)
【关键词】职业教育;宽基础、活模块;评价
【作者】王琳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0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在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基础上,以“广吸收、不套用”为特征,充分结合我国国情而开发出来的一种课程模式。

该模式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强调的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通过设置“宽基础”和“活模块”两大板块,增强学生的继续学习的能力、职业转岗能力以及顺利就业和有竞争力就业的能力,强调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突出强调对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该模式培养的是具有一线工作能力的中级技术人员。

通过“宽基础”阶段的设置,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和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就业转岗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活模块”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精通某一专业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顺利就业和有竞争力的就业奠定基础,“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在课程开发中吸收了目标模式、过程模式、情境模式的优点,从而开创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同一时期,我国也进行了各种课程模式的实验和改革,比如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中的以分科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模式,国际劳工组织的MES,等等,而“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尝试。

所谓宽基础,是指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不是针对某一岗位或某一职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面向某一职业群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1]如机床的安装与拆卸、计算机的组装、打印机的安装,虽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但是可以发现它们的主要零件是相同的,只是组合的方式、零件的大小、性能不一样,那么这些相同的部分就可以作
为宽基础课程部分的内容。

宽基础主要由四大板块所组成:政治文化类板块、工具类板块、公关类板块、职业群专业类板块。

所谓活模块,是指学生所学的内容是针对日后工作中某一特定的工作岗位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在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中,活模块部分主要是以技能为主,每一个模块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在活模块中有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是学生专业学习所必须学习的模块,而选修模块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意愿而选择的模块。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是以宽基础和活模块为两大基本特征,在借鉴国外先进课程模式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广吸收、不套用为特点的一种我国自主开发的职教课程模式。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力图摆脱学科课程模式的弊端,强调学生综合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并通过宽基础阶段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就业和顺利转岗,通过活模块阶段的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获得就业时所需要的各种证书,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对“能力本位”的超越,是“人格本位”的。

[2]“能力本位”强调的是根据“岗位、工种”的需求来开发、组织和实施评价课程,而“人格本位”则更加强调“人”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的地位,人格本位可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学习:蕴藏财富其中》中的教育的四个支柱:即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做事。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强调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而关键能力由组织、交往与合作、学习技能、自主性与责任感以及承受能力构成,关键能力正是人格本位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课程领域内的应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宽基础、活模块”课程强调课程主动去适应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学生适应未来的生活提供多种选择和条件。

在“宽基础”板块中的政治文化类板块和工具类板块中,对基础文化类课程的要求以普通高中某一阶段的水平作为参照
体系,并不一味地和普通高中追求统一,同时“宽基础、活模块”课程强调因材施教,在“活模块”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任意选择“模块及模块组合”,这样,学生可以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习,由于是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往往学生会表现出很大的自律性。

2.“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注重“人”的发展,课程采用两种导向,即升学导向和就业导向,同时满足学生的两种需要,即“就业准备的需要”和“升学准备的需要”。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中的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是针对两类不同类型的学生而开发出来的,通过对不同学生提出课程上的不同要求来实现学生顺利地升学或就业。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的目标取向是培养“自主性学习”的学生,即自觉的、自我导向的、自己组织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2]“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的宗旨
是为每一个学生奠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继续学习的基础,其中,对继续学习的理解有两类:一类是非正规的学习,即非学历、非学校教育,如在职培训、转岗培训,等等,第二类是升入高一层次的院校继续深造,如高等职业教育等院校。

不管学生采取哪种形式的继续学习,关键是需要具备继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习本身已经或将成为生活、工作的一部分,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才可以有继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强调在宽基础阶段课程设置要宽,尤其是在职业群专业类板块,按照“宽基础”阶段根据职业群来设计和开发课程,会导致在课程的设置上专业理论课的膨胀,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过多。

由于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这会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的不足,而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以学科和知识为导向的,这样就使宽基础、活模块是一种以传授理论知识和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而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宽基础、活模块”与这一导向是相违背的。

“宽基础、活模块”强调要为学生以后职业生涯奠定宽基础,但是在设计宽基础的过程中,只是在”学科知识”上的宽,并不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宽,“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把宽基础等同宽知识,其实宽基础并非只是宽知识,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直接迁移成为能力,知识和能力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知识和能力是并列的关系而不是演绎的关系。

[3]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学校期间通过宽基础阶段的学习,在学习自己专业的同时,要大量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转岗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活模块阶段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专业上更加深入地专研,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这样可以为学生以后的顺利就业和有竞争力的就业打下基础。

可以肯定,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是,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没有完全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能力和水平。

以中职学校为例,(1)中职学生的文化课水平要比普通学校学生的文化课水平低,在宽基础阶段安排大量的文化课供中职学生学习,我们要问的是,学生通过这些文化课的学习,到底能学多少,能改变多少。

事实上,现在许多学生选择来中职学校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课成绩不好且没有什么兴趣,甚至有的学生是为了逃避文化课的学习;(2)中职学生的在校时间是固定的,一般情况下,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两年内要学会甚至要学精自己的专业课,这无形中会加重他们的课业负担。

中职学生的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他们不仅要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还要学习专业技能课,所以中职学生的学习是真正的手脑并用,也就是理论课和技能课都要学习,这和普通学校学生的学习形式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关注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以学校教学的方式进行的,课程的设置一般集中在前3年(四年制)和前2年(三年制)。

学校在贯彻“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提倡宽基础的基础上,设置了大量的模块及课程,这些模块的实施
又是以学校教学的形式开展的,这样,就容易割裂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而在课程开发阶段,行业企业参与不足,必然导致学校的课程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需要,同样也不利于校企合作的开展。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还是以分科为主,在组织和实施上以分科教学为主,只是把传统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中的公共基础课变为宽基础中的政治文化类板块和工具类板块,把专业基础课变为宽基础阶段中的职业群专业类板块,把专业方向课变为活模块中的模块课程。

我们从各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中,并没有看到课程真正实现综合化,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还是以课堂教学、分科教学为主,并没有真正建立课程和课程之间的联系,还是在保持原有学科课程独立性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强调课程应该综合化,强调课程模式应该采用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和情境模式之所长来设计,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应该有所渗透和衔接,主张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还是以分科教学为主,并没有摆脱传统分段式教学模式,仍然以教材为主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学以教材为主,教材也并没有真正实现综合化。

如现有中职学校的教材不利于真正实现“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所提倡的课程综合化,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知识较陈旧,知识与现在科技的发展相脱节;(2)教材内容单一,忽视教
材的专业针对性;(3)中职学校教材的学科本位的编排方式不利于课程的综合化,现有中职学校的教材仍然以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为立足点,相对忽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4)中职教材的编写者对中职学生的具体特点了解不足,中职学校教材需要有理论的层次,但是更需要的是实际的操作指导。

中职学校教材的理论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职学生的要求很高,导致学生对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失去兴趣。

【相关文献】
[1] 蒋乃平.宽基础、活模块的理论与实践[J].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2] 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9-60,59.
[3] 张健,职业教育的追问与视界[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