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乳制品供应链优化管理—基于伊利集团的案例分析(物流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绪论 (4)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4)
(一)研究背景 (4)
(二)研究意义 (4)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5)
(一)国外研究现状 (5)
(二)国内研究现状 (5)
三、研究方案 (6)
(一)研究内容 (6)
(二)研究方法 (6)
第二章内蒙古乳制品供应链发展现状 (6)
一、内蒙古乳制品发展现状 (6)
(一)原料奶供应紧张,奶牛存栏量提高 (7)
(二)原奶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 (7)
(三)乳制品消费能力提高 (7)
二、内蒙古乳制品供应链现状 (8)
(一)原料奶供应环节 (8)
(二)乳制品生产环节 (8)
(三)乳制品销售环节 (9)
第三章案例分析 (9)
一、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9)
(一)公司简介 (9)
(二)供应链情况 (10)
二、伊利集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11)
(一)内部环境分析 (11)
(二)外部环境分析 (13)
三、伊利集团供应链核心问题 (15)
(一)与奶农未形成紧密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15)
(二)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乳制品质量管理有待提高 (15)
(三)供应链下游分销渠道结构不合理 (15)
(四)企业内部供应链节点信息共享程度低 (16)
1
第四章内蒙古乳制品供应链的发展对策 (16)
一、与节点企业形成战略合作 (16)
(一)与上游节点企业形成战略联盟 (16)
(二)与下游节点企业合作 (17)
(三)建立全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 (17)
二、严格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乳制品冷链管理 (17)
(一)完善冷藏车、冷藏库等基础设备 (17)
(二)对冷链物流进行实时监控 (17)
三、完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乳制品质量监管体系 (18)
四、完善供应链信息化管理 (18)
(一)对奶农进行信息培训 (18)
(二)健全养殖业信息网络建设 (18)
(三)乳制品企业建立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 (18)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19)
一、研究结论 (19)
二、研究展望 (19)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摘要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实体经济发展变为重中之重,乳制品行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点,国家格外重视其发展。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开展乳制品行业复兴活动,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强化建立品质原料奶工厂,强化奶牛养殖基地场地环境建设,开展婴幼儿配方奶粉升级活动”。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重要乳制品行业发展地区,且在经历“三聚氰胺事件”重挫后,不断努力复苏,近年来恢复高速发展阶段,自治区消费者对于乳制品质量与供给量也正在提出更高要求。
为满足自治区消费者要求,迎接更多挑战,对乳制品供应链进行优化对于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以及乳制品质量的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内蒙古乳制品行业及供应链发展
2
现状,结合伊利集团案例,对伊利集团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伊利集团供应链存在问题,最后对内蒙古乳制品供应链发展提出对策,以求优化内蒙古自治区乳制品供应链,提升内蒙古自治区乳制品行业竞争力。
关键词:乳制品;供应链;伊利集团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As the dairy industry is the focus of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e, the countr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its development. In 2019, the No.1 docum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ficially issued several opinions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on adhering to the priorit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doing a good job in the work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e opinions put forward that“We will carry out activities to revive the dairy industry, carry out actions to revitalize the dairy industry, strengthen 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raw milk factories,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of dairy farming bases, and carry out activities to upgrade infant formula milk powder ".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s an important reg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airy industry, has been making continuous efforts to recover after the setback of the "melamine incident".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utonomous region consumers and meet more challenges, optimizing the dairy supply chai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airy industry and the guarantee of the quality of dairy products.
Based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airy industry in Inner Mongolia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Yili group,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Yili group was analyzed,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upply chain of Yili group were summarized .Finally the paper put forwar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Inner Mongolia dairy products supply chain,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Inner Mongolia dairy products supply chain, promo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ner Mongolia dairy products industry.
Key words:dairy products ; the supply chain ; Yili industrial group
3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点乳制品产区。
近年来,内蒙古奶类产量波动下降,奶牛存栏量波动性减少。
2016年,全球原料奶生产国价格走低致使我国全国奶类产量仅为3712.1万吨,同比下降4.1%,其中牛奶3602.2万吨,生产明显减少;内蒙古自治区奶类产量741.3万吨,同比下降8.7%,其中牛奶产量为734.1万吨。
奶牛存栏量下降趋势明显,2016年全区存栏量202.3万头,同比下降14.7%,比2012年的263.2万头减少了23.1%[1]。
自2008年中新自贸协定实施和“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来,内蒙古乳制品行业总结受挫原因,重振旗鼓。
国家和外界给予的压力督促乳制品行业向着高标准严要求的方向发展,原料奶标准正在提高。
通过规范养殖、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内蒙古自治区的原料奶品质逐渐增强,目前规模牧场平均乳脂率达到3.67%以上,乳蛋白率高于3.32%,细菌菌落总数小于10万/毫升,体细胞数小于30万个/毫升,相比较美国、澳大利亚、欧盟国家等乳制品发展先进地区,已符合甚至超越其标准水平。
乳制品供应链围绕着乳制品加工企业,上下游各环节之间正由不甚紧密的市场交易向形成合作的方向发展,但各企业追逐获利,利益存在冲突还无法合理解决,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尚需时日,进一步导致乳制品行业发展受阻。
伊利实业集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典型乳制品企业,供应链也尚待进一步优化。
(二)研究意义
内蒙古乳制品供应链发展至今仍存在许多限制因素。
首先网络化程度不高,节点企业间没有形成专业的系统;其次,养殖业、乳制品加工业同物流、分销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待深化;最后,原料奶生产环节技术管理比较落后。
而对内蒙古供应链进行优化的意义在于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库存最低化,根本解决成本与效率问题,完善供应链流程,提升企业竞争力以促进整个内蒙古乳制品行业的发展。
而以伊利实业集团为例,节点企业不够紧密、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因此,优化内蒙古乳制品供应链对于内蒙古乳制品行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2004年Johan F、M Swinnen等研究者在《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vertical integration,and local suppliers :Evidence from the polish dairy sector》中表示,靠近欧盟的东欧国家在乳制品行业发展上遵循更高的标准,是受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全球化影响,进一步开始乳制品供应链的垂直一体化扩展,对牧场的投入和生产力也会产生积极作用。
2013年K.H .Rao等学者在《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and value addition :A two -pronged approach for sustain-able dair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中表示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乳制品行业成本高和缺乏处理、运输、加工、销售等的相关设备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2017年Helen Dornon研究发现,生鲜乳的供应是决定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实施高效管理的前提条件。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15年浦徐进、范旺达、吴亚在《渠道模式、努力投入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效率研究》中,围绕生鲜农产品这一研究对象,总结我国生鲜产品的供应链模式,利用模型分析各个模式,概括阐述各渠道的效率,最后总结出,农户采用“农超对接”模式是由于合理进行风险规避。
2015年吴强、孙世民在《国外乳制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策略与启示》中根据国外乳制品供应链,针对我国乳制品供应链现状,提出我国乳制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体系需要进一步深化,协调供应链节点,节点企业间形成战略联盟,规范质量监管体系与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生产与检测水平,建设应急反应机制。
2016年刘德明、白文怀在《论乳制品企业供应链一体化模式体系建设》归纳供应链一体化模式,认为只有降低成本与费用,才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减少损失,提升效率。
2018年樊斌、霍群在《信息共享视角下的乳制品供应链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提出通过设立信息化学习基地、加强信息网络机制、构建更紧密信息网络、提升物流信息化、制定新型营销方案和重视乳制品宣传教育、加强乳制品产品监管等建议,可以进一步完善乳制品供应链。
5
2018年陈晚霞在《陕西乳品供应链质量现状及改善研究--以生鲜乳为例》中提出,改善供应链应做到以下几点:广泛实行规范化养殖、选择品质优秀的牛种、优化养殖场所条件;增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培训,壮大员工团队,提升从业人员人才队伍建设。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阐述内蒙古地区乳制品供应链管理情况与供应链管理方法,对内蒙古典型乳制品企业——伊利实业集团进行乳制品供应链研究并撰写案例,分析该企业的供应链运作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企业现状结合内蒙古地区乳制品供应链特点,对企业提出合理有效的意见及建议。
(二)研究方法
1.模型分析法
运用PEST分型模型对伊利实业集团所处乳制品行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
2.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伊利实业集团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总结其供应链存在的不足。
3.调查法
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乳制品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为内蒙古自治区供应链管理优化提供借鉴。
第二章内蒙古乳制品供应链发展现状
一、内蒙古乳制品发展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奶牛养殖区和乳制品加工区,作为中国五大牧区之首,其极具优势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为乳制品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乳制品的需求量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为了解内蒙古乳制品发展现状,本文就内蒙古乳制品现状进行了总结。
6
(一)原料奶供应紧张,奶牛存栏量提高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内蒙古乳制品行业受到重挫,监管更加严格,行业再次复苏也十分艰难。
2016年,成年奶牛平均单产达到每年4.984吨,但与每年5.5吨的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每年少0.516吨。
而2018年成年奶牛单产为每年7.4吨,虽然原料奶同比增加 2.6%,但增长幅度较小,原料奶供应紧张的趋势并没有明显改变。
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存栏量为202.3万头,2018年存栏量达到210万头,存栏量有所提高。
(二)原奶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
首先,在质量安全方面,内蒙古自治区乳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个数较少。
在标准架构方面,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国内领先乳制品地区,且是我国最大乳制品生产区,其标准应占比更大,要求应该更高,而不是仅仅符合适应大部分省市的国家统一标准,然而,当前自治区乳制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仅是标准体系的1/5,这对于自治区乳制品产量大、产品多的现状来说并不合理,且自治区各种典型特色产品的生产工艺、运输方式、储存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典型主打产品标准还应有进一步的规范,而这也将进一步有利于自治区特色乳制品的发展。
其次,检测机构能力相差大、分布不均。
检测机构能力差距大,机构基本情况差异大,规模大小不一,规模较大的检测机构可检测指标达3000多项,规模较小的检测机构可检测指标仅不足20项。
检测机构分布也大多在呼和浩特、包头等较大城市,其他盟市地区分布较少。
再次,认证体系不够成熟。
各层面的认证体系混乱,各层次认证程序存在交叉,降低了做事效率,也为乳制品企业带来负担。
另外,认证机构的资质有待提高,当前市场的一些不合法认证机构,使乳制品企业的认证缺乏权威性[2]。
(三)乳制品消费能力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后,内蒙古自治区城市人口收入逐渐增加的同时,对于乳制品的消费能力也在提高,并从传统乳制品向满足多方面营养的价值型乳制品转变。
2015年乳制品消费量已达人均37.9kg(包括奶粉、奶酪、牛奶、酸奶等),相比2001年的人均16.8kg已增长2.26倍。
农村人口乳制品消费量虽低于城市人口,为城市人口的1/9,但增加速度也较快,且未来消费增长潜力更大。
7
二、内蒙古乳制品供应链现状
图2-1内蒙古自治区乳制品供应链模式
(一)原料奶供应环节
在原料奶供应环节,当前养殖小区与规模牧场更加符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奶牛存栏量达100头的规模牧场已经超过80%,相比2008年已经高出了10倍,规模牧场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规模牧场的奶牛日产量已大于7吨,部分牧场超过9吨。
养殖小区由奶农或企业设立,对奶牛与原料奶进行标准化管理,如此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原料奶的供应质量。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乳制品企业实力的日益增强,自建养殖牧场成为自治区大型乳制品企业的原料奶供应主要力量。
截止2013年,企业自建奶牛场的奶牛存栏约占全区奶牛存栏总量的8.2%。
大型或中型乳制品企业实力更加雄厚,采用自建牧场或收购规模养殖牧场的方式,更适合控制供给渠道和进行成本管理,源头进行管控也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为自治区乳制品供应链整体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这也代表自治区乳制品供应链原料奶供应的未来发展方向。
而小规模乳制品企业资金受限,主要采用单一的向奶农与奶站收购原料奶方式。
(二)乳制品生产环节
内蒙古自治区乳制品供应链围绕乳制品加工企业,贯穿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下游分销商以及消费者。
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对于供应链的建设较为重视,且有足够实力通过自建牧场或者入股养殖场来保证原料奶供给,可在根源上改变乳制品行业发展的奶源掣肘的同时保持加工企业的可操作性。
小型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原料奶供给依然采
8
用传统方式,而依靠奶农这一传统方式仍然存在质量管理风险大、冷链运输难以保证等问题。
因此,处于加工生产环节的企业虽然是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但发展差距较大,平均水平难以提升,整体的乳制品供应链效率仍需进一步提高。
(三)乳制品销售环节
目前,乳制品销售环节大体分为两种模式。
一种为乳制品企业向消费者销售产品,设立直营店,统一配送,对产品进行网络销售。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不通过分销商环节直接进行配送,大大降低了成本,提升效率,并可快速准确得到第一手市场信息,同时也利于企业进行资源控制。
其劣势在于浪费人力,前期资金投入大,以至于给后期经营管理带来更大难度;另外,配送半径有限,仅限于为就近地区提供直接配送服务。
另一种是乳制品加工企业与第三方配送企业或代理商合作,第三方配送企业或代理商销售产品给分销商及零售商,消费者通过分销商及零售商购买产品。
这一模式优势是产品销售面广阔,降低了产品管理成本,同时扩大了消费群体;但劣势在于供应链交叉繁杂,各环节费用增多,不易接收市场反馈,降低了对市场的敏感程度[3]。
综合而言,内蒙古自治区乳制品供应链以乳制品加工企业为核心,各环节间虽由最初不甚紧密的市场活动正逐步转型为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但节点企业之间矛盾、利益问题还较为突出,形成紧密战略合作关系仍然是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第三章案例分析
一、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一)公司简介
图3-1伊利发展大事件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以下简称伊利集团)的成长可谓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缩影。
伊利集团曾经只是呼和浩特回民区养牛合作小组,后由小组升级为“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最后更名为“伊利实业集团”。
伊利集团存在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子公司、下辖企业约100个,旗下包括纯牛奶、乳饮料、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
伊利冷饮类产品接连19年位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产销量排名连续多年在全国名列前茅。
伊利集团的实力雄厚,在中国乳制品行业企业评比中,重点指标均位居第一,作为行业先锋,伊利有能力带领整个行业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大步迈进[4]。
图3-2 2013-2017中国乳制品企业市场占有率
(二)供应链情况
伊利集团的供应链发展也一直随企业不断革新而变化着。
起初,供应链的概念还未受到重视并得到发展,伊利集团只是简单的“奶农—伊利—经销商—零售商”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不再停留于温饱水平,而是追求更加健康、精致的生活方式,乳制品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且对其品种功能的追求也在增多。
伊利也顺应大势不断扩大奶源基地,力求在供应链上游优化供应链,这样的做法在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伊利集团开始联系上海、北京、河北
10
等人口密集地区政府,紧锣密鼓地筹备收购建厂,并与当地奶农沟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共建原料奶基地。
在北京、上海、河北等地了解当地政策,积极与政府沟通联系,并与当地奶农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奶源基地。
这一行为使伊利集团获得了充足的奶源,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竞争力。
以全国重要地区重点城市为中心建设原料奶基地,以适当的辐射半径为周边销售地区进行运输,有效缩短了运输周期,对于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供应链下游销售环节,伊利采用直销方式,重点城市不再合作配送商,而是发展经销商,有效解决了冷饮事业部冰品营销不足、销售周期过长等问题。
二、伊利集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内部环境分析
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48%26%15%11%
1.伊利企业资源分析
(1)人力资源分析
人才选拔录用方面,伊利集团的宗旨是“最优秀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伊利集团现有员工约16000人,其中销售人员3200人,普通员工9800人,专业技术人员1800人,中层管理人员1000人,高层管理人员200人,人员比例比较适当,但企业不断壮大,人力需求将会增加。
表3-1 伊利工作人员学历构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表3-2伊利工作人员年龄结构
20-29岁30-39岁40-49岁50岁及以上
37.5%45%13.75% 3.75%
伊利集团想要挖掘的人才是最适合本企业的人。
因此在招聘人才时伊利集团更看重其价值观与企业是否接近、品德是否优良以及是否有责任心和创新意识等。
并创建伊利商学院,邀请各专业优秀实战培训专家,通过专业培训,提升伊利集团各级管理人员管理水平。
11
(2)资本分析
1)长期资本
数据来源:伊利集团年度报告
图3-3长期资本构成比例关系
伊利集团近年来股东权益/长期资本接近1,这是近三年的长期负债逐渐减少导致,而股东权益在逐年增加。
总体来看,伊利集团资本比例比较合理。
2)股权集中度
表3-32015-2017年伊利股权集中度
年份/百分比2015 2016 2017
股权集中度8.79 9.90 9.27
数据来源:伊利集团年度报告
一般情况来说,最大股东持股达30%以上的股权算比较集中,所以,综合来看伊利股权集中度较低。
2.伊利企业能力分析
(1)生产能力
生产作为品牌的立身之本,保证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优势就要努力降低成本、引进优质生产设备。
伊利奶粉、冰淇淋、超高温灭菌奶等产销量连续多年保持第一。
此外,伊利早在2005年就已建成亚洲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工业园区占地300多亩,设立生产线18条,每日平均处理原料奶能力达1800吨。
(2)营销能力
12
伊利的营销策略主要包含几个方面。
第一,增加产品种类、拓展产品线来迎合市场,通过优质产品质量和提高品牌曝光率来增强市场占有率。
不断研发新产品也体现了伊利创新研发能力方面的优势。
第二,采用市场渗透的定价策略,通过价低的售价,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依靠规模销售获取较高利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的竞争优势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一剂猛药。
第三,重视消费终端形象建设,采用三百六十度整合营销战略,从品牌信誉、消费者、企业形象、包装、产品和视觉等多方面进行营销,并不局限于传统媒体传播,借助互联网与消费者进行实时交互式沟通,覆盖面更加广泛[5]。
(二)外部环境分析
1.基于PEST模型的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因素即为通过外部整体环境影响企业自身经营活动,与此同时,企业的行为也会相应对宏观环境产生作用,二者彼此影响,相互促进,所以考虑宏观环境这一不可测因素对于企业发展尤为重要[6]。
(1)政治法律环境因素
政治法律环境因素总会限制、约束企业活动,特别是企业的长期财务活动,企业身处和谐稳定的政治法律环境才可以通过正常、公正的程序与手段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正处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例如畜牧业专业养殖水平较低、产业发展不平衡、与奶农未形成紧密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等。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全方位营造竞争合理、协调平稳、稳中求进的乳制品发展局面,保证中国乳制品质量安全,帮助奶农增加收入,加快中国乳制品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的步伐,在《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8年第26号)、《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8年第35号)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形成乳制品产业政策[7]。
同时,政府对企业也存在巨大影响,政府行为是推动乳制品行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近年来我国政府将乳制品行业作为重点支持产业,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不仅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村收入的重点,也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乳制品行业发展局面定会欣欣向荣。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