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的兼并与收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企业的兼并与收购
兼并与收购是企业扩张与增长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通过内部或有机的资本投入实现增长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兼并、收购、接收一词,都是“并购”这一用语的一部分。

在兼并中,多家公司组合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共享其资源,组合起来的公司中的各股东,通常仍然是这一联合实体的共同所有者。

一、并购的意义及动因兼并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按某种条件组成一个新的企业的产权交易行为。

而收购是指一个企业以某种条件取得另一个企业的大部分产权,从而居于控制地位的交易行为。

在这里,所谓“以某种条件”通常表现为现金、证券或二者的结合。

人们习惯将兼并与收购一起使用,简称并购。

有效的并购活动对于克服企业资产存量效率低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并购活动中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所属行业及所生产产品的上下游关系,可以将企业并购活动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类。

伴随着新并购类型的出现和新并购浪潮的发生,经济学对于并购动因的解释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古典经济学从降低成本和扩大市场份额的角度解释企业并购的动机,这种解释主要适用于横向并购,其对纵向并购的解释,则不能让人满意。

现代企业理论从降低交易费用和代理成本的角度解释并购的动机,但对混合并购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发展史上经久不衰,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并购更是愈演愈烈,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广前所未有。

事实上,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现象。

在当今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企业越来越重视利用并购这一手段拓展经营,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外部增长的目的。

因此,深入研究企业并购问题,在当前对指导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以实现国有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对企业并购的动因及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浅析。

并购是企业的一种直接投资行为,其根本动因在于利润最大化,这一根本动因是隐藏在作为根本动因表现形式的形形色色的直接动因之下的。

引发企业并购行为的动因是多元的,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在每个企业都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的情况下,资源的稀缺决定了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并购动因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竞争的压力。

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并购可以直接将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从这一角度看,并购可谓是市场竞争的最高形式。

因此,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根本动因相联系,提高竞争力的要求也是重要的并购动因。

而且不同的并购活动背后的动因常常无法用单一的理论来解释。

并购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并购活动是在企业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在实际进行并购的决策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论证,这样才能对并购的绩效作出正确的评价。

企业并购的一般动机为:
(1) 获取战略机会。

并购者的动因之一是要购买未来的发展机会。

当一个企业决定扩大其在某一特定行业的经营时,一个重要战略是并购那个行业中的现有企业,而不是依靠自身内部发展。

原因在于:第一,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发展研究部门,获得时间优势,避免了工厂建设延误的时间;第二,减少一个竞争者,并直接获得其在行业中的位置。

企业并购的另一战略动因是市场力的运用。

两个企业采用统一价格政策,可以使他们得到的收益高于竞争时的收益。

(2)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可以增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并通过规模经济、市场占有率和市场控制力的增强而降低经营风险。

而通过混合购并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这样,当某一行业不景气时,可以由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来支撑,从而使企业可以增强抵御不可预见的突发性环境变化的能力,使企业能较稳定地发展。

(3)获得经验共享和互补效应。

并购可以取得经验曲线效应。

在很多行业,尤其是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的行业中,当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经验积累增多时,单位成本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经验的积累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人劳动熟练程度,使经验—成本曲线效果显著,从而具有成本竞争
优势。

企业通过购并,不但获得了原有企业的资产还可以分享原有企业的经验,形成有利的竞争优势。

另外,企业通过并购还可以在技术、市场、产品、管理,甚至在企业文化方面取长补短,实现互补效应。

(4)获得规模效益。

企业并购可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资产,实行一体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企业的规模经济是由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两个层次组成的。

生产规模经济主要包括:企业通过并购对生产资本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各子公司实行专业化生产。

管理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由于管理费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分摊,使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大大减少。

同样,这种规模经济也可大大降低企业的营销费用,使企业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5)实现借壳上市。

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的审批较严格,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比较短缺。

某些并购并不是为获得目标企业本身,而是为了获得目标企业的上市资格。

通过买壳上市,企业可以在资本市场上直接筹集其所需要的更多的资金,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市场知名度,等等。

这些恰恰是目前许多企业把目光瞄准上市公司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6)降低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障碍。

当企业寻求不断发展和面临所处行业市场萎缩时,都可能将投资转向其他行业或市场。

其动机一是可以通过投资新建方式扩大生产能力,二是可以通过并购的形式来实现。

采用投资新建的方式时,往往会受到原有企业的激烈反应,还可能面临原有企业拥有的专门技术、积累的经验、取得原料的有利途径以及政府的优惠政策等不利因素。

而通过并购方式进入新行业和新市场,其进入障碍就可以大大降低。

因为企业的并购并没有给行业和市场增添新的市场能力,短期内行业和市场内部的竞争结构不变, 所以引起价格战或报复的可能性减少。

同时,购并方企业可以获得现成的原材料供应渠道、产品销售渠道,可沿用目标企业的厂房、设备、人员和技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生产经营走上正轨,获得盈利。

企业并购的财务动机为:
(1)避税因素。

由于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间的税率差别较大,在并购中采取恰当的财务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

在税法中规定了亏损递延的条款,拥有较大盈利的企业往往考虑把那些拥有相当数量累积亏损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纳税收益作为企业现金流入的增加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

企业现金流量的盈余使用方式有:增发股利、证券投资、回购股票、收购其他企业。

如果发放红利,股东将为此支付较企业证券市场并购所支付的证券交易税更高的所得税,回购股票易提高股票行市,加大成本,而用多余资金收购企业对企业和股东都将产生一定的纳税收益。

在换股收购中,收购公司既未收到现金也未收到资本收益,因而这一过程是免税的。

企业通过资产流动和转移使资产所有者实现追加投资和资产多样化目的。

(2)筹资因素。

并购一家掌握有大量资金盈余但股票市价偏低的企业,可以同时获得其资金以弥补自身资金不足。

筹资是迅速成长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设法与一个资金充足的企业联合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由于资产的重置成本通常高于其市价,在并购中企业热衷于并购其他企业而不是重置资产。

有效市场条件下,反映企业经济价值的是以企业盈利能力为基础的市场价值而非账面价值。

被兼并方企业资产的卖出价值往往出价较低,但兼并后企业管理效率可以提高职能部门改组可以降低有关费用,这些都是并购筹资的有利条件。

当前许多国有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急需大量发展资金投入,因此应采取产权流动形式使企业资产在不同方式下重新组合,盘活存量以减少投入,迅速形成新的生产力。

(3)投机因素。

企业并购的证券交易、会计处理、税收处理等所产生的非生产性收益,可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同时也助长了投机行为。

在我国出现的外资并购中,投机现象日渐增多,他们以大量举债方式通过股市收购目标企业股权,再将部分资产出售,然后对目标公司进行整顿再以高价卖出,充分利用被低估的资产获取并购收益。

(4)企业增值因素。

通常被并购企业股票的市盈率偏低,低于并购方,这样并购完成后市盈率就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通过股价上升使每股收益得到改善,从而提高股东财富价值,因此,在实施企业并购后,企业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得到扩大,控制成本价格、生产技术和资金来源及顾客购买行为的能力得以增强,能够在市场发生突变的情况下降低企业风险,提高安全程度和企业的盈利总额。

同时企业资信等级上升,筹资成本下降,反映在证券市场上则使并购双方股价上扬,企业价值增加,并产生财务预期效应。

(5)财务预期效应因素。

由于并购时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而影响股价,成为股票投机的基础,而股票投机又促使并购发生。

股价在短时期内一般不会有很大变动,只有在企业的市盈率或盈利增长率有很大提高时,价格收益比才会有所提高,但是一旦出现企业并购,市场对公司评价提高就会引发双方股价上涨。

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具有较低价格收益比但是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提高企业每股收益,让股价保持上升的势头。

在美国的并购热潮中,预期效应的作用使企业并购往往伴随着投机和剧烈的股价波动。

二、中国企业并购现状及忧虑
与国外上百年的企业并购历程相比,我国当前企业并购活动仍然十分幼稚,在规模上、方式上、动因及成效方面均有很大的差距。

特别的是,有相当数量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均带有明显的投机因素。

这些并购事件对广大投资者、投资机构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也有损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们必要关注一下中国现阶段兼并收购的状况。

中国的经济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国的企业也非来自于市场的“天然作物”,而是脱胎于计划经济政府附庸的“人工合成物”,因此中国并没有兼并收购的传统和历史,中国有的是行政垄断。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中国的企业渐渐从行政控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正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

后起的私营企业也正处在发育阶段。

中国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兼并收购可能会最先产生于IT业中,因为IT业无需改制的过程,其一开始就基于现代企业运作方式产生,并与国际资本密切相连,因此它们是中国企业中最先进最与世界同步的企业。

于此同时,国际的兼并收购活动也很难被隔绝与国门之外,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中国诱人的经济增长势头,以及中国企业界正处于恐龙时代的绝好入侵机会,外国资本决不会袖手旁观,因此中国不应坐等收购兼并狂潮到来才去制订相关游戏规则,而是应未雨绸缪,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分析他们不完善不成功的地方,勇于创新,展开中国自己的领先国际的兼并收购立法工作。

但是非常遗憾,中国的立法者却把目光聚焦于催生传统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的错误方向上,规模化、集团化决不是靠人工催生的,他是一个自然进化发展的结果,国企转型尚未成功,私企发展尚未成熟的时候去用政府行为搞集团化、规模化,无异于揠苗助长,只能使情况更糟,如果是用“拉郎配”的方法来强制操作,那就更危险,恐怕会使刚刚解放于行政羁绊下的企业又重回老路。

经济规律是不容违背的,我们必须尊重规律利用规律才能使经济健康发展,任何有悖于规律的行为都会遭到失败付出惨痛代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