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动能定理(二)课件(多过程问题)-高一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得s=21.6 m。来回运动了10次后,还有1.6 m,
故最后停止的位置与B点的距离为2 m-1.6 m=0.4 m。
1 分析多过程问题
例4 如图所示,右端连有一个固定光滑弧形槽的水平桌面AB长L= 1.5 m,一个质量为m=0.5 kg的木块在F=1.5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桌 面上的A端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木块到达B端时撤去拉力F,木块与水 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g=10 m/s2.求: (1)木块沿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木块未离开 弧形槽); 0.15 m
槽上升的高度为 H1,有-mg(H1+R)-Wf=0-12mv2,解得
H1=12mv2-mWgf-mgR=4.2 m.
1 分析多过程问题
(2)小球最多能飞出槽外的次数. 6
解:设小球飞出槽外n次,则由动能定理得mgH-n·2Wf≥0 解得 n≤m2WgHf =6.25,即小球最多能飞出槽外 6 次.
例2 一铅球从高出地面H米处由静止自由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落至地
面后陷入地面h米深处停止,若球的质量为m,求球在落入地面以下的过程
中受到的平均阻力?
解法一:分段列式
自由下落: mgH
1
mv2
0
沙坑减速:
mgh
2 fh
0
1
mv2
f mg(H h) 2
h
解法二:全程列式
mg(H h) f h 0
1 分析多过程问题
1.在有摩擦力做功的往复运动过程中,注意两种力做功的区别: (1)重力做功只与初、末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 (2)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克f=Ffs(s为路程). 2.由于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求多过程往复运动问题中的路程时, 一般应用动能定理.
1 分析多过程问题
√A.甲在B点的速率一定大于乙在B′点的速率
B.甲定等于乙滑行的总路程
√D.甲、乙从A点出发到停下,两人位移的大小相等
2 动能定理在平抛、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动能定理常与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相结合,解决这类问题要特别注意:
(1)与平抛运动相结合时,要注意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如分解
12mv22,解得 W 克 f=8 J.
A.mgR/4
B.mgR/3
O
C.mgR/2 D.mgR
m
2 动能定理在平抛、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F
V
拉力F不做功 f mg
小球从最低点到最高点中,由动能定理可得:
mg(2R) W
1 2
mv
2
2
1 2
mv12
重力做功:WG=-mg(2R) 空气阻力为变力,设其做功为W
2 动能定理在平抛、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1 分析多过程问题
(2)木块沿弧形槽滑回B端后,在水平桌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0.75 m
解:设木块离开B点后,在水平桌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x,由动能定理 得:mgh-Ffx=0 所以 x=mFgfh=0.5×110.0×0.15 m=0.75 m.
1 分析多过程问题
例4 如图所示,质量m=0.1 kg的小球从距地面高H=5 m处自由下落, 到达地面恰能沿凹陷于地面的半圆形槽壁的右端圆弧切入,半圆槽半径 R=0.4m.小球到达槽最低点时速率为10 m/s,并继续沿槽壁运动直到从 槽左端边缘竖直向上飞出……,如此反复,设小球在槽壁运动时受到的 摩擦力大小恒定不变,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与槽壁口接触时的能量损失, 取g=10 m/s2.求: (1)小球第一次离槽上升的高度H1;
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 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
例题精析
【题后反思】
从这个例题可以看出,动能定理源于牛顿第二定律,高于牛 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 因此用它处理问题常常比较方便。
在应用动能定理时还应该注意,力对物体做的功可以为正值, 也可以为负值。
1 分析多过程问题
gR.
2 动能定理在平抛、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例1 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的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
周运动,如图所示,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
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此后小球继续做
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
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
1 分析多过程问题
解:设木块沿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木块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 从木块开始运动到沿弧形槽上升到最大高度处,由动能定理得: FL-FfL-mgh=0 其中Ff=μFN=μmg=0.2×0.5×10 N=1.0 N 所以 h=FLm-gFfL=1.50-.51×.01×0 1.5 m=0.15 m
Ek1,
有
mv2
由 ①②得F牵= + kmg 2l
F
F牵
-
F阻,F阻
kmg, k
1 50
F牵 1.04105 N
F牵
mv 2 2l
k mg
F牵 1.04105 N
方法总结
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
一般研究单个物体
研究过程
运动分析
灵活选择研究过程
确定初末状态,分析该过程中各力做的功及动能变化。
不漏重力做功
注意各力做功的正负情况
(3)
Wf W mgR 2
2 动能定理在平抛、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例2 如图所示,一长L=0.45 m、不可伸长的轻绳上端悬挂于M点,下 端系一质量m=1.0 kg的小球,CDE是一竖直固定的圆弧形轨道,半径R =0.50 m,O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现将小球拉到A点(保持绳绷直 且水平)由静止释放,当它经过B点时绳恰好被拉断, 小球平抛后,从圆弧形轨道的C点沿切 线方向进入轨道,刚好能到达圆弧形轨 道的最高点E,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3 m/s
2 动能定理在平抛、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3)小球在圆弧形轨道上运动时克服阻力做的功. 答案 8 J
2 动能定理在平抛、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解析 小球从B到C做平抛运动,从C点沿切线进入圆弧形轨道,由平抛 运动规律可得 小球在 C 点的速度大小 v2=covs1 θ,解得 v2 =6 m/s 小球刚好能到达 E 点,则 mg=mvR32,解得 v3= 5 m/s 小球从 C 点到 E 点,由动能定理得-mg(R+Rcos θ)-W 克 f=12mv32-
2 动能定理在平抛、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解析 小球从A到B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L=12mv12,解得 v1=3 m/s
2 动能定理在平抛、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2)轻绳所受的最大拉力大小; 答案 30 N
解析 小球在 B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T-mg=mvL12,解得 FT= 3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轻绳所受最大拉力大小为 30 N
例5 如图所示,在北戴河旅游景点之一的南戴河滑沙场有两个坡度不同的 滑道AB和AB′(均可看作斜面),甲、乙两名旅游者分别乘两个完全相同的 滑沙橇从A点由静止开始分别沿AB和AB′滑下,最后都停在水平沙面BC上 。设滑沙橇和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斜面与水平面连接处可认为
是圆滑的,且无任何能量损失。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四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4.3 动能和动能定理(二) (多过程问题)
1 分析多过程问题
动能定理与多过程问题相结合时,针对不同的运动过程可以 分各个过程寻找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列动能定理方程。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或部分过程中条件不需要的情况下, 可以针对全过程进行列式求解。
1 分析多过程问题
【例 1】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 m 为 7.0×104 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 移 l 达到 2.5×103m 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 80 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 是飞机所受重力的1/50。g 取10 m/s2 ,求飞机平均牵引力的大小。
位移或分解速度求平抛运动的有关物理量.
(2)与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相结合时,应特别注意隐藏的临界条件:
①可提供支撑效果的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物体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
条件为vmin=0. ②不可提供支撑效果的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物体能通过最高点
的临界条件为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mg=mvRmin
2
,vmin=
解:小球从最低点到最高点中,由动能定理可得:
mg (2R) W
1 2
mv
2
2
1 2
mv12
(1)
小球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 mg mv12 R
(2)
小球恰能通过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 mv22 R
联立(1)(2)(3)式可得:W mgR 2
所以,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4.2 m
1 分析多过程问题
解:由于对称性,在圆槽右半部分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与左半部分摩擦 力对小球做的功相1 等.小球落至槽底部的整个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 +R)-Wf= mv22, 解得 Wf=mg(H+R)-12mv2=0.4 J,由对称性知小球从槽底 到槽左端口克服摩擦力做功也为 Wf=0.4 J,小球第一次离
v
F阻
F牵
o
l
x
法一:牛顿运动定律:
法二:动能定理:
v2 由 v2-v02 =2al 得 a= 2l
解: 以飞机为研究对象, 设飞机滑跑的方向为x轴
①
正方向。飞机的初动能Ek1=0,末动能
Ek 2
1 2
mv2,
合力 F 做的功 W Fl
F合=F牵-F阻=F牵-
kmg
=ma ②
根据动能定理
W
Ek 2
1 分析多过程问题
解: (1)由A到D,由动能定理得
-mg(h-H)-μmgsBC=0-12mv12
解得μ=0.5
(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物体在BC上滑动了4次,由动能定理得
mgH-μmg·4sBC=12mv22-12mv12,
解得 v2=4 11 m/s≈13.3 m/s.
(3)分析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H-μmgs=0-12mv12
f mg(H h)
G
H
mg
Hf
f
h
mgG
h
h
1 分析多过程问题
例3 ABCD为一竖直平面内的轨道,其中BC水平,A点比BC高出10 m,BC 长1 m,AB和CD轨道光滑。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从A点以4 m/s的速度沿 轨道开始运动,经过BC后滑到高出C点10.3 m的D点时速度为零。求:(g 取10 m/s2) (1)物体与BC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3)物体最后停止的位置(距B点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