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岩溶石漠化治理的监测指标、监测方法、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等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按照行政区划单元进行岩溶区石漠化治理工程的监测与评价,其他区划单元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840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LY/T2191 西南岩溶石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GB/T23233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
LY/T1757 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指标
GB/T24255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GB/T20465 水土保持术语
SL277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592 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GB/T 16453.1-16453.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 1577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3 监测指标
以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程为对象,按照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情况、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9个类别进行监测,包括43个监测指标,详见表1。
表1 石漠化治理监测指标
4 监测形式
采用定点跟踪监测和不定期专题调查等形式。
4.1 定点跟踪监测
以省(直辖市)、市、县、乡(镇)、村各级行政单元为对象,对石漠化治理工程进展、政策执行及产生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定点跟踪监测,每年进行一次。
4.2 专题调查
主要针对工程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专题调查,不定期进行,参照GB/T23233。
5 监测方法
5.1 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情况
5.1.1 工程进展
通过对治理工程实施县进行定点监测及调查,核实(1)计划石漠化治理面积和(2)实际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
在监测范围内,根据不同石漠化程度,分别设置固定监测样地,执行LY/T2191。
根据固定监测样地实地调查资料,建立评价指标的遥感解译标志,参照SL592执行,判读(3)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地面积、(4)已治理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和(5)治理前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面积。
5.1.2 政策兑现
通过对石漠化治理主管部门进行定期调查,结合农户调查,明确(6)石漠化治理计划到位的中央金额、(7)石漠化治理实际到位的中央金额、(8)石漠化治理实际到位的中央投资完成额、(9)累计领取林权证的林地面积、(10)累计完成石漠化治理造林面积。
5.2 生态效益
5.2.1 水土保持效益
通过在典型小流域建设沟口测流堰,参照SL277,监测石漠化治理前后(11)年径流深、(12)旱季径流深、(13)雨季径流深和(14)小流域输沙模数。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面调查,获得(15)陡坡耕地面积、(16)有效灌溉面积和(17)岩石裸露率数据。
5.2.2 生态系统稳定性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统计工程区内的(18)林草覆盖度和(19)森林覆盖率。
在生长季选择治理前后的典型样地,每种类型设置3个20m×20m标准样地进行植被调查,记录(20)植物种类。
5.2.3 气候变化响应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面调查,获取(21)不同植被类型面积数据。
通过典型样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获取(22)不同植被类型单位面积生物蓄积量、(23)不同植物茎秆密度(24)植物总生物量与茎秆生物量的比例(25)植物中的含碳量数据。
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确定工程区(26)干旱、(27)洪涝灾害发生次数。
5.3 经济效益
5.3.1 提高土地生产力
查阅统计部门统计的社会经济数据,收集(28)粮食产量、(29)饲草产量、(30)果蔬产量、(31)薪材产量数据。
5.3.2 促进经济发展
查阅统计部门统计的社会经济数据,收集(32)社会生产总值、(33)农业生产总值、(34)林业生产总值、(35)第三产业生产总值、(36)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
5.4 社会效益
5.4.1 社会服务价值
通过对石漠化治理主管部门进行定期调查,结合农户问卷调查,统计(37)建小型节能设施农户的数量和(38)农户总数;查阅统计部门统计的全县社会经济数据,统计(39)农村公路通车里程、(40)本地从业人员数量及(41)贫困人口数据。
5.4.2 潜在公益效益
查阅统计部门统计的社会经济数据,计算(42)人均文化设施、(43)人均受教育年限。
6 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根据石漠化治理监测指标,建立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的石漠化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其中31个三级指标及其计算方法详见表2。
7 综合评价
7.1 获取评价指标的实际值
根据石漠化治理工程的评价单元,按照表2给出的指标和计算方法,获取各评价指标的实际值。
7.2 评价指标归一化处理
根据各项评价指标及其要求,获得上限值和下限值,按照功效系数法计算各项指标得分,参照LY/T1757执行。
具体计算见公式1:
C i=(实际指标值-下限值)/(上限值-下限值)×40+60 公式1
式中:
C i为第i项评价指标功效系数得分。
上限值和下限值根据具体评价的需要进行选择,对于多个参评对象,上限值可以是所有参与评价对象的最优值,也可以是同行业、全国、世界的先进水平,还可以是确定的某一时期的奋斗目标等。
下限值可以是所有参与评价的点的最差值,也可以是同行业、全国、世界的最低水平,或某一时期的最差值。
对于单一参评对象,上限值可以是同行业、全国、世界的先进水平,还可以是确定的某一时期的奋斗目标等,下限值可以是同行业、全国、世界的最低水平,或某一时期的最差值。
7.3 评价指标权重
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详见表3。
7.4 计算综合得分
将各指标归一化处理后的得分和表3中确定的各评价指标权重,利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进行逐层加权求和平均,得到综合得分。
1)评价二级指标B j的计算见公式2:
B j=∑
C i f i公式2
式中:
B j为第j项评价二级指标得分;
C i为第i项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得分;
f i为第i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i为评价指标的顺序标号,i=1,2,......,n;
j为评价小类的顺序标号;
n为评价指标的数量。
2)评价一级指标A k的计算见公式3:
A k=∑
B j f j公式3
式中:
A k为第k项评价一级指标得分;
B j为第j项评价二级指标得分;
f j为第j项评价二级指标的权重;
j为评价二级指标的顺序标号,i=1,2,......,n;
m为评价指标的数量。
3)评价对象综合得分D的计算按公式4:
D=∑A k f k 公式4 式中:
D为评价对象综合得分;
A k为第k项评价一级指标得分;
f k为第k项评价一级指标的权重;
k为评价指标的数量,k=1,2,3,4, ......n,n=31
7.5 确定评价等级
根据综合得分,将评价对象的石漠化治理效果分为3级,即优秀、良好和一般。
具体分级标准为:得分在90分以上为优秀(含90分),80分~90分良好(含80分),80分以下为一般。
8 监测与评价报告
监测与评价成果要形成年度报告,建立档案,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报告要以行政单元为单位,统一管理,设专人负责,做到准确及时填写;由技术负责人审查归档,长期保存,以便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