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观后感作文6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1919观后感作文600字我的1919观后感1
我的1919这部影片以独特的视角——作为当时中国政府外交全权代表的顾维钧的回忆为切入点,真实再现了1920_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大使与列强智斗的过程及爱国志士肖克俭在巴黎与列强抗争,最后以死明志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顾维钧的身份:20_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后历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国民政府驻英国和法国大使。

影片主要讲述了下面故事:1920_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史称“巴黎和会”)。

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但日本大使借以各种荒谬的借口拒绝了中国的要求,并依靠同会议主导国——英国、法国的共同利益,使最高会议驳回了中国对于收回山东主权的合理要求,并向国民政府不断施压,强迫中国在不平等的条约上签字,但中国代表顾维钧拒绝了帝国主义的要求,最终没有在合约上签字。

由于国民政府的懦弱与对日本强占中国山东的不满,国内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以下为影片的四大看点:
一,顾维钧送给房东太太食物时,遭到了拒绝,房东太太并要求顾维钧向他道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顾维钧的善良和乐于助人,但房东太太并未理解他的好心,她认为这是对她人格的一种侮辱,即使身无分文,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

这对于我们在现实生活待人处事的方式也有启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要注意不能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应站在互相帮助的立场上,给与别人物质帮助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人精神的尊重。

从这里我们也看出,法国人房东太太本身就带着对顾维钧的偏见,对中国人的偏见。

她不认为顾维钧是在帮助她,所以严辞拒绝了顾维钧的帮助,并要求顾维钧向她道歉。

二,顾维钧和肖克俭在草地上争论关于为国家付出的方法。

肖克俭指责顾维钧不该相信帝国主义蒙蔽中国的谎言,必定会头破血流,而顾维钧说肖克俭会比他头破血流的更早。

编剧在这里巧妙地对后文两人的结局做了暗示,他们的预言在影片后面都得到了验证。

虽然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但他们都是在为国家而奋斗,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他们都知道前路的艰险,但都义无反顾地向着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在这一点上,他们是相同的,他们都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国家,爱着自己的人民。

三,陆总长因为忍受不了来自国内外的重压,最终哭着离开了巴黎,顾维钧也是哭着离开陆总长家的。

他们两人都深深地知道,身为一个外交家的责任,就是要完成国家交付的任务。

以往他们都毫不犹豫地执行着政府给予他们的任务,但这次,他们犹豫了,因为这个任务与自己的良知、与国家广大人民的意愿相违背,他们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最终陆总长因为无法承受沉重的压力,而选择了离开,而顾维钧却选择了留下来,继续与帝国主义列强抗争,但他最终还是决定顺从自己的良知,顺从广大人民的意愿。

四,房东太太对顾维钧说:“中国不应该签字,那是不公平的,我非常同意你的一句话: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对于一直对顾维钧存有偏见的法国人房东太太来说,中国取回山东都是理所当然的,中国签字是不公平的,但最高会议竟然可以无视四万万中国人的意愿,将山东的经济特权交付给日本。

从这里可以看出,巴黎和会这场所谓“和平”的会议,其实远不如所宣称的那样平等,它实质上就是一场披着和平外衣的强国对于弱国的公开掠夺,是一群战胜国之间的分赃会议,巴黎和会的不公平可见一斑。

电影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段独白是下面这一段:“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姑且算我偷了他的怀表,那么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你们日本当着全世界人民的面偷了整个山东省,
山东省的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
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是盗窃?是不是无耻啊?是不是极
端的无耻?”在发表完这一段言论之后,日本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一时之间,整个会臣为他沸腾了起来,整个巴黎都为他沸腾了起来。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顾维钧在外交方面的卓越才能。

唐德刚曾在他的书中评价说:“中国百年外交史上只出了两个半外交家: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李鸿章,顾维钧只算半个。

”显然,在他眼里,顾维钧并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外交家。

我不知道他是站在怎样的角度去评价顾维钧的,但我想说可能他并不算一个合格的外交家,因为他没有完成政府交给他的任务,但是他可以昂首挺胸的说他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因为他做到了无愧于心,无愧于民。

也请大家不要忘记就是这个“只算半个外交家”的男人,这个被人民的呐喊,被权力的纠缠推到“历史坐标”的男人,默默承受着来自国内外的重压,在和会上拒绝了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他使中国成为了惟一一个作为战胜国中没有签字的国家,这是自从欧美国家侵占中国领土以来,中国第一次挺直腰杆对不平等条约说“不”。

他为中国外交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他使1920_年6月28日这一天由中国的一个屈辱日变成了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分界线。

用影片中法国总统对他的评价来说:这样的中国人才是把辫子真正剪掉了的中国人。

我们又凭什麽却指责顾维钧最终没有收回山东的主权?我们又凭什麽评论顾维钧“只算是半个外交家”?我向来很敬佩周恩来总
理,他被外国称为“中国最难应付的外交家”,他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但我觉得周恩来总理在外交事业上的贡献离不开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

但顾维钧所处的环境就没有那麽理想了,所以我想说,如果将周恩来总理放到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他不一定会比顾维钧做得更好。

在这里我并没有贬低周总理的意思,我只是觉得现实对顾维钧太残酷了,一些人对顾维钧的评价太不公平了。

观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深有感触,我才了解到了顾维钧这样一个为大多数人所不理解的英雄,才真正体会到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也深刻地明白,国家的繁荣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身为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我们,更加不能够松懈,我们应更加地努力,为中华崛起而奋斗!让这段屈辱的历史,永远不再重演!
我的1919观后感2
前些天,班里同学一同观看了影片《我的1919》,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属于胜利国的中国,却在巴黎和会上只得到两个席位,并在多次谈判中饱受欺辱,直至最后拒绝签定凡尔赛合约的事。

由于事件过程发生在1919年,所以片名为《我的1919》,片中的“我”则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悲哀的外交才子-----顾维钧。

1919年,正是国内动荡,外交紧张,英雄辈出的年代,李大钊、闻一多、鲁迅以及数不胜数的伟大思想家或政治家出自这个年代。

可影片中的顾维钧还有另一过人之处----雄辩。

电影开始不多久,顾维钧刚来到大使馆就随陆征祥总长就中国席位一事与法国总统克里孟梭进行秘密会晤,当时,顾维钧的不卑不亢的态度,严厉坚定而又不至于咄咄逼人的话语,将他在外交上的天才展露无疑,克里孟梭也对他十分赏识,可中国终究只有两个席位。

辩论会上,顾维钧利用日本外交官的丢失手表,发表了一场慷慨淋漓的演讲,动人心,鼓壮志。

“你们日本,在全世界的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四万万的中国人该不该怒呢?……中国人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句句热烈澎湃的话语,让各国议员无不在下面交头接耳,点头默叹。

乱世多英雄,英雄多磨难。

坚定正义的的顾维钧却多次遭到同伴的误解,辩论会后,他的同伴都说他太气势逼人,锋芒毕露,不懂得外交方法,偷窃牧野男爵的手表,费大国风范。

可有谁能体会他的苦衷,每逢重任,所有人都把重任推给顾维钧,都怕承担不了责任,唯有顾维钧单枪匹马在各国领导面前代表中国谈判、会晤,为山东问题而努力。

顾维钧的好友肖克俭也在责怪顾维钧,说他懦弱无能,说谈判无法解决问题。

顾维钧没有一个知己,没有一个支持者。

仅靠一己之力,终究无法挽回。

最终顾维钧大义凛然的没有签下辱国的凡尔赛合约。

外交关系永远是政治上最具有难度的题目。

现金,虽然社会较为安定,但外交并不顺利,与美国,与日本…中国与许多国家之间都存在隐秘的问题,或因为领土,或因为资源,或因为历史,数不尽的原因,数不尽的问题。

1919年的事件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决不能盲目动用军事力量,除非属于自卫,再动用军事力量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在国际上,外交事务上,定要谨慎,不卑不亢,因为这不是个人恩怨,一个人代表的是一个国家。

顾维钧的事例值得我们思考,到底应当如何处理外交事务?很可惜,外交多变,没有永恒的定论。

不论怎样,我们都应学习顾维钧,遇事冷静,热爱祖国,让中国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我的1919观后感作文600字
我的1919观后感3
一九一九,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一九一九,中国人第一次向列强说:“不”。

一九一九,有太多的中国人走向了绝望的边缘,也有太多的中国人走出了抗议的第一步。

《我的一九一九》,苦难的一九一九;耻辱的一九一九;振奋人心的一九一九。

因为中国最广大的青年走向了抗争奋斗的道路,不论工人学生,不论贫穷富贵,不论民族地域,于是五?四成为他们不朽的丰碑。

当肖克俭跪在英美法的国旗面前,用熊熊烈火将自己燃烧的那一瞬,那是愤怒的火焰;那是四万万同胞的愤怒的火焰;那也是最深沉的悲歌;那更是在弱国无外交面前的悲痛。

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却不能收回本国应有的主权,德国占领的山东半岛在巴黎和会上划分给了日本,中国的主权变成了列强的盘中餐,成为他们相互交易的砝码,赠送的礼物,他们完全无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人的愤怒。

这一切只源于两个字:贫弱。

一九一九,正是我国内忧外患的灾难时期,国内军阀混战,各地拥兵自重相互争战,国外则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他们正在中国掠夺交通权,经济财政权,进而提出了更为苛刻的领土主权要求,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在经济、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大国。

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任人宰割。

耻辱的历史使我们悲愤,耻辱的历史更应该使我们铭记责任、吸取教训。

眼前依然难以忘怀的是他在烈火中的视死如归,他坚毅的目光,似乎要告诉世界:中国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终有一天会洗刷今天的耻辱,沉睡的东亚之狮一定会站起来。

恍惚间,泪水已经充满了我的眼眶,一个人可以有太多的选择,可以富足可以安逸,可是,是怎样的一股力量,怎样的一份坚毅使他远离故土,使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富足面前他选择了漂泊,在安逸面前他选择了冒险,在一己之爱面前他选择了祖国之爱,这样的胸怀这样的气魄,只因为他心中装着祖国。

今天,世界正处于总体和平的大环境之下,但是各国之间的竞争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它以新的形式在新的领域,展开着更为激烈的斗争。

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也带给了我们新的威胁。

而我们是青年的一代,先辈的努力使我们有了安定舒适的生活,我们应该无愧于我们所享有的幸福和安定,生活的富足不应该使我们丧失斗志和迷失最起码的信仰。

画家之责在于尽显自然之美,歌者之责在于谱写生命之音,青年之责在于壮祖国之强大。

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八周年,八十八年一晃而过,也许肖克俭的尸体已溶解在深厚的泥土中,也许他的尸骨正滋润着一株幼苗,也许正如这株幼苗一样,他的精神正感染和带动着新的一代人。

还记的他留给自己妻子的那句话“梅,回祖国去吧,那里正在燃烧!”我们这青年的一代,挺起我们的脊梁,抬起头,将这
样的精神传承。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吧,那里正需要我们,那里正期待着我们的燃烧。

影片《我的1919》深沉厚重,哲理精邃,充满爱国主义思绪。

影片以沉重的笔锋,拨开历史尘封,重现了1919年风云激荡的巴黎和会。

当时中国作为战胜国,没能收回权益,反而蒙受屈辱。

中国外交官顾维钧,凭着爱国良知和外交才能,顶住压力,坚持公理,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面对列强,公然说不,这在中国外交史上是第一次,而表现这段历史的鸿篇巨制,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是第一次。

88年过去了,忆昔思念,中国人虽历经战乱、饱受苦难,但始终坚持公理,自强不息。

我们坚信:公理必胜。

巴黎和会的行径,自然激起中国人民维护公理、爱国反霸的高度热情。

影片《我的1919》着力渲染甚至张扬的正是包括顾维钧在内的所有中国爱国志士的这股激情。

不过影片的精到之处,不是煽情式的强烈宣泄一种朴素甚至狭隘的民族情绪,而是冷静地站在公理高度,运用艺术刻刀,看共性更看个性地勾勒出不同中国人爱国行为的不同轨迹,从而使情节更加合理,人物更加鲜活。

顾维钧是位外交官,特定的身份,确定了他的爱国热忱和机智才华必然要通过外交途径才能充分体现和抒发。

他见识广、阅历多、站得高、看得准,视野开阔、焦点集中。

所以在外交斗争
中才能有理有节、不卑不亢,坚持正义立场,又不失外交风度。

影片中精彩的一笔,是那场在和会辩论会上的慷慨陈词。

他先以日本代表失落的一块怀表为契机,对日本代表欲擒故纵,引蛇出洞。

待日本代表发怒上套,然后根据事实真相,据理痛斥,后发制人。

引得会场一片掌声,使日本代表尴尬万状。

影片这种颇具匠心的艺术手法,不禁令人吐气扬眉,拍手称快。

且不论怀表细节是否属实,但这篇演说却非虚构。

根据史料记载,1919年1
月28日,顾维钧在辩论会上即席发表的影响全世界的阐述中国立场的演说,被誉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经典的发言载入中国外交史册”。

而他顶住列强和本国政府的压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则被历史学家誉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画下最光辉的句号”。

毛泽东同志生前曾说:“我很敬佩顾维钧先生的外交才华和为人。


当然,影片中表现爱国主义最宏伟、最鲜明的抗争轨迹,还是当时国内外千千万万愤怒、呼号的中国群众。

像在巴黎和警察搏斗的中国人;像在北京“五四”运动中游行集会的中国人……因剧情需要,影片虽淡化了他们的形象个性,却张扬了他们的精神共性。

因为他们的行动轨迹表现了当时的中国人由受压迫到反抗,由懵懂到觉醒。

开始,美国首相乔治说顾维钧是“一个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后来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不得不惊呼:“是一群,
一群剪掉辫子的中国人!”甚至当时在公理的感召下,连救助顾维钧的法国姑娘让娜和为了正义而向总理开枪的法国行刺者,也都进入了维护公理的抗争行列。

巴黎和会结束了,棕红色的漆封里,掩埋着死难者的尸骨,掺和着中国人的血泪,为列强们的分赃画上了句号。

影片沉重地向观众又暗示了一条历史规律:弱国没有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我的1919观后感4
以1919年一战刚结束凡尔赛会议为背景来讲述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全权代表之一顾维钧在会议上力争主权,却最终外交失败的惨痛历史故事。

影片详细地描述了那次中国人民不会忘记的失败外交的经过,让我对那段历史多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对于“中国人”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体会……
顾维钧,驻美公使,年轻,一表人才,他的身上,似乎拥有了一切优秀的品质,而他所作的种.种,也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无可指责的中国人。

为了争取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五个席位,他和陆征祥总长前去拜访法国总统克里孟梭,表现得不卑不亢;美国充当“和事佬”,希望中日能友好协商解决山东问题,当日本貌似公正友好地表示不会攫取山东的主权而只是拥有在山东行使经济特权时,他毫不客气地讽刺日本是捡个钱包把钱拿走还给主
人一个空钱包;在面对个大国的刁难时(要求中国代表团在下午三点前阐述自己在山东问题上的观点,二他们接到通知时已是将近两点),他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语出惊人,获得全场代表发自内心佩服的掌声……一个中国人,身在异国他乡就应该表现出我们身为中国人的不卑不亢,顾维钧是好样的!
一个人是无法撼动历史,无论他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弱国无外交”的现实,应有的五个席位只给予了中国两个席位,本是中国的山东也因英法美三国的利益考虑“转让”给日本。

这所有的一切,早已不是他顾维钧一个人便能力挽狂澜的,无论他再有才,再有能力,以腐败的国民政府为“支点”的她怎能“撬动整个地球”?
外交的压力不仅是国外列强给予的,更多的是来自身为后盾的“中国”政府软弱求和,群众激愤抗争,代表团成员成了众矢之的,之前的担忧“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似乎正在成为现实。

是作为外交官听从政府,还是顺应群众?我们忘了,顾维均,他首先是一个中国人,爱国青年。

中国成了巴黎和会上唯一没有签字的战胜国,6月28日,中国人第一次向全世界大声说“不!”。

我不知道历史上是否有肖克俭这个人但一定有这样的一群中国人为了祖国游行示威,最终视死如归。

肖克俭牺牲了他把自
己的满腔热血献给了深爱的祖国,相对于顾维钧,他的爱国是激烈而直白的,引起无数爱国者的共鸣。

还有影片中的另一个人物——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总长陆征祥,历史中的他是卖国贼,但以为他那句“取消顾维钧的资格我立刻辞职”得以保住顾维钧的全权代表资格,只是他最后黯然离开巴黎,称政府叫他在和约上签字而他的良心不让自己签字,由此可见,历史似乎也是考证的,身为一个中国人谁会愿意失去祖国?复杂的只是当时的局势罢了。

中国强大起来了,我们不必强颜欢笑的乞求他国的救济,我们不必在外交上唯唯诺诺,我们要挺直腰杆,昂首挺胸,“我们是中国人”战争时期我们呼喊,现在我们更应去实践,做无愧于自己、祖国的“中国人”。

我的1919观后感5
今天,我看了一部令我印象深刻的电影,叫《我的1919》。

讲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史。

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初,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作为本国政府的全权代表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和会上却处处受到歧视,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图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

辩论会上,顾维
钧慷慨陈词,从历史、人文等诸多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由此获得全世界与全国的一致称赞。

巴黎和会最终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

国内由此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肖克俭等人也在巴黎集会抗议。

而软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

代表团团长陆徽祥等人左右为难之下只好出走,代表团仅剩顾维钧和王正廷两人仍在坚持外交斡旋。

肖克俭眼见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中国的现状,愤然给爱妻留下遗书,在凡尔赛宫广场举火自焚。

电影中讲了中国外交团参加巴黎和会的外交全过程。

中国作为一个战胜国,都不能享有战胜国应该取得的权利,这是对中国的无视,对世界和平的无视!中国代表团虽一再争取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但中国政府的软弱与各列强的联合敌对,中国最终事与愿违。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祖国原来是这么落后,可我们却不能相助。

要想不被欺负,我们中国就需要强盛。

现在我们中国虽在快速发展,但相对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我们青少年应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如今中国已经强盛起来,不会再受其他国家侮辱、蔑视,不会再受其他国家歧视,其他国家也不敢再欺负我们。

我们应珍惜
今天这大好的和平时代,热爱祖国,努力学习,为了感激前辈们的流血奋斗而努力学习,为中国的发展而努力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