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五单元第13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社会治理和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4
2.(2020·全国卷Ⅱ)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 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 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 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
1234
由材料“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可知随 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用货币征收取代了对工匠的实物征收,工匠不再 专一于物资生产,削弱了官营手工业的地位,故选D项。
——摘编自江立华《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趋势,并分析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影响。 答案 趋势:制度日益周密,对百姓的控制日益严密。影响:加强了对 人民的控制,不利于人口自由流动和迁徙;便于征发兵役、徭役及征取 赋税,保证国家有充足的赋税收入;成为古代国家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 手段。
治安管理机构的设置较为固定;利用联保连坐与保甲法这样一 些超强制的高压手段;家族伦理和族规家法成为极为重要的非 特点 正式控制手段;由乡民、村民组成的治安力量对维系一方治安 起到了补充控制的作用;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 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与乡约教化社会职能三者趋于合一 有利于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 作用 护农业发展和巩固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社会教化;有 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积极性
地域性 制在特定的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 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 其户籍地位逐级降低,界线分明。其中,特权户籍以宋代的官
等级性 户最为典型,但在宋代以后消失。民籍户种是平民百姓拥有的 户籍,是主体户种,这些人是国家赋役的重要承担者
严格的户籍管理不仅体现在对人口生存地域的控制上,而且人 世袭性 口的等级、职业也被户籍标识得清清楚楚;不同等级、职业间
思维点拨
乡里的主要管理功能 (1)教化民众,劝民行善。 (2)规范乡民日常行为,主要是婚丧、祭祀等方面的交往礼俗。 (3)患难相恤,互帮互助。 (4)解决日常纠纷,维持社会治安。
重点探究
材料 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 “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扩大兵 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严格的户口登记制度以了解地 方的户口和财政状况。秦朝户口登记更加严密,内容更加详尽,对不报、 虚报和假报户口等行为严加惩罚,还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徙、迁徙时必须 审核并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户籍制度至此正式形成。汉承秦制,户籍 管理又有发展。汉丞相萧何编制《九章律》,其中的“户律”规定了详 细的户籍管理办法,实行编户齐民,历史上首次将户籍管理上升到法律 规范。此后,秦汉户籍制度一直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各户人口、田土、房屋
(1)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 (2)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 清朝 (3)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 人口数量
概念阐释
“诸色户计” “诸色户计”是元代各种人户的总称。元代户籍制度十分复杂, 政府根据全国居民承担的不同义务以及职业、民族、宗教和社会 地位的不同等情况,把人们划分为各种人户,称为“诸色户计” 或“诸色人户”。民户是主要人户,也是诸色户计的基础。元政 府在民户中实行户等制,以三等九甲为序征发赋役。
图解历史
重点探究
材料 明、清两朝继承并发展了历代王朝的社会保障制度。荒政方面, 制定了严格的救灾程序,广泛设立常平仓、义仓和社仓等备荒仓储;在 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设有养济院、孤老院、惠民药局等救助机构; 在养老政策上,颁布各种诏谕法令,承袭了免除老人赋役、赏给老人财 物以及提高老人社会地位的种种做法。此外,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个引 人注目的新动向,民间救助组织蓬勃发展……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 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这些机构在传统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部分
第13讲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社会 治理和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主题概览
(1)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主要任务是征发赋役,维护稳定。 (2)社会保障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宋朝以后,宗族及慈善组织的作用逐渐 增大。
内容导航
梳理归纳 必备知识 易错提醒 精准读背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课时精练
5.政府和社会救济的不同 。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 供应,或直接实施赈济,或鼓励各地余粮向灾区流通,疏导和安置流民, 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社会力量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如 收养弃婴和孤儿、接济贫民等。
精准读背
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由于人口与赋役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政府千方百计将人口控
概念阐释
基层治理 基层治理是对基层地区(如城市社区、农村等)的治理。基层是社会 治理的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现代化。城市的社 区治理、农村的村落治理,都属于基层治理范畴。基层治理涉及 面宽、量大、事多,直接面对群众,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 重要位置。
2.社会治理 (1)特点: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2)演变
的性质
政府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 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 唐宋时期 向官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衰落,乡里自治功 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
清代
乡里制度转变为官役制,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 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
(2)地方治理的特点及作用
——摘编自王卫平、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事业述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答案 特点: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制度成果;救助对象涵盖各类弱势群 体;救助举措全面系统;政府和民间相结合。
返回
易错提醒 精准读背
易错提醒
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 2.户籍制度束缚了人口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3.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 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但这种 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 4.古代乡村自治自律的基础是依靠社会基层单位的宗法教化。
二、 中国古代基层管理与救济救助制度 (一)中国古代基层管理制度 1.基层组织
(1)县下设_乡___和里。 (2)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 秦汉 盗。里设里正。 (3)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 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 唐朝 村正 明朝 实行_里__甲__制__,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
梳理归纳 必备知识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1)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战国 (2)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_宗__室__籍__、宦籍、
秦朝 市籍等
(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 户籍。 汉朝 (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成了封建国家 的“_编__户__齐__民__”。 (3)政府定期进行人口调查,东汉末年,户籍散乱
(3)执行效果:这种法律规定注定不可能长时间得到执行。其不可能执行 的根本原因在于古代的生产力还达不到能普遍予以救助的水平,而各级 封建政府的阶级属性也决定了其不可能对剥削对象予以全力的救助。因 此,这种救济也没有形成普遍化和经常化的机制,往往表现为统治者个 人恩赐性的“仁政”,时有时无,覆盖面和力度都很有限,并不可能真 正解决无助群体和贫苦农民的温饱问题。
3.全面认识古代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对贫困群体的救助 (1)基本原因:古代国家有两方面的重要职能:一是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 用暴力来维持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生活条件,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 二是处理全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和协调社会生产的运行。 (2)主要意图:古代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对贫苦无依的人进行救济,显示 出其对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的重视,出发点则是为了保证人口繁衍与生 产力的发展,同时可以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二)中国古代救济救助制度 1.历代社会救济 (1)原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 保障。 (2)特点 ①主体: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救济的重点在_救__灾__,核心在于保证粮食 供应。 ②辅助: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
(3)发展
汉朝 隋唐
汉朝建立_常__平__仓__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
2.古代优抚政策 (1)原因:中国古代一直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尊敬与赡养 老人,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 (2)方式 ①皇帝赏赐:秦汉时期,皇帝赐给高龄老人_鸠__杖__,以示尊重;明初朝廷 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 ②设置机构: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 专门机构,如唐朝的养病坊、宋朝的福田院、元朝的众济院、明清的 _养__济__院__。
1234
3.(2020·天津卷)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 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 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 点依据的是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返回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1.(2023·1月浙江选考)延载元年(694)八月敕:“诸户口计年将人丁、老、
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一定以后,不得更
貌。疑有奸欺者,听随事貌定,以付手实。”这种户籍管理办法是
A.黄籍登记
√C.貌阅之法
B.白籍土断 D.诸色户计
1234
根据材料“延载元年(694)”“诸户口计年将人丁、老、疾、应免课役及 给侍者,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可知,唐朝实行貌阅之法,将人口 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C项正确; 西晋实行黄籍登记,排除A项; 东晋后期和南朝实行白籍土断,排除B项; 元朝实行诸色户计,排除D项。
(1)隋命州县官“_大__索__貌__阅__”,重新核定户籍。 隋唐
(2)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
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 宋朝
指没有土地的佃户
(1)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划分,统称为“_诸__色__户__计__”。 元朝
(2)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1)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明朝 (2)明朝户籍册称“_黄__册__”,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
宋朝
①宗族通过设立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 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 ②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
明清
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思维点拨
中国古代政府重视社会救济的原因 (1)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 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 (2)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孟子、墨子等思想家提倡)。 (3)统治者为争取民心(促进政权认同)、缓和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巩固政权和统治的需要。
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
在我国历史上,户口的管理也对人口活动行为进行制约,它对 社会治 封建秩序,特别是治安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宋代 安职能 以后出现保甲制,赋予了户籍管理一项重要的社会治安功能,
从而成为政府加强其统治基础的重要措施
2.中国古代基层管理 (1)乡村治理模式及其变迁
乡里制度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 秦汉时期
秦汉
实行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 监督
唐朝 _邻__保__制__度__,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朝
推行_十__家__牌__法__,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
清朝
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
(3)趋势: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_乡__里__制__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 甲制合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