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5-6年级目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5-6年级目录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2、小数乘小数3、积的近似值4、连乘、乘加、乘减5、整数乘法运算定理推广到小数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以整数2、一个数除以小数3、商的近似值4、循环小数5、连除、除加、除减6、解决问题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四单元简易方程:1、用字母表示数2、解简易方程3、列方程解应用题4、列方程稍复杂应用题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平行四边行的面积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3、梯形面积的计算4、组合图形的面积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八单元总复习:1、小数的乘除法2、简易方程3、多边形的面积4、观察物体5、可能性6、解决问题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因数与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四)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五)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一) 2、分数的意义(二) 3、真分数和假分数4、分数的基本性质5、约分(一) 6、约分(二) 7、通分(一) 8、通分(二) 9、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0、整理和复习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 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二) 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 5、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第六单元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八单元总复习:1、因数与倍数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4、图形的变换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2、分数乘法应用题3、倒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分数除法: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2、分数除法应用题3、比第三单元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2、分数应用题第四单元圆:1、圆的认识2、圆的周长和面积3、扇形4、轴对称图形第五单元百分数: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百分数应用题4、纳税5、利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应用第二单元圆柱、圆锥和球:1、圆柱2、圆锥3、球第三单元简单的统计(二):1、统计表2、统计图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1、数和数的运算2、代数初步知识3、应用题4、量的计量5、几何初步知识6、简单的统计。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的全部知识点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研究动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认识数课时目标- 了解数的定义和数的分类;- 学会数的读法和写法;- 掌握数的顺序关系。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数字;2. 介绍数的定义和分类,并与具体例子进行对比说明;3. 教授数的读法和写法,练在黑板上写出指定的数字;4.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的顺序关系,比较不同数的大小;5. 练题: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数的排序练。
教学资源- 数字卡片- 黑板- 实物物品第二课:加法的应用课时目标- 掌握用加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加法运算;-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入加法的概念;2. 让学生观察实物并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3. 教授加法的符号和运算规则;4. 练加法计算,包括口算和书写;5. 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加法解决问题;6. 练题: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实物物品- 图片- 加法表第三课:减法的应用课时目标- 掌握用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减法运算;- 练运用减法解决问题和进行思维训练。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入减法的概念;2. 让学生观察实物并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3. 教授减法的符号和运算规则;4. 练减法计算,包括口算和书写;5. 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减法解决问题;6. 练题: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实物物品- 图片- 减法表教学评价- 布置作业:将上课研究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复和巩固;- 进行小组活动和互动探讨,让学生互相评价与帮助;- 设置小测验或考试,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老师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情况。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电子版图文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从在一定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与角之间、米与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与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教材紧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转化与对比的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引导学生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与教学。
在练习中设计了形式多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与计算练习,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设计了让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转化、对比的数学思维方法。
()经历乘法运算定律与两步计算运算顺序的应用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经历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电子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从在一定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与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教材紧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引导学生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教学。
在练习中设计了形式多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练习,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设计了让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转化、对比的数学思维方法。
(2)经历乘法运算定律和两步计算运算顺序的应用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3)经历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 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 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 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运用: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 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新课讲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 2 页例 2。 (2)师:这是一个用 3 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 观察所画下的形状 。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 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 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 2 页“做一做”。
2. 完成教材第 3~4 页练习一第 3、6、7 题。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
部编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
①
②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4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观察物体(三)
观察物体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复习导入
连一连。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从上面看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小红
小丽
小明
二、探究新知
按要求摆一摆。
(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 的图形。
还可以怎样摆?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复习导入
这是我从正面看到的图形, 如果是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 可以怎样摆?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二、探究新知
兰兰
这是我从不同方向看到 的。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观察物体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复习旧知,谈话引入
小华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二、探究新知
按要求摆一摆。
(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 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明明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二、探究新知
按要求摆一摆。
(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 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用5个小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三、知识运用
(2)如果再从上面看到的是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第五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测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言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板出:毫米的认识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七、巩固发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全册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全册教案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全册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p 、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历,培养独立考虑,主动与别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3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提问:如今的天平是平衡的,假如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谈话:如今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根底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如今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4、提问:刚刚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5、做练一练的第1题二、教学例41、出例如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4、完成练一练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稳固练习1、做练习一的第3题2、做练习一的第4题3、做练习一的第5题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五、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令人信服的数据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2)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单击一名学生完成以下统计数据和条形图,其余学生将写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同学寒假看的课外书的数量。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探索研究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
(1)小组合作,探索研究①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③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④汇报展示,统一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老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
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的空白条形图。
想: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③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按照刚刚学过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填写书上的统计表。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题。
做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外实践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按照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整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优秀8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二、合作探究(一)整体观察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2、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拓展应用1、做教科书例2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四、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布置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第一册:加法与减法1. 数字0-10的认识2. 认识加法和减法3. 0-5的加法和减法4. 0-10的加法和减法5. 口算添减法6. 小学乘法初步认识第二册:数到201. 数到102. 数到203. 20以内的加法、减法和口算4. 20以内的加法、减法问题5. 数到20和20以内的加法、减法问题6. 初步认识乘法与除法7. 小学乘法口诀的初步认识第三册: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1. 数字的认识与顺序2. 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3. 两位数的连加与连减4. 两位数的问题5. 十位数的认识6. 乘法的初步认识第四册:两位数与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1. 整十数的认识与顺序2. 两位数加两位数3. 两位数减两位数4. 简便计算法5. 四舍五入法6. 整百数的认识和加减法7. 千位数的认识和加减法8. 乘法例题第五册:乘法初步1. 乘法口诀2. 数的倍数3. 数的约数4. 三位数乘一位数5. 三位数乘二位数6. 除法初步7. 数的整除与余数8. 三角形的特征第六册:除法初步与一般算数法1. 两位数除一位数2. 两位数除两位数3. 一般算数法4. 小数的认识与加减5. 小数的进位与退位6. 长度的认识7. 周长的认识8. 长度的运算第七册:小数初步1. 十分位与百分位的认识2. 分数的认识与意义3. 分数的整数和小数4. 分数的表示与意义5. 分数的加减6. 时间的认识与标记7. 时间的计算8. 面积的认识第八册:分数初步与面积1. 微米与毫米的认识2. 数轴的认识3. 分数的分割与强化4. 顶点的认识与画法5. 顶点的音高与比较6. 温度的认识与标记7. 体积的认识8. 两个方向的加减法第九册:几何初步1. 全等的认识与判断2. 重心的认识与求法3. 等边的特征与角度4. 分数与比例5. 正方体的认识与拼装6. 距离的认识与运算7. 钟面上的角8. 两个方向的乘除法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的目录,内容涵盖了小学一至九年级的课程。
义务教育教材数学第五册
义务教育实验教材数学第五册
过河咯!
5× 3
名 称 1 旋转木马
2
碰碰车
价格
(每人每次)
200×3 > 200×2
60×4 < 600×4
比一比:看谁 写得最多
180=(
)× (
)=(
)× (
)=(
)× (
)
2×10= 20 (元)
坐碰碰车每人3元, 20人要多少钱?
坐碰碰车每人3元, 20人要多少钱?
3 × 20 = 6 ?
4×10= 40 4×20= 80 8×20=160
6×5= 30
10×5= 50
6×100= 600
4×1000= 4000 3×500= 1500
2×7= 14 20×7= 140 200×7= 1400
3×3= 9 30×3= 90 300×3= 900
4×5= 20 40×5= 200 400×5= 2000
2000×7= 14000 3000×3= 9000 4000×5= 20000
2000 700 300 40× 10 20 × × 6 8 4 8 4 4
30×3 <
40×3
500×3 = 3×500
2元 3元 6元 8元
3 激流勇进 4 登月火箭Leabharlann 5过山车10元
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 题吗?
价格
(每人每次)
名 称 1 旋转木马 2
碰碰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第五册课题一: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数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两种读法读一个乘法算式。
3.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图;学生准备6捆小棒(每棒10根)。
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算。
(教师每题读一遍,学生写得数,集体订正。
)6×4 9×3 5×3 9×7 7×38×5 7×5 4×8 6×8 2×92.指名回答问题。
(1)6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2个十是多少?(2)8个百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2个百是多少?3.先读数,再回答问题。
(1)4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十?(2)80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百?(3)120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百?二、新课1.教学例1。
先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捆(每捆10根),摆3堆。
在学生摆的同时,教师也在黑板上摆出来。
然后提问:“每堆有多少根小棒?”“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加法和乘法)“用加法怎样计算?”(20+20+20=60)“用乘法怎样计算?”(20×3)“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也就是3个20,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20×3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想:每捆是10根,3个2捆是6捆,也就是3个20是60,所以20×3=60。
教师可以结合叙述,在算式下面对照写出想的过程,如:接着请两个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然后教学乘法的另一种读法。
教师告诉学生乘法的读法除了已经学过的一种外,还有一种,即20×3还可以读作“3乘20”。
齐读两遍。
2.做第1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教师先出示题目让叙述用两种读法读出3个乘法算式。
可以先让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做示范,然后把每个算式齐读两遍。
接着再让学生口算这3道题目。
先让学生独立做20×4,订正时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然后再分别做200×4和2000×3。
做200×4时,可提醒学生:你能不能按照刚才学的方法想出怎样算?如果学生有困难,还可以启发他们想:200是几个百?2个百乘以4是几个百?必要时在200下面注明“2个百”。
使学生明确:2个百乘以4是8个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
最后让学生做2000×3。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2题,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
在学生独立做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左边两栏的计算过程。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让学生在读乘法算式时用新学的读法读。
3.教学例2。
教师分步出示例2的图。
先出第一组图。
问:“这幅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带着学生数出是300个。
再出第二组图。
问:“这组里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00个)“现在有几个300了?”(2个300)类似地,出示第三、第四组图。
最后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出乘法算式?”(300×4)“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读?”(4乘300)“你能根据前面的计算方法,想出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吗?”可以让学生讨论。
可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的思考过程再整理一下。
3.做第2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请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第2题,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然后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简要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一位数乘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的口算方法。
在计算时,我们一般把几十、几十、几千分别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用一位数去乘。
三、巩固练习1.第2页“做一做”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让学生独立做。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第2页“做一做”第4题。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计算,你发现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在计算上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仔细观察算式中被乘数、乘数、积在数的组成和写法上的共同点。
“利用这些特点怎样使计算简便?”使学生直观看到:这样都是可以看作将被乘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结果后面补上相同个数的0。
对学生的语言叙述不必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基本正确地表达其思想即可。
四、小结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如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的另一种读法。
)“计算时我们应该怎样想?”“有什么简便算法?”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五、作业练习一的第1、2题。
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几十(不进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例3的正方体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回答下列问题。
(1)1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2)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120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4)240里面有几个十?(5)120里面有几个十?在指名时,可有意识地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
2.口算下面各题。
10×5+6=20×3+9=300×2+60=二、新课1.教学例3。
教师先出示12个正方体(或图),把其中的10个连在一起,剩下的2个正方体与10个正方体中间稍空开些,让学生看清是多少个。
(教师边出示正方体,边提醒学生注意有多少个正方体。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摆出(或贴出)第2行。
同时问:“又摆了几个正方体?”“摆了几行?”最后摆出第3行,并问:“每行有多少个正方体?”“一共摆了几行?”“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怎样列式?”学生列出“12×3”后,教师在图下面板书:12×3。
然后,问学生是怎样想的,并让学生用两种读法读一读算式。
接着问:“你们会计算12×3吗?”并说明:这就是今天要学的新内容。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想一想12×3应该得多少。
如果有学生用加法算出得数,应肯定结果的正确,并让学生继续想用乘法解决办法。
启发学生看出左边是3个10,就是30;右边是3个2,就是6;30加6得36。
对照图,使学生看到: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3个12就是3个10和3个2的和。
3个10就是10×3=30,3个2就是3×2=6,它们的和是30+6=36。
教师边讲解边在图上注释,帮助学生理解。
如:2.做例3后面的“做一做”。
“要求4个12是多少,该怎样想?”“1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4个12可以看作几个十和几个2的和?”“那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12×4得多少?”再让学生独立解答23×2和32×3。
做题前提醒学生按照新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如果一时想不清楚,可以分步解答。
教师巡视,了解巡视的掌握情况。
订正时,针对班里巡视的具体情况,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教学例4。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概括总结。
使学生明确:120是1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所以3个120就是3个百和3个20的和;计算时先要用3个别乘100和20,再把乘得的两个积相加。
如果有的学生想出把120看作12个十,先用12×3,再在乘得的积后面补0,应给予鼓励。
4.做例4后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订正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想:“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把120还可以看作什么?”(12个十)“12个十和4相乘得多少?”(48个十)“48个十是多少?”(480)对于能想出别的算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140×2和230×3用别的算法怎样算。
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
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个别辅导。
订正时,选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要特别注意学生出现的错误,可以让错误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错了,以提醒其他同学。
2.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要用乘法算。
四、小结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样的乘法?”“在计算时是怎样想的?”“今天学的乘法与上节课学的有什么不同?”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表达的意思基本正确即可。
五、作业练习一第5题。
2.笔算乘法课题一: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的例1和例2,第6页上的“做一做”,第7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的算理和乘的顺序,以及积的写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笔算算理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看卡片口算。
3×2 2×4 20×4 13×3300×2 20×4 6+30 23×22.板演(与口算同步)。
4 3 7× 2 × 5 × 6二、导入新课,出示例1问:12×3,积是多少?口算时怎样想?板书:(根据学生的口答进行。
)10×3=302×3=630+6=36教师:求3个12是多少,口算的算理和方法同学们都已掌握。
这道题还可以列竖式笔算。
笔算的算理和口算一样,但笔算时怎样乘?乘积怎样写呢?我们现在来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三、新课1.教学例1。
(1)由复习板演竖式类推出12×3的竖式写法。
教师:笔算竖式写法和表内乘法一样,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乘数的个位要和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板书:(2)复习乘法算式的第二种读法。
(用第二种读法读出)教师指出:笔算时,用第二种读法比较简便。
(3)结合竖式展示计算过程。
①说明笔算乘法先要从被乘数的个位乘起,教师先遮住被乘数十位上的数。
问:竖式中是几乘几?()教师指出:3乘2得6,表示6个,所以6要写在积的个位上。
②露出遮住的部分,说明用3乘被乘数的个位以后,再乘被乘数的十位。
问:竖式中是几乘几?(3乘10)教师指出:3乘十位上的1得3,表示3个十,所以3要写在积的十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