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de)发展
概述:
我(de)家乡在号称塞上江南(de)宁夏,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de)变化,作为一个宁夏人我十分(de)自豪.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带;北部主要是平原,为引黄灌区;南部主要是山区,人类(de)祖先就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秦代便设郡治理,并开始沿黄河两岸修渠垦殖,建设引黄工程灌溉农业,经汉代、唐代(de)进一步开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平原成了闻名"塞上江南".但从明朝中叶以后,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开始衰败,尤其是南部山区,到解放前,已成为全国有名(de)贫困地区.194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1995年价格计算也不足400元.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1958年10月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从此揭开了宁夏历史(de)新篇章.在党(de)正确民族政策指引下,在国家和兄弟省、市、自治区(de)大力支援下,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de)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de)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在旧社会遗留下(de)极端落后(de)基础上,开展了大规模(de)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de)成就.
宁夏发展之经济
经济是一个地区(de)整体发展状况(de)最好体现.
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拥有区位、农业和能源三方面(de)相对优势.农业优势:宁夏平原土地肥沃,黄河过境397公里,年过境流量325亿立方米,引黄灌溉条件十分便利,有高产稳产水浇地600多万亩,被列为国家级“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是全国四大自流灌溉区,而清真牛羊肉、酿酒葡萄、枸杞、硒砂瓜等宁夏特色农产品经过精加工,打造了一批享誉国内外(de)名牌产品.能源优势:宁夏发展火电条件得天独厚,煤炭探明储量315亿吨,居全国前位.占总储量90%(de)宁东煤田低灰、低硫、特低磷、高热量,易开采,是理想(de)发电用煤.银川盆地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地热资源储量非常丰富,具有广阔(de)开发前景.旅游资源优势:宁夏有中国生态盆景之称,不大(de)版图上,分布着高山、大河、丘陵、平原、沙漠、湖泊、草原等多种地形地貌.“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堡一城”(将台堡、镇北堡、古长城)、“两文一景”(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塞上江南景观),构成了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和独特性(de)旅游资源,“塞上江南神奇宁夏”(de)旅游品牌日益叫响,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
改革开放经济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党(de)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久,贺兰县即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e)试点,1982年在全自治区普遍推开.到1984年,全区99%(de)农户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在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e)基础上,以后又大力推行了统分结合(de)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和加强社会服务化体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生产(de)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10月以前只是在局部范围内进行试验.1984年10月开始全面推开.目前,财税、金融、计划、投资、外贸、价格、流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均已取得较大进展;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推行内部三项制度改革(de)步伐正在加快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已在11家大中型企业中开始施行;全区已组成公司制企业1155家,企业兼并、联合、拍卖、破产、股份制合作等形式改革也已取得初步成效;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995年末,全区私营企业已达2002户,注册资金6.7亿元;个体工商户68647户,注册资金 5.1亿元.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格局基本形
成.1995年,全区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de)2962万美元增加到27800万美元,增长8.4倍.其中,出口总额达到24000万美元,比1978年增长9.6倍.出口商品结构由传统(de)农副土畜产品为主,发展为以煤炭、化工、轴承、机床等工业产品为主,出口产品运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从无到有.1995年利用外资达5650万美元,已注册(de)三资企业有365个.随着对外开放事业(de)发展,旅游事业也在迅速发展.80年代初期,中央确定上海市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对口支援省区.十几年来,上海市在经济、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力(de)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能源、原材料方面也为上海市做出了一点贡献.在与上海市结"兄弟"(de)基础上,宁夏回族自治区逐步扩大了协作(de)领域和范围.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已和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建立了经济协作关系.横向经济联系与协作由民间(de)、分散(de)协作发展为有领导、有组织(de)协作;由松散(de)协作向稳定(de)、紧密(de)协作联合发展;由就项目协作向形成经济区网络方向发展.近几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其他省(区)联合组织了西北五省区经济协作区、黄河中上游多民族协作区、黄河流域经济协作区."八五"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完成各类经济技术协作项目758项,新增工业总产值13.7亿元,引进区外资金1.34亿元,协作资金2819万元,引进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500余人.
宁夏发展之工业
工业(de)发展体现了走进现代化(de)进程,解放劳动力以及改革创新(de)能力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宁夏自治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国民经济完成了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向以工业经济为主体(de)转变.着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壮大优势骨干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现已形成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等行业为支柱(de)工业体系.特色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节能环保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三大千亿”计划助推工业升级.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工业园、灵武羊绒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园区.
工业经济在经历了4个发展时期,走过曲折(de)发展历程后,总产值实现了从1280万元到1360亿元(de)飞跃,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de)跨越,曾经贫困、落后(de)小省,现人均发电量全国第一,人均产煤量全国第三,成为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翻开尘封(de)记忆,会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区(de)工业仅仅是200多家简陋(de)手工作坊和小煤窑、机修所、被服厂等,主要分布在银川、石嘴山、吴忠及固原等城市,多属传统(de)手工工艺,规模非常小.
宁夏解放后,人民政府集中力量对食盐、电厂、面粉厂、煤矿等关系国计民生(de)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从1951年起,着手建设装机500千瓦(de)银川电厂和拥有460毛纺锭(de)银川毛纺织厂.到195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700万元,煤炭产量34万吨,发电量500万千瓦时,这是我区工业经济(de)恢复时期.
70年代在大力发展“五小工业”方针(de)鼓励下,我区各地建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de)小型工业企业、骨干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宁夏工业(de)全面发展.但是,受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思想影响,我区工业出现了战线过长,结构不合理,运行质量、效益低下,加上遭遇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刚刚起步(de)工业再次受到了重创.
“九五”期间,实施了大项目带动战略,启动了一批投资过亿元(de)重点项目,使自治区工业和大企业(de)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经过30年(de)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集中力量重点发展以能源、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高技术产业”“五优一新”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经过几年(de)努力,“五优一新”产业(de)扩张力、凝聚力和带动力对宁夏工业经济(de)持续快速增长发挥了有力(de)支撑作用,工业经济经历了历史上增长最快(de)时
期.快速发展(de)宁夏工业,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同时在发展质量上有了质(de)变化,为我区经济腾飞奠定了雄厚(de)基础.
宁夏发展之交通
交通在整个地区(de)发展有着密不可分(de)关系,它紧密(de)将各个地区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对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de)作用.
在“十一五”期间,宁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业发展成效显着,全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显着提升.启动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开通银川至迪拜国际航线,加密国内航线航班,民航旅客吞吐量350万人次.太中银铁路建成通车,西北现代化程度最高(de)银川新站投入使用,铁路年发送旅客能力提高到500万人次.银川至巴彦浩特、同心至沿川子等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新增公路1988公里,总里程达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00公里.完成银川河东机场二期扩建和老航站楼改造、固原六盘山和中卫香山两个支线机场建设,填补了中南部地区航空运输市场(de)空白,初步形成了以银川河东机场为枢纽、连接全国大中城市(de)航空网络.截至2010年底,全区民用机场达到3个,较“十五”末增加2个,机场密度达到4.52个/十万平方公里.水上旅游及渡口运输有一定发展,改善了黄河两岸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旅游业发展.目前我区境内拥有6条长大干线管道,包括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兰州至银川输气管线、陕甘宁气田至银川输气管线、长庆油田至包兰铁路原油管道和惠安堡至银川原油管道.
宁夏发展之文化
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有着独特(de)历史文化,其中以回鹘文化,西夏文化,贺兰山古代壁画等.
宁夏以回族优秀文化为主要特征(de)多元文化彰显了区域民族特色,为进一步发展我区文化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宁夏在放宽市场准入、规范市场管理、营造公平竞争(de)市场环境、扶持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好(de)成绩.大力实施“小省区能办大文化”战略,积极创新文化发展(de)环境,努力兴起文化建设(de)新高潮,不断提升宁夏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获全国八个先进省区之一.文化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一大批文化精品涌现,打造了大型舞剧月上贺兰、花儿等精品剧目并成功“走出去”,弘扬了中华文化,提升了宁夏形象.宁夏话剧团以“大篷车”为流动舞台,精心创作了铁杆庄稼、梅家小院等群众喜闻乐见(de)精品话剧,20年如一日,常年活跃在基层,把戏送到群众家门口,深受群众(de)喜爱,形成了宁夏“大篷车”精神,成为新时期全国文艺战线(de)一面旗帜.加大市、县两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全面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工程,建设和完善村(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健全,走在全国前列.
黄河金岸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建设宁夏文化创业创意示范园区和中国(宁夏)黄河金岸区域性影视基地、宁夏软件动漫园、宁夏新闻产业园区、环星海湖文化产业园、华夏河图、黄河文化产业园、宁夏印刷产业园、中国(吴忠)西部包装印刷城、世界沙漠博览园、中宁枸杞文化园、仁存古渡文化生态旅游区、青铜峡大峡谷和贺兰长河湾、平罗天河湾文化旅游区、一千零一夜主题产业园、微电影产业基地;建设宁夏大剧院、宁夏美术馆、红旗文化大厦、京歌文化大厦、新闻大厦、黄河图书出版大厦、宁夏文化综合大厦、世界企业文化馆,以及固原广电中心、吴忠市新闻中心等大型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世界穆斯林文化城、黄河楼、黄河书院、中华黄河坛、黄河古渡坊、沙湖水镇等标志性建筑和公园;建设吴忠市博物馆等文物大市县博物馆和宁夏水工博物馆、移民博物馆、枸杞博物馆、吴忠民俗博物馆等专题博物馆;实施董府、马月坡寨子等重点文物单位维修保护工程,以及中华回乡文化园二期、银川文化城二期工程
贺兰山历史文化休闲产业带:规划建设西夏文化创意产业园、贺兰山北武当生态旅游景区;迁建西夏陵博物馆,建设西夏文化创意特色街区、西夏4D多媒体酒庄和地质博物馆、矿山博物馆、边塞博物馆等专题博物馆;实施拜寺口双塔、贺兰山岩画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大六盘红色生态文化产业带:扩建固原博物馆,建设同心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续建六盘山景区红色生态休闲景区;建设固原文化城、六盘山民俗园、宁夏(海原)剪纸刺绣产业园、盐池革命纪念园、红色边区一条街、长城遗址公园、花马湖和哈巴湖旅游区;实施须弥山石窟等重点文物安防保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