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风险与防范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产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风险与防范对策
第一篇:助产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风险与防范对策
助产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风险与防范对策
医院产科的特殊性质和环境,决定了助产护理工作是一项多环节、高技术、高强度、高风险、节奏快、责任重、压力大的一项工作。
它关系着生命个体的安全、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及人类生命质量的高低。
医护工作者在工作中要面对许多危险因素,经常处于易暴露、易感染的高风险之中。
只有充分认识到产房工作的高度职业风险性,采取必要的、周全的风险防护措施,才能有效保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更好的保护产妇及人类新生命的安全。
1 职业风险因素
1.1 角色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侓意识的增强、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人们对产科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科助产、护理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单一的接产变成了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助产及产后护理与指导于一身的多功能职业角色,在工作中,如果不能尽职尽责的扮演好这一角色,就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或者引发医疗纠纷,给自己的从业带来风险。
1.2 责任风险由于产房工作多环节、高技术、高强度、高风险、快节奏、责任重、压力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烦心。
在工作中,若稍有差迟或者疏漏,都有可能责任事故或者引发医疗纠纷。
1.3 技术风险由于助产人力资源短缺,年轻助产士多由护士改行而来,理论知识欠缺、实践经验不丰富、操作能力不强,对高新技术设备的性能未吃透,操作程序不熟悉等,都可能给助产、护理工作带来风险。
1.4 职业暴露风险
1.4.1 锐器损伤助产工作是一项操作性很强工作,在日常操作或者急救操作过程中,经常使用刀、剪、针等鋭器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鋭器损伤而引起感染。
1.4.2频繁致病因子由于助产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助产工作人员
经常要与被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羊水、血液和各种分泌物以及被其污染的手术刀、剪、针等鋭器接触,在工作中,可因疏忽、操作不当、防护不周全,造成意外损伤而引起感染。
1.4.3 环境理化因子在产科环境中,医护人员经常暴露于用紫外线及其他化学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而产生的消毒因子、人员的嘈杂声和各种仪器的噪声之中,医护人员长期暴露于这些理化因子中,可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如紫外线可引起眼睛和皮肤的灼伤,其他消毒因子可对皮肤、粘膜、肝、肾器官造成损伤,噪声可导致心情烦躁、血压上升、心率加快、情绪波动,从而引起医护人员与产妇或其家属间的争吵,导致不必要的纠纷。
1.5 制度的缺失职业安全管理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职业暴露补救制度,是预防职业风险和降低职业安全损失的重要措施,由于制度的缺失或者不健全,将使高危职业人群承担更多的风险,并对被感染者造成严重的、乃至于永久性的身心伤害。
防范对策
2.1 加强角色功能
2.1.1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应急反应能力,以强健的体格和充沛饱满的精力迎接紧张繁忙的工作。
2.1.2 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风医德,保持乐观、淡定、积极、稳健的心理状态,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对待自己在社会中和工作岗位上的作用与地位,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产房助产与护理工作中去。
2.1.3 有意识的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职业自豪感,善于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提高心理承
受能力,主宰自己的情绪,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工作中去,避免因角色功能缺失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2.2 增强法侓意识和工作责任心产房工作人员肩负着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与平安的重大责任,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重灾区,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提高法侓意识,熟悉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法侓风险问题;必须以饱满的热忱、高度的责任心、极大的耐烦心和仁爱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善始
善终地服务于每一位产妇和新生儿,杜绝医疗事故和避免医疗纠纷。
2.3 提高理论素养和技术能力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和学习渠道,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在实践中学会观察、思考与分析问题,从而不断提高理论素养与技术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母子平安,避免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2.4 强化职业暴露风险管理
2.4.1 加强职业暴露防范知识的教育,了解职业暴露与职业感染的危害性,增强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消除对职业危害的恐惧心理,使之能理智、冷静、正确地对待工作中的职业暴露与职业感染。
2.4.2 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
(1)仔细了解每一位产妇的产前病史和相关检测结果,尤其是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等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结果。
(2)在助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刀、剪、针等鋭器时,应特别仔细和小心,避免伤及别人或自己。
(3)对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该隔离待产,隔离分娩,并按隔离规程进行助产和护理,所使用过的物品、产生的医疗垃圾及产房,应该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4)对一般产妇助产时,采用一般性防护,在进行会阴备皮和冲洗时,应戴单层乳胶手套;在进行人工破膜、接产、会阴缝合时,应戴双层乳胶手套;在给产妇加垫会阴垫时,应尽量减少血液、羊水的污染面;新生儿复苏时,如需要人工呼吸,应尽量擦干净面部的血液和羊水,并垫上双层纱布,切忌口对口直接人工呼吸。
(5)当发生意外损伤或者紧急情况时,应沉着、冷静、不慌张,以免造成更大和更严重的后果,并及时按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和采取补救措施。
(6)助产工作结束后,应及时、仔细清点使用物品及数量,按规定及时处理医疗垃圾,按洗手消毒规程进行洗手消毒。
2.5 改善工作环境
2.5.1 美化亮化室内场所,给医护人员和产妇创造一个温馨、舒适、
和谐的室内环境。
使医护人员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展工作,使产妇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医疗服务。
2.5.2 科学选择消毒药剂,严格掌控消毒时间和使用浓度,改善室内通风透气设施设备,使室内有害因子尽快下降到正常水平;改善个人防护装备,优化工作流程,尽量减少暴露机会,降低暴露水平。
2.6 完善职业风险防范制度医院应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职业风险管理制度、职业暴露防范制度以及暴露补救制度,切实执行相关规定,并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不定期检查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
定期为工作人员进行职业体检,及时了解职业伤害程度。
及时对可疑感染者采取补救措施,如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及相关致病因子的疫苗,暂时限制疑似感染者从事高危作业;对已经感染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最大限度地保护可疑感染者免受感染,;对已感染者应最大限度地积极治疗,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职业感染而遭受的其他损失。
小结
当前,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液传播疾病在我国的流行形式不容乐观,产房工作人员已成为职业危害中最危险的人群之一。
无论是医院管理者,还是产妇工作人员,都必须充分的认识到产房工作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和采用感染的危害性,高度重视职业暴露防范工作,从各个方面做好职业风险防范工作,落实各项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切实保护助产工作队伍和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使她们能安心安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助产工作之中;从另一角度来看,保护了助产工作队伍和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也就保护了产妇和新生命的健康,保证了人类能够更好地、更健康地延续与发展。
参考文献:
[3] 张绍兰.护士工作压力的自我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3.26(3)下旬版:74-7.[4] 何利琴.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6.26
(6)下旬版:55-
[5] 高国贞,刘桂卿.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调查[J].现代护理.2006.12(18):23-24.作者简介:
李曙芳,(1968-),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第二篇: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
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
摘要:随着们社会的进步和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病人就医时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护理人员应在操作过程中做好护理记录,避免来自于患者的医疗纠纷,用法律保障各自的安全。
关键词:外科;护理;风险与防范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1-0103-01
随着们社会的进步和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病人就医时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病人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众多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医护服务的质量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为了能够更好的确保就医患者的身心健康,更好地完善医疗综合体系和医护安全,各相关部门提出了相应的的防范对策。
本文从护理安全的概念出发,首先分析了医疗患者的安全现状,然后探讨了外科护理存在的原因、潜在风险,并分析了相关具体对策,最后对外科护理的未来做出了展望。
护理安全是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确保病人的安全,创造一个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
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程序操作,避免来自于药物、器械、病菌对人体的伤害,护理人员应在操作过程中做好护理记录,避免来自于患者的医疗纠纷,用法律保障各自的安全。
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
1.1 术前准备不充分
由于护理人员粗心大意,未按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术前未对病人资料进行认真核实,没有与相关部门核对,导致接错病人或开错手术部位;手术所需物品准备不充分,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心理护理不到位,导致患者过度紧张,影响手术等。
1.2 用药、输血等差错事故
护理人员未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适用症、不良反应等,在给病人用药前没有做好三查七对,导致用错药或剂量错误;未及时调整输液滴速,导致短时间内快速输入大量液体,引起不必要的不良症状;输血时未进行双人核对,违反操作规程,导致输错血。
1.3 护理记录不完整、对所用物品核对不仔细
未强化在手术过程中及时、完整地记录所需设备、仪器使用情况的意识,术中护理操作不严谨,如对患者深部组织中所填入的物品未及时取出,对术前带入的伤口敷料未及时进行清理。
术毕关闭体腔前,未认真核对器械、纱布、缝针的数目,应核对无误后方可关闭切口。
1.4 缺乏有效地沟通
整体护理已经推广应用,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很多护士对护理程序掌握不熟练;有些内容有名无实,比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对生活部分自理的病人,生活护理以协助为主。
有些护士在工作繁忙时因为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对能自理不需要护士帮忙的病人则不去沟通,容易让病人与家属产生误解,认为护士根本就没进行基础护理。
1.5 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责任心不强,工作懈怠。
术中观察病情不细心,对危重病人不及时处理;交接班不认真或术中不坚守岗位,对手术患者的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术中未认真收集标本,或由于粗心造成标本混淆或丢失;对于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不请示也不请他人帮忙,对病人造成不务要的伤害引发护理纠纷。
1.6 忽视管理工作
管理者没有把握工作中的重点及薄弱环节,对护理风险程度把握不足,监控措施不得力。
比如护士长每日工作重点不明确,忙于做治疗而忽视管理工作;对院内感染防范监管不力,如空气消毒、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医疗垃圾的处理不当等,导致病人院内交叉感染增加,这些对护理安全都有直接影响。
外科护理潜在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2.1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保证护理的安全性
严格按照各项护理制度执行各项护理工作,杜绝血型输错、用药
错误、手术开口位置出错、手术物品遗留患者腹腔、手术标本丢失等失误的发生。
规范化护理全程,对手术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2.2 加强护理人员操作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及护理质量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不断适应现代外科护理的发展。
外科护士必须全面掌握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常用药物的用药剂量、浓度、时间、配制方法等,熟悉各类手术的全过程,更好地配合医生高质量地完成手术。
2.3 加强法律及思想教育,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责任心
定期对临床护士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对临床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进行总结分析,对医疗纠纷案例,分析存在风险及提出整改措施,以杜绝类似现象再次发生;强化护患共担护理风险的意识,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必须履行护理告知义务,详细讲解其目的、配合的注意事项、作用及副反应等,严格履行病人或家属签字认可制。
此外,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事故,提高护理技能和理念,对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减少医疗事故与纠纷的发生。
2.4 注重对护士长培训学习,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能力
护士长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协调护患关系,要懂得调动护士积极性、发挥护理骨干带头作用的重要性;要熟悉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掌握处理问题的尺度与技巧;要熟知病区内的高危人群、环节、区域。
不过,基层医院的临床护士长接受省、市级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护士长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
总结在医疗不断发展更新的今天,外科护理学有了更加全面的变革,外科护理学的整体发展趋势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根据患者的身心特点,依照合理的护理方案、计划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心护理。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不断引进和陆续突破,也使外科护理不断朝着更专业、更高质量、更细致的方向发展,外科护理工作在新时期出现了更多新的矛盾和需求,医护人员的工作则要求更加严格,必须对病人的生命安全做出完好保障,关爱患者的安全,是医疗事业义不容辞的艰巨重任。
参考文献
[1] 张秀萍,武彩虹,张丽娟.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与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09):781-783.[2] 丁晖.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与对策探析 [J].吉林医学,2011,(06):1231.
第三篇: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背景: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病人和家属提出“专业化”问题,多渠道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护理安全高要求与护理风险低意识的反差,管理者的困惑与无奈。
目的:明确护理风险所在,掌握风险发生的规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的护理。
概念:护理安全定义: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成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式死亡。
护理风险是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
所在医疗过程都是风险与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
(任何一个不良的护理行为都有可能发生)。
风险管理:是指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
(发现教育和干预的过程)。
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按风险管理流程和实施管理。
1、识别护理风险(分析)
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3、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4、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识别护理风险:①反思历年的问题和差错(经验)②收集外院护理纠纷的事理;③收集病人与家属不满意的信息与建议;④临床巡查、工作流程;⑤与护士沟通、询问的病人和家属;⑥考核护理人员能力,确定护理风险事件易发生部位、环节和过程,明确病人安全上存在的和潜在的危害。
密切关注护理风险“三重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时间段的管理。
护理风险评估---病人确定重点病人范围:五类 A类:危重、疑难、疗效不佳,预计会发生或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医疗缺陷造成不良后果的医疗纠纷的病人。
B类:应用新技术新疗法,存在医疗纠纷陷患、反复沟通告知仍不理解不配合的、费用过高的;
C类:涉及司法案件、交通事故,工伤等易产生纠纷隐患的;
D类:离退休人员、劳模、外宾、知名人士等;E类:传染病人(SARS、禽流感)。
护理风险评估---护理人员1.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2.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3.专科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4.工作中粗心大意,缺乏责任心,护理工作不到位
5、常规护理差错的类别①药品错误;②操作失误;③发生压;④各种管道脱出;⑤病人跌倒坠床;⑥走失;⑦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纠纷。
第二步: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明确风险管理职责:
护理部: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不断查找安全隐患并提出层范预案与措施。
护士长:收集本科室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及情况,认识风险所在制定本专科措施及时上报。
护士:发现问题须采取积极对策,及时上报,做好记录。
第三步: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与措施
一、制定各班护理制度、各班职责
二、制定病人安全管理预案
1、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时遇停电的应急预案
2、预防患者发生误吸、室息的措施和处理预案
3、预防患者化疗品外渗的措施和预案
4、防范患者烫伤的措施和管理预案
5、预防病人意外伤害发生的措施和预案
6、病人转科、转运护理安全管理规定《危重病人转科交接登记表》
7预防火灾发生的管理预案
8、防范发生坠床、摔伤的预案
三、规范重点时间管理
1、节假日
2、夜间、中午
3、交接班
4、工作闲暇时、
5、护理人员考试前
四、护理告知:(治疗、护理、特殊护理操作前告知,应用保护性的工具的告知等)
五、规范护理记录,成立质控小组,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各小组工作落实情况
六、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素质培养。
七、按护理级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了解病房的动态。
八、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制度
九、加强病房的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如抢救药品、物品、设备等处于备用状态。
十、出现护理差错及护理投诉时,要按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
结束语:安全隐患差错事帮对于我们来说,机年可能是1%,甚至更小,但对于每一位患者来说,将是100%。
完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责任是我们刻不容缓的工作。
第四篇: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都有哪些因素并制定防范防止对策。
方法:通过对2007年到2010年我院120指挥中心反馈的意见表及相关的急诊护理管理资料进行预见性分析。
结果:使我院前急救理质量得到提高,医疗纠纷明显下降。
结论:护理人员通过专业的培训,降低了护理风险,确保院前急救工作快捷、准确和安全。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
它是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护是从救护现场到达医院之前的紧急处理和转运途中监护的整个过程。
其唯一目的是挽救患者生命、使院前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降到最低。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某些不确定的有害因素直接或问接导致患者伤残或死亡结果的可能性[1]。
作为一线的护理人员由于长期处于急救状态,工作涉及范围广,具有多病种、多学科、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处置、抢救等多个环节和过程中,它要求护理人员要利用有限资料在短时间内做出临床决策对患者进行救护[2]。
由于救援任务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因此要对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现将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和防范对策介绍如下。
1直接护理风险
1.1急救药品、物品、器械准备不足或使用不当
由于现场救护的紧急性和复杂性,救护车上的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或者由于使用后没有及时补充和检查不及时,导致物品失效、仪器不能正常使用,导致无法及时给予正确救治,延误抢救时机[3]。
院前急救环境往往比较乱,护士在抢救时拿错药给病人注射,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2急救护理技术不熟练
院前急救场所大多在家里或马路边,要求准确、迅速但由于人手有限、环境复杂再加上精神紧张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护士在静脉注射时不能一针见血或气管插管不顺利等都会延误抢救时间。
由于家属或路人目睹抢救过程,如果急救技术不熟练或不及时或采取了错误的治疗手段就会致护患关系矛盾激化[4]。
另外护士使用抢救仪器不熟练专业知识不全面、抢救流程不熟悉、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等,都易引发延误抢救时间,对患者造成伤害。
1.3急救医疗仪器设备管理不善由于当班护士未及时检查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风险,仪器本身的潜在事故造成的风险,对于急救仪器必须保证百分之百的完好,要有专人保管、固定地点放置、按时清点、按时消毒、定期检查保证在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