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元月)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学生版)一、选择题(共24道题,每题2分,共计48分)1.《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A.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B.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D.中共一大制订的最高纲领2.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3.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A.改革社会风尚B.吸收世界文明C.发展近代交通D.主张机器生产4.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
为此,他们都主张:()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B.消灭所有制,实现社会平等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5.古语云:“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
”能对这一自然规律作出科学解释的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6.美国学者格鲁弗·威尔逊说:“用艾萨克·牛顿的词句所说明的运动三大定律,但却是以伽利略的研究成果为依据。
衣服是牛顿的,身体却是伽利略的。
”按他的意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物体运动三大定律的提出者是伽利略B.伽利略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奠基者C.“科学巨人”牛顿名不副实D.经典力学是两人通力合作的成果7.近年国内学术界对晚清历史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有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等,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A.社会变迁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8.“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
湖北宜昌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级高二年级十月月考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在这里,班固说的是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2.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
‘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的生命3.《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材料反映了当时A.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 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C.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4.《南方日报》刊文:“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
”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D.经世致用5.“到底什么时候变革统治者才是合法的?废掉现存的王朝之后,怎样确定谁是老天指定的继承者呢?孟子的答案是聆听‘人民’的呼声……”由此可知,孟子所指的“继承者”是A.礼法并重的开明君主 B.施行“仁政”的国君C.受命于天的天子 D.受法律约束的立宪君主6.“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宜昌市第一中学201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史书上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
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实行了禅让制 B.建立了奴隶制国家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D.确立了皇权至上原则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A.促使西周强盛B.导致诸侯割据C.强化宗法体制 D.促成秦朝统一3.“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B.分封制下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C.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和延续D.分封制下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诸侯称雄4.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城制度5.《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 B.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C.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 D.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7.(如右图所示)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
湖北省宜昌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6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6页,两大题27小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祝考试顺利★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15年11月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用隶书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
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该墓葬目前已出土文物一万多件。
该材料( )A.为研究孔子言论提供了实物史料 B.说明汉兴后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 D.其史料价值已经超过马王堆汉墓2.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
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
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魏晋玄学( )A.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3.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
这表明作者认为( )A.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C.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D.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4.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犁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
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 ) 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B.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5.《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
湖北省宜昌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其他任何人。
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官僚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B.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C.贵族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宗法制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2.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俸两千石的郡国守相之后,但刺史与郡国守相因政务而单独会见时,则要以刺史为尊。
这主要是因为A.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B.郡国守相畏惧刺史权威C.汉代朝廷礼仪规定混乱 D.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伸3.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
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
推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B.美洲农作物的引进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 D.生活习俗逐渐改变4.隋唐时期,在首都长安之外,隋炀帝和唐髙宗又经营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为东都。
这一现象反映了A.权力平衡的需要B.边患局势的变化C.经济重心的转移D.城市人口的增加5.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汉代以后,随着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
这一变化表明A.儒家力图适应政治需要B.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C.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D.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6.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者,天、地、人也; 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宣扬君权神授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D.强调教化民众7.1860年,《北京条约》签字后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说:“我们永久性的利益在于贸易,而贸易的繁荣全赖于秩序和安定”, “中国政府的垮台只会对英国的非领土权益造成严重损失……英国的利益依靠一个中央政府的存在”。
湖北省宜昌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训练卷(四)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宜昌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文科综合训练卷(四)考试时间:2015年1月8日 7:55-10:25第Ⅰ卷(选择题,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礼记·王制》中云:“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
”此语包含的主要思想是A.聚族而居,体现尊卑有序 B.因地制宜,促进生产发展C.合理规划,促进人地和谐 D.天人合一,提倡尊天亲民25.西汉武帝在谈及制度建设时指出:“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不受驾驭的马,放荡不受约束的人),亦在御之而已。
”其意在通过制度A.扩大人才的选拔 B.培养个人的修养C.加强对官吏的监察 D.神化治人之“术”26.“广陵有贾人,以柏木造床,凡什器百余事,制作甚精,其费已二十万,载之建康,卖以求利。
” 这一经营活动具有的特征是A.专业化生产 B.交易场所固定 C.产销合一 D.制漆技艺高超27.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A.管理上体现出以洋为师的特点 B.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好了准备 D.经营上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28.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29.右图是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张照片(民户内景),它最能反映出A.所有制变革给民户带来的喜悦B.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粮食增收C.思想解放带来文艺创作的繁荣D.改革之初,农村生存状况堪忧30.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湖北省宜昌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二月月考试题
宜昌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2月月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A.学在官府 B.有教无类 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2.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3.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
”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D.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4.有一天,在下体育课回教室的路上,两位同学吵了起来,同学甲说:“我们体育老师太狠了,一个动作不对,就罚我们跑20圈。
”同学乙不服气地说:“你说的不对,这是老师负责,不是太狠,而是太好了。
”他们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普罗泰格拉 D.亚里士多德5.“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
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
总的来说,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高二历史上期中-宜昌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宜昌市第一中学201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材料中“天下一大变局”产生的影响是A.分封制度加强 B.官僚政治确立 C.宗法制度形成 D.井田制度出现2.《元史·百官志》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据此判断元代行省A.掌地方军政大权,且不受中央节制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C.否定了秦汉以来的郡县制D.延续了北宋以来“强干弱枝”的行政管理体系3.亚里士多德这样评价某次改革:“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
因为这次改革A.初步改变了雅典贵族统治的局面B.在雅典实现了以法治国C.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D.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4.在探究英国责任内阁制特点时,某同学摘选了下列史料。
你认为其中有误的是A.“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成,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B.“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十分之九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C.“内阁,一个起进口作用的扣子,而被连接和紧扣的是国家的立法和行政部分”D.“不同的部门应该保持依据一个自由政府的性质所容许的那样的独立和彼此分立”5.荀子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尊礼爱民、为政以德 B.人性本恶、严刑峻法C.君民共治、天下一统 D.礼法并举、王霸统一6.“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持此种观点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7.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人民版)(Word含解析)
2015 - 2016学年度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人民版)命题学校:黄州区一中审题学校:广水一中考试时间:2015年11月17日上午10:00 11:30 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根据所节录文献内容判断,这段文字最有可能论述下列哪一观点( )A.不法常可R.严刑峻法C.奖励耕战D.尚贤尚同2.先秦各家学派都重视孝道,其中尤以儒家学派为代表。
从孔子起,孝悌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A.儒家“百善孝为先”的伦理观念B.“三纲五常”的思想观念C.“修齐治平”的思想理论D.以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3.汉宣帝教育太子曾说:“汉家白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由此可知汉宣帝( )A.主张以王道治理国家B.想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C.倡导法家的治国理论D。
主张儒法并用4.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B.存天理、灭人欲C.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D.君子气节、道德自觉5.王国维将整个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
下列对“乾嘉之学精”的理解准确的是( )A.明季遗儒,惩明儒之空疏无用,其读书以大义为先,惟求经世,实学以兴B.纪纲既张,天下大定,士大夫得肆意稽古,不复视为经世之具,而经史小学专门之业兴C.白外域之学输入,举世风靡,既见彼学足以致富强,遂诮国学而无用D.外侮踵至……公羊家言三世改制之说,尤与变法相吻合,故外托今文以自尊6.下图a、b、c、d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湖北省宜昌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宜昌市第一中学2016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
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
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
”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A.有所为有所不为 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2.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
这反映周以后A.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 B.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D.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3.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
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
1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
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A.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B.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C.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 D.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4.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38年“郑子产作丘赋”。
对此,现代学者解释说:“丘赋是领主按丘征发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
”据此分析,子产推行军赋改革的进步性在于A.开创了赋役制度改革之先例 B.为争霸战争准备了条件C.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税收入 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5.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
“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A.有注重其“防伪”功能 B.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C.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D.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6.1938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明确指出:“抗战之胜负,不仅取决于兵力,尤取决于民力”,“发动全国民众,组织工、农、商、学各职业团体,改善而充实之,使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为争取民族生存之抗战而动员”。
湖北省宜昌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宜昌市一中学201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命题:吴森虎审题:宋本贤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
下图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表示疆界范围的界标。
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A.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B.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C.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D.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2.在《汉书·食货志》里,班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同时该书上篇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
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丘的“先富后教”,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
可见A.班固对“食”与“货”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分析解释B.“食”是指农业生产,“货”是指农家副业的生产C.表明了作者继承战国以来的重农抑商的思想D.该书上篇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全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3.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
……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
……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
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
”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A.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B.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4.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宜昌市第一中学2016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合计48分)1.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2.明朝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
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
”材料表明明朝实行这一科举取士办法的目的是( )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C.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交流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3.《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
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
这反映出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 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北宋时期的家庭手工业技术异常发达4.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以上官员禁止经商。
然而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
嘉靖时,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
这说明,明代中叶以后( ) A.轻商意识淡化B.经济模式变化C.内阁地位上升D.吏治渐趋腐败5.战国时期有人将以下五种人称为“蠢”(蛀虫):学者(战国末期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依附贵族私门的人)、工商之民。
这种言论适应了当时( )A.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强化贵族统治的需要D.维护地方稳定的需要6.宋代叶梦得在《石林家训治生要略》中提到:“人之为人,生而已矣。
湖北省宜昌一中秋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市第一中学201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
该治国策略反映了以下哪一学派的政治思想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2.古代某思想家认为:臣民只有将自己依附于君王,融化于群体之中,个体的生命才有价值、有意义。
怎样才能做到呢?他进一步回答说:崇教化、立官学、察举征辟、建立文官之制。
这位思想家很可能是A.韩非子 B.朱熹 C.董仲舒 D.黄宗羲3.王守仁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4.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
“游谈无根”指的是A.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 B.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C.理学家们的空谈性理 D.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5.佛教在经某某传入中原的过程中,沿途修建了许多石窟,形成了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
某某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飞天和菩萨是全裸的;而在敦煌莫高窟中全都穿上了裙子,至多半裸上身;在某某龙门石窟中就全穿上宽袍大袖的衣服了。
这种服饰上的变化反映了A.沿途气候逐渐变得寒冷 B.越接近汉文化中心,本土化特点越显著C.中原地区的经济较之边疆地区更为发达 D.某某地区社会风气最为保守6.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D.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7.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湖北省宜昌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含答案
宜昌市一中2016年8月高二历史入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网站计划拍卖一批古董,号称是战国时期的墓葬所出土的文物,包括毛笔、佛像、竹筒、铜镜。
请根据你所学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有一件必为赝品,这件文物应该是:A.毛笔 B.佛像 C.竹筒 D.铜镜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度导致贵族拥有土地的所有权B.贵族拥有政治上的世袭特权C.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的自然经济 D.百家争鸣所形成的思想繁荣3.尚书本是传递文书的小官,汉武帝时“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皇帝需要找人帮助阅读日常文书,提出初步意见,设立领尚书事一职,帮助皇帝审批文书。
对于此理解正确的是:A.制约了丞相的权力 B.标志了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C.形成了宦官专权的历史局面 D.证明了君主专制制度的优势4.小王喜欢看有关历史的电视剧,她从中获取了一些对历史人物的认识: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
②康熙: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主持编撰《四库全书》。
③唐太宗:从谏如流,三分相权,开创科举制选拔人才。
④明成祖:设置内阁,加强皇权,迁都北京。
小王对以上历史人物的认识与史实相符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唐代科举从形式上看和过去的孝廉、秀才有继承关系,只是当门阀盛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
”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继承了传统的选官方式 B.巩固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度的特权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 扩大了统治基础 D、淡化了门第出身6.针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认为:“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5年秋期中联考高三历史试题(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
这也就是说A.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B.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C.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D.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2、有史料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由此可见该制度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C.使土地、政权和血缘结合 D.扩大了国家疆域3、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
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
以上材料可以说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4、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这说明军机处A.加强了中央集权 B.防止了大臣专权 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
不属于从封建转帝制这一次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公天下”转向“家天下”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6、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
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7、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
2016届湖北省宜昌一中、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一中、龙泉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西周以来王位继承制度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清朝()A.强化了王族家天下制度B.封建专制统治危机严重C.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D.皇位继承制度的多样性2.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一张木牍记载:“口口(年)三月辛卯中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为贩,约人贩钱二百,约二。
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贩,即贩直行共侍(持).……病,不行者罚日卅。
”这张侍约可以说明()A.民间贩运突破政府法律规定B.诚信意识和商业道德的建立C.货币支出成为贸易主要手段D.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契约方式3.如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此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A.巩固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B.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C.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D.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4.民国初年出现了戒除鸦、雀、鸨“三鸟”的进德会,提倡“当然进德”、“自然进德”。
进德会创办的主要目的是()A.宣传男女平等思想B.抵制尊孔复古逆流C.注重国计民生改善D.扭转社会不良风气5.“面对与西方的冲突一败再败,当时的开明士大夫阶级发动了’自强’运动,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工具来保护中国文明,即通过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保持中国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随即指出:“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之所以认为“荒谬”,主要是因为()A.工具方面的西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B.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严重动摇C.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D.不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6.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市第一中学201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命题:秦大勇审题:宋本贤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材料中“天下一大变局”产生的影响是A.分封制度加强B.官僚政治确立C.宗法制度形成D.井田制度出现2.《元史·百官志》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据此判断元代行省A.掌地方军政大权,且不受中央节制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C.否定了秦汉以来的郡县制D.延续了北宋以来“强干弱枝”的行政管理体系3.亚里士多德这样评价某次改革:“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
因为这次改革A.初步改变了雅典贵族统治的局面B.在雅典实现了以法治国C.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D.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4.在探究英国责任内阁制特点时,某同学摘选了下列史料。
你认为其中有误的是A.“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成,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B.“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十分之九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C.“内阁,一个起进口作用的扣子,而被连接和紧扣的是国家的立法和行政部分”D.“不同的部门应该保持依据一个自由政府的性质所容许的那样的独立和彼此分立”5.荀子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尊礼爱民、为政以德B.人性本恶、严刑峻法C.君民共治、天下一统D.礼法并举、王霸统一6.“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持此种观点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7.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D.君主的地位是可动摇的8.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
这一现象表明A.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孔子被统治者披上神话的外衣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D.皇帝借尊孔来提高个人的声望9.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
程颐、程颢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A.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B.知善知恶便是良知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D.格犹穷也,物犹理也。
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10.宋代学者李舰说“民之欲善,盖其天性。
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有所主,其于异端,何假及哉?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
民之耳目鼻口舌心知百体皆无所主,将舍浮屠何适哉。
”对此段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揭示了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内在动因B.体现当时知识分子对儒学价值的反思C.批评“后儒者”对民众的影响力有限D.说明佛教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11.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
……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B.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D.君主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12.梁启超评价黄宗羲说:“原来我们国家还有比卢梭早200年的这么先进的思想。
”其“先进的思想”主要表现在①反对君主专制②设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③倡导言论自由④主张民主共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该思想家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14.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
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
”其后的柏拉图认为:“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
”这表明A.法律是人类意志的体现B.人是法律的中心C.法律和道德有一致之处D.法律具有随意性15.某一时期,“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中,……课程强调学习古典艺术和体育锻炼,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
”该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潮是A.禁欲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自由主义16.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此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A.开展世俗教育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C.自由探讨真理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17.“一方面他将自己感性的生活欲求压缩到如此低微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又把理性的精神探索发挥到了如此的淋漓尽致。
他从没有出过远门思考范围却横跨宇宙。
”材料中的“他”应该是A.苏格拉底B.莎士比亚C.孟德斯鸠D.康德18.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已的头脑思考问题。
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B.与上帝直接对话C.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D.批判神权统治19.中日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
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
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A.要不要社会革命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20.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
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
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
”其大民族主义观念在当时的主要价值是A.协调民族矛盾,缓和社会局势B.突破传统“天下观”,否定专制C.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D.追赶世界潮流,推动改良变革21.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22.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
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实业救国②民主与科学③“自强”“求富” ④“超英赶美”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2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
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
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
”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B.脱离中国传统政治,是全盘西化的产物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D.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24.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7分,第26题17分,第27题18分,共52分)25.(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
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的影响。
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
(8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6分)(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3分)26. (17分)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内涵具体是什么?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5分)(2)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二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3)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张。
这些主张对欧洲思想和政治有何积极影响?(8分)27.(18分)进入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从“夷务”到“洋务”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