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割席断交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依附曹操父子。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_______

②宁读书如故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非吾友也。

(3)文中管宁、华歆对片金和轩冕过门这两件小事的不同反映,导致管宁和华歆断交,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1)一同或一起,共同;从前或原来

(2)你不是我的朋友了(意思对即可)

(3)启示: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1)此题比较容易,没有古今异义词,如“共”:一同或一起。“故”:从前或原来。现代汉语都有其义项。

(2)此题中注意“子”是“你”之意。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子非吾友也”判断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志不同道不合难以为友的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⑴一同或一起,共同;从前或原来

⑵你不是我的朋友了(意思对即可)

⑶启示: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意思对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受到的启示。解答此题要在深入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解答时根据所选的句子的意思来谈启示,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黄金,管宁把这片黄金看的同砖瓦石块一样毫不介意,照旧挥动锄头锄地;华歆却拾起黄金握在手里看了看然后才把它丢掉。又有一次他们俩同在一起读书,听到一个贵官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出去观看。管宁和他绝交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襄子击金而退之。军吏谏曰:“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襄子曰:“吾闻之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使之治城,城治而后攻之。”中牟闻其义,乃请降。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包围)

B.襄子击金而退之(退兵)

C.不迫人于险(逼迫,胁迫)

D.中牟闻其义(传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中牟为什么不战而归顺襄子?

【答案】(1)D

(2)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襄子不乘人之危,在中牟城墙毁坏之际没有乘机进攻,而是主动撤退。这种仁义的美德折服了中牟。

【解析】【分析】(1)D.加点词语解释错误错误。闻:听说。故选D。

(2)句子翻译为:君王亲率兵马征讨中牟守将的罪行,城墙自行倒塌,这说明老天爷帮助我们去讨伐这些天理难容的罪人,为什么我们要撤退呢?故句子断句为: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来作答。襄子不乘人之危,在中牟城墙毁坏之际没有乘机进攻,而是主动撤退。这种仁义的美德折服了中牟,所以中牟不战而归顺襄子。

故答案为:⑴D

⑵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⑶襄子不乘人之危,在中牟城墙毁坏之际没有乘机进攻,而是主动撤退。这种仁义的美德折服了中牟。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对关键语句的分析和理解,注意结合文章的中心内容及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寻求答案。【参考译文】

赵简子死后还没落葬,中牟的守将就叛变投靠齐国了。赵襄子将父亲简子下葬料理停当后,第五天发兵征伐中牟城,但包围还没完全合拢,中牟城的城墙突然自行倒塌十来丈。赵襄子下令鸣金收兵。军吏们劝谏说:“君王亲率兵马征讨中牟守将的罪行,城墙自行倒塌,这说明老天爷帮助我们去讨伐这些天理难容的罪人,为什么我们要撤退呢?”赵襄子解释道:“我听叔向说过:‘君子不该在自己有利的形势下去欺凌别人,君子也不该在别人处于险境时去逼迫他。’所以让他们将城墙修好后我们方开战进攻吧。”中牟城内的守将听到赵襄子这番如此仁义的话后,便请求投降。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suí),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下列句中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远近称之。称:称赞

B.强行绥之以德。德:德行

C.久而益敬。益:好处。

D.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效法,仿效

(2)文章中画线句子是元方对袁公的回答,这个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________。

【答案】(1)C

(2)既不贬低对方,也不抬高自己的父亲;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且言谈间不卑不亢,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解析】【分析】(1)C. 句意:久而久之,大家对他更加敬重。益:更加。故选C。(2)根据前文内容可知,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但是陈元方机智应变,用“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来巧妙回答。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故答案为:⑴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