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数学思维导图

八年级下数学思维导图

八年级下数学思维导图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定理: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3.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具备的重要性质。

本章要求学生在理解勾股定理的前提下,学会利用这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一、树形思维导图因为在最初指导学生认识思维导图的时候,我给学生展示的就是树形图。

所以学生运用树形图对数学知识进行梳理比较熟练。

学生在生活中早已认识了树的形状,对树干、树枝、树叶及分枝的感知非常清晰,也就很容易的联想到树干、树枝与主题、分主题的逻辑关系。

所以学生运用树形图的时候比较多,也绘制的比较好。

如图1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0章分式的树形思维导图.树形图的优点是主干分支非常明确,但画起来比较麻烦。

为了更简单的运用思维导图,后来我们发动学生研究更简单的思维导图形式,大家确认就把树干简化为一个圆、椭圆或正方形等简单易画的图形,如图2:学生把树干简化成一个圆环,涂上不同颜色,画上一个指针,这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二节数学实验室中的转盘模型变形图,学生的这一构想即贴近课本又有一定的创造性。

二、箭头或框架式思维导图箭头或框架样式的思维导图,老师在日常备课或给学生做知识梳理的时候会经常使用,非常简洁明了,而且容易绘制。

只是以前我们没有把它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去重视。

这种结构图实际上就是一种很简单好用的思维导图,特别适合在课堂中应用。

在具体的运用中我们要先总结出本节课的主题,用一个关键词表示。

然后直接用箭头往下分支出二级、三级等主题,也是常见的框架结构图,学生运用起来非常简单容易上手。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数学全册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集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数学全册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集

上海市(沪教版)初中数学全册思维导图集
共二十八章
第一章数的整除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第二章分数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第四章圆和扇形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第六章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上海市(沪教版)七年级数学全册章节思维导图
共七章
第九章整式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全册章节思维导图
共八个章节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第十九章几何证明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第二十三章概率初步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上海市(沪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章节思维导图
共五章
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第二十五章锐角三角比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第二十七章圆与正多边形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思维导图。

八下数学第二章思维导图人教版

八下数学第二章思维导图人教版

八下数学第二章思维导图人教版《八下数学》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涉及到的最广泛的问题,它是由全国人民共同创造、共同发展起来。

《八下数学》教材分为八章,第一章为基本概念与性质,第二章为数学方法及应用,第三章为算术几何。

这几章是八年级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知识点,也是学好数学的重点所在。

“八下数学”作为国内最早应用于小学课本教学的一门学科,从初中进入高中后,对此章节内容有所侧重和改变。

所以“八下数学”中部分知识涉及范围较广。

本节课内容共分为四个板块:概念与性质、空间与几何、计算应用和解题技巧三个方面。

通过对概念与性质、空间与几何、计算应用三个方面内容的分析和总结,掌握了该部分内容中重要的知识点及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概念与性质本单元主要包括两个重要的知识点:概念:两个概念相互关联,互相影响。

两个概念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一个新事物及其概念。

性质:概念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认识新事物是认识事物与不一样事物之间区别的开始,它是认识事物发展和完善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态度。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可以将此部分内容形成一条逻辑清晰、完整可行的知识脉络。

1、两个概念相互关联,互相影响,是两个概念相互区别的基础。

(1)含义:表示一件事物的不同方面的属性,而这一属性是在具体事物的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具有某种属性。

(2)关系:一个事物或一组关系可以表示成多个概念。

(3)关系:在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

(4)关系:两个不一样的概念必须互相学习或者影响彼此才能被创造和应用。

(5)区别:事物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相对统一性;事物具有绝对性和相对独立性;事物具有相对统一性;事物具有绝对性和相对统一性;事物具有相对统一性。

(6)解释:两个事物或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或区别是认识新事物及其自身关系和相互关系及产生一系列新概念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也是知识理解与记忆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此部分内容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相互区别的基础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八年级(初二)下册 数学 思维导图+重点知识梳理

八年级(初二)下册 数学 思维导图+重点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重点知识梳理二次根式加、减、乘、除运算二次根式性质最简二次根式2 = 0 a a a ≥()()()()==-⎧⎪⎨⎪⎩200<a a a a a a ≥ ⋅⋅ = 0 0 a b a b a b (≥, ≥)()00>,bba b a a ≥= 0 0a a ≥≥()【例题展示】 已知a ,b 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且a,b 满足 ,求此三角形的周长.3264b a a =-+-+解:由题意得∴a =3,∴b =4.当a 为腰长时,三角形的周长为3+3+4=10;当b 为腰长时,三角形的周长为4+4+3=11.30260a a -⎧⎨-⎩≥,≥,【例题展示】 化简:(1)16;2(2)(5)-;解:2164 4.==22(2)(5)5 5.-==210;-2(3.14).-π()22111101010=10.----2(3.14) 3.14= 3.14.---πππ ,而3.14<π,要注意a 的正负性.注意2a a =32327+63---();06(2)20163+312.2--()-63336=--+解:(1)原式33.=-(2)原式333=--3 2.=-【例题展示】计算:有绝对值符号的,同括号一样,先去绝对值,注意去掉绝对值后,得到的数应该为正数.归纳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数量关系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互逆定理勾股定理【例题展示】 有一个圆柱形油罐,要以A 点环绕油罐建梯子,正好建在A 点的正上方点B 处,问梯子最短需多少米(已知油罐的底面半径是2 m ,高AB 是5 m ,π取3)?AB AB A 'B '解:油罐的展开图如图,则AB '为梯子的最短距离.∵AA '=2×3×2=12, A 'B '=5,∴AB '=13. 即梯子最短需13米.【例题展示】 如图,南北方向PQ 以东为我国领海,以西为公海,晚上10时28分,我边防反偷渡巡逻101号艇在A 处发现其正西方向的C 处有一艘可疑船只正向我沿海靠近,便立即通知在PQ 上B 处巡逻的103号艇注意其动向,经检测,AC =10海里,BC =8海里,AB=6海里,若该船只的速度为12.8海里/时,则可疑船只最早何时进入我领海?东北P AB C Q D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可得△ABC 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PD ,然后再利用勾股定理便可求CD .解:∵AC =10,AB =6,BC =8,∴AC 2=AB 2+BC 2,即△ABC 是直角三角形.设PQ 与AC 相交于点D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有 BC·AB= AC·BD ,即6×8=10BD ,解得BD=在Rt △BCD 中,2222248 6.4().5CD BC BD ⎛⎫=-=-= ⎪⎝⎭海里又∵该船只的速度为12.8海里/时,6.4÷12.8=0.5(小时)=30(分钟),∴需要30分钟进入我领海,即最早晚上10时58分进入我领海.东北P A B C QD 24.512125种判定方法三个角是直角四条边相等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垂直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垂直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一个角是直角且一组邻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例题展示】如图,已知O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AC=24,BD=18,AB=16,求△OCD的周长及AD边的取值范围.解:由题意得OA=OC=12,OB=OD=9,CD=AB=16,∴△OCD的周长为12+9+16=37.在△ACD中,24-16<AD<24+16,∴8<AD<40;在△ABD中,18-16<AD<18+16,∴2<AD<34;在△AOD中,12-9<AD<12+9,∴3<AD<21.综上所述,AD的取值范围应是8<AD<21.【例题展示】 如图,点C是AB的中点,AD=CE,CD=BE.(1)求证:△ACD≌△CBE;(2)连接DE,求证:四边形CBED是平行四边形.证明:(1)∵点C是AB的中点,∴AC=BC.在△ADC与△CEB中,AD=CE , CD=BE , AC=BC ,∴△ADC≌△CEB(SSS),(2)∵△ADC≌△CEB,∴∠ACD=∠CBE,∴CD∥BE.又∵CD=BE,∴四边形CBED是平行四边形.【例题展示】 如图,在△ABC中,AB=AC,E为AB的中点,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BD=AB,求证:CD=2CE.证明:取AC的中点F,连接BF.∵BD=AB,∴BF为△ADC的中位线,∴DC=2BF.∵E为AB的中点,AB=AC,∴BE=CF,∠ABC=∠ACB.F∵BC=CB,∴△EBC≌△FCB,∴CE=BF,∴CD=2CE .【例题展示】 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D,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E,求证:四边形ADCE为矩形.证明:在△ABC中,AB=AC,AD⊥BC,∴∠BAD=∠DAC,即∠DAC= ∠BAC.又∵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线,∴∠MAE=∠CAE= ∠CAM,∴∠DAE=∠DAC+∠CAE = (∠BAC+∠CAM)=90°.又∵AD⊥BC,CE⊥AN,∴∠ADC=∠CEA=90°,∴四边形ADCE为矩形.1 212 12【例题展示】 如图,在△ABC中,∠B=90°,AB=6cm,BC=8cm.将△ABC沿射线BC方向平移10cm,得到△DEF,A,B,C的对应点分别是D,E,F,连接AD.求证:四边形ACFD是菱形.证明:由平移变换的性质得CF=AD=10cm,DF=AC.∵∠B=90°,AB=6cm,BC=8cm,∴AC=DF=AD=CF=10cm,∴四边形ACFD是菱形.()22226810cm. AC AB BC∴=+=+=某些运动变化 的现实问题 函数建立函数模型定义自变量取值范围 表示法 一次函数 y =kx +b (k ≠0)应用图象:一条直线性质:k >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k <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数形结合一次函数与方程(组)、 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一次函数【例题展示】小明所在学校与家距离为2千米,某天他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行驶了5分钟后,因故停留10分钟,继续骑了5分钟到家.如图,能大致描述他回家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千米)与所用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图象D的是( )【例题展示】 已知直线l与直线y=-2x平行,且与y轴交于点(0,2),求直线l的解析式.解:设直线l为y=kx+b, ∵l与直线y=-2x平行,∴k= -2.又∵直线过点(0,2),∴2=-2×0+b,∴b=2,∴直线l的解析式为y=-2x+2.【例题展示】小明将父母给的零用钱按每月相等的数额存在储蓄盒内,准备捐给希望工程,盒内钱数y (元)与存钱月数 x (月)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求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根据关系式计算,小明经过几个月才能存够200元?4080120y /元x /月12345o解: (1)设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由图可知图象过(0,40),(4,120),∴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y =20x +40.(2)当y =200时,20x +40=200, 解得x =8,∴小明经过8个月才能存够200元.解得20,40,k b =⎧⎨=⎩∴{040,4120,k b k b ⨯+=+=4080120y /元x /月12345o数据的集中趋势数据的波动程度 方差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平均数 中位数 众 数 用样本估计总体数据的分析 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 【例题展示】 已知一组数据10,10,x,8(由大到小排列)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求x值及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解:∵10,10,x,8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 (10+x)÷2= (10+10+x+8)÷4∴x=8(10+x)÷2=9∴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例题展示】.五个数1,3,a,5,8的平均数是4,则a3 5.6=_____,这五个数的方差_____.。

初二数学下册各章思维导图

初二数学下册各章思维导图
初二数学下册各章思维导 图
初二数学下册各章思维导图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初二数学下册各章思维导图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初二数学下册各章思维导图
初二数学下册各章思维导图
初二数学下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初二数学下册各章思维导图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初二数学下册各章思维导图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初二数学下册各章思维导图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初二数学下册各章思维导图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初二下学期的数学思维导图

初二下学期的数学思维导图

初二下学期的数学思维导图汇总初二下学期数学的知识点1、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两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两个方程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方程组。

4、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5、方程组含有三个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

6、用大于号或小于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7、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8、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9、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10、不等式性质一: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性质二: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性质三: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11、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12、把两个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3、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5、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他所对的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16、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角的顶点和他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17、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他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18、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1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适合学习数学思维导图的孩子学习一般的孩子成绩中等的学生占学校学生中的大多数。

他们中有些头脑聪明,学习能力强,但用心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些学生对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知识往往浅尝辄止,使得基本概念不深入,基础知识不牢固。

初中数学各章节知识图解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各章节知识图解思维导图
分式方程
最简公分母
子积为子母积为母
化除法为乘法
注:分子、 分母为多 项式时先 分解因式
同类项
合并 同类项
系数 相加 字母 不变
通分
约分
不改变 分式的值
应用
解法
因式分解
除法
乘法
加减
定义
性质
运算
加减
乘除
系数
次数
数字因数
字母指数和
意义
次数

最高项的次数
每个单项式
升降幂排列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四边形
四 边 形 与 圆
梯形
平行四边形
性质
性质
菱形





等腰
直角
辅助线
平移两腰
平移对角线
作高线
延长两腰
利用腰中点 割补成--- 全等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性质
判定


对角线
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对角线 互相平分
性质
判定
判定
判定
矩形
一个直角
对角线相等
一组邻边相等
镶嵌
定义
条件
概念
性质
判定
特例
定 义
表 示 方 法
要 素
等 边 对 等 角
三 线 合 一
等 角 对 等 边
等 边 三 角 形
勾股定理
锐角三角函数
定理
逆定理
应用
证明
内容
文字.符号图形
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弦图 毕达哥拉斯苏菲尔德
应用
证明

八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图二次根式

八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图二次根式

八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图二次根式一、二次根式的定义1. 二次根式是指形如√a(其中a≥0)的数。

2.√a表示一个非负实数x,使得x²=a。

这个x就是√a。

3. 如果a为正整数且不含平方因子,则称√a为简化二次根式;否则称其为非简化二次根式。

4. 对于任意两个正实数m和n,有以下性质:(1)√(mn)=√m×√n (2)√(m/n)=(√m)/(√n)(3)如果k>0,则有:k×√m= √(km)5. 特别地,当 a<0 时,我们可以引入虚单位 i ,令i²=-1,则可将复数写成 a+bi 的形式,并定义√(-a) = bi 。

二、求解二次根式1. 化简法:对于一个非简化的二次根式,我们可以通过分解质因数或者提取公因子等方法来进行化简。

2. 合并同类项法:对于多个带有相同系数的二次根式加减运算时,可以先合并同类项再进行计算。

3. 分离变量法: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方程中出现了带有未知量 x 的一些奇怪表达方式时,我们需要利用分离变量法将其转换成标准形后再进行求解。

例如:① x + ∛(x-6) = 10 解题思路: 先令 y= ∛(x-6),则原方程可转换为 y³+y=16, 再使用试错或牛顿迭代等方法即可求得y值及由此推出 x 值. ② (5 - x) × (∛[5-x] + 7) = (9 - x) × (∛[9-x] + 7) 解题思路: 先令 y= ∛[5-x]+7 和 z= ∛[9-x]+7 , 则原方程可转换为(5 - x)y=(9 - x)z, 再联立另外两条关系:y³+(27-y-14y²)/8=x,z³+(125-z-42z²)/64=x, 最终使用试错或牛顿迭代等方法即可求得三个未知量.三、应用场景1. 几何问题中常涉及到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逆定理,在计算直角三角形较短边长或斜较长边长时会涉及到开平方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