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分析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02
03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 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村剩余 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能够带动 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吸纳更 多的劳动力就业。
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使得第 一产业内部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更 加紧密。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分析
01
02
模型假设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对经 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模型运用
运用所选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 估计和检验,分析产业结构和就 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检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 的影响
分析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是否会带 动就业结构的转变,提高就业质量。
02
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 的影响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 研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理论 • 国内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研究综述 •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分析 •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研究对于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建议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 益。
优化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协调发展。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 能水平。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产业结构差异,促 进就业机会公平。
研究展望
深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探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趋势和政策差异,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多参考。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转型带来的挑战。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经验研究
总结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它可能导致部分岗 位被机器和软件所替代,降低劳动力需求,但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推动 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因此,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应对技术进步带 来的挑战,同时把握其带来的机遇,推动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持续改善。
感谢观看
5、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以适应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技术进步对就业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技术进步一 方面改变了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对就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分析其对就 业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政府应鼓励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素质。同时,还应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例如数字经 济、新能源等,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特别是对于那些可能 被技术进步所替代的职业,应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和转行机会。此外,还应完善 法律法规,确保技术进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会对就业市场带来过大的冲 击。
对于政府而言,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产业结构变动 和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同时,要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提高劳动 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
此外,政府还应注重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以降低劳 动力市场的地区差异对就业的影响。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技术和产业 的协同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良性互动,以实现经济发展和就业 改善的双赢。
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是指通过调整和改善不同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和结构,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寻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路径,以应对经济竞争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和影响。
一、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定义和意义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是指通过加强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减少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重,推动经济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可以增加产业附加值,提高经济增长率,还可以改善劳动力结构,提升全球竞争力。
因此,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 促进经济增长: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可以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同时,技术创新也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产业结构不断更新升级。
2. 提高就业质量: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往往与劳动力结构的调整紧密相关。
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可以提供更多高技能、高薪资的就业机会,改善就业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
此外,升级产业结构还能提升整体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推动就业增长。
3. 调整贸易结构: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国家和地区能够调整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加强高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减少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可以提高贸易竞争力,推动国际分工的升级。
这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分工都具有重要意义。
4. 促进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往往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紧密相关。
发展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和排放,有利于建设节能环保型社会,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此外,升级产业结构还能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提升国际竞争力: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有助于提升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
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对广东就业的影响分析
、
广东就业面临的形势
人员的比重持续下降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交替上升 ,并于
2 0 年 .随 着 世 界 经 济 和 中 国经 济 均 进 入减 速 通 道 ,国 际 国 20 年 首 次 超 过 了第 一 产 业 达 到 3 .% 。 0 7 三次 产 业 就 业 人 09 06 0 8 20 年 内 的宏 观 经济 环 境 均 不 利 于 广 东就 业形 势改 善 .广东 就 业 形 势 将 数 占比 为 2 .% 、3 .% 3 .% 。从 业人 员就 业 构成 初 步 形 成 9O 95 15
的步 伐进 一步 加 快 .经济 结构 更加 优 化 。然 而 .随 着全 球 金 融 危 重有所 回落 但 从 2 0 年 开始 .随着广东工业适度向重型化发 06
机对实体经济 影响 的逐渐显现 ,外需不振 ,多重 因素叠加 ,部分 展 ,机 械 制造 业 和 装 备 制 造 业 得到 较 快 发 展 .第 二产 业 G P 占 D所
2 0 年 以来 ,由于受国际金融 危机 、人 民币升值 生产资料 08 价格上涨 、劳动力成 本上升等 因素影响 广东省经济增速 出现回
落, 当年广东实现生产总值3 6 6 4 亿元 . 5 9 .6 比上年增长 1 .% . 0 1 增 业 G P 占比重从 2 0 年开始降到 1% 以下 ,为 94 D所 01 O .% 第二产 幅 比上年低 4 6 . 个百分点 , 但高于年初政府预期 目标 {% ) 个 业 G P 占比重从 2 0 9 1 1 D所 0 0年开始占比达 5 .% 以上 .20 年高达 04 04 百分点。由于政府及时引导实施 “ 双转移”政策 经济结构调整 5 .% . 0 5 由于第三产业 的加速发展 . 二产业 G P 占比 54 20 年 第 D所
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与政策分析
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与政策分析第一章:引言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推进,产业结构不断变革和优化,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伴随产业结构升级而产生的效应与政策,以便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章: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和定义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产业结构是指经济中各个部门在产值、就业、出口和利润等方面的比重关系。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结构时不时发生变化,因此,产业结构升级是指经济结构不断朝着更加现代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调整的过程。
第三章: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3.1 动能转换效应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新兴产业所创造的价值将逐渐超过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挑战了传统产业的地位,推动了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
3.2 职业流动效应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不同产业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个体和企业的职业流动性也增加。
这将促进人才的跨领域流动,进而提高产业人口素质和企业创新能力,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3.3 资本重组效应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大量资本投入,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新的资本市场和融资方式将逐渐形成。
资本重组并向新兴产业集聚将拉动经济增长,带来新的经济动力。
第四章: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4.1 技术创新政策在产业结构升级中,技术创新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策可以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制定科研计划和研发重点,加速新技术应用和推广,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4.2 人力资源政策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政策可以鼓励人才流动和跨领域发展,支持人才培训和国际交流,从而提高人才质量和数量,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4.3 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减免税收,鼓励企业加大投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例如,对技术创新、研发和生产设备投入等给予税收优惠,进一步激发企业投资和创新的热情。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
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发 展方向,以适应劳动力供给状况和 就业结构特点。
就业结构调整对产业发展的推动
1 2 3
就业结构的变化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就业结构不断发生变 化,传统产业的就业规模可能逐渐减小,而新兴 产业的就业规模逐渐扩大。
产业发展的推动
就业结构的变化推动产业结构进行相应调整,新 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都需要适 应就业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变革引领就业结构适应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变革,带动就业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满足新的 产业需求。
就业结构适应促进产业发展
就业结构的适应性调整能够为产业提供符合需求的劳动力资源,进一步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
产业与就业结构的信息对称性
协调性要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信息流动畅通,实现 有效的对接和匹配。
教育培训与产业需求的协调
通过教育培训体系的改革与调整,使劳动力技能与产业需求 相匹配,促进产业与就业的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性
产业结构变革对就业结构 的拉动效应
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 就业市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推动就业结构 的变革。
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反 馈影响
就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有 力的人力资源支持,推动产业结构的进一步
针对当前产业结构的特点,政府和企 业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 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通过职业培训、学徒制度等方式,培 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力,提 高劳动力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就业均衡
产业布局的优化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 发展,进而促进就业的均衡分布。政 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 避免就业资源过度集中。
新兴产业发展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分析
新兴产业发展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的崛起成为了各国追逐的焦点。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对国家经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兴产业发展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一、新兴产业的增长促进就业增加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繁荣,为就业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岗位需求。
以科技创新产业为例,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企业需求的增长迅猛。
这不仅创造了大量的技术岗位,也带动了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比如研发、生产、销售等。
新兴产业的增长推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加,将就业方向更多的向高技能、高薪资领域倾斜。
二、新兴产业的需求变革带动产业结构升级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旧有产业的需求下降,传统产业的结构将逐渐发生变革。
比如,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加强,清洁能源行业的兴起使得化石能源行业受到冲击,需求下降,从而导致原有的煤炭、石油等产业的就业岗位减少。
而在清洁能源领域,新的工种和就业机会正在迅速增长。
因此,新兴产业的发展引发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新兴产业的技能需求提高职业素质作为新兴产业的推动者,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新兴产业往往在技术和创新上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大量的人才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学习新技能,提高综合能力。
这对于整个就业市场而言,也带动了其他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升,促进了人才流动和职业提升。
四、新兴产业的兴起带来创业机会增加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在这一领域涌现,创造了大量的创业岗位和就业机会,鼓励了创新和创业的热情。
新兴产业的兴起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使得创业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
因此,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就业市场而言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岗位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创业氛围的浓厚,带动了创业岗位的增加。
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分析
第38卷第2期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l.38No.2 2021年4月Journal of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Apr. 2021 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分析杨胜利,邵盼盼(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0)摘要: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增长无疑会导致对高素质创新型和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规模发生变动。
文章根据2009年至2018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就业弹性回归模型,探讨了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
研究发现: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效应小于负面效应;第二产业升级和第三产业升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别,而且这些差别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产业结构升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受技术进步的制约。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大学生就业;技术进步;空间差异中图分类号:F121.3;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29(2021)02—0055—08就业弹性理论表明,产业结构变动会对就业结构和就业规模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般认为扩充产业发展规模,优化其结构,可以为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就业人数。
同时,劳动者就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基础和就业信息等都是产业发展所提供的,这也就决定了劳动者的就业结构。
自21世纪初,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重点也逐步由数量向质量转变。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这也是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甚至是核心任务。
产业结构升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问题,使就业压力增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应该继续并且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稳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提高就业质量,达到充分就业这一目标。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也在逐年上涨。
201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20万人,比二十年前增长了将近10倍。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就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资料来 源: 《 根据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19 — 0 6年) (9 5 20
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
三、 实证 研 究
我们采用 回归分析方法 来检验经济增 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 间的相关性 。利用 eiw50软件直 接进行 Wht检验 ,结果 表 v s. e i e 明: 只要取显著水平 a 018 显然接受不存在异方差性的假设 。 >. , 8
量的增长角度 、 对需求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角度等方面得出两
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王树恩( 0) 2 4从高新技术的广泛影响出发 , 0 深 入分析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我 国就业结构和就业形势的影响 , 出 得 高新技术 的应 用和发展对我 国的就业结构和形势的影 响是一把 双刃剑 。万伦来 、 张松林 、 杨燕g(0 6从企业微观层面对高技术  ̄20 ) 产业就业增长粘性 的经济行为作 了数理逻辑分析 , 给予“ 无就业 增长” 一个崭新的解释 。高技术产业就业效应定性研究从定性 的 角度分析 了影 响高技术产业与就业 的关系的因素 , 对高技术产
- .7 87 - .9 20
1 3 . 4 21 .5 64 .1 1 . 26 2 .6 29 1 .3 30
- I3 03 . .0 01
00 .5 01 .0 02 .7 e4 1 40 . 06 .2
2 o 21 6 . 02 O 54 2 o 2 5 46 03 7 1 . 2 o 2 O 85 O4 96. 2 o 3 1 72 05 5 6 .
导, 劳动就业是全社会最为关切 、 响发展和安定的敏感问题 , 影 它
吸纳效应和挤出效应。 二、 指标 、 数据和计量方法
本文有效就业增长指标选取的是就业弹性 , y表示 。高技 用
产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产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分析在当今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技术的飞速进步,一个产业的崛起和衰落已不再是单纯的局部问题,而是全球范围内人们所面临的挑战。
在这种环境下,产业转型升级不仅仅是产业的发展追求,更是国家经济战略的需要。
然而,这种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也是深刻的,需要我们在方方面面给予足够的思考和支持。
一、传统产业的衰落及其就业影响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传统产业或许会面临一定程度的衰退和失业压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不再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和环境要求,纵使这些产业长期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难以避免退缩或消失的可能。
这种情况下,就业问题往往成为我们最为担忧的话题。
经济变化之后可能带来的就业冲击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劳动力结构的调整。
产业转型升级使人力资源需求发生了变化,而逐渐萎缩或调整的传统产业所释放出来的就业机会,很难适应新经济、新产业的需要。
2.技能水平要求的变化。
传统产业往往以体力和简单技能为主要就业内容,而在新的产业中却需要更高的模拟、创造、协调和沟通能力,这势必使得一部分传统产业从业人员难以适应。
3.地域就业的失衡。
传统产业往往集中于水土条件优良的地域,其人口密度和就业机会都分布于较少的区域,而新经济、新产业则更加注重全球市场、资源的整合,使得地域分散的就业机会减少,这可能会带来区域就业市场的失衡。
二、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就业机会的变化产业转型升级不仅仅带来了消极面的影响,同时也为就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它使得新兴产业、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极大地拓展了就业岗位,有助于缓解原有产业的就业衰退、劳动力流动等问题,为就业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1.新科技的推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高科技产业不断的涌现,这带来的不仅仅是新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机会,这同时也如果为就业市场注入更多的就业机会。
例如,互联网技术、智能制造等陆续涌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就业市场的需求。
我国货币政策的产业就业结构效应分析
稳定 汇率保 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是货币政策的宏观 经济 目标 , 因此 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一 汇率一 出一 产 就 业 产 生 就业 结 构效 应 。另一 方 面 , 率影 响投 资变 利 动, 改变产业 的要素投人 , 影响产 出结构。信贷量 和 F I 主要 的传 导 中介 。不 同产 业对 于利 率 的反 D是
钢 ( 0)等 国 内学 者 指 出 , 突 发性 、 规 模 ” 2 4n 0 “ 大 的结
构 性 失 业 已经严 重 影 响 到 了经 济 的 持续 增 长 、 革 改
从 理论 上 推 导 和证 明 , 币 政 策产 业 就业 结 构 货 效 应 是 存 在 的 。根 据西 方 经 济学 的生 产理 论 , 资 投 的 增 加 会 促 进 技 术 进 步 以及 产 出 的增 加 进 而 对 就 业 产生 影 响 。 因此 , 论 是产 出渠道 还 是 技术 进 步 无 渠 道 , 币政 策 产业 就 业 结构 效 应最 终 都是 通 过 投 货 资 中介 进行 传 导 的。
效应是存在的。无论是产 出渠道还是技 术进步渠道 , 币政策产业就业结构效应 最终都是通过投 货
资 中介进 行 传 导 的。 本 文通 过 分 析 货 币政 策 中介 目标 贷款 基 准利 率 R 以及 货 币供 给 量 的增 长 率 R2 M 与产 业 固定 资产投 资和 就 业量 之 间的 关 系进 行 货 币政 策对 不 同产 业就 业 的影 响研 究发 现 , 我
汇率 表 示 的是 进 出 口产 品 的相对 价 格 , 直 接 会 影 响不 同产 业 产 品价 格 变 化 , 而 影 响 需 求 结 构 。 从
分析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结构转换效应
分析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结构转换效应沈 琴 盐城市大丰区劳动就业管理处摘要:目前,国内有一部分的能耗高且环境污染高的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我国的产业结构在短时间内便开始了快速的调整和转型,在调整和转型的同时带来了我国就业结构的转换和调整。
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过程当中,第三产业开始迅速的发展,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为了尽快适应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也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的调整,有很大一部分的劳动力人民开始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以此来让自己符合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还有一部分没有办法及时学习新技能和转化自身定位的劳动力人民便有可能会面临失业。
如果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就业效应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来得到有效的调整,那么便必然能够更好地帮助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转换效应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7-0360-02产业结构是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产业结构能够清楚表明一个国家各个产业的分布比例以及这些产业的经济运行情况,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还依然不够完善,要想彻底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还需要有一段时间来进行调整和完善,所以说必须要推动国内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内传统行业的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实现我国的经济增长,帮助我国的就业结构进行转换,对于完善我国的产业结构来说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我国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其主要还是为了提高我国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说白了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属于民生问题,以此必须要开始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对国内就业结构造成的影响引起重视。
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结构转换效应存在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国内的产业必须要尽快进行调整,将原本的资源消耗高却效率较低的产业逐渐淘汰,重点推行应用了高新科技技术设备的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的产业必将被技术进步的产业所代替。
产业升级效应名词解释
产业升级效应名词解释
产业升级效应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推动,某个产业或整个经济体系向更高附加值、更高技术含量、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从而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影响和变化的现象。
产业升级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增长,产业升级通常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经济增长。
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2. 就业机会,产业升级带来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新兴产业通常需要更高技能的劳动力,促进了劳动力的结构性转移和就业结构的优化。
3. 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力的提高。
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提高了整体经济的竞争力。
4.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传统产业的淘汰和新兴产业的崛起,使得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和高效,提高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 增加附加值,产业升级使得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提高。
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企业能够提供更高品质、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总之,产业升级效应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积极变化,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附加值等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增加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产业结构对就业效应影响论文
产业结构对就业效应的影响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1摘要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效应的影响是很大的。
本文基于此,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最后得到了一些结论和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效应影响一、前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迅速发展成长,这些进展为改善我国的就业状况尤其是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做出重要贡献[1]。
(一)2010年中国产业结构据中国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第二产业投资101048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投资136401亿元,增长25.6%。
(二)研究假设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具有双重效应,因为产业结构的变动是一个产业或行业的“创造与破坏”同时并存的过程,它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过程中新产业的产生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旧产业的衰退。
无论新产业的产生还是旧产业的退都将伴随各产业之间的剧烈变动,包括劳动力在内的资源的重新配置与就业结构的调整。
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会带来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和新兴行业的发展,从而导致对就业派生需求的上;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中伴随的各产业剧烈变动乃至部分产业的衰退,会增加失业。
我国产业转移的动因与效应分析
我国产业转移的动因与效应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
本文将从动因和效应两个方面深入分析我国产业转移的现象。
地理位置因素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产业分布的不均衡。
一些地区处于交通便利的位置,有利于产业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因为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等原因,不利于某些产业的发展。
因此,产业转移是企业根据地理位置因素做出的战略调整。
资源因素也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原材料、劳动力、市场等,这些资源优势吸引了大量相关产业聚集。
然而,另一些地区可能缺乏这些资源,或者资源质量不高,导致相关产业无法继续发展。
因此,产业转移是企业为了获取更好的资源优势而进行的战略调整。
技术因素同样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需要不断更新设备、工艺和软件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些地区可能拥有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吸引了相关产业聚集;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缺乏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导致企业无法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因此,产业转移是企业为了获取更先进的技术优势而进行的战略调整。
产业转移是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将原有产业进行了升级换代,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些企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也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换代。
同时,产业转移也使得一些新兴产业得以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升级。
产业转移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随着产业转移的进行,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建设新工厂、招聘新员工。
因此,产业转移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
同时,产业转移也带动了产业链的发展,使得更多上下游企业得以涌现,从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产业转移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国家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国家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国家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国家就业政策作为政府引导和调控就业市场的重要手段,其制定和实施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国家就业政策的背景、内容、实施效果等方面入手,探讨其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期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国家就业政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包括政策的制定背景、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实施机制等。
然后,我们将概述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包括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和实际就业情况等。
我们将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综述、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以及主要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等。
通过概述部分的介绍,读者可以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续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打下基础。
二、国家就业政策概述国家就业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法规、措施和行动计划。
这些政策旨在创造一个有利于就业的宏观环境,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并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近年来,我国国家就业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创业创新政策: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创业培训等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
优化就业服务: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信息发布等服务,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提高求职成功率。
强化职业培训:针对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扩大就业渠道:通过发展新兴产业、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等措施,拓宽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增加就业机会。
完善就业保障: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建设,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
这些政策旨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变得愈发紧密。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系中各个产业之间的比重和结构关系,而就业结构则是指就业人口在各个产业中的分布比例和结构。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协调与发展的关系,一个良好的产业结构可以为就业结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就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优化。
当前,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就业结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所取代,这就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来适应新的就业需求。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并不是总是完全协调的,存在着许多不平衡和不协调的现象,比如一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导致就业需求与产业需求不匹配,造成结构性失业和就业压力不均等的问题。
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二者协调性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可以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就业结构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背景介绍】结束。
1.2 研究意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结构优化。
通过研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促进结构性改革的落地实施。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涉及到广大劳动者的生计和就业机会问题,对于提高劳动力就业率、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就业条件具有积极意义。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还能够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结构优化,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域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效应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域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效应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分工协作,科技创新以及供给侧改革的不断实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不仅遍及经济形态,也对就业结构产生着巨大影响。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一个经济体产业结构由原来较低的状态持续不断地发展升级,其发展模式从低端制造业逐渐发展到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业以及创意文化产业。
当一个经济体产业结构得到升级,企业结构也会随之升级,进而会改变整体的就业结构,而改善就业结构又是改善公共就业和社会结构的重要举措。
首先,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提升就业率。
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技术革新越来越增多,技术贸易、技术服务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潜力也越来越大。
这样的机遇,可以为新的就业提供新的市场,同时促进就业率持续改善。
其次,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提高成本效益。
投资和技术的不断升级,会带来生产机制的变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企业节约成本。
最后,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改善就业结构和质量。
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传统制造业就业和服务业就业将持续相对发展,同时正向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会带动技术服务行业的增长,提高就业结构的多样性和就业质量。
因此,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就业结构影响可以看作是一种机遇。
要想充分利用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机会,就要把握发展高新技术行业、新兴产业、技术服务行业的机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同时积极推动公共就业创新,减轻传统就业压力,扩大就业投资,改善就业结构,实现多样化增长。
产业升级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LOGO
一、我国产业升级的背景 二、产业升级对我国就业市场的影响 三、产业升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四、高校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五、产业升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影响
LOGO
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非常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特别是制造 业,但是我国制造业发展还不完善:1、总体规模小,仅相当于美国 的1/5,日本的1/4;2、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 家;3.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4.低水平生产 能力过剩,管理水平低等等。 随着制造业产业结构低下,两高两低(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含量、 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制造模式对国民经济以及整个社会价值链、生态 链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在这些产业中,许多民营企业由于高 耗能、高污染和较低的附加价值已经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产生 十分不利的负面影响。这些产业与我们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相悖,也不 符合我们特别强调的工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所要求的低耗能、低污 染和高附加价值的要求。因此,国家、企业、社会对制造业的关注度 也越来越高,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国家政府审时度势,为中小型企业、节能环保型企业制定颁布了不同 的管理条例,同时,也非常注重制造业的延伸产业,制订了相应的服 务条例,如GB/T 16784《工业产品售后服务标准》以及根据此标准 Page 制定的相关产业服务标准等等,将制造业的管理向着科学化、环保化 3 LOGO 、主动服务化方向发展,即产业转型与升级!
Page
12
LOGO
就我国国情而论,采用就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 办法,不失为一良策
当前我国城镇劳动力普遍过剩 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我国在有限国力下只能支持有限的职业和身份的人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要承担一定的成本和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分析作者:周学良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5年第02期摘 ;要:研究产业结构升级与失业率的关系作为判断产业结构升级就业效应的重要指标,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构建全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失业率的非线性阈值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呈非线性动态变化,并且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对就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产业结构趋于成熟时,就业效应反而不显著。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非线性;阈值协整;FMOLS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5)02-0021-06一、引言产业结构一般被定义为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升级指在原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提高产业结构效率和产业结构水平的过程,是产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走向合理化的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和可持续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推进生产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进出口加工贸易为代表的传统低端制造业受到较大冲击,调整产业结构以提高经济稳定成为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
然而,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加之人口众多,导致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产业结构升级本身就是经济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我国存在大量的以农民和一般工人为主的体力劳动者,产业结构升级对社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十分复杂。
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会提高生产率,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演进,就会导致失业率水平上升,而且,我国存在相当一部分劳动力,他们是知识水平较低的纯体力劳动者,在技术进步中很难掌握新的技术,这就会造成他们的知识、经验、技术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过程不相适应,造成结构性失业。
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这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进入生产中,而且产业结构升级导致社会分工更加细致,社会生产更加多样化,这都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尤其是服务和流通两大部门的兴起,对吸收因技术进步被排斥的劳动力,具有正向的就业效应。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但是规模巨大的劳动力面对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就业压力会造成经济不稳定。
我国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应当着力解决好就业问题,因此明确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对于我国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实现与就业结构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以后,就业问题成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观点认为,宏观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有正相关的关系。
著名的奥肯定律指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然而有学者通过分析我国1993—2006年GDP增长率和失业率变化,发现用奥肯定律来解释我国的经济运行,效果并不理想。
潜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的技术进步。
而依据马克思的观点,这种技术进步往往在创造新的工作岗位的同时导致由于生产率上升而带来的“机器排挤人”和结构性失业。
西方经济学界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也一直存在争议,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认为产业结构升级使经济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如:皮萨里德斯(Pissarides,1990)在理性预期的前提下,建立了失业率变化模型,揭示了技术进步创造就业的机制,认为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技术进步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水平。
姚战琪、夏长杰(2005)用2000—2003年31个省的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对就业有积极的影响。
段敏芳、徐凤辉(2011)利用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建立的非线性函数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我国的低就业,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带动更多的就业。
郭丹(2010)用偏差系数量化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的偏差情况,认为我国农村地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极不相符,提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就业。
二是产业结构升级会导致结构性失业,对就业增长具有负面影响。
如:卡尔兹和墨菲(Kalz和Murphy,1992)指出技术进步使劳动市场需求从低技能劳动力转向高技能劳动力,低技能劳动力越来越难以找到工作,使失业率上升。
米凯拉奇(Claudio Michelacci,2004)和萨利多(David Lopez-Salido,2004)运用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得出,由于技术进步使原有技术过时,从而使技术落后部门的就业遭到破坏,此外技术过时还使技术较差的劳动力无法适应新的生产技术造成失业。
喻桂华、张春煜(2004)从产业结构、就业弹性和就业结构方面分析了我国历史数据和国外数据的相关性,发现我国的劳动就业结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化,即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会造成失业率的上升。
张浩然、衣保中(2011)利用我国206个城市2003—2008年的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发现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特别是增量结构的快速调整对城市就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对城市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存在正负双向的影响,对不同的经济结构的影响也不同,其就业效应也是不确定的。
如: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1966)通过对国民收入与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与变动趋势,提出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相应调整,技术进步使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需求下降,而以商业、金融、技术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劳动就业逐步以第三产业为主。
切纳里(Chenery,1975)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01个国家1950—1970年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在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就业与农业产值向工业转换基本同步,而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转换普遍先于就业结构转换,这表明,发展中国家在优化产业结构时应当采取恰当的政策,以免出现较高的失业率。
班纳吉(Ranadev Banerji,1980)分析印度和台湾地区两个不同类型产业结构变化,发现资本密集型的印度在工业化进程中失业率上升,经济发展受阻,而劳动密集型的台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却带动了就业,使经济稳定增长。
魏燕、龚新蜀(2012)利用我国2000—2009年31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扩展型C-D函数对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升级是区域就业差异的长期原因,但是短期影响是不稳定的。
已有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影响的不确定性,尤其在我国当前规模巨大的劳动力人口、相对较低的文化素质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基本国情下,产业结构转型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更加复杂。
顾建平(2001)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适应。
当前研究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大多用协整分析的方法,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很可能发生显著变化,协整分析往往不能检验出变量中的结构突变因素,无法准确刻画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其所揭示的经济意义就会受到影响。
鉴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利用非线性阈值协整模型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利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FMOLS)对阈值参数进行估计,由此解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水平之间的长期非线性关系。
三、现状描述、变量选取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当前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实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主要体现在三大产业之间的生产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以及劳动生产率的转变与演进。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国进入了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结构性问题。
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从全国三大产业的产值变化来看,自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2年三大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一、二产业产值占全国GDP的比例较大,如图1所示。
1992年开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而第一产业发展缓慢,2013年第二、三产业产值之和占全国GDP的比重为90%,其中第三产业占46.1%,这也是我国第三产业产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体现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变升级的发展趋势。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演进和劳动力在产业结构之间的转移按照三大产业的顺序依次进行,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在此基础上,库兹涅茨指出技术进步使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排斥过多劳动力的进入,也造成了结构性失业,使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向正在兴起的第三产业转移。
而就结构性失业而言,我国自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后,高速发展的第二产业所包含的能源、汽车、造船、电子工业等行业的技术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知识、技术等素质要求较高,往往会导致结构性失业。
因此本文选取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作为衡量产业结构转型造成结构性失业的因素,用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率作为衡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量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势,并研究该比例与失业率之间的长期非线性关系。
图2显示了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比率的变动趋势图,可以看出该比率的增长率相对稳定,也就是说我国正处于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的时期,第三产业GDP与第二产业GDP的比率整体保持增长趋势。
四、方法介绍、模型设定及实证分析(一)方法介绍与模型设定在当前分析宏观经济长期趋势最常用的方法无疑是协整分析,协整分析克服了经典回归模型分析非平稳序列导致虚假回归的弱点,描述了非平稳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自恩格尔和格兰杰(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协整理论及其方法以来,协整关系被看作是回归关系,然而当面临结构性变化的时候,巴尔克和福姆比(Balk和Fomby,1997)将含有阈值变量的示性函数引入到标准协整分析框架,提出一种新的方法——阈值协整。
从现有的文献看,阈值协整并没有统一标准的定义,欧阳志刚(2009)在巴尔克和福姆比的定义的基础上,将阈值协整定义为在线性框架内,使用TR(STR)模型将线性动态调节改进为阈值非线性动态调节,从而将长期均衡的调节从对称扩展到非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