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中采集不同部位血液的临床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检验中采集不同部位血液的临床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采集不同部位血液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
13年3月到2015年3月到我院检验科行血常规检验的106例受检者为研
究对象,取得他们的同意后,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检者均分为对照组(末梢
采血)和实验组(静脉采血),每组各53例,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常规检验,
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经统计,实验组受检者的RBC、Hb、M
CHC、MCV、PLT这几个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
CH、WBC、HCT这几个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
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的稳定性、实测值均高于末梢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静脉血;末梢血
血常规检验是医院检验科中比较常见的一项检验项目,检验的指标比较多,
比如血小板、血红蛋白等。

血常规检验的作用较大,比如诊断受检者的全身性疾
病等,故而受到人们的认可[1]。

因此,检验结果的与受检者的疾病诊治密切
相关,若检验结果不正确,会造成疾病误诊,或耽误最佳治疗时间等。

据文献报道,在血常规检验中,检验结果与采血部位存在一定的关系[2]。

本文主要探
讨末梢血、静脉血两种采血部位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现将具体的研究情
况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到我院
检验科行血常规检验的10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在进行血常规检验前与受检
者进行沟通,取得同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检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
实验组,每组各53例。

对照组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18.76岁,
平均年龄为(45.31±6.21)岁。

实验组中,男32例,女21例;年
龄19.75岁,平均年龄为(46.01±5.92)岁。

经比较,结果显示
两组受检者的上述资料差异均较小(P>0.05)。

1.2方法1.2.1采血方法在清晨,叮嘱两组受检者均保持空腹状态,对照组选择手指末梢部位,采用真空试管抽取血液。

实验组选取受检者的肘静脉,采用真空试管抽取血液。

采用稀释液对两组受检者的血液进行稀释,慢慢摇动,
使其保持均匀,置于预先准备的抗凝管中。

1.2.2检验方法采用血液分析仪Sysmex.kx.21对两组受
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验,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执行,并且需
在采血2h内完成所有血液检验指标的检验。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受检者的以下指标:红细胞计数(RBC)、白
细胞计数(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平
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红蛋白计数(Hb)、血小板计数(P
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H)。

1.4统计学方法搜集、整理上述两组受检者的上述指标的值,采用统计
学软件(SPSS16.0版)来统计、分析,对比操作进行t检验,P<
0.05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经统计结果显示,采用静脉采血的实验组受检者的RBC、Hb、M
CHC、MCV、PLT这几个指标均显著高于末梢采血的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受检者的MCH、WBC、HCT这几个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表1两组受检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3讨论近年来,临床检验技术发展迅速,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被广泛用于临床中,进一步
提高了临床检验科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使血常规检验成为一种必不可少检查手段。

经过血常
规检验,通过检测、分析人体血液中细胞的形态、结构等,可以了解受检者的全身性疾病,
帮助医生发现受检者的早期疾病,让患者今早接受治疗,避免疾病恶化。

据大量临床实践显示,在血常规检验中,血液样本的采集方法、部位均会影响检验结果[3]。

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有末梢血和静脉血等。

其中,末梢血的采血部位基本为手指
部位,其痛感神经最轻,采血方便。

手指末梢血的主要成分有组织间液、毛细血管血等,在
实际采血中,其血液流速相对而言比较慢,且极易出现血小板附着,故该部位的血液往往会
发生血液成分改变。

在本文研究中,结果显示采用静脉采血的实验组受检者的RBC、Hb、MCHC、M
CV、PLT这几个指标均显著高于末梢采血的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受检者
的MCH、WBC、HCT这几个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可见,在
血常规检验中,不同的采血部位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血常规检验中,应以
静脉采血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在静脉采血中,手背静脉血的血流量较小,且此部位极易发
生血细胞滞留,从而造成白细胞指数增高,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因此,在采集静脉血时,需要处理好采集时间、采集部位等问题。

综上所述,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的稳定性、正确性均高于末梢采血,静脉采血具
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1]胡艳林.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卫生
标准管理,2015,6(10):19.20.[2]刘宁.探析采集不同部位的血液进
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9):44.45.[3]包海晓.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J].求医问药
(下半月),2012,10(08):638.6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