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二框 《礼仪展风采》》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框《礼仪展风采》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查阅有关礼仪方面的书籍、资料;2、浏览与礼仪有关的网页;3、准备与礼仪有关的音像资料;收集有关礼仪方面的格言警句或典型的故事;制作幻灯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与礼仪有关的资料;思考展示中学生风采的礼仪及做好表演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本地礼仪故事
思考:礼仪是一面镜子,照出你的修养,帮助你与他人和睦相处。
人际往,离不开礼仪;礼仪是客套,我们只要好心好意待人就行了,不用讲什么礼仪。
(二)讲授新课
1、因礼仪而优雅(板书)
活动:礼仪风采
小组讨论:在学校活动中,哪些礼仪最能体现我们同学的风采?
小结:学生个人的礼仪:如坐、立、行的姿势和笑的表情;与人交往的礼仪:如见到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等;同学间的文明用语、男女生的交往等。
小组表演坐、立、行的姿势。
通过学生评论,体会到礼仪是一个人的精神文明的象征。
学生讨论、观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明确了什么是正确的礼仪、姿态;什么是不正确的礼仪、姿态,请同学们今后自觉改掉不良习惯。
活动:小品表演(教材上的学生小茅)
思考讨论:
(1)小茅的行为与礼仪有关吗?请指出其不合礼仪的地方。
(2)对我们来说,有哪些基本的礼仪要求?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在待人接物中如果遵循礼仪,会容易被人接纳,也有利于办成事情,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会伤害别人,也会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社会。
2、社交礼仪ABC(板书)
活动:明礼践行
(1)学生组内交流在家庭生活中的礼仪,如自己尊敬父母、关心扶助父母的事例。
懂得礼仪在家庭生活中具体表现,掌握基本的礼仪。
(2)交流做客与待客的礼仪,如:你到别人家做过客吗?做客时要注意什么?你是怎样做客的?假如你家来了客人,而父母又不在家,你会如何接待客人?
教师总结: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是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
我们要掌握这些基本要求,并在交往中加以运用。
活动:展示天地
展示一些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我国传统节日和圣诞节等外来节日)的典型图片或诗词。
学生竞答:
(1)这是什么节日?用多样的形式表达这些节日里的习俗。
(2)怎样科学对待这些礼仪习俗?
(3)比比谁了解的少数民族礼仪风俗知识多?在《爱我中华》歌声中,告诉学生“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民族不同,礼仪也就会不同。
要维护民族团结,必须掌握民族礼仪,一定记得“入乡随俗”。
教师总结: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与外来礼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做到与时俱进。
反思与提升:
(1)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如语言、态度、动作等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写在纸上。
(2)把自己的不文明言行投进垃圾箱,争做文明学生。
(三)小结新课
社交礼仪的形成不是自然而然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观察、学习和培养。
只要我们注意日积月累,就一定能够成为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的人。
教学反思
在分析“反例”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清“反例”中不合礼仪的
地方,预防个别学生误将“反例”中的行为作为模仿的对象。
在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要突出礼仪的优雅。
或许学生的表演姿态并不那么完美,但要使学生明白,礼仪更注重内在的优雅──对人的真诚、善意以及发自内心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