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天津市武清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章编号:1002-0659(2020)04-0017-02
赵 龙1,文雪娇1,王世通1, 邵玉慧2
(1.天津市武清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700;2.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天津 300384)摘要:本文根据天津市武清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07
主要作者简介:赵龙(1988-),男,硕士,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E-mail:zhao20073974@163.com
近年来,天津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武清区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了以下伍旗、大良、河西务、河北屯、梅厂、黄花店等镇街为主的设施蔬菜种植区,占地面积和产量均居天津市前列。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武清区设施蔬菜重点镇街的调研和走访,梳理了武清区蔬菜产业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为武清区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1 武清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1 规模产值持续稳定
2018年天津市武清区蔬菜占地面积9 200 hm 2,其中设施蔬菜占地5 333 hm 2。
全年蔬菜总产量100.85万t,其中设施蔬菜总产量81万t,产值31.72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40.15%。
全区从事蔬菜生产约13万人,从业人员年平均收入2.4万元,设施蔬菜效益在农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作用。
设施蔬菜主要种植品种有番茄、芹菜、青萝卜、甜瓜、速生叶菜等,产品主要销往京津两地,“京津鲜菜园”地位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1.2 蔬菜园区健康发展
经过多年持续建设,武清区设施蔬菜园区蓬勃发展,先后建成了“北国之春”农业示范园、梅厂金锅生态园、黄花店镇设施片区、天民蔬菜
园等一批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1.3 种植茬口逐渐合理
通过多年引种、栽培优新品种,以及不同设施类型的错茬种植,武清区蔬菜基本达到周年供应。
在摸清市场行情和价格规律后,形成了以下主要种植茬口:冬春番茄-秋茬叶菜、早春番茄-秋茬芹菜、早春甜瓜-秋茬叶菜、早春青萝卜-秋延后青萝卜、早春芹菜-秋茬叶菜、周年四季叶菜等。
1.4 建设水平稳步提高
武清区积极实施设施蔬菜产业项目,重点设施园区水、电、路、渠等硬件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品牌效应、产品质量安全、产业化带动等软件水平也显著提高。
目前已创建完成农业部设施蔬菜标准园6个,完成设施园区提升改造47个,完成建设“放心菜”基地53个。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一是全区依标生产率均达到100%;二是农业投入品登记、审定、监督检查、生产经营档案、索证索票制度不断完善,投入品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三是构筑了覆盖全区的蔬菜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网络,形成生产监管、质量检测、执法监督、人员培训相结合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保持98%以上,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设施农业
赵龙等:天津市武清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5 品牌建设初显成效
经过多年培植和扶持,武清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品牌意识增强,产生了一些知名农产品品牌。
主要品牌有“君健”有机蔬菜、“曙春”果蔬、“后赶庄”番茄、“肖赶庄”番茄、天民“小雀登枝”番茄、田水铺“小兔拔拔”青萝卜等。
“武清果蔬”在京津地区乃至全国市场的影响力和占有率逐渐扩大。
2 武清区设施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武清区设施蔬菜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充实了菜农的“钱袋子”,促进了全区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
但通过调研分析发现,也存在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
2.1 部分地区基础设施水平低
武清区在发展设施农业中,用水困难、交通不便、沟渠排灌设施缺乏等问题依然存在。
黄花店、河西务、下伍旗等镇街部分农户棚室老旧化程度比较高,多为第一代土木结构,后墙低矮无后坡,保温能力差,棚内支撑老化,抵御洪涝、雨雪、冰雹等极端天气灾害的能力差,风险隐患高。
例如2012年7月,武清区遭受3次特大暴雨袭击,设施受灾面积570 hm2,直接经济损失9 800万元。
2.2 劳动力成本增加,老龄化严重
武清区大多数种植户年龄55~65岁之间。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从事蔬菜生产劳动力不断转移到其他产业,现有劳动者年龄偏大、知识层次偏低,且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
武清区多数农户自有资金有限,加之贷款门槛较高,农户发展设施农业缺少资金投入。
中小棚投资少,无法进行反季节上市,收益不高。
农资价格上涨、用工贵也导致农户种菜的积极性不高。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较大
部分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还较薄弱。
在生产环节,蔬菜合作社大多为分散式的单位和个体,规模化程度还较低,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受长期传统观念的影响,缺少社会监督和自我约束限制,质量安全存在一定风险。
3 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和“通武廊”试验示范区的推进,在加快乡村振兴战略下,武清区设施蔬菜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进入稳步提质增效转型阶段。
今后,武清区将继续沿着“稳面积、强基础、优品种、调结构、提品质”的方向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积极争取设施蔬菜农业项目。
围绕具有区域优势品种,如黄花店镇芹菜-番茄、梅厂镇果蔬、大良镇青萝卜等,通过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全程化质量监管等措施,做大做优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二是增加蔬菜生产投资,重点扶持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设施建设,提高种植积极性;对设施蔬菜生产主体实施生产奖励。
三是强化农业招商引资,积极宣传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依托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到武清区投资设施农业建设。
3.2 提升基础设施
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主要面向乡村公路、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农村能源、土地整理等倾斜,加强以排灌渠系统为重点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节水设施建设,对武清北部镇街老旧棚室进行提升改造,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夯实蔬菜产业发展基础。
加大蔬菜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不断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3.3 强化培训指导
成立区级设施蔬菜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区设施蔬菜技术指导工作。
定期深入全区各镇街开展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指导,解决科学技术“最后一公里”难题。
同时加强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示范和推广,示范推广一批节本增效配套技术及高效种植模式,优化种植结构,实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全面提升武清区设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
3.4 重视品牌建设
充分发挥武清区优势,增加设施蔬菜中的名优特品种的比重,丰富蔬菜种类,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需要,增加设施农业中蔬菜产品价值。
(下转第20页)
10日。
适时早播,可有效争取积温,促进植株分枝,节约用种,降低成本。
为解决农时紧张的问题,可在小麦收获前7~10 d浇造墒水1次,麦收后贴茬播种。
“津选豆1012”植株属半矮杆型,机械精播一般行距为45~50 cm,株距12 cm,播种深度4 cm,每667 m2用种量4~5 kg,保苗约12 000株·667 m-2。
高肥水地块播种量可降低到3 kg·667 m-2,行距40 cm,株距22~25 cm,留苗密度6 500~7 500株·667 m-2;中低肥水地块每667 m2用种量4 kg,行距40 cm,株距19~21 cm,留苗密度8 000~9 000株·667 m-2。
粘土地和整地质量较差的地块应酌情增加播种量。
播种后若底墒好、表墒差,一定要镇压,以利于种子和湿土紧密接触,确保出苗。
3 田间管理
3.1 中耕除草
夏大豆多为贴茬播种,苗期中耕除草对促苗早发、培育壮苗至关重要。
出苗至封垄期应中耕2~3次,第一次宜深,达到松土灭草的目的;第二次根据情况而定,旺苗深耕,切断表层细根,促根下扎,起到蹲苗作用,正常苗以松土、除草、保墒为目的;第三次在封垄前结合培土进行,以除草防倒为目的。
夏播大豆规模化种植时,因农时紧张特别是雨热同期,很容易发生草荒,应采用无人机飞防除草,播后苗前,每667 m2用50%乙草胺100~120 mL进行第一次化学除草,第二次化学除草在大豆三片复叶前进行。
杂草2~4叶期用25%的氟磺胺草醚50~60 mL +精稳杀得70 mL,兑水30 kg喷雾。
3.2 水肥管理
大豆开花至鼓粒期是需肥需水高峰期,此期缺肥或干旱,会造成落花落荚,降低单株荚数、荚粒数及百粒重。
可采取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初花期按照每667 m2纯氮4.6㎏、纯钾2.5 kg的数量追肥,鼓粒期再追施纯氮2.3 kg·667 m-2或喷施叶面肥1~2次。
3.3 化控防倒
夏秋雨水过多易造成大豆徒长和倒伏,可采用化学调节剂多效唑进行化控防倒。
3.4 防治病虫害
地老虎、蛴螬、蚜虫、造桥虫、斜纹夜蛾、豆荚螟是大豆主要虫害,病毒病、霜霉病及根结线虫病是大豆主要病害。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等防止大豆根结线虫病;用白僵菌生物制剂结合种衣剂拌种,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用甲维盐、虱螨脲、康宽等高效低毒农药防治蚜虫、造桥虫、豆荚螟等害虫。
通过合理控制密度,发病初期用7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
4 适时收获
当全田植株落叶达到90%时进行机械化收获。
收获过早,植株绿色叶片过多,机械收获时会造成种皮染色,降低品质和产量。
收获过晚,易发生炸荚,降低商品性和产量。
参考文献
[1]邵凤武,朱学勇,张杰,等.津选豆1012大豆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3):227-228.
[2]徐秋阳.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 2013(3):97.
突出抓好农业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建设,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
重点培植一批农产品品牌和商标,抓好“放心菜”基地建设,积极做好绿色食品产品认证工作,加快与国家追溯平台对接,做好监管服务,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积极支持区内企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参加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王世通. 天津市武清区日光温室类型及蔬菜主要茬口效益调查[J].中国蔬菜,2018(4):93-95.
[2]王静,曾玉珍.天津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8 (10):13-16.
(上接第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