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城厢探古:(五)上海沙船业的兴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老城厢探古:(五)上海沙船业的兴衰
上海海上航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

与北宋时江南漕运到汴京(开封)不同,元代的财赋依靠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运到北京地区。

其时北运河不通,要从开封兜圈子。

为解决巨额军饷、官俸及宫廷靡费的北运。

至元十九年(1282年) 中书左丞相伯颜决定海运漕粮。

上海管军总管罗壁会同嘉定人张瑄、崇明人朱清(海盗出身后投靠元朝)在上海造平底船(即沙船的前身)60艘,海运漕粮4.6万石,开辟了北洋海运航道。

逢信风,上海至直沽(天津古称,天津也由此而起步),入京师不过旬日。

由此可以看出,上海经济的发展,起步就是海运,沙船的使用使上海得到繁荣。


明《天工开物》载:“元朝与国初(明初)运米者曰遮洋浅船,次曰钻风船”。

钻风船早见于南宋,为沙船型平底海船,载重约为400石左右。

遮洋船亦为沙船型平底海船,创始于元代,载重1000石,船体扁浅,平头,平底,船身全长8丈1尺,宽1丈5尺,深4尺8寸,共16舱,设双桅,4橹,12篙,铁锚2。

舵杆用铁力木,有吊舵绳,使舵可升降。

《天工开物》漕船图

至元二十四年,上海设都漕运万户府,张瑄、朱清为万户,总管上海漕运事务。

至元二十九年,上海立县。

天历三年(1330年),沙船漕运最盛,年运量达350余万石。


这是元张瑄的白玉浸色雕双凤纹印章(拍卖行300000元底价)


沙船为我国航海木帆船四大船型之一,已有一千年以上历史,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以漕运为主,军事上也广泛利用,以其特殊的船型、性能、
平底、多桅、方头、方艄、宜于行沙,行驶于北洋航线,但也有行驶于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的,最远曾到达东非和红海地区。

最盛时期达万艘以上,年运输量达350万石以上。

沙船特别适宜航行于航道水浅多碛的北方沿海。

正如上海的方志所说:“南北物资交流,悉借沙船。

南市十六铺以内,帆樯如林,蔚为奇观。

每日满载东北、闽广各地土货而来,易上海所有百货而去。

”沙船贸易促进了上海的商业,奠定了上海的繁荣。

现在上海市市标中,把沙船突显在市标的正中心,说明上海没有忘记它的最初繁荣是沙船载来的。


古代,沿海地区大宗物品运输全赖风力行驶的船只,有沙船、蜒船、卫船、三不象船,其中“沙船”就是主要的运输工具。

“沙船”是一种平底多帆的船只。

对于沙船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其形似鲨鱼,所以称沙船;第二种说法是上海近海的岛屿,都是从沙洲发育而成,称为“某某沙”,如川沙、横沙、崇明沙等。

沙船最早在崇明沙生产,故称“沙船”。

第三种说法长江口以北海域,海水浅、沙滩多,航运的船只平底、多帆,适宜浅滩行驶,不宜搁浅,所以叫“沙船”。

还有另一种说法:早期上海航运,货物载至目的地后,返回时空船,如空载,船身露出水面较多,容易翻船,所以就地在舱底装沙,稳定船体,因而得名“沙船”。

这另一种说法比较靠谱。


沙船,即木帆船,因卸货后用黄沙压舱以使船下沉利于平稳航行而得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