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及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呜咽.(yàn)睿.(ruì)智奔驰道歉义无返顾
B. 咀嚼.(jué)疮.(chāng)痍雄辨享誉风尘仆仆
C. 点缀.(zhuì)贫瘠.(jí)澎湃浩瀚鼾然入梦
D. 欺侮.(wǔ)矗.(chù)立惦记震撼神采焕发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对比的关键是同中求异,“同”是对比的前提和基础,“异”是对比的关键和
重点。

B. 通讯与消息相比,比较具体,新闻容量大,表现手段多,但时效性不及消息。

C. 押韵是诗歌重要的语言特点之一,古代诗词要求比较严格,现代诗歌则相对宽
松。

D.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都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分别选自《列子》《山海
经》。

3.下列是给老人的生日祝辞,其中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A. 室有芝兰春自韵,人如松柏岁常新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4.(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

(《过零丁洋》)
(2)月下飞天镜,______。

(《渡荆门送别》)
(3)______,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

(《无题》)
(5)______,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5.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本诗的作者是唐朝的著名诗人______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

B.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多多体谅,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C.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D.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而又不乏幽默。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核舟记》)(乙文)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节选自《口技》)
《核舟记》中的“记”是一种文体,初中阶段学过的“记”还有《______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甲段选文突显了核舟雕刻人物繁多而又逼真。

B、乙段选文表现了各种口技声音繁多而又逼真。

C、甲段选文写视觉物品,乙段选文写听觉声音。

D、两段选文都表现了我国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

7.阅读古文,完成下列题目。

狼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②.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③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shǐ)④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聊斋志异》注释:①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②伏焉:躲藏在那里。

③顾:然而,可是。

④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去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

这里是活吹。

解释加点词。

①惟有小刀不盈.寸______
②股.直不能屈______
翻译句子。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9.0分)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洁身自好的莲花①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② 20世纪7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
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

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2分钟,使雨滴滑落,再观察叶面灰尘粒子残留状况。

实验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而莲花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5%.这就是所
谓的莲花效应。

③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
④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
的超微结构。

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

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⑤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
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

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

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⑥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他们努力模仿这种表面,使应
用研究迅速发展。

20世纪末,基于“莲花效应”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

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电用品。

文章第①段中写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爱莲说》的作用是______
请根据第②段文意,用简洁的语言解释“莲花效应”的含义。

第②段中加点词“总是”“均”这两个词在文中充分说明了______
请根据第⑤段文意,简要概括“莲花效应”给植物本身带来的好处。

①______
②______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的口琴① 2005年与妻儿再次回到南太行老家,初夏山野,翠绿妖娆。

父亲拉开抽屉,从柜子底层,拿出一个黑色的布包,一层层打开,捧出一只口琴。

手牵着儿子,到树影斑驳的院子里,坐在一块红石头上吹奏。

我大为惊诧。

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也不会想到,大字不识一个的父亲竟然懂得音乐,会用嘴巴吹出如此美丽的声音。

②母亲说,父亲给村里放羊的时候,时常带着那只口琴,坐在山坡上吹。

我想,那
情景要是到了诗人眼里,一定是:青草浩荡,辉映天空,群山连绵,犹如屏障。

可爱的羊只似飘动的云朵,父亲的姿势像是一尊鲜活的雕塑。

口中琴声漫过岩石及其苔藓,草尖和悬崖下的阴影,乃至河谷间cóng cóng流水与鸟雀们的翅膀。

然而,父亲坐在山坡上的样子未必具有美感,琴声未必那么轻盈。

那些羊只并非洁白,而是黧黑。

河谷间早就没有了流水,鸟雀们的飞翔是为了生存觅食。

那时候的父亲,也不过是为了生计。

③而此时,父亲吹着,儿子在一边听,一会跃跃欲试。

我在旁边看着,蓦然感觉到
了父亲的丰富。

这样的一个人,竟然与高雅美妙的音乐发生过如此紧密的联系,竟然在无人处用一只口琴倾诉内心,排遣寂寞。

父亲吹了一首我叫不出名字的曲子,好像是山西民歌。

儿子抢过来,呜呜地乱吹一会儿,又给了父亲。

父亲说,听爷爷给你吹。

说完,便吹起了《朝阳沟》片段--我听得入迷,站在当地,不知是感动,还是惊诧,热泪一下子冲了出来。

④我想我一定被什么捕获了。

长期以来,在我心里,父亲只是一个木讷、本分、孤
独、苦难的农民,一个在山野之间劳作大半生,在苦难的风雨中只知道忍耐和吞咽的人,怎么会有如此的雅致兴趣和爱好呢?我可能真的小看甚至漠视了父亲,漠视了他作为父亲和农民之外的一切,比如他的内心精神和思想要求,比如他在苦难生活中某些自发的“消解”压力与悲怆的能力与智慧。

⑤第二天下午,忙忙碌碌的母亲一个人在外面喂鸡,其余的家人围坐在庭院里喝茶
聊天,此时,我走到父亲身边,深情地说:“爸,你昨天口琴吹得真好,能否今天再给我们吹一首?”父亲听了,羞涩地咧开嘴巴,抖着胡须,呵呵笑着答应了。

他顿了顿,甩了甩口琴,双手捧住,吹起了《梁祝》中“化蝶”那一节,乐声起落不止,悲怆与挚爱,绝望与生死,令人寸断柔肠,内心惊雷横冲,思维如潮水奔淌。

而到最后,音乐忽然平缓,如乘青草沿坡下滑,如冰层暖流,如泉水浸岸,风吹花开。

⑥庭院里顿时鸦雀无声,苹果树和椿树上鼓噪的蝉,路口的家狗,也都若有所思,
静默如斯。

我情不自禁地鼓掌,然后是妻子、弟弟和弟媳妇,两个孩子也都学着我们的样子。

一时间,父亲被我们的掌声围困,虽然不大,但很整齐,虽然稀少,但很热烈。

⑦父亲有些不好意思,低了下脑袋,然后又把口琴甩了甩。

摸出一根香烟点着,把
手中的口琴向他三岁的孙子递来。

儿子接住,翻来覆去地看了好一会儿,放在嘴巴上,鼓着腮帮,却吹不出声音。

父亲站起来,说这样那样才能吹出声音。

⑧几天后,父亲的那只口琴一直被孩子当作玩具,想起来吹下,想不起就当成了砸
核桃的锤头。

父亲看着,也不说什么,咧嘴呵呵笑。

有时候帮着孩子们摘核桃和苹果,烧板栗,捉知了和刚出窝儿的小鸟。

父亲的口琴,有时候被放在泥地上,锅台边,院门外,门槛上,沾上黑垢,灌了沙子。

⑨我们就要返回西北的头天晚上,父亲来到我的房间,坐在灯下,一边听我们说话,
一边用毛巾擦拭那只口琴,偶尔抬头看看在炕上玩耍的孙子,防着他不小心摔下来。

夜深的时候,在妻子建议下,父亲又给我们吹了一曲,竟然是腾格尔的《父亲和我》。

这叫我们惊诧莫名。

父亲坐在炕沿上,嘴唇不住挪动,像是舞蹈。

夜色浓郁的乡村黑夜,父亲的琴声悠扬散漫,洋溢着一种催人泪下的哀伤和亲情。

我和妻子忍不住流下眼泪,看着专注的父亲,觉得了惭愧和不安。

⑩第二天,太阳还没出来,父亲母亲送我们上车,我使劲抱了抱父亲。

父亲没吭声,也没回抱我。

车开走的时候,父亲只是脸色忧郁地看看我们,站在原地,哈着腰,不住地挥手。

(选文有删改)
为第②段的拼音写上汉字:cóng cóng流水______ 。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第⑤段划直线句子运用了______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为______
从写作角度出发,第⑥段划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 描写,烘托出______
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作者想象诗人眼里父亲在山坡上吹口琴的情景,主要反衬出现实中的父亲吹口琴缺乏美感。

B.在作者过往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木讷、本分、孤独、苦难的农民,琴声改变了这一印象。

C.作者对于长期以来漠视了父亲的内心世界以及思想要求而感到惭愧,并想对他有所弥补。

D.作者对父亲吹口琴时的神态、动作等进行细节描写,表现出父亲吹口琴时的娴熟和投入。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0分)
10.题目:这里是我的舞台
要求:(1)写一篇字数在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文中不能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或使用本试卷中提供的材料。

(4)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错误,“呜咽”的“咽”应读“yè”,“义无返顾”应为“义无反顾”;B.错误,“雄辨”的“辨”应为“辩”,“疮痍”的“疮”应为“chuāng”;C.错误,“鼾然入梦”的“鼾”应为“酣”;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2.【答案】D
【解析】ABC.说法正确;
D.有误,《女娲补天》选自《淮南子》,《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对于文学、文体常识必须熟记。

3.【答案】A
【解析】解答这道题可以先读懂对联的含义,对联的写作对象,然后很容易判定这幅对联应该给谁。

A.根据“岁长新”是指又增加一岁,送给过寿的人家。

B.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可知与祝寿无关。

C.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居多。

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落红”和“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D.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

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

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

赞美出身低微而终成大业的人才(有作者自身的身世之慨)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运用得体。

解答此题,要从语意及文化常识及表达对象等方面辨析。

4.【答案】留取丹心照汗青云生结海楼海上生明月蜡炬成灰泪始干斗折蛇行
【解析】答案:
(1)留取丹心照汗青(重点字:汗)
(2)云生结海楼
(3)海上生明月
(4)蜡炬成灰泪始干(重点字:炬)
(5)斗折蛇行
本题考查名句的背诵和默写。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准确掌握句子内容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5.【答案】【小题1】杜甫
【小题2】D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又呈吴郎》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BC.正确;
D.错误,“不乏幽默”理解有误;
故选:D
答案:
(1)杜甫
(2)D
译文:
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五食无儿的老妇人。

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

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

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又呈吴郎》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通过了劝吴郎让寡妇打枣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爱。

全诗如话家常,语气恳切,朴实动人,诗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使作品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别具一种活泼、疏散之美。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

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二要把握形象。

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

三要理解情感。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6.【答案】【小题1】小石潭记
【小题2】A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解答此题靠平时积累。

平时学习要记住相关的作者、文体等文学常识。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该句重点词语有:间:夹杂。

之:的。

句意为: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甲段选文突显了核舟雕刻人物逼真,没有表现核舟雕刻人物繁多。

故A表述不正确。

答案:
(1)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
(2)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间,之)
(3)A
译文:
(甲)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

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
子。

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乙)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

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

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许许的声音,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要争先恐后地逃跑。

第(1)题考查文学常识。

记是古文中的一种体裁。

可议论,可抒情目的在于通过描述或记述一件景物或事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抒发感情;如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唐代诗人柳宗元的《醉翁亭记》等等。

7.【答案】【小题1】满
【小题2】大腿
【小题3】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

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

盈:满。

②句意为: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回弯儿。

股:大腿。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非,不是;乌能,怎能;谋,方法;句意为:答案:不是屠夫怎么能想出这个主意呢?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

故事中的狼是狡猾的,但屠户却利用智慧和工具战胜了它,由此可知: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

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
(1)①满②大腿
(2)(如果)不是屠户,怎么能有这样的办法呢?
(3)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

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译文参考:
有一个屠夫,晚间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

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地窝棚,他就跑进去藏在里面。

恶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

屠夫急忙抓住它,不让它抽出去。

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

极力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弹了,才用带子扎上了吹气口。

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活像一头牛。

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回弯儿,张着大嘴无法闭上,就把它背回去了。

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词义积累:

乃令符离人葛婴(命令)
忿恚尉,令辱之(让,使)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8.【答案】【小题1】形象地点明说明对象莲花洁身自好的特征;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小题2】莲叶等植物的叶面普遍洁净,凸显“莲花效应”。

【小题3】使得叶面不沾水滴,保持清洁
【小题4】能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不易生病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开头段的作用。

解答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段的位置来分析。

说明文开头段的作用往往是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取。

阅读文章,结合第二段内容,从“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中可知,莲花效应就是指叶面上有灰尘经过雨水就能干净的现象。

(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

解答此题在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

结合内容可知,“总是”是说莲叶等植物的叶面普遍洁净,“均”是说莲花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极少;这两个词更加突出了莲叶洁净的特点。

(4)本题考查提炼信息。

阅读文章,根据“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

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等语句,提取概括解答即可。

答案:
(1)形象地点明说明对象莲花洁身自好的特征;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2)叶面上的灰尘经雨水清洗能变得格外清洁干净。

(3)充分说明莲叶等植物的叶面普遍洁净,凸显“莲花效应”(或更突出莲叶的特点)。

(4)①使得叶面不沾水滴,保持清洁;②能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不易生病。

这篇文章首先由莲花、露珠说起,引用了《爱莲说》“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引出说明对象,接着介绍了什么是莲花效应,然后介绍了导致这种莲花效应的原因,最后指出莲花效应给科学家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应用。

解答筛选信息时,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快速确立筛选信息的范围;第二步,比较分析各种相关信息,并准确整合信息。

9.【答案】【小题1】淙淙
【小题2】(“我”)感动、惊诧,反思自己漠视了父亲的内心精神和思想要求。

,第二天下午,父亲和我,(“我”)感受到了父亲的哀伤和不舍,内心感到惭愧和不安。

【小题3】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吹奏的《梁祝》美丽动听,表现了父亲高超的音乐表现力。

【小题4】侧面,父亲高超的音乐表现力
【小题5】A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

“cóng cóng流水”的
“cóng cóng”写作“淙淙”。

(2)本题考查信息提取并概括的能力。

作答此题时,只需要从文章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然后进行概括即可。

①处可以从第五段中的“第二天下午……他顿了顿,甩了甩口琴,双手捧住,吹起了《梁祝》中‘化蝶’那一节……”便可概括出答案;②处可以从文中第九段的“我们就要返回西北的头天晚上,父亲来到我的房间……父亲又给我们吹了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