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

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

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

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

《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上代。

C.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 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

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

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 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 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 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 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参考答案:
1. D
2. B
3. D
1. 试题分析:D原文是“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

2. 试题分析:原文是“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

而不是B选项的“旧史学”。

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D 项“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扭曲文意。

原文“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意思是说“中国的文字学家很早就把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为探究先民造字之法的凭依”了,而“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只是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关系错误。

2.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列小题
一条河流和我的命
韩浩月
窗外有一条河流。

河床干涸,枯草招摇,寒风卷起不明物体在河岸边盘旋。

这样算是真正地与河相伴吗?我不知道。

记忆里有条河流,和眼前的河流完全不一样。

它叫白马河,是我家的一条河。

每个人的出生地,或远或近,都有这样一条母亲河。

喝它的水,用它浇灌土地,在河里洗衣服。

白马河的确像母亲一样,照顾着在堤岸两边生活的人们。

在我的印象里,它从未干涸过。

有时候,水势还大得吓人,但也从未决堤过。

(1)这是一匹温顺的白马,它只顾奔跑,随意地留下恩泽。

第一次对白马河有特别的印象,是童年时一次去河里洗澡。

空气燥热,河水温润,我浮躺在缓缓流动的河水里。

远处的村落静谧无声,夜空的颜色是一种神奇的湛蓝,月光与星光倾洒在河面之上。

从某一个瞬间开始,我的毛孔仿佛被无声地打开, 整个人的重量开始变轻。

觉得自己变成了河面上的一片树叶、一条小鱼、一只不慎落水又挣扎着跃出水面的小鸟。

那算是河水对我的一次启蒙,那晚的河流分明在启示我一些什么,它瞬间打开了一个孩子头脑里的魔盒。

看不清楚那个魔盒里装着什么,但是能发现那里的世界很绮丽,它催促着一个孩子结束对庸常的贪恋,顺着被某种感觉启动的方向走出,走出河流,走向遥远。

关于白马河,也不尽然都是美好。

传说这条河每年都要淹死一个人。

孩子们是没有见过人在河里被淹死的场景的,非但不知道害怕,反而有莫名所以的“愤怒”,我也是这样的孩子之一。

大概是小学四五年级的那年暑假,我们几个好朋友一起来到白马河最宽阔的桥面上——据说桥下面是淹死人最多的地方。

从桥面到河面的距离大约有十几米,我们在某种“愤怒”的情绪驱使下, 一次次地从桥面上纵身而下。

直玩到头昏脑涨,手脚上的皮肤都被泡白了,数了数一起跳的朋友还在,一个也没死,就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但好运气是会用完的。

我一直觉得是那次的跳河游戏挑蚌了“河神”才导致后来差一点儿死在白马河里。

我被河水吞没了,全身像瘫痪了一样,只要一开口,河水就会不留情地顺着喉咙往下灌。

我拼命地用自己掌握的那点儿游泳技巧往水面上浮,耳朵能听到自己发出的类似于咕噜咕噜的声音。

河边有人在大笑,那是他们觉得我在“装死”——经常有孩子这么干,把大人骗过来。

就在我失去意识的时候,一个大人游到我身边,把我拖上了河岸。

我像条鱼一样在岸边干热的沙土上吐着水,吐了许久才把水吐干。

大人们说说笑笑地散去了,能走路的时候我拍拍屁股也回家了。

这在乡村不算什么大事,一条河试图吞掉一个孩子,最后没能得逞,这个孩子命大……如此新闻,顶多热闹半天就随风而逝了。

这是我对白马河的回忆,它曾让我第一次体验到生命中那近似瑰丽的一幕,也曾用神秘的力量想要夺走我的生命。

它既疼爱你又恨你,既滋养你又扼杀你。

(2)它只对留下来的人有这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感,对于离去的人,却近乎无情的冷漠。

我常常想起故乡,想起村庄,却极少想到过那条河流。

常常就是这样,人们会记得一些轻浅无聊的事,却会忘却那些曾在生命里刻下幸福印痕或者隐约伤痛的事物。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题目将“一条河流”和“我的命”并列,概括了文本主要内容,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从而关注河流与人的命运的关系。

B. 前两段从自家窗外河流写起,自然引出对家乡河流的怀想;以窗外河流的干涸荒凉, 反衬了白马河日夜奔流、带来恩泽的特点。

C. 文章中的描写生动优美,写到童年时一次去河里洗澡,从触觉、听觉、视觉、想象诸角度展现出一个自己从未留意过的精彩世界。

D. 人们之所以没有马上“救我”,是因为孩子们经常这样骗大人;救完后之所以没有把“我”被淹的事情放在心上,是因为死人在乡村不算大事。

5.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

6. 白马河给作者带来哪些启示?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4. D
5. (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白马河比作温顺的白马,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马河不狂暴、不刻意地给两岸人们带来恩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念之情。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河流人格化,表现了白马河对被自己淹死的人残酷无情,对活着的人既爱又恨,表达了作者对白马河的敬畏之情。

6. ①外面的世界很美丽,不必贪恋平庸的生活,应该走向远方见识更多的精彩。

②靠好运气挑衅大自然是危险的。

③自然有瑰丽的一面,也有不可侵犯的某种神秘的力量。

④不能忘记给生命带来幸福或伤痛的事物。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
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标题,B项考核语段的作用,C项考核手法,D项考核内容,其中D项,“死人在乡村不算大事”原文无据。

从倒数第三段来看,是救人在乡村不算大事,人们对这种事已经司空见惯。

【5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句子的题目,要求赏析文中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效果,答题时先答出修辞,然后解释,最后分析艺术效果。

点睛: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6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内容的题目,要求概括白马河给作者带来哪些启示,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它催促着一个孩子结束对庸常的贪恋,顺着被某种感觉启动的方向走出,走出河流,走向遥远”“我一直觉得是那次的跳河游戏挑衅了‘河神’,才导致后来差一点儿死在白马河
里”“这是我对白马河的回忆,它曾让我第一次体验到生命中那近似瑰丽的一幕,也曾用神秘的力量想要夺走我的生命”概括答题要点。

3.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5—17题)(共10分)
生存智慧张平自然界中会有些故事,让我们人类匪夷所思,却不能不为之动容。

在北美阿拉斯加的茫茫荒野上,生长着一种老鼠,以植被为生,繁殖力极强。

但当种群繁殖过盛以致会对植被造成严重危害的时候,其中一部分成员的皮毛就会自动变成鲜亮耀眼的黄色,以吸引天敌捕食的目光;倘若天敌的捕食仍不足以尽快使鼠群减少到适当的数量,老鼠们便会成群结队地奔向山崖,相拥相携,投海自尽。

同时,这块土地上还养育着一种狐狸,以鼠为生,是这里老鼠的天敌。

但它们对老鼠的捕食也并非无所节制,当鼠群减少、狐群增加而严重威胁鼠群的繁衍的时候,狐狸们便会采取行动,限制种群的发展:一部分成员会聚在一起,疯狂地、不间歇的舞蹈,夜以继日直到力竭气绝而死。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中国的黄山。

黄山猕猴每一族群一般维持在28只左右,这是族群最佳生活状态的临界点,族群成员以生命来维护这一状态——每当族群数量超出,年纪较大的猴子就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坠崖而亡。

这一幕一幕的故事,何其悲哉,何其壮哉,何其伟哉,惊天地而泣鬼神。

然而动物界的这些行为又能赢得我们人类多少真正的理解、同情、尊重和敬意呢?我们的知识、我们的价值理念总使我们习惯于一言以蔽之:本能使然。

我们自居价值优位,常常以一种傲慢、鄙夷甚至敌意的眼神打量着自然界的生命活动。

更要紧的是,由于自身的私欲和利害,我们人类之间要达到理解、同情和尊重甚至难乎其难,遑论对自然界及动物界。

人类曾为自己远离自然界的进化而荣耀,曾为自己成为这个星球上绽开的最灿烂最美丽的精神花朵而自得,更为自己以理性的铁蹄征服自然而豪情万丈。

然而翻阅一下人类那充满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史籍,想一想那足以把地球毁灭几十遍的核武库,望一望那在儿童的记忆里不曾是蓝色的天空,数一数由于生态恶化而每天都在灭绝的物种,我们人类作为一种类存在,作为地球生物圈一个链环的存在,究竟比自然界的其他生物高明多少?这实在是一个令我们回答起来气短的问题。

在上述动物的行为面前,我们人类应该感到汗颜和愧怍,应该有罪感,应该反躬自省。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为了自身,为了这个哺育着珍贵的生命的蔚蓝色星球,我们人类自当走出“主人”、“中心”的自恋情结,低下那傲慢的理性头颅,收勒征服的欲望的马缰,尊重自然,学习自然,回归自然,找回在自然中的应有位置,与自然和谐相处。

而这首先是要实现人类的态度、立场、观念以及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革命。

“哲学走向荒野”,当是人类生存智慧的趋向。

15.文中“我们人类匪夷所思,却不能不为之动容”的自然界的故事有哪几个?请简述。

(3分)
16.文中第5段“何其悲哉,何其壮哉,何其伟哉,惊天地而泣鬼神”,这种感叹是针对什么而发的?它引出了下文哪些议论?(3分)
17.在文中所述动物的行为面前,“我们人类应该感到汗颜和愧诈,应该有负罪感,应该反躬自省”,这是针对上文的哪些内容而言的?这样写有何作用和好处?(4分)
参考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
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
公言报项王。

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7、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约为婚姻 (这里指结为儿女亲家)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指防止其他农民起义军进出)
C.沛公居出东时 (指崤山以东)
D.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指中原地区)
8、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所以遣将守关者”不同的一项是 ( )
A、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参考答案:
7、B(“出入”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在“入”)
8、D (用来-------的,其余为“---------原因”)

5. 文言文阅读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

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

昭犹惮芝,不为通。

……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

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

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

②菅长:菅县县令。

③主簿:官名,主管文书,办理政务。

④掾史:县令的属官。

⑤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员。

⑥股肱:指大腿和胳膊的上部,在这里可指左右手。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差:派遣
B.而宾客每不与役与:参加
C.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责:责问
D.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报告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此孝子也,杀之不义子犯请击之
B.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C.因芝妻伯父董昭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昭犹惮芝,不为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 B.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
C.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 D.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4、下列句子分别编写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2分)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昭犹惮芝,不为通⑥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义节操。

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

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

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报:回复。


5.B(错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一句上。

刘节代门客当兵,是由于司马芝告状,太守治刘节的罪。


6.①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署上姓名,却在信中多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没有给他回信,一概按照法律处理。

②他和宾客们谈话时,有不同意的,就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的话。

6.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第6~9题(10分)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僳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望__________ 呵__________ 按__________
7. 选出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2分)
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 则噪而相逐。

D.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8. 选出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而死固付之度外以
B. 敛赀财以送其行以勇气闻于诸侯
C.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D.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亦何恨乎秋声
9.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分)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书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 条房地产政策”自实施以来,全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好转。

去年房地产市场同比投资增长21.2%,新建商品住房销售增长19.1%,全市新建商品住房库存可售周期由19 个月降至12个月。

B.《瑞典日报》报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特意加了“中国之声”这样的标题,认为随着莫言的获奖标志着中国、亚洲的文化和经济地位在全球不断上升。

C.高节能、长寿命、利环保,虽然具备众多优点,但在价格高、市场推广艰难的背景下,曾被寄予无限希望的 LED 照明灯正在遭遇尴尬,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D.据悉,修订后的2017 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考核内容上增加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核,考核方向上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题中A 项,语序不当,将“20 条房地产政策”放在“自”之后,不变的话后一句应说这些政策怎么样;B项,成分赘余,删去“随着”;C 项,成分赘余,“令人”与“堪”重复。

点睛: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时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此题选项BC成分赘余。

8. 下面是某同学日记中的一段文字。

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奇,还是遗憾。

(4分)
参考答案:
9. 阅读下面这条消息,回答问题。

(3分)
(《长江商报》2012年5月6日)昨日上午,大孝感论坛官方微博称,湖北孝感一中惊现史上最刻苦“吊瓶班”,并配发图片引起网友热议。

图片显示,教室内很多同学边打吊瓶边复习,场面颇为壮观。

对此,孝感一中称,学生打的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

孝感一中监察室高主任说,随着高考临近,学校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高三学生到医务室打氨基酸。

每个学生交10块钱,剩余的部分由学校来补贴。

由于学生太多,导致学校医务室爆满。

为了不耽误学生复习,所以学校就安排学生在教室内打氨基酸。

图片显示的是该校高三三班学生在教室打氨基酸的情形,该班有38个学生自愿注射了氨基酸。

记者了解到,孝感一中共有高三学生1300多人,目前超过一半的学生已经注射了氨基酸。

对于高考临近孝感一中组织学生打氨基酸的做法,有人赞成,有人不赞成。

你持什么态度?并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赞成。

挂氨基酸可以补充能量,有利于复习迎考;即使对身体作用不大,相信也会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学校这么做是为学生着想。

不赞成。

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挂氨基酸是滥用药物,无助于身体健康;如此“临时抱佛脚”反而会增加学生的紧张心理。

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做法。

(观点1分;理由1条1分,两条即可。

仅有观点不讲理由不得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