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两首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①无限情思寄楼台《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都是因楼名而起兴,进而由传说展开遐想,抚古思今,感慨盛衰变化,接下来回归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抒发愁情。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①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②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历历:清楚可数。
②乡关:故乡。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①。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②,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古丘:古坟②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君主。
[诗歌鉴赏]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
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
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对比阅读]这两首诗虽都是触物兴感、登临抒怀之作,但却各有兴会,各抒其情,各擅胜境。
崔颢的诗突出的是乡愁,确实其对乡愁的抒写动人情肠,将中国人普遍具有的怀乡情结表现得气概苍莽、出神入化,特别呈现出一种突破格律、“不法而法”的奇崛之美。
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呈现出诗人关注现实、注意国家命运、渴望对国家有贡献的忧国伤时的心情。
②夜里赏花古人赏花总是别有一番情味,借景抒情的大有人在,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和苏轼的《海棠》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却大不相同。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①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②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释]①怅:伤感,愁闷,失意。
②明朝:明天。
[诗词鉴赏]诗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和李益《春夜闻笛》古诗词比较阅读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和李益《春夜闻笛》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李益寒山①吹笛唤春归,迁客②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寒山:地名,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河流域的战略要地,屡为战场。
①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
1.下列对两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图。
烽火台下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B.《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融为一体,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C.《春夜闻笛》一诗前两句写闻笛。
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山上有人吹笛,仿佛是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描绘出典型的边塞风光。
D.两首诗表现手法不同,《夜上受降城闻笛》以描写“沙似雪”“月如霜”起笔借景抒情,《春夜闻笛》则主要运用衬托的手法,借大雁春来北飞抒发情感。
2.两首诗都因笛声生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C2.《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发了成边将士浓烈的思乡和哀愁之情;《春夜闻笛》表达了诗人谪迁在外,渴望立即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
【解析】1.C.“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意思是: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天归来,被贬谪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
“寒山”一词诗人并非身处塞外,只是风光恰似塞外(以恍惚北方边塞情调),实写南谪迁客的幽怨;“描绘出典型的边塞风光”表述有误;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文中寄寓的作者情感。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意思是: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在万籁俱寂中传来的芦笛声,使诗人想到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笛声触动征人的思乡之愁;直接抒情,“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内心充满哀愁。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导语】古典诗词,寥寥数字,却是四两拨千⽄,字字千锤百炼,就这么⼏个字或勾勒出恢宏或清雅的画卷,或激荡或幽咽的⾳乐。
其内涵的美是⽆法⽤语⾔来形容的。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10⾸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有哪些,欢迎阅读! 《登幽州台歌》·陈⼦昂 前不见古⼈,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涕下! 陈⼦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学家,初唐诗*新⼈物之⼀。
字伯⽟,梓州射洪(今属四川)⼈。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其诗风⾻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有《陈伯⽟集》传世。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藏⽤》七⾸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
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功绩的诗⼈,杜甫称赞他:“千古⽴忠义,感遇有遗篇。
”⽩居易赞他:“杜甫陈⼦昂,才名括天地。
”韩愈称赞他:“国朝盛⽂章,⼦昂始⾼蹈。
”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的公论,⾄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古风》的创作,李⽩继承他以复古为⾰新的理论,进⼀步完成唐诗⾰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孤独遗世、独⽴苍茫的落寞情怀。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在⼴阔⽆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
《春望》·杜甫国破⼭河在,城春草⽊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烽⽕连三⽉,家书抵万⾦ ⽩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美,号少陵野⽼,世称杜少陵,杜⼯部。
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我国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世称“诗圣”、世界⽂化名⼈,与李⽩并称“李杜”。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最多最⼴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之⼀,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诗反映了诗⼈热爱国家、眷念家⼈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不平直,情景兼具⽽不游离,感情强烈⽽不浅露,内容丰富⽽不芜杂,格律严谨⽽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度浑灏,因⽽⼀千⼆百余年来⼀直脍炙⼈⼝,历久不衰。
《春望》《月夜忆舍弟》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春望》《月夜忆舍弟》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3.(5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①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②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停止夜间活动。
②长:一直。
(1)杜甫的诗大多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
上面两首诗均写于“安史之乱”时期,都反映了、等相同的社会现实。
(2)杜甫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常通过描写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来表现深沉的情感。
请任选上面一首诗,结合相关词句对这一特点进行说明。
答案:3.【分析】《春望》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月夜忆舍弟》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
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比较分析。
从“家书抵万金”、“有弟皆分散”可知,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因战乱亲人分散的悲剧。
从“烽火连三月”、“况乃未休兵”可知,两首诗都写到了战争长久、国家动荡。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分析。
这里要任选上面一首诗,结合相关词句对“通过描写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来表现深沉的情感”进行具体分析。
既要分析杜甫与家人分散,难通音信的个人遭际,也要分析国家残破、动荡不安的现实,最后把杜甫忧国伤时、思念亲人的深沉情感点明即可。
2023万唯中考古诗文阅读
2023万唯中考古诗文阅读1.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搬春晖”用一“搬”字,有何抒发促进作用?(2)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2.浪淘沙·复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下了什么?(2)“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3.梅花绝句(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发生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背景?(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4.雪中偶题(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挑选上存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下存有什么促进作用?(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5.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下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走”和“堵”用得精彩,为什么?恳请详细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贫”,写下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存有什么促进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8.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割断”、“为丛藓科扭口藓”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痛,存有什么抒发促进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苏轼《江城子》和贺铸《半死桐》古诗词比较阅读
苏轼《江城子》和贺铸《半死桐》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半死桐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①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梧桐半死:晋崔豹《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
枝叶繁,互相交结。
”则所谓“合欢树”似即连理梧桐。
古诗文中例以“梧桐半死”比喻丧偶。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处话凄凉”既有诗人自己因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而无法向亡妻诉说的沉痛,又包括亡妻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的凄凉。
B.“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运用了白描手法,刻画了诗人的外部形象,表现出其内在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C.“原上草,露初晞”,纯粹是为了状眼前之景,以荒郊常见的“草”“露”为主要意象,运用对比手法将“露初晞”与“新垅”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让诗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悲叹。
D.“谁复挑灯夜补衣”,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
平实的细节表现了妻子的贤慧、勤劳以及夫妇之间的患难与共、甘苦共尝。
2.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贺铸的《半死桐》堪称古代悼亡篇章中的双璧,同以真挚、沉痛见称。
试分析这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的相同之处。
【答案】1.C2.①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苏词的上片是写实,写尽了词人的相思之苦;下片一开始由现实进入梦境,最后一句又从梦中回到现实,表达了词人无法与亡妻相见的彻底的绝望。
贺词由实入虚,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惘。
①都运用了细节描写。
如苏词中“小轩窗,正梳妆”,贺词“空床卧听南窗雨”。
①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如苏词的“明月夜,短松冈”,贺词的“原上草,露初晞”,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了追怀之痛。
李煜《虞美人》和《浪淘沙令》古诗词比较阅读
李煜《虞美人》和《浪淘沙令》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这两首词均作于词人被囚汴京期间。
①阑珊:将尽,衰落。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往事知多少”一句责问自己做了多少错误的往事,后悔当初未能励精图治。
B.南唐故宫的“雕栏玉砌”应该依旧,而“朱颜”已改,物是人非,对比强烈。
C.“一响贪欢”之“欢”只是梦里的片刻欢愉,有力衬托了梦醒之后的悲情。
D.曾经的无限江山再难见到,即使凭栏远鹏也是徒劳、因此劝自己“莫凭栏”。
2.两首词上阕均借写春景来抒情,但景与情之间的关系却有不同。
请结合词中的内容分析其不同之处【答案】1.A2.①《虞美人》以乐景写哀情,景与情是对立的。
上阕中“春花”“东风”本是春天的美景,令人愉悦此处却勾起词人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徒增伤感。
美好怡人的春景反衬了词人的亡国之痛。
①《浪淘沙令》以哀景写哀情,景与情是一致的。
上阕的春雨、春寒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春意阑珊”更是写出美好春景的衰败凋残,衬托出身为异乡之客的悲伤和亡国之痛。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责问自己做了多少错误的往事,后悔当初未能励精图治”理解错误。
“往事”既包括了往昔欢愉的宫廷生活,又包括了亡国惨象。
这一桩桩、一幕幕的往事,如今回忆起来,实在是太多了,心中悲苦至极。
并没有责问自己做了多少错误的往事,后悔当初未能励精图治的含义。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词情与景关系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两首词上阕借写春景来抒情的不同之处,考生就要分别分析两首词的情景不同之处。
《虞美人》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秦观《鹊桥仙》和李清照《行香子—七夕》古诗词比较阅读
秦观《鹊桥仙》和李清照《行香子—七夕》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行香子·七夕李清照草际鸣蛩①,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②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③,霎儿雨,霎儿风。
【注】①蛩(qióng):蟋蟀。
①浮槎: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①甚霎(shà)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
霎儿:一会儿。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纤云弄巧”,既写出了初秋夜空轻盈多姿的美丽,又将纤云与织女之巧联系了起来,形象地烘托了织女的美丽和聪慧。
B.《鹊桥仙》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C.“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极写JLH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D.《行香子·七夕》整首词幻想与现实结合,天上人间遥相呼应,境界奇丽,曲径通幽,写透了青年男女的离愁别恨。
2.这两首词同是写七夕,但是却情致不同,各有一番风味。
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鹊桥仙》:词人巧借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表达了对爱情的独特见解:情长不在朝暮。
《行香子·七夕》:作者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表达了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并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聚少离多,抒发了自己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达了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描写”错,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议论的表达方式。
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
王昌龄《从军行》和高适《塞上听吹笛》古诗词比较阅读
王昌龄《从军行》和高适《塞上听吹笛》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从军行【唐】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①梅花:系乐曲《梅花落》1.两首诗都写了____和____,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2.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两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请作赏析。
【答案】1.乐曲声月色2.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
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诗中的意象。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曲子:《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等。
两首诗都有乐曲声,甲诗中有“琵琶”声,乙诗中有“羌笛”声;两首诗都提到了“月色”,即甲诗中的“秋月”和乙诗中的“月明”。
2.本题考查诗句的一语双关用法。
拆用曲名、物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以入诗,在古诗中是一种常见的手法,这首诗使贴切的双关成为构思的关键,从熟见的比喻中翻出新意。
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
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
龚自珍《夜坐(其一)》和《夜坐(其二)》古诗词比较阅读
龚自珍《夜坐(其一)》和《夜坐(其二)》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其一)〔清〕龚自珍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
一山突起丘陵护,万籁无言帝坐①灵。
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陨少微星。
平生不蓄湘累②问,唤出姮娥诗与听。
夜坐(其二)〔清〕龚自珍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才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注】本组诗作于道光三年(1823)秋,作者以内阁中书充国史馆校对官,又值第四次应会试落榜,夜坐难眠,遂有此神思飙发、想象奔突之篇章。
①帝坐:即帝座,北极第二星,代指帝王。
①湘累:指屈原,湘累问,指屈子名篇《天问》。
1.其二诗中“一睨”二字活画出一位睨视海内人才的杰出者形象,与其一诗中“_____”(四字短语)表现的人格风范相呼应。
2.两首同题诗抒发怎样相同的情感?请选择其中一首(抓关键词句)作具体分析。
【答案】1.一山突起2.两首诗均写一己雄奇之才不为世人所认知反遭压抑的哀怨与孤愤之情。
分析一:“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陨少微星”隐微沉郁地表现作者对时政,尤其是人才问题的见解,充满指责愤激之意。
分析二:“平生不蓄湘累问,唤出姮娥诗与听”则写问天无效,那就只有月中嫦娥能够听取自己的忧愤了,汹涌的失望孤独之情跃然纸上。
分析三:“美人如玉剑如虹”是诗人内心深处想往的理想境界,可“万一”二字文透出明知理想难以实现的的苍凉与孤愤。
【解析】1.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一山突起丘陵护”意思是一山突起但遭到低矮山峰的嫉妒,隐含一己绝艳之才不为世人所认知而反遭压抑之意。
“一山”二句为定庵诗中奇语,与其说是遥望黑夜所见,毋宁说仍是展现了心灵化的“夜色”,“山”、“丘陵”、“万籁”、“帝坐”等亦皆是人文化了的意象,其造势之峻峭、思想之锋锐曾为康有为等激赏。
“一睨人材海内空”意思是我曾是睨视海内人材的杰出者。
其二诗首联“沉沉”二字、“一睨”二字均极精警,活画出定庵“一山突起”的人格风范。
古诗词中最著名的两首
古诗词中最著名的两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其流落异乡时。
四句短小精悍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感叹,语言简练、含蓄深刻,充满着诗意和哲理。
2.《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描写了登高望远时所见所感。
诗中的景象生动形象,深刻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 1 -。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阅读《古诗二首》
谢谢观看!
古诗二首
总分:9分
古诗二首
鹭 鸶① [唐]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注释:①鹭鸶:此指白鹭,羽毛为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
鹭鸶 [唐]郑谷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①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注释:①汀:水边平地,小洲。
鹭鸶 [唐]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诗意】鹭鸶身穿雪白的衣裳, 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 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 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
杜牧的诗以“雪”“青玉”为喻 ,刻画出鹭鸶美丽的外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鹭鸶 [唐]郑谷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一二你能翻译两 首古诗吗?
《鹭鸶》鹭鸶身穿雪白的衣裳,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 的嘴巴,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 中。突然,它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去, 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
《鹭鸶》春天里,鹭鸶时而悠闲地站立在烟波迷蒙的池塘边 上,时而静卧在冷雨飕飕的寒苇丛里。渔翁回去后沙汀上雾色苍 茫,鹭鸶又在无人来往的滩头上自由自在地飞上又飞下。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两首诗描写的都是静态的环境。 B.两首诗都以鹭鸶为描写对象,但形象大不相同。杜诗中的鹭鸶嘴青毛白, 矫健敏捷;郑诗中的鹭鸶活泼灵动。 C.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鸶转向碧绿的远山;郑 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 D.两首诗的意境不同,但热爱生活的情趣相近。杜诗描绘的是鹭鸶捕鱼图, 充满生趣;郑诗描绘的是鹭鸶休憩图,娴静自在。
陶渊明《停云(二首)》古诗词阅读理解
陶渊明《停云(二首)》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停云(选二首)【东晋】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也。
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①,叹息弥襟。
其一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②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其四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注】①愿:思念。
言:语助词,无意义。
不从:不顺心,不如愿。
①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
泛指天地之间。
伊:语助词。
阻:阻塞不通。
1.按照体裁分册编选诗集,请选出可以与《停云》编入同一分册的作品。
()A.《诗经·氓》B.《蜀相》C.《望海潮》D.《窦娥冤》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写作手法没有运用在这两首诗歌中?()A.景物烘托B.细节描写C.动静结合D.直抒胸臆3.小验同学想在班级公众号上发布一期“比兴”专题的诗歌推送,并向同学们征集运用比兴手法的诗歌。
你会推荐《停云》中的哪一首充实材料?请你向班级公众号投稿,并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
【答案】1.A2.B3.我会选择第一首。
第一首开头两句比兴连用,既用“霭霭停云”“濛濛时雨”来起兴,引入后面的抒情,又用“霭霭”“濛濛”衬托主人公思念友人而不得见的伤感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体裁特点的能力。
《停云》是四言古诗。
A《诗经·氓》是四言古诗。
B.《蜀相》是七言律诗。
C.《望海潮》是词。
D.《窦娥冤》是杂剧。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A.“八表同昏,平路伊阻”意思是:举目四顾昏沉色,路途阻断水纵横,以昏暗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伤感的心理,属于景物烘托;C.“敛翮闲止,好声相和”,“闲止”静景,“相和”动景,动静结合;D.“愿言不获,抱恨如何”,直抒胸臆。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首先明确所选的篇目,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选用的原因,要突出“比兴”的手法。
我选择第一首诗。
开头两句比兴连用,“霭霭停云,濛濛时雨”,意思是:阴云密密布空中,春雨绵绵意迷蒙。
王湾《次北固山下》和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古诗词比较阅读
王湾《次北固山下》和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1.关于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
B.甲诗颈联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C.乙诗前两句写重阳节诗人遭遇战乱,但依然想要登高、饮酒的愉悦心境。
D.甲乙两诗中都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但乙诗还寄托了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2.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在你头脑中呈现的画面。
3.“青山”“绿水”常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请你再写出一句含有“山”或“水”字的诗句。
【答案】1.C2.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和风吹拂,波平浪静,一叶白帆迎风飘扬,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3.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解析】1.C.错误,乙诗前两句“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
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和浓郁的思乡情绪。
故选C。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的描述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景物“潮水”“阔”“风”“帆”的特点,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即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为: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3.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所写诗句含有“山”或“水”字即可。
崔颢《黄鹤楼》和王勃《滕王阁》古诗词比较阅读
崔颢《黄鹤楼》和王勃《滕王阁》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鹤楼》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黄鹤楼》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滕王阁》首联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滕王李元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
D.《滕王阁》颔联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和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2.两首诗都是诗人登楼有感所作。
试结合诗歌分析诗人传达情感的异同之处。
【答案】1.B2.同:两首诗都传达了物是人非,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自然永恒的感慨。
《黄鹤楼》中写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滕王阁》中首联的下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尾联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异:《黄鹤楼》中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还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高中古诗词阅读】高考语文(安徽卷)古诗比较阅读《秋斋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
【高中古诗词阅读】高考语文(安徽卷)古诗比较阅读《秋斋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招兵问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招兵问热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备注】①韦苏州:即为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优劣?请作详细分析。
(4分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写作答案网整理【答案】同:孤独。
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
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道;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整体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融合具体内容的意象、诗句展开分析。
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抒发技巧,恳请代普雷。
两首诗都就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绘之中。
从景物来看,“寂寞”就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
但景物整体表现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静风雅,后者寂寞幽深。
9.恳请分别表示两首诗第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并予以赏析。
(4分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下了月亮的皎洁;“热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入侵将要第四枚的蜡烛,运用拟人,写下了环境的晦暗。
【高中古诗词阅读】《墨梅 王冕》《寒菊 郑思肖》对比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墨梅王冕》《寒菊郑思肖》对比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墨梅王冕》《寒菊郑思肖》对比阅读答案阅读以下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黑梅王在我家的砚台旁为树木加冕,花朵绽放着淡淡的墨迹。
不要吹嘘好的颜色,只留下纯净的气来填满天地。
菊花郑思潇盛开,百花不开,独立疏篱兴趣不差。
阅读以下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钟):墨梅王勉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吹嘘好的颜色,只留下纯净的气来填满天地。
寒菊郑思潇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我宁愿死在树枝上的香里,何曾吹落北风中(一)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四分)2)你认为《韩剧》中“我宁愿死在枝头香里”这句话中哪个词最生动请简要解释原因。
(四分)参考答案:1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了同样的问题。
(八分)(1)① 它们是承载事物并表达忠诚的诗歌。
他们通过写花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
② 文章中写作对象的标题。
前者不使用“Mei”这个词来写Mei,/慢慢地建议不要写菊花这个词。
③ 他们都使用典故。
前者用王羲之的书法洗笔,使池水的典故变黑;后者使用陶渊明的“东篱下采菊”的典故。
((分钟)(二)心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冲地表现厂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
(四分)(若答其他字,言之有理可酌情给1-2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六、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总结上片,带起下片,前句对大自然发出由衷的赞叹,后句则由“江山”引出“豪杰”。
B.《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首词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格调清新,上片侧重写景,下片因景生情,极豪放之致。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点出了历史风云,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叹。
D.“铜雀春深锁二乔”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是通过间接描绘二乔将要承受的命运,把战争胜负写得含蓄蕴藉。
11.《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中作者都借用周瑜的典故,各有何用意?答案:10.B11.(1)苏词借此引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反衬自己年华老去却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2)杜诗蕴含造化弄人的意味,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格调清新”错误,本词应该是“格调雄浑”。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苏轼词中极写周瑜的年轻英俊,而功业盖世,塑造出其风度翩翩又年少即建功立业的儒将形象,其实是为了反衬出自己已近中年,却被贬黄州,可以说“一事无成”的怅然失意,表达自己年华已逝而“早生华发”,难以实现壮志的伤感。
杜牧诗中是借周瑜火烧赤壁之战是因借东风之天时方得成功,倘若当初没有这阵东风,或许吴国便会战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阅读两首
作者:严维民
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1年第44期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请简要分析“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的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注]。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作者当时因受小人之谤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闲官”。
1.请简要分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