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历史的发展顺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 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 了干支纪法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
• (年份- 3)/10余数对天干 如18943=1891 ,1891除以10余数是1即为甲
•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
2.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
剑柄吞口;
•
3.老三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
•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
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倚
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
•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i xi),似龟有齿 ,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
•
半两钱、五铢钱、通宝钱、制钱
• 古陶器
•
秦汉陶俑、唐三彩、紫砂器
• 2004年3月国务院宣 布逐步免除农民田 赋,2006年1月1日 起,《农业税条例 》正式被废止
• 灵寿县 王三妮
图为海兽葡萄纹 铜镜(唐) 1980年 陕西汉中地区西 乡县出土,直径 29厘米,陕西历 史博物馆藏。圆 形,卧兽钮,镜 面分两区。内区 饰六只瑞兽攀援 葡萄枝蔓,外区 飞禽、异兽同向 穿梭于葡萄枝叶 之间,生动活泼 。
带佛兽镜。
• 变形四叶纹镜类:变形四叶驾凤镜,变形四叶佛 像鸟凤镜、变形四叶兽首镜、双菱纹镜、瑞兽镜 。
• 这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神兽组合成纹 饰主题内容。
• 隋唐五代时期 • 主要流行对鸟镜、瑞花镜、盘龙镜。 • 唐代镜最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或艺术手法的多
样化。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盛唐气象”。
•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 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 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 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 宋辽金铜镜
• 以双鱼镜、人物故事镜较为多见,特别是双鱼镜 、童子攀枝镜最为流行。
• 元代铜镜
• 元代铜镜,多采用六菱花形或六葵花形式,但 纹饰已渐粗略简陋。
• 元明之后铜镜
• 元明以后,铜镜制作更见衰势,特别是明代,仿 造汉镜和唐镜的风气很盛,所仿铜镜多数是汉代 的六博纹镜和唐代的瑞兽葡萄镜,仿制铜镜一般 形体较小,纹饰模糊不清,已无汉、唐铜镜的昔 日风采。
• 汉代铜镜
•
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最流行的铜镜 有:蟠
螭纹镜、蟠虺纹镜、章草纹镜、星云镜、云雷连弧纹镜、
鸟兽纹规矩镜、重列式神兽镜、连弧纹铭文镜、重圈铭文 镜、四乳禽兽纹镜、多乳禽兽纹镜、变形四叶镜、神兽镜
、画像镜、龙虎纹镜、日光连弧镜、四乳神镜、七乳四神 禽兽纹镜等。
• 三国两晋南北朝 • 神兽镜类:重列式神兽镜、环绕式神兽镜、画文
瓷一片”的盛誉。
• 汝窑: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
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 “蟹爪纹”。
• 定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盘
、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 哥窑: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
•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 一、天文历法 • 北极星 • 北斗星 • 太白星 • 干支
• 纪日法 • 纪月法 • 纪年法 • 纪时法 • 二十四节气
•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 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
五行相生相克
•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 土生金:土矿藏生金。 •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 •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稳住崩土; • 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 • 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 •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
第一节 中国的历史发展顺序
• 一、原始社会 • 猿人阶段——古人阶段——新人阶段 • ——氏族公社时期——英雄时代
• 二、文明时代
夏朝-商朝-周朝-春秋-战国-秦朝-汉朝 -魏-蜀汉-吴-晋朝-十六国-南北朝-宋-南齐 -梁-陈-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 -唐朝-五代十国-宋朝-辽-金-西夏-元朝 -明朝-清朝-中华民国
号青莲居士。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 》、《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侠客行》、《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 集》传世 。
• 诗圣-杜甫 (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代表作“三吏” “三别”。 •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
戏曲-元曲
• 元曲四大家: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 元曲四大悲剧:
•
《窦娥冤》关汉卿
•
《梧桐雨》白朴
•
《汉宫秋》马致远
•
《赵氏孤儿》纪君祥
• 元曲四大爱情剧:
•
《拜月亭》关汉卿
•
《西厢记》王实甫
•
《墙头马上》白朴
•
《倩女离魂》郑光祖
• 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 书法: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 7.七子狴犴(bì’àn),形似虎好讼,狱门 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 8.八子负屃(fu xì),身似龙,雅好斯 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 (chi)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 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古代器物
• 青铜器
• 铜镜
• 古钱币:
• 在以花鸟为主的国画内容中,往往有以下 寓意:
• 鱼 = 富足有余,灵动自然 • 牡丹 = 富贵华美,祥和喜气 • 松与鹤、桃 = 松鹤延年,健康长寿 • 蝙蝠 = 福气临门,富泰安康 • 羊 = 吉祥如意 • 翠鸟 = 平静安宁 • 梅、竹、松 = 清高孤傲,清风傲骨
• 兰、荷、莲、菊= 温文尔雅、孤芳自赏 • 鸳鸯、猫儿 = 青梅竹马、美满婚姻 • 葫芦——谐音福禄,多子多孙 。 • 南瓜——联想为“南山不老松” 国画的葫
芦南瓜,寓意为福寿双全。
龙
• 相传龙的形体“九像九不像”,《尔雅翼》 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 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 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
• 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 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 。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 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
• 古玉器:
• 礼乐器、丧葬器、配饰器、陈设器、杂用器、生活用器。
• 明清家具
叶
敬
落 作
谢
品
观
赏
•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 丧服子夏传》
•
•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 官九嫔》
• 妇德谓贞顺(品德) • 妇言谓辞令(辞令) • 妇容谓婉娩(仪态) • 妇功谓丝炱(手艺)
新“三从四德”
• 女朋友出门要跟"从" • 女朋友命令要服"从" • 女朋友讲错要盲"从" • 女朋友化妆要等"得" • 女朋友花钱要舍"得" • 女朋友生气要忍"得" • 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 五行:土金木火水 • 五色:黄白青红黑 • 五方:中西东南北 • 五脏:脾肺肝心肾 • 五音:宫商角徵羽
• 宗庙 • 昭穆 • 太庙 • 嫡子 • 庶子
三、宗法礼俗
• 三从四德 • 三纲五常 • 冠礼 • 笄礼 • 席次
•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 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 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 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 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 另一说是:“嘴像马、眼像蟹、须像羊 、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狮、鳞像鲤、身 像蛇、爪像鹰…”;还有一说是:“头似驼 、眼似鬼、耳似牛、角似鹿、项似蛇、腹 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龙生九子
•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 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中国
吉祥图说》谓:九子之
三纲五常
• “三纲” •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
纲”;
• “五常” • “仁、义、礼、智、信”。
四、职官地理
• 六官、 • 三公九卿 • 左史右史、 • 三班六房 • 山西、山右、河东、 • 江东、江左
• 阴、阳 • 赤县神州
五、学校科举
• 学校
• 太学
• 私塾
• 科举制度
•
童试、
古瓷器
• 北宋五大名窑: • 官窑: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主要有碗、瓶、洗等。胎体显厚,胎
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质莹润温雅, 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称,不同于南宋官窑和汝窑及龙泉窑瓷器。底 有文钉烧痕,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 钧窑: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
• 商周铜镜
• 商代、西周铜镜均为圆形。又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 纹镜三类。 到西周中期出现了有纹饰的铜镜,到晚期镜
背的纹饰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传统的风 格。
• 春秋战国时期
• 是中国古代铜镜由稚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
• 出现了四叶蟠螭镜、蟠螭菱镜,有三层花纹的云雷纹地蟠 螭连弧纹镜。
•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 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 二十四节气歌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阴阳八卦
• • (年份- 3)/12余数对地支 如1894-
3=1891 ,1891除以12余数是7即为午 即 1894年是甲午年
60年一个甲子
•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 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 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
乡试、会试、殿试
• 姓氏 • 别号 • 庙号 • 年号 • 避讳
六、名号称谓
名字 谥号 尊号 陵号
第三节 中国文学艺术
• 文学
• 中国四大名著: • 水浒传--施耐庵 • 西游记--吴承恩 • 三国演义--罗贯中 • 红楼梦--曹雪芹
• 唐诗宋词 • 诗仙-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
•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 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 了干支纪法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
• (年份- 3)/10余数对天干 如18943=1891 ,1891除以10余数是1即为甲
•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
2.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
剑柄吞口;
•
3.老三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
•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
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倚
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
•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i xi),似龟有齿 ,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
•
半两钱、五铢钱、通宝钱、制钱
• 古陶器
•
秦汉陶俑、唐三彩、紫砂器
• 2004年3月国务院宣 布逐步免除农民田 赋,2006年1月1日 起,《农业税条例 》正式被废止
• 灵寿县 王三妮
图为海兽葡萄纹 铜镜(唐) 1980年 陕西汉中地区西 乡县出土,直径 29厘米,陕西历 史博物馆藏。圆 形,卧兽钮,镜 面分两区。内区 饰六只瑞兽攀援 葡萄枝蔓,外区 飞禽、异兽同向 穿梭于葡萄枝叶 之间,生动活泼 。
带佛兽镜。
• 变形四叶纹镜类:变形四叶驾凤镜,变形四叶佛 像鸟凤镜、变形四叶兽首镜、双菱纹镜、瑞兽镜 。
• 这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神兽组合成纹 饰主题内容。
• 隋唐五代时期 • 主要流行对鸟镜、瑞花镜、盘龙镜。 • 唐代镜最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或艺术手法的多
样化。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盛唐气象”。
•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 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 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 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 宋辽金铜镜
• 以双鱼镜、人物故事镜较为多见,特别是双鱼镜 、童子攀枝镜最为流行。
• 元代铜镜
• 元代铜镜,多采用六菱花形或六葵花形式,但 纹饰已渐粗略简陋。
• 元明之后铜镜
• 元明以后,铜镜制作更见衰势,特别是明代,仿 造汉镜和唐镜的风气很盛,所仿铜镜多数是汉代 的六博纹镜和唐代的瑞兽葡萄镜,仿制铜镜一般 形体较小,纹饰模糊不清,已无汉、唐铜镜的昔 日风采。
• 汉代铜镜
•
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最流行的铜镜 有:蟠
螭纹镜、蟠虺纹镜、章草纹镜、星云镜、云雷连弧纹镜、
鸟兽纹规矩镜、重列式神兽镜、连弧纹铭文镜、重圈铭文 镜、四乳禽兽纹镜、多乳禽兽纹镜、变形四叶镜、神兽镜
、画像镜、龙虎纹镜、日光连弧镜、四乳神镜、七乳四神 禽兽纹镜等。
• 三国两晋南北朝 • 神兽镜类:重列式神兽镜、环绕式神兽镜、画文
瓷一片”的盛誉。
• 汝窑: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
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 “蟹爪纹”。
• 定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盘
、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 哥窑: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
•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 一、天文历法 • 北极星 • 北斗星 • 太白星 • 干支
• 纪日法 • 纪月法 • 纪年法 • 纪时法 • 二十四节气
•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 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
五行相生相克
•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 土生金:土矿藏生金。 •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 •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稳住崩土; • 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 • 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 •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
第一节 中国的历史发展顺序
• 一、原始社会 • 猿人阶段——古人阶段——新人阶段 • ——氏族公社时期——英雄时代
• 二、文明时代
夏朝-商朝-周朝-春秋-战国-秦朝-汉朝 -魏-蜀汉-吴-晋朝-十六国-南北朝-宋-南齐 -梁-陈-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 -唐朝-五代十国-宋朝-辽-金-西夏-元朝 -明朝-清朝-中华民国
号青莲居士。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 》、《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侠客行》、《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 集》传世 。
• 诗圣-杜甫 (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代表作“三吏” “三别”。 •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
戏曲-元曲
• 元曲四大家: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 元曲四大悲剧:
•
《窦娥冤》关汉卿
•
《梧桐雨》白朴
•
《汉宫秋》马致远
•
《赵氏孤儿》纪君祥
• 元曲四大爱情剧:
•
《拜月亭》关汉卿
•
《西厢记》王实甫
•
《墙头马上》白朴
•
《倩女离魂》郑光祖
• 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 书法: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 7.七子狴犴(bì’àn),形似虎好讼,狱门 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 8.八子负屃(fu xì),身似龙,雅好斯 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 (chi)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 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古代器物
• 青铜器
• 铜镜
• 古钱币:
• 在以花鸟为主的国画内容中,往往有以下 寓意:
• 鱼 = 富足有余,灵动自然 • 牡丹 = 富贵华美,祥和喜气 • 松与鹤、桃 = 松鹤延年,健康长寿 • 蝙蝠 = 福气临门,富泰安康 • 羊 = 吉祥如意 • 翠鸟 = 平静安宁 • 梅、竹、松 = 清高孤傲,清风傲骨
• 兰、荷、莲、菊= 温文尔雅、孤芳自赏 • 鸳鸯、猫儿 = 青梅竹马、美满婚姻 • 葫芦——谐音福禄,多子多孙 。 • 南瓜——联想为“南山不老松” 国画的葫
芦南瓜,寓意为福寿双全。
龙
• 相传龙的形体“九像九不像”,《尔雅翼》 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 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 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
• 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 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 。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 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
• 古玉器:
• 礼乐器、丧葬器、配饰器、陈设器、杂用器、生活用器。
• 明清家具
叶
敬
落 作
谢
品
观
赏
•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 丧服子夏传》
•
•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 官九嫔》
• 妇德谓贞顺(品德) • 妇言谓辞令(辞令) • 妇容谓婉娩(仪态) • 妇功谓丝炱(手艺)
新“三从四德”
• 女朋友出门要跟"从" • 女朋友命令要服"从" • 女朋友讲错要盲"从" • 女朋友化妆要等"得" • 女朋友花钱要舍"得" • 女朋友生气要忍"得" • 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 五行:土金木火水 • 五色:黄白青红黑 • 五方:中西东南北 • 五脏:脾肺肝心肾 • 五音:宫商角徵羽
• 宗庙 • 昭穆 • 太庙 • 嫡子 • 庶子
三、宗法礼俗
• 三从四德 • 三纲五常 • 冠礼 • 笄礼 • 席次
•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 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 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 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 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 另一说是:“嘴像马、眼像蟹、须像羊 、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狮、鳞像鲤、身 像蛇、爪像鹰…”;还有一说是:“头似驼 、眼似鬼、耳似牛、角似鹿、项似蛇、腹 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龙生九子
•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 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中国
吉祥图说》谓:九子之
三纲五常
• “三纲” •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
纲”;
• “五常” • “仁、义、礼、智、信”。
四、职官地理
• 六官、 • 三公九卿 • 左史右史、 • 三班六房 • 山西、山右、河东、 • 江东、江左
• 阴、阳 • 赤县神州
五、学校科举
• 学校
• 太学
• 私塾
• 科举制度
•
童试、
古瓷器
• 北宋五大名窑: • 官窑: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主要有碗、瓶、洗等。胎体显厚,胎
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质莹润温雅, 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称,不同于南宋官窑和汝窑及龙泉窑瓷器。底 有文钉烧痕,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 钧窑: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
• 商周铜镜
• 商代、西周铜镜均为圆形。又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 纹镜三类。 到西周中期出现了有纹饰的铜镜,到晚期镜
背的纹饰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传统的风 格。
• 春秋战国时期
• 是中国古代铜镜由稚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
• 出现了四叶蟠螭镜、蟠螭菱镜,有三层花纹的云雷纹地蟠 螭连弧纹镜。
•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 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 二十四节气歌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阴阳八卦
• • (年份- 3)/12余数对地支 如1894-
3=1891 ,1891除以12余数是7即为午 即 1894年是甲午年
60年一个甲子
•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 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 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
乡试、会试、殿试
• 姓氏 • 别号 • 庙号 • 年号 • 避讳
六、名号称谓
名字 谥号 尊号 陵号
第三节 中国文学艺术
• 文学
• 中国四大名著: • 水浒传--施耐庵 • 西游记--吴承恩 • 三国演义--罗贯中 • 红楼梦--曹雪芹
• 唐诗宋词 • 诗仙-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