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我校已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加强了养成教育的渗透,学校少先大队也在规范学生良好习惯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而且初见成效。

我校还结合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发了校本课程《文明礼仪伴我行》,在礼仪课堂上系统的传授给学生礼仪知识,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风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了深化研究,扩大成果,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实际、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学校工作实际,我把现代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实验课题,也是在完善、充实、发展、落实我校育人目标,因此,该实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可行的。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及培养目标
根据班级学生及家庭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确定了8名实验学生对象,我负责四名学生,科任刘芳老师负责三名学生。

我负责的四名学生资料为:
一、课题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得到的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只有无数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练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撤回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养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

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熏陶法、实践锻炼法、榜眼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

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

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

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校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

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校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不叫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那些不良行为以及形成的原因,在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1.理论目的:探索新形势下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模式。

2.实践目的:
(1)通过研究,进一步深化我校的办学特色。

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校园习惯、家庭习惯、社会习惯等,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发展,进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研究,帮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转变育人观念,改变育人方法,提高对教育事业的成就感,并在研究实践中实现教师的发展。

(3)在研究过程中,把行为习惯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将行为习惯引入课堂。

二、课题研究概况
(一)、实验对象:
全校学生(部分实验班为主)
二、课题研究实验方法:
本课题在教学常态下进行,以行为训练法为主,辅以个案研究法、活动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文献研究法,以实验前后的学校习惯、家庭习惯和社会习惯的横向比较作为对照结果。

1、行为训练法:行为训练是养成教育的最好方法。

因为只有通过行为训练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身体力行,知行统一,才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形成好思想、好品质、好的习惯会使他们受举益终身。

在具体的训练中做到:(1)要坚持经常,持之以恒。

(2)严格要求。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检查与评比结合起来。

2、个案研究法:本课题组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反映或说明一般性问题。

3、文献研究法。

查阅了有关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的文献,全面综合分析《中小学德育大纲》、《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等各种规范性文本,清理、筛选出了有关中学生道德行为要求的内容因素,进行归纳整理,使之规范化、系统化、序列化,进而概括出永恒的21天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内容及标准。

4、活动教育法:我们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开展丰富多采的养成好习惯的活动。

5、榜样示范法:用典型去给学生做榜样,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努力,经常对照检查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三、课题研究策略。

1、创造“教育科研日常化,日常工作科研化”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一体化的学校工作格局。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在实验研究中,校长杨萍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课题主持人。

为了实验研究严格按实验研究方案实施而取得实效,她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科研日常化,日常工作科研化”的构想,创造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有机结合的一体化学校工作格局,把习惯养成教育的点点滴滴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方方面面。

①把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研究纳入学校各项工作的议事日程。

从2006年开始,学校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支部工作、工会工作、值周工作、少队工作、校本研修工作、班主任工作,乃至于学校总务后勤工作,都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各个部门和教师个人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都要
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对习惯养成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或相关要求。

在总结工作时,同样对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认真地总结和反思。

②真正把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研究落实到各部门、各方面的工作中去。

在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既强调了教师在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中通力合作,多管齐下,要注意从行为、学习、生活、心理四个方面全方位落实养成教育目标,又针对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做到了“合中有分”。

例如:在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少队工作中,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学科教学和校本研修工作中,以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为主要研究内容。

再如:教师值周工作,除了对学生的全面管理和全方位的习惯养成教育以外,还要组织少先队、班委会学生干部对学生个体和群体各方面当天的习惯状况根据《盖平小学习惯养成教育量化细则》进行评价。

班主任则要在每月组织学生利用班会时间对自己一个月来习惯养成教育情况进行小结。

同时引导全班学生对班集体的整体习惯养成情况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在习惯养成教育班会记录中作好记载……除此之外,课题组还经常安排专人利用专题讲座、集会、升、降旗仪式、早操、课间操,晨会、夕会等时间,给全校学生上习惯养成教育大课。

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告诉学生什么是习惯,什么是良好习惯。

什么是不好的习惯,好习惯有什么益处,不好的习惯有什么害处,怎样来养成好习惯,怎样来克服不良习惯。

2、将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研究和新课程理念、方法的有机融合,形成和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①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注入时代的活水。

在实验研究的操作实施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习惯养成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

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我们十分注重习惯养成教育的生成性。

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和上级要求,随时调整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设置,如,在行为习惯养成目标中,我们增加了“为人做事有责任感,有热情,有端正的态度,注意办事的效率;自觉保护自然环境,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学会保护自己,不上坏人的当,不到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事情”;在心理习惯养成目标中增加了“对生活充满热情,自信、乐观、向上,大方合群,为人有爱心”;在学习习惯养成目标中增加了“主动探究,乐于在学习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合作,课堂上敢于挑刺,经常收集资料”;在生活习惯养成目标中增加了“时刻注意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立、卧、坐、行保持正确的体态姿势”等许多富含人文思想的习惯养成目标。

并在日常的养成教育中逐一落实。

②开展体验教育,践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将传统美德教育和少先队体验教育结合起来,构建了校内“学校——班级——个人”和校外“学校——家庭——个人”三个层面的学习网络。

在学校层面,利用校会、大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时间对全体师生进行叙事说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如:
开展“一周一个好习惯”的活动。

着力于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
定期开展专题体验评比活动周:如“地面无纸巾日”、“抽屉无垃圾周”、“无追跑中队”、“无欠交作业周”;
配合“一周一个好习惯”的活动的开展,开展“好习惯标兵”的评选、“文明班级”评选。

让“好习惯标兵”在升旗仪式上亮相,表扬并授予他们作为升旗手的荣誉,调动了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在班级层面,通过早读、诵读和传统美德的警句名言,认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体验传统美德的价值;通过级会、班队活动,自主制订班规、班训,在讨论、筛选、确定、执行班规中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在个人层面上努力规范自己。

在校外的层面上,通过召开家长会、家委会、举行家长开放日以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印发资料、举办征文、格言评比等形式让家长也参与传统美德的教育,并以身作则,影响教育孩子。

③将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研究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

让习惯养成教育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重要研修资源。

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形成独具个性的校本研修机制,使之在学校研修组建设、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校本研修拓展空间,搭建平台,升格档次,注入活力。

根据课题覆盖学校工作各方各面的实际,学校和课题组在实验研究的具体组织与管理上,将课题实验研究与校本研修也实行了有机整合。

侧重于各科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兼顾其他方面的养成教育。

研修组内的教师,每期承担自己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子课题,同时也是校本研修课题的一种,与其他教育教学个案研究课题一样,也要经历申报、论证、确立、研究、反馈、研讨、评价、小结等环节。

同样要将所有资料放入《教师成长记录袋》,作为评价教师的一种重要依据。

我校的校本研修经验文章,在去年召开的“抚顺市校本教研研讨会”上作书面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