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5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1讲 从美苏两极对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方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5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1讲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到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课后达标检测人民版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郑州模拟)1946年初,美国外交官凯南首先提出“遏制政策”,被华盛顿当局积极采纳。

“凯南本人……不相信苏联真的在为共产主义‘圣战’卖力”。

这反映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 )
A.对抗共产主义B.争夺世界霸权
C.实行政治封锁D.采用经济制裁
解析:选B。

材料中提到“不相信苏联真的在为共产主义‘圣战’卖力”说明美国认为苏联不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苏联是为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而斗争,是打着共产主义的旗号来与美国争霸,因而美国也要积极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而B 项正确;实行政治封锁、采用经济制裁是措施,不是目的,故C、D项错误。

2.(2016·湖南雅礼中学模拟)有学者认为:“民主德国(东德)加入‘经互会’,除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外,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某种‘双赢’的结果: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能以少量的资金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

”这表明( )
A.“经互会”是区域经济集团
B.“经互会”阻碍了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
C.民主德国与“经互会”经济一体化
D.“经互会”成员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经济互助
解析:选C。

“经互会”是两极对峙格局下的特殊产物,带有浓厚的政治意味,其经济功能服从于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的对抗,不是典型的区域经济集团,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互会”对东德经济现代化的阻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民主德国与经互会已实现资源的内部配置和交流,呈现“经济一体化”态势,故C项正确;材料中表明了东德在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不是平等基础上的,故D项错误。

3.(2016·湖北高考仿真卷)观察下列图片,它们折射的主题是( )
A.美苏展开激烈的空间争夺
B.“冷战”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C.苏联在“冷战”中占有优势
D.20世纪60年代美苏以空间对抗为主
解析:选A。

上述图片反映出美苏“冷战”在空间领域的争夺,故A项正确;图片未体现美苏“冷战”对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图片分别反映了苏联、美国在空间领域的成就,无法得出C项结论,故C项错误;空间对抗仅仅是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的一部分,而非主要形式,故D项错误。

4.(2016·广东梅州模拟)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

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
A.德国的分裂状态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C.9·11事件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解析:选B。

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结束分裂状态,故A项错误;朝鲜半岛一直处于分裂状态,故B项正确;9·11事件是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局势的一个表现,与此题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解体,故D项错误。

5.(2016·南昌高三年级调研测试)1948年,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值的比重为54.6%,英、法、日、联邦德国则占19.6%,到1970年,美国比重为37.8%,其他四国则为31.5%,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各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不平衡
B.欧、美、日工业生产二战后持续发展
C.欧、美、日三足鼎立局面长期存在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解析:选D。

材料比较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所占比重,从1948年美国工业产值比重和1970年美国工业产值比重的变化,可知英、法、日、联邦德国四国经济实力增强,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故D项正确。

6.(2016·山东济宁模拟)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联盟并不十分紧密”。

“1962年,法国不再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指挥”,北约组织衰落。

这一时期北约组织的衰落体现出( )
A.战后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
B.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C.苏联在冷战中已具有优势地位
D.西欧政治一体化水平的提高
解析:选B。

二战后美国积极谋求世界霸权,并与苏联争霸,故A项错误;根据“1962年,法国不再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指挥,北约组织衰落”,法国不再在军事上追随美国,体现多极化趋势加强,故B项正确;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美苏争霸是美攻苏守,美国占据优势,故C项错误;1962年欧洲还没有开始政治一体化进程,故D项错误。

7.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指出,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是国际局势紧张和冲突的根源,还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国际经济领域“新秩序”的口号。

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 ( )
A.要求打破大国对国际政治的垄断
B.希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由反对霸权主义到谋求经济发展
D.主持国际正义、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选B。

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要求建立国际经济领域“新秩序”,故B项符合题意。

8.(2016·湖南五市十校高三仿真模拟)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
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

为此,英国( )
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
解析:选B。

题干材料提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而中国不属于资本主义世界,故A项错误;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元贬值,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符合材料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此情况下,英国放弃了原来在欧洲的“孤立”政策,准备加入欧共体,故B项正确;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遭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抵制,故C项错误;1949年美、英等12国成立北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9.(2016·江西六校联考)一次大会上,主持人突然说:“下面请认为社会主义好的同志坐到会场的左边,认为资本主义好的同志坐到会场右边。

”大部分人坐到了左边,少数人坐到右边,只有一个人还坐在中间不动。

主持人:“那位同志,你到底认为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回答:“我认为社会主义好,但是我的生活像是资本主义。

”主持人慌忙说:“那请您赶快坐到主席台上来。

”这则苏联笑话折射出的社会现象是( ) A.苏共高级领导层腐化严重,背离群众,失去民心
B.人们对苏共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能力失去信心
C.戈尔巴乔夫奉行的“新思维”资本主义化了苏共
D.斯大林在指导“一五”计划执行中犯下了严重错误
解析:选A。

“我认为社会主义好,但是我的生活像是资本主义”体现了苏共高级领导层腐化严重,背离群众,失去民心,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

10.(2016·广东深圳模拟)“使西方重拾对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信奉,加速了业已存在的欧洲统一运动,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

”这段话评述应指( ) A.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B.冷战局面的结束
C.欧盟的诞生D.世贸组织的成立
解析:选B。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1945年,当时欧洲统一运动未开始,故A项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局面结束,“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使西方重拾对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信奉”,故B项正确;“加速了业已存在的欧洲统一运动”指1993年欧盟的诞生,但此处信息比较片面,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1995年世贸组织的成立,故D项错误。

11.(2016·江西赣州模拟)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造成了单极世界的骄狂自大、无法无天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局面。

在他看来,苏联的解体( )
A.导致了国际间力量对比的失衡
B.造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
C.为美国实现世界霸权奠定基础
D.阻碍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解析:选A。

“苏联的解体造成了单极世界的骄狂自大、无法无天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局面”体现了苏联的解体导致了国际间力量对比的失衡,故A项正确;题中并未出现体现国际政治秩序不合理的信息,故B项错误;苏联的解体造成了一种不正常的失衡局面,并非仅仅是美国称霸世界,故C项错误;苏联的解体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故D项错误。

12.(2016·郑州高中毕业年级质检)据日本NHK电视台2014年9月报道,安倍第二次就任首相后积极推进“俯瞰地球仪的外交”,其出访国家数量创日本历史新高。

该现象实质
反映出当下日本( )
A.着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B.致力提升国家政治话语权的影响
C.成功独霸世界政坛的强权理念
D.顺应鲜明的全球化趋势推动地区发展
解析:选B。

材料没有体现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故A项错误;从“其出访国家数量创日本历史新高”,可知有利于增强日本政治影响力,故B项正确;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但“独霸世界政坛”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安倍的“俯瞰地球仪的外交”,是为谋求政治地位,而D项是经济发展,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
13.(2016·江苏苏锡常镇高三调研)二战结束后不久,世界就进入了以美苏对抗为主的“冷战”时代。

“冷战”及其结束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1947年,它在塑造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的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1944—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

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

——(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材料二二战结束……来自美国的新的军事消费,其影响外溢到欧洲和日本。

到20世纪50年代,在大炮和黄油需求的推动下,西方的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扩展增长之路……正是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体制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救命稻草。

……由于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而且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

——(美)戴维·卡莱欧《欧洲的未来》材料三“冷战”结束后……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确定性,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斗争为特征的时代里,人们也缺少了目的性。

……“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后秩序的制度化”方面的表现及动机。

(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对欧洲的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对世界形势的影响。

(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在“冷战”结束后面临的发展机遇。

(8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一中“1944—1951年间”“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的信息为线索,结合战后美国“冷战”的表现及主宰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和贸易等史实分析概括答案;第二小问,可从美国霸权主义实质角度分析作答。

第(2)问,从材料二可以归纳出美国对西欧经济援助;同时也可以概括出欧洲分裂与走向联合。

第(3)问,直接从材料三中归纳即可。

第(4)问,可从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两个视角去回答。

答案:(1)表现: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主导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关贸总协定”。

动机:主宰资本主义世界,对抗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2)造成欧洲分裂和长期对峙;促成美国对西欧的援助和合作;推动了西欧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

(3)给世界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4)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发挥大国作用。

14.(2016·辽宁大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了,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德国的“分裂”依然存在。

东德经济远远落后于西德,社会结构更是差异悬绝,两德的融合举步维艰。

1991年,德国议会通过决议,在原西德各州对纳税人统一征收税率为5.5%的团结税,用途是东德地区基础建设,及东德企业改制和福利制度改革,使之达到原西德标准。

尽管这些税款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原东西德间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异,却又在一定程度上拉远了彼此间的感情。

语言都是一样的语言,但思维方式、情感寄托、社会差异,林林总总的隔膜,仿佛一堵无形的柏林墙,横亘在前“两个德国”之间。

有形的“柏林墙”倒了,但无形的“柏林墙”仍在矗立。

——摘编自陶短房《有形的柏林墙与无形的柏林墙》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前德国存在这种局面的认识。

(24分)
要求:认识全面,思路清晰,史实准确,逻辑严谨,多角度回答,条理清楚。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提取观点“有形的‘柏林墙’倒了,但无形的‘柏林墙’仍在矗立”,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的角度和现实的原因分析即可。

从历史角度看,二战后,德国被分裂,长达几十年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使东西德人民之间存有很严重的心理阴影。

从现实环境看,两德统一后,经济结构、人才结构的不均衡,使东部的经济和生活进一步受到影响等。

最后总结,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应当树立多元政治、多元社会的理念。

答案:评分标准
认识:有形的“柏林墙”倒了,是因为西德人民的生活水平远远好于东德,人心向往西德,德国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强烈,苏联对东德控制的松绑。

无形的“柏林墙”还存在,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因素。

从历史角度看,二战后,德国被分裂为东德和西德,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

长达几十年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加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东西德人民之间存有很严重的心理阴影。

从现实环境看,两德统一后,东部企业由于改制的需要,大部分企业被西部同行兼并,使东部缺少大型生产企业,产业结构不均衡。

许多东部优秀的人才为寻求发展和改善生活,离家到西部工作,使东部的经济和生活进一步受到影响。

另外,东西部人心态上也略有差异,西部人对东部人的优越感,加剧了东部人的自卑心理。

结论:无论是有形的“柏林墙”还是无形的“柏林墙”,都对德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应当树立多元政治、多元社会的理念。

有形的墙易拆,无形的墙难消,德国要想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任重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