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大学校训的比较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11期
收稿日期:2019年10月12日。
1
校训的内涵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曾在《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中提出:“所谓校训,不过是一个大学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认同,不同的传统、精神,不同的校训、校风,是大学展示的‘文化名片’,大学绵延的‘文化基因’,是它构成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文化模式’。
”从以上解释中,我们得出校训的几个特点:短小精炼、言简意赅;具有规训、导向作用;集中体现大学的办学宗旨和理念。
因此,校训应是具有高度凝练的词句,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和激励意义,集中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
文化精神之于大学更是意义非凡,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灵魂。
2中西方大学的起源和发展
西方大学在诞生之初是没有校训的,直到15世纪初,牛津大学才出现了自己的校训——“上帝指引我们迈向光明(The Lord is My Light )”。
到18、19世纪,历史悠久的大学如哈佛、耶鲁等才纷纷确立了自己的校训。
我国最早的大学北洋大学(即今天的天津大学)在1914年确定的校训“实事求是”应为我国最早的大学校训。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大学订立校训已十分普遍,直至抗战时期,我国大学校训虽具一定特色,但却大多以抗战和爱国为主题。
1952年高校大调整开始,大学多以毛泽东主席所题“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训。
二十世纪末,我国大学校训又纷纷改变,并显示了一定的高校特色,该时期意义较典型的有北京师范大学的新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舞蹈学院的校训“文舞相融,德艺双馨”。
3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异同3.1思想内容
从校训的思想内容方面来看,无论是中国大学还是西方大学都热衷于引经据典。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引述自《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出自《中庸》,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张》。
而牛津大学的校训“上帝指引我们迈向光明(The Lord Is My Light )”出自《圣经》诗篇的第27篇,哥伦比亚大学的校训,“在你的照耀下我们看到了光明(In thy light shall we see light )”,来源于《旧约·诗篇》:“For with thee is the fountain of life;and in thy light we shall see light ”(因生命之泉与汝同在;借汝之光,吾等得见光明)。
耶鲁“真理和光明”的校训来自《圣经》诗篇的第43篇。
但我们也可以看出两者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中国大学的校训大多引自儒家经典或古籍,注重道德性的体现,重德求善,强调“智”为“德”服务。
清华大学校训和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都为这种思想的典型体现。
而西方大学的校训却大量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呈现“重神、尊主”的特征,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布朗大学的校训来源莫不与基督教有紧密联系。
3.2表现形式
王彩霞在《试探中西校训之差异》一文中指出,“中西方校训形式最大的不同点是中国校训陈述规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委婉动听、讲求工整对仗和押韵,采用传统的对偶成联的短语形式。
而西方校训不讲究押韵和对仗,也没有陈述规范这方面的要求,多采用句子的形式,即便不是句子,也是名词性短语。
它不像中国的校训大多以动词为主。
”的确,我们可从三个层面探讨中西方大学的校训的差异。
首先,从语句或词句上看,中国大学校训的主要形式或为四言八字、或为二言八字,或为四言十六字,对仗工整、言简意赅。
而西方校训则或
采用一句话或是几个名词的形式,自由洒脱,不太注重押韵和对仗。
其次,从修辞手法上看,中西方大学均常在校训中使用一定修辞手法,而中国大学最常用的即是对偶,比喻(包括明喻和暗喻)也常被采用。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校训就是“As a tre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 (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北京林业大学的校训则是“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以上三者都以比喻的方式突出了大学的特色。
其他修辞方法如夸张、拟人等,中西方大学也各有涉及,在此就不再赘述。
4中西方大学校训产生的差异分析
中西方大学校训之间所产生的差异,折射出了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性格是各种差异背后的根本原因。
下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中西方大学校训差异产生的原因。
4.1宗教传统
整个欧洲世界在中世纪近一千年的时间里都处于基督教的控制之下,宗教思想根深蒂固,欧洲大学的诞生也与基督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新教徒们带着追求宗教自由的信仰理想踏上新大陆开始建设新的家园。
几乎所有的美国老牌名校都是教会学校或起源于教会学校,如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它们的校训都体现了“重神尊主”的宗教思想。
而中国长期浸染于儒家文化之中,校训中对德性的追求即来源于此。
4.2知识传统
从古希腊时代起,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即成为西方文化思想的精髓。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美德即智慧”,柏拉图继承其理念认为“知识即理念”、“最高的美德即智慧”。
在古希腊,智慧被认为是道德中最重要的部分。
他们的“主智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化教育的发展。
西方大学的校训正是秉承了西方“主智”的文化传统,体现出对真理和知识进行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
儒家有“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实用理性传统,虽说“知行合一”,这里所指的知识却与西方文化中的不太一致。
柏拉图等人不将感觉直观经验视作知识,仅承认理性思考获得的知识。
蒙培元先生曾指出,中国的知识极端重视个人的实践经验而不重视普遍的理论原理。
这与西方恰恰相反,中国大学校训对实践的强调即从这样的文化传统中来。
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大学的校训,可看出中西方不同的历史积淀导致了思想根源与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也对我们如何坚持发挥中国大学的文化特色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史婷婷.中外著名大学校训之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2]张竞碧.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University Mottos[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03).
[3]向鹏,陈凤.Research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University Mottoes[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5).
[4]王春喜,程斯辉.Comparison of Precepts of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J].教育科学.2007(03).
[5]高永贵罗先凤.大学校训研究综述[J].2007:2,G71.
[6]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7]王彩霞.试探中西校训之差异[J].2006:3,G647.
中西方大学校训的比较研究
汪文红
(江西省鹰潭市教育局,江西鹰潭335000)
摘要:校训与办学者的教育理念、价值追求联系紧密,是一所大学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文化性格。
它与大学的发展息
息相关,因此关于校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方大学校训无论是在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均有很大不同,差异源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语言思维特点,也反映出了大学理念和精神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大学校训;中西方;异同;对比分析
历史·文化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