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复习资料
1、小儿年龄分期:①、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倒胎儿出生为止共40周);②、新生儿期:(自胎儿分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的时期);③、婴儿期:(出生到1周岁之前,生长发育极其迅速);④、幼儿期:(1岁至满3周岁之前,智能发育迅速,注意防护);⑤、学龄前期:(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扩大知识面);
⑥、学龄期:(自小学至青春期);⑦、青春期:(10~20岁,发育加速)。

2、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

生长发育规律:①、生长发育是
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②、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③、生长发育的一
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④、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3、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性别、孕母情况、营养、生活环境、疾病和药
物。

4、计算体重:1~6月=出生时+月龄×0.7;7~12月=6+月龄×0.25;2~12岁=年龄×2+7
5、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一周内如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
现暂时性体重下降或称生理性体重下降。

6、身高、头围、胸围:出身时50cm,1岁时身长约75cm,2岁后身高每年增长3~7cm。

出身时头围平均32~34cm,1岁时头围约46cm,2岁时头围约48cm。

出生时胸围32cm,一岁至青春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为头围+年龄-1cm)。

7、前囟:菱形间隙,量粮食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出生时约1~2cm,约在1~1.5岁闭合。

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前囟退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

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小,前囟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囟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囟饱满;脱水时前囟凹陷。

8、骨龄: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的时间、数
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

骨生长明显延迟的儿童应加摄膝部
X线骨片。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示骨龄延后,真性性早熟。

先天
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示骨龄超前。

9、乳牙20个,生后4~10个月开始萌出,2.5岁出齐,六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

10、出生后的先天反射:觅食,吸吮,吞咽,拥抱,握持等。

3~4个月消失。

11、脊髓随年龄增长,胎儿期脊髓下端在第2腰椎下缘,4岁时上移至第1腰椎。

3~4个月前婴儿肌张力较高,Kerning征为阳性,2岁以下儿童Barbinski征阳性亦可为生理现象。

12、儿童常见伤害(预防):窒息及异物吸入,中毒,外伤,溺水与交通事故。

13、营养素分为:能量;宏亮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矿物质、维生素);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水)。

14、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50~60%、脂类45%(35%~50%)、蛋白质8%~15%。

15、脂溶性维生素:A、D、K、E,容易缺乏维生素:A、B、C、B1。

16、水需要量为150ml/(kg·d),以后每三岁减少约25ml/(kg·d)。

17、母乳喂养的优点:①营养丰富,初乳含丰富的SIgA;②钙磷比适当(2:1)。

钙吸收好;③经济方便;④加快乳母产后子宫恢复;⑤增进母子感情。

人乳特点:乙型乳糖(β—双糖)含量丰富,利于脑发育;利于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生长,产生B族维生素,促进肠蠕动,乳糖与钙形成螯合物,降低
钠在钙吸收时的抑制作用,避免了钙在肠腔内沉淀,同时乳酸使肠腔内pH下降,有利于小肠钙的吸收。

人乳维生素D、K含量较低。

18、初乳为孕后期与分娩4~5日内的乳汁,5~14日为过渡乳,14日以后为成熟乳。

19、人工喂养:4个月内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完全采用配
方奶或其他兽乳,如牛乳、羊乳等哺育婴儿,称为人工喂养。

20、婴儿食物转换原则:一种到多种,稀到稠。

食物转化过程:是让婴儿逐渐
适应各种食物的味道、培养婴儿对其他食物干兴趣、逐渐由乳类为主要食物转换
为进食固体为主的过程。

21、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为色和你告诉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22、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临床表现分为:①隐匿性;②典型发
作(惊厥、喉痉挛、手足搐搦)。

治疗:①解痉,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②钙
剂治疗;③维生素D治疗。

喉痉挛是常见致死原因。

23、面神经症:以手指尖或叩诊锤骤击患儿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引起眼睑
和口角抽动为面神经征,新生儿期可呈假阳性。

24、腓反射:以叩诊锤骤击膝下外侧腓骨小头上腓神经处,引起足向外侧收缩
者为腓反射阳性。

25、陶瑟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计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
5min之内该手出现痉挛症状属阳性。

26、Apgar评分:内容包括皮肤颜色、心率、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呼吸。

27、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
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易感因素:①消化系统尚未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②生长发育快,需营养物质多,胃肠道负担重;③机体防御功能差;④
肠道菌群失调,易感染;⑤人工喂养的食物极易受污染。

病因:一、感染因素:
①病毒感染;而细菌感染(致腹泻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耶尔森菌、沙门菌);
③真菌;④寄生虫。

二、非感染因素:①饮食因素;②气候因素。

临床分期:连
续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
的病程为2个月以上。

28、秋季腹泻(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①秋冬季易患;②潜伏期1~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儿期;③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④
自然病程约3~8天。

29、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
即出现腹泻,出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添加
辅食大便即可逐渐正常。

30、急性腹泻第一天补液:①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生理需要量;②溶
液种类:溶液中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的比例应根据脱水性质(等渗性、低渗性、高渗性)分别选用;③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的程度和继续损失的量
和速度;④纠正酸中毒;⑤纠正低钾:有尿或来院前6个小时内有尿即应及时补钾;浓度不超过0.3%;每日静脉补钾时间,不应少于8h;切忌将钾盐静脉推入,否则导致高钾血症危及生命。

静脉补钾要持续4~6天。

能口服时可改为口服补充;⑥纠正低钙、低镁。

31、微生态疗法:有助于恢复倡导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
袭,控制腹泻。

常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需氧芽孢杆菌、蜡样芽
孢杆菌制剂。

32、肺炎支原体肺炎特点:一、好发年龄5~15岁;二、支原体感染;三、临床
咳嗽严重,肺部体征轻;四、红霉素治疗有效,疗程4周。

33、胚胎形成心血管关键是2~8周,房间隔形成在5周,室间隔形成在8周,腔静脉形成在5~8周。

34、胎儿血循环特点:①通过胎盘进行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②卵圆孔开放;
③动脉导管开放;④上半身含氧量比下半身高。

35、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时,卵圆孔瓣膜现在功能上关闭,到出生后5~7月,解剖上大多闭合。

36、先天性心脏病分类: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且可有两种以上畸形并存,
可根据左、右两侧及大血管之间有无分流分为三大类。

①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正常情况下有余体循环压力高于肺循环,故平时血液从左向右分流而不
出现青紫。

当剧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下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
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等。

②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某些原因(如右心室流出道狭窄)致使右心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是血流经常从右向左分流时,或因大动脉起源异常,使大量静脉血流人体循环,均可出现持续性青紫,如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转位等。

③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道或分流,如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狭窄等等。

37、房间隔缺损听诊特点:第2心音固定分裂,心电图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
阻滞的图形。

38、艾森曼格综合症:房间隔缺损中的大型室间隔缺损当右室收缩压超过左室
收缩压时,左向右分流逆转俄日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出现紫绀,即艾森曼格综合症。

38、室间隔缺损临床表现:有时因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
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Ⅲ—Ⅳ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

39、室间隔缺损的并发症:①充血性心衰、肺水肿;②SBE、心内膜赘生物;
③肺炎(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40、差异性紫绀:动脉导管未闭时,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时,左向右分
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人主动脉,患儿呈现差异性紫绀,
下半身青紫,左上肢有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

41、法洛四联症四部分:①右室流出道梗阻;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
④右心室肥厚。

临床表现:①青紫;②蹲踞症状;③杵状指;④阵发性缺氧发作。

治疗:轻者取胸膝位即可缓解。

42、病毒性心肌炎,科萨奇病毒引起。

43、上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

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

44、急性肾小球肾炎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急性感染。

45、肾病综合症: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

特点:①大量蛋白尿;②低白蛋白血症;
③高脂血症;④明显水肿。

①②为必备条件。

并发症:①感染;②电解质紊乱和
低血容量;③血栓形成;④急性肾衰竭;⑤肾小管功能障碍。

治疗:主要用糖皮
质激素。

46、骨髓外造血: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

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
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肿大。

同时外
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

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感染及贫血纠正后即可恢复。

47、生理性贫血: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
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 3.0×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0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48、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4~6天约相等,4~6岁又相等。

49、小儿贫血病因分类:一、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①造血物质缺乏;②
骨髓造血系统障碍;③其他;二、溶血性贫血:①红细胞内在异常:a红细胞膜结构缺陷;b红细胞酶缺乏;c血红蛋白合成或结构异常;②红细胞外在因素:a 免疫因素;b非免疫因素;三、失血性贫血。

50、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①先天储铁不足;②铁摄入量不足;③生长发育
因素;④铁的吸收障碍;⑤铁的丢失过多。

病生三阶段:①铁减少期;②红细胞
生成缺铁期;③缺铁性贫血。

临床表现:①一般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易疲
乏,头晕耳鸣);②髓外造血表现(肝脾轻度肿大);③非造血系统症状(笑话、神经、心血管、其他)。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清蛋
白可较敏感地反映体内贮存铁情况。

铁剂治疗后反应:口服铁剂12~24h后,细胞内含铁酶开始恢复,烦躁等精神症状减轻,食欲增加。

网织红细胞于服药2~3天后开始上升,5~7日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

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通常于治疗3~4周达到正常。

如3周内血红蛋白上升不足20g/L,注意寻找原因。

如治疗反应满意,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继
续服用铁剂6~8周,以增加铁储存。

51、铁主要以Fe2+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被吸收。

52、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由于维生素B12或(和)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
贫血。

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的包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
幼细胞、用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有效。

有精神症状者,应以维生素B12治疗为主,如单用叶酸反而有加重症状的可能。

53、儿科学:是一门专门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时期小儿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防
治的医学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其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
提高生命质量。

54、中性温度:是指使机体代谢、氧及能量消耗最低并维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
温度,对新生儿至关重要。

55、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一、临床依据:①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
综合征;②心脏扩大;③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联导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④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阳性。

二、病原学诊断依据:(1)确准指标:①分离到病毒;②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③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2)参考依据:粪便、血液分离到病毒,血中特异
性IgM抗体阳性。

5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又称肺透明膜病,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呼气末肺泡萎缩,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

57、婴儿期易出现问题:①溢乳;②食物引入时间不当;③能量及营养素摄入不
足;④进餐频繁;⑤喂养困难。

58、支气管肺炎并发症:①脓胸(金黄色葡萄菌引起);②脓气胸;③肺大泡。

59、肺炎分类:一、病理: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二、病因:
病毒性、细菌性、支原体、衣原体、原虫性、真菌性、非感染性病因。

三、病程:
急性(病程〈1个月),迁延性(病程1—3个月),慢性(病程)3个月)。

四、
病情:①轻症除呼吸系统外无全身中毒症状;②重症除呼吸系统外出现其他系统
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生生命体征危象。

60、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全身各个脏器均可受累。

61、结核菌素试验:试验方法:皮内注射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化物(PPD)。

一般注入左前臂掌侧面中下1/3交界处皮内,使之形成直径为
6~10mm的皮丘,48~72小时后观测反应结果,测定局部硬结的直径,取纵、横
两者的平均直径来判断其反应强度。

硬结平均直径不足5mm为阴性,≥5mm为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水疱、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极强阳性反应(++++)。

62、阳性反应意义:①接种卡介苗后;②年长儿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呈一般阳性反应,表示曾感染过结核杆菌;③婴幼儿尤其是未接种卡介苗者,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心的结核病灶,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愈大;④强阳性反应者,表
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⑤由阴性反应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由原来小于
10mm增至大于10mm,且幅度超过6mm时,表示新近有感染。

63、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
径中的酶(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好转变为酪氨酸,
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

发病机制:通过苯丙氨酸羟化酶的作用转化为酪氨酸。

临床表现:①神经系统:早起可有神经行为异常如兴奋不安、多动等,少数呈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惊厥。

②外貌:因黑色素
合成不足,在生后数月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皮肤干燥,有的常伴有湿疹。

③其他:由于尿和汗液中排出苯乙酸,呈特殊的鼠尿臭味。

64、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填愚型,是最早发现且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病。

核型
为47,XY(XX),+21。

临床表现:①智能落后;②生长发育迟缓;③特殊面
容(表情呆滞,眼裂小,眼距宽,双眼外眦上斜,可有内眦赘肉,鼻梁低平,外
耳小,硬腭窄小,常张口伸舌,流涎多,头小而圆,前囟达且关闭延迟,颈短而宽);④皮纹特点:可有贯通手;⑤伴发畸形。

65、新生儿黄疸的分类:生理性黄疸:①一般情况良好;②月出生后2~3天出黄疸,4~5天达高峰,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多出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最迟延迟到4周;③每日血清蛋红素升高〈85μ mol/L(5mg/dl);④清蛋红素足月儿〈221μ mol/L(12.9mg/dl),产儿〈257μ mol/L(15mg/dl)。

病理性黄疸:①出现早,生后24h内;②血清蛋红素足月儿〉221μ mol/L(12.9mg/dl),早产儿〉57μ 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85μ mol/L(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核胆红素〉4μ mol/L(2mg/dl).
66、新生儿出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导致听日某些维生素K依赖宁血因子活性降低的
自限性出血性疾病。

临床表现中颅内出血常见且致命。

67、肺结核原发综合症: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炎组成。

原发型肺结核保罗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核。

68、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科萨奇A组病毒。

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

69、阴性反应见于:①未感染过结核;②结核迟发性变态反应前期(初次感染后4~8周内);
③假阴性反应,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所致,如部分危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风疹、百日咳等;体质极度衰弱者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

重度水肿等,应
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原发或继发免疫缺陷病;④技术误差或结核菌素失效。

70、①小于胎龄儿(SGA):BW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婴儿;②适于太
灵(AGA):BW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至90百分位之间的婴儿;③大于胎龄儿(LGA):BW 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婴儿。

71、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前者以肺原发病灶。

局部淋巴结
病变和两者项链的淋巴管炎组成;后者以胸腔内肿大淋巴结为主。

72、若新生儿尿量每小时〈 1.0ml/kg为少尿,每小时〈0.5ml/kg为无尿。

学龄儿童每日排尿量〈400ml/m2,学龄前儿童〈300ml/m2,婴幼儿〈200ml/m2时为少尿;每日尿量〈50ml/m2为无尿。

73、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表现:在疾病早期,肾脏病变典型,呈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
炎改变。

光镜下肾小球表现为程度不等的弥漫性增生性炎症及渗出性病变。

肾小球增大、肿胀,皮内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

毛细血管狭窄甚或闭锁、塌陷。

严重表现为:①严重循环充血;②高血压脑病;③急性肾功能不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