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和文艺复兴时期家具装饰中的卷草纹比较

合集下载

明式家具装饰图案

明式家具装饰图案

明式家具的特点
造型简练、以线为主
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明代家具中其局部与局部的 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如椅子、桌 子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其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间,他 们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地匀称、协 调。并且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 线的组合。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 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 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 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 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明代家具的结 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时至今日,经过几百年的变 迁,家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见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有很高的科 学性。
明代家具以造型简练、结构严 谨、做工精细、装饰得当、繁 简相宜、木材坚硬、纹理优美 的特点和超脱俗的人文气质著 称。其装饰图案活泼,内容丰 富,自然大方,充满了生气, 与明式家具端庄沉稳形成对比。 在明式家具中一质朴为美的装 饰风格占据了上风,融合了儒、 道的精神内涵,往往通过简化 的程式化纹样来强调内在的神 韵。
明式家具常用图案
灵芝草纹
莲花纹
卷草纹
牡丹花纹 卷草纹香几
明末清初黄花梨寿字纹翘头案
明黄花梨螭龙喜字纹曲屏芯板
明黄花梨镂空福字纹四出头官帽椅
明黄花梨攒门万字纹围子罗汉床
凤纹
龙纹
虎 纹 透 雕 明-凤纹衣架
云纹
绳纹
回纹
冰裂纹
• 冰裂纹常以透雕和榫接的形 式饰于床的围栏、门窗、椅 背、透空的橱门以及画案的 下搁板处,它们既满足了特 定家具部件需要“透空”的 功能,又极大地丰富了古典 家具的形体和装饰效果:看 上去似透明的冰,又如梅花 片片,层层叠叠,具有较强 的立体感。

明清家具特点对比分析

明清家具特点对比分析

↑ 明式家具
清式家具的定义
清朝经历康熙、雍正、 清朝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 朝时期, 朝时期,在我国社会文化上出 现了一味追求富丽华贵、 现了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繁缛 雕琢的奢靡颓废风气。 雕琢的奢靡颓废风气。这时正 广式家具”盛行, 值“广式家具”盛行,加上满 清宫内院对奢靡挥霍风气的跟 风追随和提倡,清代中叶以后, 风追随和提倡,清代中叶以后, 家具大多以造型厚重、 家具大多以造型厚重、形体庞 装饰繁琐而风靡一时。 大、装饰繁琐而风靡一时。这 种家具在形式和格调上与传统 家具的朴素大方、 家具的朴素大方、典雅内敛的 风格大相径庭甚至格格入, 风格大相径庭甚至格格入,形 成强烈对照, 成强烈对照,故在我国家具史 上称之为“清式”家具。 上称之为“清式”家具。 ↑ 清式家具
↑ 明式 椅子
清式家具
造型上浑厚、 造型上浑厚、庄重 这时期的 家具一改前代的挺秀, 家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为浑 厚和庄重。突出为用料宽绰, 厚和庄重。突出为用料宽绰, 尺寸加大,体态丰硕。 尺寸加大,体态丰硕。清代大 师椅的造型, 师椅的造型,最能体现清式风 格特点。它座面加大, 格特点。它座面加大,后背饱 腿子粗壮。 满,腿子粗壮。整体造型像宝 座一样的雄伟、庄重。 座一样的雄伟、庄重。其它如 凳等家具, 桌、案、凳等家具,也可看出 这些特点,仅看粗壮的腿子, 这些特点,仅看粗壮的腿子, 便可知其特色了。 便可知其特色了。
明式 紫檀木家具 →
← 清式 圆明园卷枕扶手椅
明清家具的对比 —整体结构 整体结构
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 样为主要的形式, 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 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 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 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 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 简练稳重。 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 足,或三弯腿或鼓腿 ,形体 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 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这两种 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 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 稳重的感受, 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 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 美。

中西方关于家具装饰纹样的对比与研究

中西方关于家具装饰纹样的对比与研究

中西方关于家具装饰纹样的对比与研究设计艺术学1110060504040155白雪中西方关于家具装饰纹样的对比与研究摘要:中西古典家具的精美的雕刻纹样是家具作为传统手工艺形式的主要装饰手法,蕴藏着无穷的美学意蕴。

古典家具的精品主要服务于当时的统治阶级、王公贵族,其装饰图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主流的人文思想和审美价值取向。

本文试阐述中国明清家具的装饰纹样与西方巴洛克洛可可式家具的装饰纹样从时代背景、装饰纹样类别、装饰纹样特点等方面的的比较分析。

1.时代背景1.1巴洛克与洛可可的时代背景巴洛克是十七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那是的意大利是欧洲艺术中心;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十七世纪欧洲有新旧教的权力之争,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态控制教徒,此时,巴洛克艺术应运而生。

十八世纪被看成是「理性的时代」或「启蒙运动」的时代,哲学家从过去假设上帝存在进而推论所有事物的工作,转换为依据实验和观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论世间的万象,几乎将神学从哲学中剔除,选择倾向世俗的路线,趣味从注重高尚的教化转向寻求轻浮的快感。

洛可可是相对于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

1.2.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明式家具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乃至世界家具史上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与其时代背景有莫大的关系。

明代前期,由于造船技术的进步,加上罗盘针的发明与使用,为海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明代中期,犹豫封建经济的发展,我国东南沿海手工业逐步走向繁荣。

不仅从业人数大增,而且技艺进步也很快;明中晚期尤其是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前后两个皇帝有几十年没有上朝,民不聊生,哀鸿遍野,人们饥寒交迫、困苦不堪,国家处于风雨飘摇行将崩溃的边缘。

可另一面,这一时期的人们,尤其是士大夫阶层,出于对政治的绝望,极力追求生活的舒适。

卷草纹在现代的应用

卷草纹在现代的应用

卷草纹,作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卷草纹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服饰、设计、建筑、家居等多个方面。

1. 服饰设计:卷草纹在现代服饰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卷草纹的历史和传统元素的挖掘,设计师们将其融入现代服饰,呈现出独特的设计风格。

卷草纹的曲线美和韵律感,为服饰增添了优雅与时尚。

2. 设计领域:卷草纹在现代设计中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设计师们将卷草纹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设计作品。

卷草纹的应用不仅体现了设计的时尚性,还彰显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3. 建筑装饰:卷草纹在建筑装饰中也有显著的应用。

传统的卷草纹图案与现代建筑相结合,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此外,卷草纹还常用于室内设计,如家居摆设、墙面装饰等,呈现出丰富的空间效果。

4. 家居产品:卷草纹被广泛应用于家居产品设计,如家具、家纺、陶瓷等。

卷草纹的柔美曲线和寓意吉祥的寓意,为现代家居生活增添了一份温馨和谐的氛围。

5. 文化创意产品:卷草纹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将卷草纹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可以创造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文化创意产品,如饰品、文具、包装等。

总之,卷草纹在现代应用中,既保留了传统纹样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又体现了现代设计的创新与时尚。

在多个领域中,卷草纹的应用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

欧洲古典装饰图案风格概要

欧洲古典装饰图案风格概要
赫伯怀特式椅背几乎都是透空的,很少加上垫装,最独特的设计是箍形(见图3)、盾形和交织心形(见图9,10)等式样。
赫伯怀特在发展现代餐具柜上化了很大的工夫,他的样式正面呈S形弯曲,曲线优美,6条桌腿通常为方形由上往下渐细并与铲形脚相接。赫伯怀特式设计有凹角构造(见图1),而相对于薛来登式设计则都是凸角构造。
(六)、罗马艺术
约从公元前100年到将近300年
罗马式风格:罗马艺术在很多地方运用了希腊的基本概念,在建筑和装饰方面创造了极具特色的独特式样。形成采用砖石、以天然的火山灰混凝土砌筑、构架各类柱式和拱券相结合的“券柱式”体系,使各种复杂功能的建筑获得理想的内部空间。罗马雕刻艺术带有贵族气息,人物雕像大多以贵族、帝王为主。
(七)、早期基督教艺术
直到将近600年
早期基督教式风格:
拜占庭式风格:后来发展到拱券穹隆的结构构造技术,进行了融合东、西方技术文化精华的创新,用各色云石、玻璃、彩色面砖进行装饰,构成拜占庭装饰的独特风格。
(八)、拜占庭艺术
早期的黄金时代:527年~563年;稍后一段时期:867年!1056年。1453年之后瓦解
(十二)、英国的巴洛克式风格
1、威廉姆和玛丽以及安娜王后
1689年~1714年
英国巴洛克早期风格:巴洛克风格特点是运用曲面、波折、流动、穿插等灵活多变的夸张强调手法来创造特殊的艺术效果,以呈现神秘的宗教气氛和有浮动幻觉的美感。
2、乔治安
1714年~1740年
(十三)、法国摄政时期的艺术风格(菲利普,奥利安斯公爵)
1715年~1723年
(十四)、法国的洛可可式风格(路易十五风格)
1725年~1760年
法国的洛可可式风格:洛可可风格追求纤细、繁复,喜好类似蚌壳、旋涡、水草等曲线形花纹图案,并涂以金、白、粉红、粉绿等颜色,讲究妖艳的色调和闪耀的光泽,还配以镜面、帐幔、水晶吊灯和豪华的家具陈设。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它的主要特徵是将贝类、树叶以极其丰富、半抽象的装饰形式表现出来,并充满了曲线花纹或漩涡花纹的装饰。洛可可式室内家具也出现了相当独特的宫廷式金编镶嵌的风格。

欧洲古典装饰图案风格概要

欧洲古典装饰图案风格概要
3、文艺复兴后期风格
1520年到将近16世纪中期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风格:
(二)、瑞士文艺复兴时期
瑞士文艺复兴时期风格
(三)、法国文艺复兴时期
约从1500年到1650年
1、文艺复兴早期
路易十二和弗朗索瓦一世:1498年~1547年
法国文艺复兴早期风格:
2、文艺复兴全盛时期
从亨利二世到亨利四世:1547年到1610年
1830年前后
毕德麦耶尔风格
(二十六)、历史主义风格
18世纪晚期
英国的历史主义风格
德国的历史主义风格
(二十七)、青春艺术风格
19世纪末
英国的青春艺术风格
法国的青春艺术风格
青春艺术风格:亨利·凡·德·菲尔德
德国的青春艺术风格
维也纳的青春艺术风格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伊丽莎白风格
(十)、法国的巴洛克式风格
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初期(路易十四风格)
法国的巴洛克式风格: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最具代表性的巴洛克建筑实为法国的凡尔赛宫
布尔的巴洛克式风格
(十一)、德国的巴洛克式和奥地利的巴洛克式风格
这一风格家具与其他18世纪的家具设计合用比较合理,特别是薛来登式、亚当式、怀夫式和齐本德尔式。
3、喜来登式风格
1800年前后
喜来登式风格
(二十三)、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
法兰西帝国风格
(二十四)、绘制了彩色花纹的农民家具式样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1800年前后的农民家具式样
(二十五)、毕德麦耶尔风格
1715年~1723年
(十四)、法国的洛可可式风格(路易十五风格)

卷草纹ppt

卷草纹ppt
卷 草 纹 探 索
古今中外, 不同文化形态背景下的图案 纹样像海洋一样浩瀚无穷, 卷草纹作为植物 装饰纹样以其巨大的影响和广泛的使用范围, 成为世界装饰艺术中最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 希腊罗马古典建筑装饰上的筐若和萄萄卷纹, 伊斯兰清真寺内外装饰的阿拉伯藤蔓花纹, 中国敦煌莫高窟内花型丰富的唐草纹, 都是 卷草纹在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绽放的装饰艺 术之花。 不同宗教文化艺术、 审美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制约使卷草纹 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表达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观念和民族情感。
从原始社会“趋吉避凶” 观念发展起来的吉祥文 化,在中国装饰图案表达吉祥含义的特点在唐草纹中得 到了明确的体现。唐草纹在纹样构成上以花为主, 不同 于西方以叶子纹样组成的卷草纹, 也不同于通过藤蔓进 行无限延伸构成的阿拉伯藤蔓花纹。唐草纹的藤蔓只处 于陪衬的地位, 成为花的附属。花是吉祥含义的载体, 唐草纹的精神内涵重点就在于藤蔓连接的花形本身的象 征意义。如牡丹花是百花之王, 象征荣华富贵, 菊花象 征延年益寿, 石榴象征多子多孙。
中 国
卷 草 纹 饰
从忍冬纹到唐草纹, 这种发展变化是外来纹 样在中国的土壤上改造、融合、发展的结果。 敦煌石窟集各朝代的佛像艺术之大成, 记录了 从忍冬纹到唐草纹,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 化艺术的发展而变化的过程。 忍冬纹北朝时期敦煌石窟内的忍冬纹样, 是 以一个单叶忍冬纹样作基本单位, 组成单叶波状、 双叶分枝、四叶边锁等多种造型, 其侧视叶状的 形象和结构脉络清晰完整, 富有单纯、朴实的美 唐草纹 穿枝花与缠枝花是唐代卷草纹的表 现形式, 故称“ 唐草纹” 。唐草纹是把花卉的 时间差即生长的全过程组合在一个图案中,显示 了古代中国人丰富浪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 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经处理后 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花 草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因盛行于唐 代故名唐草纹。

从敦煌唐代壁画中的卷草纹饰,看卷草纹饰在古代服饰中的艺术发展

从敦煌唐代壁画中的卷草纹饰,看卷草纹饰在古代服饰中的艺术发展

从敦煌唐代壁画中的卷草纹饰,看卷草纹饰在古代服饰中的艺术发展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的装饰图案之⼀,卷草纹饰盛⾏于唐代,在敦煌唐代壁画当中被运⽤的淋漓尽致,因此,卷草纹饰,⼜被称为唐草纹。

虽然卷草纹在汉代就早已出现在各种图案当中,但被完全运⽤,还是在唐代。

在著名的敦煌莫⾼窟当中的壁画中,卷草纹的⾝影,就随处可见。

唐代的卷草纹颇有⼀番现代⼯艺美术的味道,并且在中国各朝代中,都是卷草纹装饰的典范和模范。

⼀、敦煌唐代壁画中的卷草纹饰卷草纹饰是体现唐代当时审美精神的重要载体,⽽敦煌⽯窟当中的卷草纹饰,则是唐朝时代审美精神的最⾼体现。

现如今,关于卷草纹饰的起源,⾄今没有⽐较确切的说法,但卷草纹饰与中国古代的装饰和服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卷草纹饰在敦煌⽯窟纹样装饰中享有极⾼的地位在敦煌⽯窟的众多纹样装饰中,卷草纹饰,都享有⼀种最⾼的地位,并且占据众多纹样装饰当中的⼤部分,不仅数量繁多,⽽且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卷草纹饰,按其字⾯意思来解释,就是花叶枝叶呈卷曲状分布,这就是最寻常的卷草纹饰,⽽在这其中,主要的卷草纹饰,如忍冬纹、蔓草纹、缠枝纹等等,都在敦煌壁画中⼗分常见,⽽且⼤多数都呈现出“卷曲”的形态,这便是“卷草纹饰”最为常见和最能辨别的重要特征。

正是因为卷草纹饰的多见性,以及蜿蜒曲折,形态多变的特征,所以卷草纹饰在敦煌⽯窟壁画当中运⽤⼴泛,因⽽具有极⼤的影响⼒和地位。

如在敦煌唐代壁画当中,最常见的就是⼀种莲花纹饰,与敦煌⽯窟本⾝的意愿特点相符合,因此即使是从整体设计形象来看,卷草纹饰都是⼀种寓意⾼贵的装饰。

2、卷草纹饰在敦煌⽯窟纹样装饰中起着统⼀风格的作⽤除了地位⾼之外,卷草纹饰,实际上在敦煌⽯窟纹样装饰中,起着⼀种统⼀风格的作⽤。

因为分布⼴泛,所以起着这统⼀风格的作⽤,也就不⾜为怪了。

因为卷草纹饰,是在敦煌⽯窟纹样装饰中运⽤的最多的⼀种局部元素,因此当众多的卷草局部纹饰结合在⼀起之时,就让整个敦煌⽯窟壁画,都成为了⼀种有机的整体,⾃然风格也就统⼀了起来。

卷草纹ppt

卷草纹ppt
卷 草 纹 探 究
初探
古今中外, 不同文化形态背景下的图案 纹样像海洋一样浩瀚无穷, 卷草纹作为植物 装饰纹样以其巨大的影响和广泛的使用范围, 成为世界装饰艺术中最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 希腊罗马古典建筑装饰上的筐若和萄萄卷纹, 伊斯兰清真寺内外装饰的阿拉伯藤蔓花纹, 中国敦煌莫高窟内花型丰富的唐草纹, 都是 卷草纹在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绽放的装饰艺 术之花。 不同宗教文化艺术、 审美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制约使卷草纹 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表达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观念和民族情感。
林斯式建筑柱头
食著叶饰是西方卷草纹的第一个源流, 葡萄 卷草纹是西方卷草纹的另一个源流, 葡萄卷草纹 是从波斯传入西方的, 在古代的中东地区, 葡萄树 大量种植,被视为丰收、多产、幸福的象征, 而葡 萄树在这里自古就作为生命树, 受到人们的顶礼 膜拜。涡卷状延伸的葡萄纹在波斯萨珊王朝时期, 被描绘在岩石浮雕、染织品和金银器上。葡萄卷 草纹传入西方以后, 与涡卷、螺旋卷草纹相互调 和, 作为复活、再生的象征, 在希腊罗马时代, 曾 大量使用于建筑装饰。中国的唐草纹也受到波斯 葡萄纹样的影响, 出现了象征吉祥的缠枝葡萄唐 草纹。
卷草纹在不同文化背景风格 特征。
卷草纹的构成特点
卷草纹的基本骨架
卷草纹中的对称方式
。 中国的卷草纹发源于忍冬纹, 忍冬 纹最初起源于古埃及, 经由希腊传向 印度, 东汉时期随着印度佛教传人中 国。这种外来的纹样在中国经过逐步 的改造变化, 最终发展成种类繁多、 富丽丰实的唐草纹。中国的唐草纹远 比西方的卷草图案富于变化, 丰富的 花卉纹样与藤蔓巧妙结合, 形成了莲 唐草、牡丹唐草、菊唐草、宝相花唐 草等多种多样的卷草纹饰。
,
,
,
,
,

明清纹样发展历程

明清纹样发展历程

明清纹样发展历程
明清时期的纹样发展经历了从简到繁、从单一到多样的演变过程。

在明代初期,纹样以简洁大方为主,设计上注重于线条的表达和构图的统一。

常见的纹样有云头、莲花等,以及一些佛教寺庙特有的纹样,如莲瓣纹、莲子纹等。

这些纹样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线条感和几何形状,简洁而大气。

到了明代中期,纹样开始逐渐丰富多样起来。

此时,不同的纹样开始相互融合,出现了更加复杂精细的设计。

以花卉纹样为例,明代中期的花卉纹样表现出了更加逼真的特点,花朵的细节被更加细致地刻画出来,线条的表现力也更加丰富。

此外,清代纹样中也引入了一些鸟兽的形象,这些动物形象经常出现在绘画、陶瓷和丝织品等艺术品上,给人以生动的感觉。

到了明清时期,纹样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纹样的种类空前丰富,设计上也更加精细繁复。

在织物纹样中,除了传统的花卉、云头等纹样外,还出现了蝴蝶、兔子等生动形象的纹样。

这些纹样的特点是线条的交错变化和色彩的丰富多样。

此外,明清时期还流行一种叫做“貔貅”的纹样,这种纹样常常出现在家具、宫殿和佛教寺庙等建筑物的装饰中,被视为瑞兽,有祈福辟邪的寓意。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纹样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到繁、从单一到多样的演变过程。

纹样从最初的简洁大方逐渐演化为丰富多样的设计,线条的表现力和色彩的运用也日益丰富。

这些纹样不仅丰富了艺术品的形态,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

莨苕叶纹饰

莨苕叶纹饰

浅析莨苕叶纹饰及其符号象征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2012-07-20 09:57:33)转载▼分类:ashley介绍标签:莨苕叶纹饰符号象征家具设计装饰文化摘要本文从探究莨苕叶纹饰的起源和象征意义出发,简要分析了莨苕叶纹饰在西方古代装饰、家具设计以及在现代古典风格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并针对莨苕叶饰纹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浅略的探讨。

关键词:莨苕叶纹饰、符号象征、家具设计、装饰.莨苕叶纹饰的起源:莨苕叶有着美丽的锯齿形叶子与优雅的姿态,它是生长在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一种低矮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再生和复活的象征,因而被古希腊的艺术家和工匠们广泛应用于装饰艺术之中,是古代希腊、罗马卷草装饰的典型题材。

从拜占庭风格、哥特式风格到文艺复兴风格,莨苕叶几乎是所有西洋风格艺术中最普遍的装饰主题,无论是梵蒂冈的枝状烛台,还是罗马的万神殿圆柱,以及巴黎圣母院的墙壁都将造型各异的莨苕叶纹饰刻于其上。

它还是诸多卷草纹样的原始形,“罗马卷叶纹”就是莨苕叶形向两边连续延伸形成的。

图一现实中的茛苕叶据西方艺术史家李格尔在《风格问题》一书中对装饰艺术中的莨苕叶饰的起源的研究中考证——科林斯式柱头的装饰纹样就是“莨苕叶纹样”,其柱头上的莨苕叶纹被用作为花下的杯状环托。

维特鲁威曾在他的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科林斯的一位少女去世后,悲伤的乳母把一个装有女孩生前宠物的篮子放在她的坟墓顶上,并在篮子上盖上一片瓦。

这个篮子碰巧放在一棵莨苕的根上。

春天到来,植物发芽了,由于瓦片阻止主茎向中间生长,茎叶便向外弯曲,在边缘形成旋涡形。

当雕塑家卡利马科斯路过时,他从中获得灵感,把发芽的莨苕叶子当作“科林斯”柱头的范本。

由此便确定了这一风格,并运用它自身恰当的少女般的对称性确定了科林斯柱式其他部分的比例。

图二抽象化是茛苕叶二.莨苕其叶纹饰的符号象征:莨苕纹样在西方的设计装饰中大量存在,是西方不同文化形态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装饰纹样,对装饰艺术史有着极大的意义。

卷草纹饰浅析

卷草纹饰浅析

卷草纹饰浅析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针对卷草纹的历史发展和流变,以唐草为例简述在其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卷草纹相比较的发展关系,以及卷草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所起的作用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同时展现卷草纹特有的律动感、生命力从而激发人们对生活中所向往的、充满生命、欢乐的情感。

关键词:卷草纹、唐草纹、传统纹样、装饰艺术一、“卷草纹”的概念:首先按照文字含义来解释卷草纹样,《新华字典》对“卷”的解释为“把东西卷裹成圆筒形,翻卷,掀起”等意思。

“草”在这里不是对某种具体花草的专指,而是包括莲、蔓、花、叶在内的植物花草的总称。

大量的文学作品及民间工艺还有中国绘画中都蕴藏着中国文化中对草的重视,它是农耕民族对食物及情感的喻体转化为民族智慧,体现情感表达的一个特有载体。

卷草纹的名称是根据其形象而得,花叶枝莲呈卷曲状是这些纹样形象的特征。

从常见的归属于卷草纹的忍冬纹、蔓草纹、缠枝纹来看,这些纹样骨豁枝莲大多呈“波曲状”的形态,体现出“卷曲”“盘旋”和“缠绕”的基本特征。

花草的叶片和花朵经过变形、夸张、归纳等艺术处理之后亦具有明显的卷曲、翻转的姿态。

因此没有卷曲形式的叶纹,我们一般不将其称为卷草纹。

由于“卷草纹”经历了不同国家、图一敦煌地毯壁画地区、时代的发展,因此在称谓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从广泛的概念来看,它已经演变为一种国际性的图案形式。

中国地区称为卷草纹、缠枝纹、唐草纹等。

阿拉伯地区称为藤蔓纹样。

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称为卷须饰。

在日本和朝鲜则通常把这种带有卷曲连续的花舟图案称为唐草。

日本的概念中强调“唐草”是唐代传入日本的具有异国风情的卷草纹样的总称,是泛指某类由蔓草变化组成、有“祸旋”的植物纹样。

“唐草”这个名称大概出现在日本平安时代。

唐草纹的称谓目前在国内使用的也较多。

二、“卷草纹”的构图:卷草纹样的构图通常是以形象为基础进行组合。

这也是最传统的构图手法,重视绘画的主观构思。

其中唐卷草纹样,就是釆取此种方法进行构图的,以生活中的植物形象为原型,结合外来图案造型,运用想象加工构建而成。

浅谈明清家具的特点及区别

浅谈明清家具的特点及区别

浅谈明清家具的特点及区别明清时期,家具精雕细刻,造型美观、线条流畅,注重实用性和美学价值,被称为中国家具的黄金时期。

明清家具的特点和区别体现在家具的材质、造型、色彩、加工技术等多个方面。

一、材料方面明清家具常见的材料包括红木、紫罗兰木、鸡翅木等名贵硬木,其中红木是最为常见的材料之一。

这些硬木材料质地坚硬,质量稳定,使用寿命长久。

此外,明清家具的使用材料也偏向多样化,包括青铜、玉、漆、骨质等。

二、造型方面明清家具端庄大方,造型优美,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细节的精致。

明家家具造型偏向华贵和宏伟,早期的床榻、几案、谷仓等家具高隆粗大,雕刻浮雕多用龙、缠枝花卉等图案,而清家家具则偏向庄重优美,重视造型和色彩的协调,刻画的一些道教图腾和例祭题材更为庄重。

三、色彩方面明清家具的色彩偏向素雅和丰富,使用颜色主要有红、黄、黑、棕等色调,在独具匠心的手工绘画技巧与装饰性手工雕刻工艺下呈现出有着精美纹饰的效果。

四、加工技术方面明清家具加工工艺独具匠心,手工雕刻和装饰技巧流传至今,而且传承者也相对较多。

家具加工一般分为雕刻、拼贴、彩绘、镶嵌等多个步骤,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将木材加工成精美的明清家具。

综合以上几点,明清家具与现代家具的区别在于更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复杂多样的雕刻工艺,以及造型上更加注重人文、科学、雅致,艺术性更强。

并且其大量采用手工制作,所有的细节每一件都有其独特的工艺之美,称得上是艺术品与实用家具兼具的典范。

总之,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制作史上的珍品,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储物和配套装饰,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华。

明清家具的特点与区别完美地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给后代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艺术财富。

中外家具的比较

中外家具的比较

中外家具的比较目录:1.参考文献 (3)2.关键字 (3)3.正文(1)中西家具的造型比较 (3)(2)中西家具的装饰比较 (4)(3)中西家具的色彩比较 (5)4.总结 (5)参考文献:中国家具网关键字:中国、西方、造型、装饰、色彩正文: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社会,每个区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专属的文化与习俗,形形色色,多姿多彩。

正是这个充满不同的世界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家具,也是各种各样的家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与色彩。

我们通常说的西方家具主要代表是欧洲家具,东方家具则以中国明清时期为主,下面我们抛开各族传统、风俗、文化等因素,从家具的造型、装饰、色彩三方面入手进行比较。

一.中西家具的造型比较1.中视典型家具造型家具的造型,不仅是构成家具物质形态的形象,而且是表现家具艺术风格的重要特征。

中式家具造型上我们以明代家具为例。

明代家具的造型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

明式家具在造型上主要包括合理的尺寸,完美的匀称比例,优雅的线条等几个方面。

(1)合理的功能尺寸明式家具的尺寸是相当的考究,我们以圈椅为例,圈椅座深440毫米,左宽532毫米,坐高520毫米,脚踏板高90毫米,由脚、臀、背三个为支点,从膝到脚的高度为430毫米,同人类功效学对坐高的要求420—440毫米是一致的,椅背为S型与人体自然状态下脊椎形态相似,靠在上面不但非常舒适,而且利于缓解疲劳。

这说明明式家具已经有了以人为主的设计理念,适宜的尺度、匀称的比例,不但满足了功能需求,还获得了美观的造型。

(2)完美匀称的比例古代家具主要是手工制作,劳动价值很高,当然在比例的要求上更是追求完美,而构成圈椅的个部分之间具有良好的比例关系。

从俯视来看,圈椅的圆弧半径与端部弯头的比例正好是2:1,两圆外切成优美的曲线,而椅圈半径又恰好等于椅面矩形的短边,椅座面的矩形又正好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这些几何形状美的比例关系使得圈椅获得美的效果。

再从椅子正面看,椅腿向外倾斜,下端的宽度与椅座面宽度相等,椅腿内呈梯形空间,当座面的中心点与椅腿的底端两点相连时,恰好构成正三角形,使人在视觉上获得平衡、稳定与美感。

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家具的对比研究

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家具的对比研究

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家具的对比研究作者:苏子杰彭嵘来源:《工业设计》2022年第12期关键词:明代家具;文艺复兴家具;比较分析家具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物之一,它的设计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发展,反映了各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

同时,它也与该地区同时期的雕塑、建筑、绘画艺术相互影响、彼此融合,是人类文化艺术的主要构成部分。

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性质、历史背景、人文环境促成了两者在艺术与设计领域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中国明代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大致属于同一历史阶段,两种不同风格的家具形式更是中西方家具文化中的典型代表。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主要对比分析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设计形式、造型、选材、装饰纹样与审美趣味。

1 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家具的缘起与发展1.1 明代家具的缘起与发展明式家具是在宋元两代家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工艺、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被誉为中国古代家具史上的高峰[1]。

明朝社会安定,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手工业较为发达。

江南私家园林兴起,部分明代文人也热衷于家具的设计与研究,赋予了家具淳厚的文人气质和艺术品味[2]。

同时《天工开物》《髹饰录》《长物志》《鲁班经匠家镜》《遵生八笺》等理论书籍相继出版,指导了明代家具的设计与制造。

此外,明代商贸发达,大批从南洋输入的优质硬木,为明代家具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明代家具产业的繁荣与兴盛。

明代家具产业兴起于洪武,发展到嘉靖至万历年间,社会经济繁荣,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家具产业规模及生产技艺也达到了顶峰。

这一时期的明代家具,用料精良,制作精美,不论是美学价值还是工艺水平,都可以被视为明代家具的代表。

1.2 文艺复兴家具的缘起与发展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兴起了学习古典文化的热潮,大量的古典元素也被融入当时的家具设计之中。

这一时期西方市场经济繁荣,高贵奢华的艺术风格影响着当时欧洲的家具设计领域。

中国传统纹样在各个时代的特征

中国传统纹样在各个时代的特征
这一时期的纹样种类与前代答题相同,但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变化。圆形或方形对称 图形中填充动物或植物的纹样图案十分普遍。传统纹样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较深,纹样的题 材很多,内容大都与佛经有关。
代表纹。狮子纹、忍冬纹、八宝纹、莲花纹、玉鸟纹、鹿纹、飞天纹及禽兽、经络、 树纹等。
六.隋唐时代的纹样特征
隋唐时代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以及中外经济、 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发展。图案纹样前代亦有大的发展, 花鸟题材不断增多。
和缠枝
纹样的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两汉以来的装饰传统。多以羊、马及龙、
凤为题,纹饰设计,新颖别致一富有生气。
(三)在佛教植物装饰纹样方面。 (卷草纹):卷草纹又称蔓草纹,它吸收了宝相花和缠枝花的特点,因其卷曲状的花
草纹样而得名,是传统装饰纹样之 (宝相纹):宝相花本为佛教中的一种代表性装饰纹样,佛教中用“宝相庄严”一词称谓佛 相,因此得名宝相花。
晋南北朝是一个人全面自觉的时期,在以前,工艺美术大多反映神秘的神鬼世 界,而这个时期,人们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在工艺美术中展现人类 世界的清新可爱。 自乐汉灭亡到隋统一的数百年间,社会风雨飘摇、战乱频繁,人生的苦旅迫使 人们寻找精神避难所,于是佛教便在中国的广大地域内获得滋生,宗教艺术也 应运而生。 东汉明帝时期就产生了佛教绘画,进入魏晋时期,佛教艺术的创作成为信史, 佛教的造像艺术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魏晋南北朝雕塑在传统的基础之上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族之间的斗争与融 合,异国文化的影响,使得当时的石雕艺术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首先 是帝陵石刻群雕,比两汉更为常见,风格样式也性了明显的变化。 六朝的墓表直接继承汉晋以来的形制,它是在底座上树起多棱的柱体,柱体上 端有铭刻的方版,最上为柱顶,在雕有覆莲的圆盖上置一辟邪。其中六朝肖景 墓表的形制最为华美,雕饰虽多却无繁褥之感,从其精丽的莲盖顶饰,我们看 到了佛教艺术对传统石刻的影响。从现存的永固陵墓室中的浮雕群像,可窥视 出北魏石雕艺术的杰成就。 由此可见,至南北时期,佛教艺术已渗透到石雕的各个领域,并给它注入了前 所未有的活力。 佛教艺术中的石窟寺造像和各种场合的供像,都是宗教崇拜者寄托幽思的凭借, 它的异常发达,与佛教的兴盛密不可分,既为宗教的产物,同时也深刻时代社 会的烙印,既有崇拜者对佛教真谛的诠释,也有艺术家内心的独白。 北朝佛教石窟与造像艺术发达,这与佛教东传的线路,民族的高度融合、惨绝 人寰的争斗密切相关。相对封闭稳定,因而佛教艺术也不及北朝发达。万佛寺 出土的红砂岩南朝造像,表现手法纤巧华丽,刀法细腻,自成一格。 另外,华南的小型石雕,在数百年间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是滑石雕刻品。这些雕刻多为墓葬中的随葬明器,全身肌肉强健,丰乳突腹, 表现动态人物沉稳有力,恣态传神而愉如其分,颇具汉俑生动的遗风。 滑石猪也是常见的随葬品,成对放置,起初大都生动写实,后演变为抽象化和 形式化的风格。强调生动传神,其惯用的手法就是变形夸张和抽象,导致写实 的形式演变成象征的形式。 北朝贵族府第的繁华和贵族奢糜的生活,一方面从精湛的石室建筑及其石刻艺 术可见一斑,另一方面石雕艺术三身的形象再现当时人们生活的优美画卷。 从北魏和东扫描石室石刻和造像碑石刻,我们可看到庑殿式的屋宇,直排的窗 棂,婀娜多姿的仕女,舒袖宽怀羰坐的贵族,其线条的劲健流畅,繁简相间的 勾形,生动地现现了当时国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风格,其笔调清雅而不俗,亲 适而抒情。 魏晋以来,士大夫崇尚自然景致,旷达风流而不羁,这便促成了贵族府第后设 园林景致的发展。从石刻的画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聚石引泉,植林造景的意趣。

卷草纹的发展史即唐草的前世今生

卷草纹的发展史即唐草的前世今生

84艺术家The artists从古至今,卷草纹在中国一直被视为吉祥图案,(有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富贵不断头之意)其渊源久远,流传甚广。

从远古的青铜器,到后来的岩画、石刻、瓷器、石雕、木雕,再到现代的丝织、装饰、手工皮雕皮具等艺术品,都有卷草纹的身影。

历经数千年的艺术加工,卷草纹在中国传统纹饰艺术领域中自成一派。

卷草纹作为植物装饰纹样,其形象完美,形态多变,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满足着不同审美人群的需要,并成为重要的传统纹饰之一。

一、卷草纹的起源及演变在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就有了鸡的图案。

半坡型、庙底沟型彩陶中也出现了蛙纹、鸟纹、鱼纹。

到了后来的殷商时期和西周时期,图案传承了新石器时期彩陶的图案,以动物为主,即动物纹。

在中国的青铜器时代,铸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可以考证的青铜器历史就有五千多年,几乎和人类的发展历史同步。

青铜器自龙山时代开始到鼎盛时期的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再到秦汉时期的发展末期。

发展了近两千年。

青铜器上的纹饰也层出不穷。

商朝时期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图腾。

饕餮纹代表着鬼神,夔龙纹代表着祖先。

凤鸟是他们的图腾。

在青铜器时期的装饰纹中,饕餮纹又是最常见的一种纹饰,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及艺术成就极高,其纹饰也从静态的构成向动态的布局转变。

装饰纹样以写实逐渐替代前一时期的抽象。

蟠螭(chi)纹(古代一种没有角的龙)、夔(kui)龙纹、龙凤纹、鸟兽纹、人纹、龙纹等成为这一时期最为流行的装饰纹样。

其中的龙纹又包括爬行龙纹、卷体龙纹、交体龙纹、双体龙纹、两尾龙纹等。

秦汉时期,宗教神学是哲学主流,强调天人感应,反映在艺术装饰纹样上,其寓意是乞求祥瑞,羽化登仙。

这个时期的图案多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大吉羊、大吉鱼为主。

秦汉时期,封建帝制已经形成。

龙纹被看作皇家的代表,禁止民间所用。

其中的卷龙纹,也就是卷草龙纹的前身。

卷草龙纹其实起源于皇家的卷体龙纹,这种龙纹装饰自商周时期在各种青铜礼器上已经广泛应用,只是到了封建时期皇家禁止民间应用龙纹,所以民间逐渐把卷体龙纹抽象化,并加以植物藤茎花朵,成为单线条的团云形状,似卷起的花草,并做“S”形或“C形”连续图案。

唐草纹样的再设计及其在家具装饰中的研究

唐草纹样的再设计及其在家具装饰中的研究

唐草纹样的再设计及其在家具装饰中的研究作者:雷宜灵祁忆青来源:《设计》2021年第16期摘要:将创新的唐草纹样再设计应用于家具表面装饰上,在弘扬中国传统纹样文化的同时,也结合如今人们的审美需求,对纹样做进一步的演变与发展,运用到当今的家具产品中。

通过文献、书籍等途径的搜索,选取了几例典型唐草纹样进行研究,通过对纹样的结构、元素和色彩三个方面的解构和提取,再运用形状文法和图案的有机结合方式进行纹样的再设计。

将唐草再设计纹样运用在现代家具表面装饰上。

对传统纹样的再设计使之适合现代家居产品的探索,不仅可以使传统纹样得到更好的传承,还可以促进家具纹样装饰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唐草纹样再设计纹样创新家具表面装饰形状文法传统纹样家具设计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 2021) 08-0028-04Abstract: To apply the innovative Tang grass pattern redesign to furniture design,while 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ttern culture, and combining withthe aesthetic needs of today's people, to make further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of patterns, and apply them to today's furniture products.Through a large numberof literature review, periodical search and online search,several typical tangcaopatterns were selected for research. Through the deconstruction and extraction ofthe structure , elements and color of the pattern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shapegrammar and pattern was used to redesign the patterns and apply them in furnituredesign.The redesign pattern of tangcao wa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decorationof modern furniture.The redesign of traditional patterns to make it suitable for theexploration of modern household products can not only make the traditional patternsget better inheritance, but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of furniturepattern decoration .Keywords: Tang grass pattern RedesignPattern innovation Furniture designShape grammar Furniture surface decoration Traditional patterns引言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时期中的重要发展阶段,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代的经济、文化、科技、宗教等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1]。

卷草纹图案

卷草纹图案

卷草纹图案卷草纹图案最早源自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它以其纤细、复杂而又优雅的线条风靡一时,并成为古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卷草纹图案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元素,通常以植物的葡萄藤、树蔓等形态来构成。

它们以其富有变化和流畅的线条,赋予人们以无穷的艺术想象空间。

卷草纹图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装饰艺术,而后传入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绘画和雕塑中,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艺术作品的装饰手法。

这些卷草纹图案常常出现在教堂、宫殿、壁画、壁毯和绘画作品中,作为一种高贵、优雅的表达方式。

卷草纹图案在东方文化中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的卷草纹图案在古代建筑和工艺中广泛使用,尤其在古代宫殿、园林和家具上可以看到它们的踪影。

卷草纹图案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手法,更是一种对自然和生命的表达。

它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繁荣,同时也传递了对和谐与美好的向往。

卷草纹图案的设计与构图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设计师需要巧妙地运用形状、线条和颜色,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效果。

卷草纹图案通常以无穷尽的曲线和旋转的形式表现,这些形态在视觉上产生了一种动态感。

设计师还需要考虑线条的粗细、长度和间距,以及颜色的搭配,以确保图案的整体效果。

卷草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出现在各种媒介上,如家具、陶瓷、纺织品、珠宝和服装上。

近年来,卷草纹图案也被应用于平面设计中,成为了品牌标识和包装设计的重要元素。

卷草纹图案因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性而受到设计师和消费者的青睐。

总结起来,卷草纹图案是一种古老而又典雅的装饰元素。

它以其精巧的线条和流畅的形态,展现了自然界的无穷魅力。

卷草纹图案在古代和现代艺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建筑和艺术作品中的重要装饰手法。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文化中,卷草纹图案都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意义。

它们是对自然和生命的致敬,也是对美好和和谐的追求。

意大利古典家具装饰中的植物纹样研究

意大利古典家具装饰中的植物纹样研究

意大利古典家具装饰中的植物纹样研究摘要:在家具领域有着丰厚历史根源的意大利是欧洲艺术的摇篮,也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装饰纹样是家具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能反映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传达多方面的情感和寓意。

其中,植物纹样在欧洲古典家具中被广泛应用,具有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梳理意大利古典家具装饰中植物纹样的溯源和演变,来了解其中不同的含义,希望能够对将来的欧式家具设计装饰选择有所帮助。

关键词:意大利;古典家具;植物纹样1 研究背景植物纹样作为装饰纹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在欧洲古典家具装饰中。

植物是自然的产物,[1]作为一种非文字符号,[2]早在古罗马时期,植物就被作为装饰出现在了庞贝壁画中,由此可见,那时的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植物图案所带来的装饰美感,并接受了这种视觉享受。

植物纹样从古至今发生的诸多演变进化都和历史背景、文化交流是密不可分的。

艺术文化繁荣的意大利在家具领域也有辉煌的成就。

从古罗马时期开始,意大利的古典家具装飾中就出现了植物纹样的身影,即使在横跨了几个世纪后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时期,植物纹样依旧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含义活跃在家具装饰的各个角落。

2 意大利不同时期家具中的植物纹样梳理2.1 古罗马时期提起意大利,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就是显赫一时的古罗马帝国。

随着帝国的日益壮大,文化与艺术也在不断进步。

当时的雕刻技术就已经相对成熟,工匠们热衷于在家具上雕刻不同的纹样作为装饰,其中一些植物纹样如茛苕叶纹、涡卷纹等就出现在了古罗马时期的家具上。

此外,古希腊时期家具上的桂冠、花环等纹样也被保留了下来。

2.2 中世纪时期中世纪时期,宗教热潮在欧洲各国掀起,因此出现了许多教堂、修道院等宗教性质的建筑。

又因为中世纪时期战乱不断,百姓民不聊生,宗教便逐渐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

这个时期的家具风格虽然被分为拜占庭式、仿罗马式和哥特式3种,但是在家具装饰上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植物纹样,如拜占庭式和仿罗马式家具上都出现了象征基督教的花环、花冠、玫瑰等纹样,而哥特式家具上则出现了基督教圣经中的叶形装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式卷草纹样 ,这样的形式合乎中国人长期 以来形成 的审美 习惯, 可谓是 中国装饰艺术史上一次了不起的创新。并 根据其装
西方 与莨苕卷草纹一样 , 逐渐成为主导型 的植物装饰纹样 , 大量
使用 于建筑装饰 。 涡卷状延伸的葡萄纹以横 向延伸 的茎为基础 ,
两侧安排葡萄 和葡萄 叶。 作为一种装饰纹样 , 葡萄纹成为基督教
艺复兴 时期 的涡形纹饰 可分为 C形纹饰和 S 形 纹饰 ,以反复连 续的涡形线为 主干 , 形成活泼动感的卷草纹样 。 在西 方 , 莨苕树 以其 生命 力特别旺盛 , 象征重 生 、 复活而被
此具有 内在 的联系 。所谓卷草纹饰, 就是在一条连绵不断的 S 形
波状 曲线上 , 饰 以各 种枝 叶 、 花卉 , 或者 其它装饰 纹样, 构成 一个
草纹 , 表达的是对象的实质性 内容 , 即以具备生命力 的原形实体 为依 据 , 体现 了对事物具象性的表达。 通过 以叶子为主的构成方 式产生 了繁茂 和丰实 的形态 ,从而使西方卷草纹充满 了无限 的 生机 和活力 , 成为崇 尚复活与再生的观念产物 。
清独创 的将莲花 与八吉祥宝瓶 、 法轮 、 盘长 、 双鱼等结 合的纹样 , 应用于家具上 , 有祈 愿吉祥如 意平安 的寓意 。 中国的葡萄卷草纹源 自西方 , 汉代丝绸 之路 的开通 , 使 葡萄 和葡萄纹传人 中国。葡萄纹盛于唐代 , 当时的葡 萄纹与莲花 , 石
也 是罗马时代 、 文艺复兴 时代在 建筑 、 家 饰位置不 同和整体的需要 , 采用不 同的装饰特点和变化 。 卷草可 象征 主义 的典 型纹样 , 以组成短短 的两卷一束, 作 为透雕 的卡子 花或 浮雕 的边缘装饰, 具、 染织等艺术领域的代表性纹样。 文艺复兴家具中出现 的葡萄
也 可以向长广方 向自如延伸, 而用 以装 饰狭长的面积尤 为相宜 。
2 0 1 4_ C 7 I
文艺 生活 L I T ER A TUR E L I F E
史 海 文 艺
明清 和文艺复兴 时期 家具装饰 中 的卷草纹 比较
王柳 静
( 陕西师 范大学 美术 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2 )
摘 要: 家具装饰 的形式和 内容十分丰富 , 潜在的精神 象征 意义博 大精 深。本文从 家具装饰 的形式 中选取典型植物纹
图案化 的特有纹饰 。卷草纹体现了中国传统纹样所蕴涵 的审美
价值 。 卷草纹在形 式上通过 动静对 比表现 出的节奏感 、 轴对 称和 中心对称 的结合 、对 图案的 比例划分等几个方面 突出体 现了纹
崇拜 和敬仰 。古希腊罗 马的神殿建筑多采用莨苕叶造型进行装
饰, 都是 以莨苕叶为基础 , 以柔美流畅 的卷草造型进行装饰 。莨
植物纹样在世界各 国的家具装饰 中大量存在 ,其 中卷草纹 是不 同文化形态 中最具代表性 的植物装饰纹样 ,卷草 纹的首次
出现 , 对装饰艺术史有着极大 的意义 。东西方 的卷草 时期 的家具设计 中。涡卷形卷
叶纹样在 西方 的设计装 饰中大量存在 ,是西方 不同文化形态 中 最具代表 的植物装饰纹样 , 对装饰 艺术史有着极大的意义。 文
卷 叶纹饰最 主要 的表现形式 , 一般 由莲花 的花瓣 、 莲枝 、 莲 叶等
三部分组成 。 设计者可以根据各 自的需求 , 通 过改变其 中某 些要 素来转换纹样 的整体形式 , 从 而形成各种样式 的缠枝莲纹饰 。 明
学、 传统等各方面取材 , 作为创作 的基础 。 而以象征 、 谐音 、 会意 、 借 喻等方法创作 出吉祥寓意富有幸福祈愿 的植物纹饰 。西方卷
样 的基本构 成要 素, 因此, 作 为中国传 统纹饰 中的典 型代 表, 在 中 国传统纹饰 中占有重要地位。 卷草纹在 明清家具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结合 曲线构 成的
苕卷草纹 以莨苕植 物藤蔓为纽 带 , 互相 交错 , 以叶片为点缀 , 穿 插少量花蕾 , 具有连续性和很强的适 合纹样 的特点 。 其产生 的艺 术效果能使人产生鲜花 、 绿叶 、 阳光 、 波浪等积极愉悦的联想 。
样—— 卷草纹作 为切入 点, 以比较文化的 角度对 东西方家具装饰 中的卷草纹样差异进行 分析 , 探讨 家具装饰在 不同的
民族 、 地 区和 时代 所 体 现 的 不 同 的精 神 内涵和 文化 特 征 。
关键词 : 明清 ; 文艺复兴 ; 家具装饰 ; 卷草纹
中图分类号 : J 5 2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 1 7 — 0 1 5 9 - 0 1
葡萄卷草纹是西方卷草纹的另一个源流 ,萄卷草纹是 由波 枝叶、 画果 等形象 , 形成长度 收缩 自如 、 形 式 自由变化 的带状纹 样 。有着丰富线条经验的中国工 匠更是极尽意 匠经 营, 将忍冬灵 斯 传 向西方 的 , 因其 象征丰收 、 多产和幸福 而被人 们所喜爱 , 在
活 的曲线 造型,同两汉 传统 的云气纹相结合构成 了闻名于世 的
纹与婴儿形象组合 的葡萄卷草纹 ,鲜 明的反应 了文艺复兴时期
以人 为本 的精神理念 。
它 是杌凳 、 桌几、 床塌 的牙子 、 椅子 、 柜格 的券 口等最 常用 的花
纹。
综合来看 , 在形式和构成规 律方 面中西卷 草纹 非常相似 , 都
互相交错 , 以叶片为点缀 , 穿插 少量 花蕾 , 具 莲花寓意吉祥深远 , 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圣 洁 、 祥瑞 之物 。 以植 物藤蔓为纽带 , 中国人对莲花 的钟爱 已成为一种传 统习俗。经历漫长历史 演变 有连续性 。 中国古代的卷草纹植 物装饰纹样创作 , 体现 了人们对 发展 , 莲花纹饰题材愈丰富 , 莲花卷草纹是明清特别是清朝 时期 理想 的追求 , 对生活的理解和感 受。人们从 民俗 、 历史 、 宗教 、 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