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真题示例考查角度设题情境学科素养热度预测
中国早期政

制度的特点2020年1
月,1,2分
分封制以及神权
与王权的结合
通过《诗经·大雅》
祭祀乐歌印证西周政
治制度及其特点
史料实
证、
历史解

★★★2019年4
月,1,2分
早期政治制度的
特点
通过名词、历史人物
等理解古代政治制度
及古代思想
史料实

2018年4
月,1,2分
国家制度与宗族
血缘关系
从学者观点角度切入
理解早期政治制度
历史解

2017年11
月,1,2分
早期政治权力的
分配
通过学者观点考查早
期政治制度
历史解

走向“大一
统”
的秦汉政治2020年1
月,4,2分
唐朝三省六部制
通过史料分析唐朝分
散相权的措施
历史解

★★★2019年4
月,27,2分
秦汉时期的监察
制度
通过史料记载理解分
析秦汉时期监察制度
的区别
历史解

2018年11
月,2,2分
汉承秦制
学者对秦汉制度的认

史料实

君主专制政

的演进与强
化2019年4
月,7,2分
宋代分割相权
以学者观点为载体考
查古代调整相权的举

历史解

★★★2018年4
月,5,2分
元代行省制
通过对元代疆域辽阔
的描述,考查元实行
行省制的目的
历史解

2017年11月,7,2分宋代分割相权
皇权与相权之争引起
的制度变迁
历史解

专制时代晚

的政治形态2020年1
月,6,2分
明代内阁
通过人们对明朝历史
的印象考查明代政治
的变化
历史解

★★☆
◆专题解读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古代政治制度较早地就开始了完备化、成熟化的过程。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为两大阶段:早期(先秦时期)国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至清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专制程度逐步加强。

2.秦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可概括为三条主要线索:一是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中央官制的演变上,实质是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二是中央集权的加强,表现在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上,实质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三是选官用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

3.在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大矛盾,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这两大矛盾的发展结果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丞相被废除;地方权力不断缩小,逐渐集权于中央。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情预测
考查内容命题特点命题趋势
重在考查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归纳,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郡县制的特点、汉承秦制的表现、实行行省制的目的等试题多以文献资料、学者
研究成果切入考查古代政
治制度的特点及演变趋势
从史学的教育功能角度入手,折
射当今社会的制度建设,注重对
学科素养的考查及对史料文献的
理解
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2020浙江1月选考,1,2分)《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
周的政治风格。

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传贤”演化为“传子”
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A 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

材料“文王在上,於昭于天”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文王孙子,本
支百世”体现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故①④正确,A项为正确选项。

结合所学可知,“传贤”演变为“传子”体现的是夏朝的政治特点,不符合西周政治风格,故排除①;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这一说法不符合
史实,故排除③。

2.(2019浙江4月选考,1,2分)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
的是( )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C 根据题干时间“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及关键信息“分封制、宗法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并联系所学可知,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关系的明显影响,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通过关键
信息“孔子、孟子、荀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故①②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

题干提供的关键词无法体现④,故排除。

3.(2018浙江4月选考,1,2分)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
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
答案 D 本题考查分封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贵族政治而非官僚体制,排除A项;B项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与材料不符,排除;分封制下,诸侯拥有世袭的独立的统治权,会导致地方分权,不利于中央垂直管理,排除C项;从材料中的“昆弟甥舅”“王室至亲”可以判定D项正确。

◆必备知识
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1)基本内容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诸侯权力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诸侯义务对周天子定期①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初期封国燕(姬姓贵族)、鲁(姬姓贵族)、宋(商朝旧贵族)、齐、卫、晋等
(2)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3)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含义宗法制是按照③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制度
核心④嫡长子继承制
目的维护周王室的稳定和统治秩序
结果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⑤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意义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⑥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直到今日,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

(史实:占卜决策)
⑦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史实:家天下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史实: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内拥有世袭统治权)
轻巧识记早期政治制度
注意: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都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都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

◆关键能力
1.时空定位法:通过历史地图,了解西周分封制下的主要封国位置,培养时空观念。

2.漫画解读法:通过以下漫画,理解宗法制的含义及其核心特点,增强历史解释的能力和史学素养。

提示:划分大宗和小宗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示意图法:绘制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区别和联系
分封制宗法制
区别含

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王族、
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
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
护政治统治的制度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
王权的稳定


①周王高高在上,诸侯臣属于周王,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
序;②诸侯有同姓、异姓之分;③周王与诸侯通过一系列
权力与义务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
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庭等级关系,又
是政治隶属关系
区别作

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
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

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
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
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
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联系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1.(2020浙江宁波11月适考)《诗经》云:“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

敬天之渝,无敢驰驱。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此篇最有可能出自《风》
答案 D 据材料“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可知,西周的宗法制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解决了商朝时期
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混乱局面,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故选D项。

2.(2019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3月适考)商人的宗教观念是万物有灵论,诸神中有帝或上帝等。

帝或上帝主要具有自然权能与战争权能,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而不作用于王以外的其他人。

据此可知( ) 答案 B 由材料“诸神中有帝或上帝”“帝或上帝主要具有自然权能与战争权能,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
商王本身”可知,商人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因此选择B项。

A项中“开始”一词使用不当,排除;皇权独尊的思想确立于秦朝,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商人的宗教观,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3.(2016浙江4月选考)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

观察下图,鲁国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①是齐国,②是鲁国,③是燕国,④是楚国,故选B。

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2019浙江4月选考,27,2分)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
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

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

汉兴,省监不置。

惠帝三年,“相国奏御
史监三辅”。

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

这说明( )
①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②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
③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④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根据材料“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秦代的监(御史)”,可见秦与汉在地方均设
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①正确;材料“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体现了君主对监察的重视,④正
确。

“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说明秦代地方也有监察,②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③错误。

故A项正确。

2.(2018浙江11月选考,2,2分)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

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
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答案 A 由材料可知,这项制度表面上与秦制不同,但实质上却有相同之处,且处理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而郡国并行制最符合题意。

既分封诸侯王,与秦制不同,又有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故A正确。

建立十三
部刺史和司隶校尉也是加强汉朝中央集权的措施,但与秦制无关,故B、D错误;建立“中朝”决策机制加强
的是君主的权力,不能体现“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故C错误。

3.(2017浙江4月选考,2,2分)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

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
的是( )
答案 A 皇帝制与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汉代依然沿用,故A项正确。

刺史制始于汉武帝时期,故
B、D两项错误;秦朝并未实行封国制,故C项错误。

◆必备知识
一、秦的统一
1.时间:公元前230年至①公元前221 年。

2.过程:相继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北方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

修筑②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
岭南公元前214年,开凿③灵渠,平定岭南,在岭南置郡。

岭南地区开始归入中央王朝管辖
西南在“西南夷”地区开辟④“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2)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3)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1)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秦始皇采纳⑤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建立
内容“郡”是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郡。

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县级以下有
“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特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形成了⑥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作用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⑦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3)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
汉初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后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
统”政体更加巩固。

(1)形成: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称⑧“始皇帝”,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点:皇权独尊;皇帝至上;皇位世袭。

(3)认识:在君主专制体制下,皇权带有独断性、随意性的特点;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皇权下的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

◆关键能力
1.时空定位法:通过下面秦朝形势图,了解秦朝的统治范围和郡县制,认识秦王朝多元一体的格局以及对中国疆域版图的历史影响。

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

2.示意图法:通过示意图,辨析历史概念之间的区别,加深对历史概念含义的解读与运用。

(1)“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的区别
(2)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与秦朝官僚政治
一、比较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
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
地方权力诸侯爵位可以世袭;拥有封地;在封地内有行
政权和土地管理权
官吏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只有俸禄,无封地;行使行
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与中
央关系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但地方
诸侯国有较强的独立性
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
从中央
历史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
割据势力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共性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目的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③都发挥过积极作用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1.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三公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谁也不能独揽大权,保证了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保证了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的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4.秦朝建立的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由皇帝任免。

1.(2019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二次联考)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创制“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

这反映出当时( )
①实行三公九卿制
②有较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
③实行皇位世袭制
④设置了多种系统处理国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从材料可知,秦始皇时期针对不同的国家事务使用不同的玉玺,说明当时有较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故②正确;材料信息与三公九卿制、皇位世袭制无关,排除①③;材料中“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说明当时设置了多种系统处理国事,故④正确,选D项。

2.(2019浙江温州2月选考测试)西汉武帝元封年间全国有108个郡国一级政区,这些政区由中央直接管理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为了加强中央对这些政区的管理,汉武帝创建了( )
答案 B 中朝制度的设立是为了削弱三公九卿的权力,加强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
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创建了刺史制度,故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创建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三司制度有两种,一是宋代为了削弱宰相的财政权、加强君权而实行的制度,二是明代为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创建的制度,故D项错误。

3.(2016浙江10月选考)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

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
答案 C 根据题干中“秦汉史事与制度”可以排除A、B两项;根据“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分析,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否定分封制,故C项正确。

D项是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主题一分封制与宗法制
◆史料呈现
◆读史指导
史料1 记述了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的情况。

受封者包括:功臣,如师尚父;古代帝王的后代,如神农、黄帝、尧、舜、禹之后裔;王族,如武王之弟管叔、蔡叔、周公等
史料2 体现了分封后由于血缘关系,同姓不可通婚的历史现象
史料3 该史料是东汉班固对宗法制度的解释。

抓住“大宗”和“小宗”进行理解。

“大宗”与“小宗”往往是相对的。

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的特点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提示特点
①分封对象的多元化。

主要有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③“土地和人民”与“义务”是维系周天子同诸侯之间关系的关键。

④层层封授。

诸侯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可对士进行再分封。

历史影响
①积极方面:通过分封制,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及全国的交通网络,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奴隶制强国。

②消极方面: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破坏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说明此时的分封制已经不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

(2)史料2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婚姻观念?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请结合相关史实,指出秦燕、鲁宋、晋燕是否可以通婚。

提示同姓不婚。

鲁晋不可通婚,因为鲁晋和燕一样都是姬姓贵族。

而秦、宋为异姓。

故秦燕、鲁宋可以通婚,晋燕不可以通婚。

(3)结合所学知识和史料3,概括宗法制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提示①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具有严格的大宗、小宗之别,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宗法等级。

③与分封制密切相关,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主题二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史料呈现
◆读史指导
史料1 “周文武所封子弟……然后属疏远”指诸侯间亲缘关系疏远。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反映出周王室的衰微,进一步揭示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史料2 “天之变局”是指统治阶级在西周时期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大多出身布衣
史料3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揭示出郡县制打破了官位依靠血缘关系世袭的传统,官员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实现了“公天下”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1、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提示从实行分封制到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2)综合以上史料,概括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的趋势。

提示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变化,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一、选择题
1.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

至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

”该材料反映了( )
①世官制开始于西周,结束于秦王朝
②西周开始实行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③西周分封制与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结合
④执政集团权力由分散逐渐走向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皆世官位”并不能说明世官制开始于西周,故①错误;②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②;材料反映了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结合,故③正确;“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反映了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说明执政集团权
力由分散逐渐走向统一,故④正确。

D符合题意。

2.周初,“天下未集”。

有商朝遗民“作乱叛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

之后,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
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 )
答案 C 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可知部分商朝遗民被分封到宋地,故选C项。

燕地是周王室召公奭
的封地,排除A项;鲁地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排除B项;楚地是古代帝王颛顼的后代熊绎的封地,排除D项。

3.(2019浙江绍兴3月选考)《史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

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

据此并结合所学推断,“师尚父”的封国是( )
答案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的对象分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根据材料“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师尚父是姜太公,营丘在今天的山东,故封国为齐
国,D项符合题意。

燕国是王族召公奭的封地,A项排除。

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B项排除。

宋国是殷商贵族微子的封地,C项排除。

4.(2018浙江杭州质检)符合下图所反映的王朝政治特点的是( )
①宗法制盛行②分封制实施
③郡县制推行④皇帝制确立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根据图片可知该王朝为西周,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故①②正确;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范围内
推行郡县制,故③错误;秦始皇开创皇帝制,故④错误。

因此B项符合题意。

5.(2018浙江台州期末)公元前817年,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姬括、少子姬戏一同朝见周宣王。

周宣王喜爱少子姬戏,强令鲁武公改立姬戏为鲁国太子,史称“宣王干涉鲁政”。

该历史事件能够说明( )
答案 B 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很大的世袭统治权,并不绝对服从周王,故A错误;材料中周王强令鲁国国君
改立少子为鲁国太子,说明周王权力仍在,但其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故B正确;这个偶然事件不能说明
社会等级发生逆转,故C错误;周朝并没有形成中央集权体制,故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